九年级复习知识点第1篇孤独之旅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嬉(xi)闹觅(mi)食驱(qu)除雍(yong)撅(jue)戳(chuo)破liao(撩)逗ao(凹)地chan(掺)杂胆qie(怯)旧ch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复习知识点必备9篇,供大家参考。
九年级复习知识点 第1篇
孤独之旅
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嬉(xi)闹觅(mi)食驱(qu)除雍(yong)撅(jue)戳(chuo)破
liao(撩)逗ao(凹)地chan(掺)杂胆qie(怯)旧cha(茬)儿jiyu(给予)
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厚实:丰富、富裕。②嬉闹:嬉笑打闹。③撩逗:挑逗、招惹。④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⑤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⑥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文学常识
曹文轩,1954年生于江苏盐城农村。著有长篇小说《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学术性著作《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面对微妙》《曹文轩文学论集》《患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
我的叔叔于勒
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褴褛(Lanlu)手帕(pa)栈桥(zhan)拮据(jieju)哆嗦(duosuo)
挣钱(zheng)别墅(shu)牡蛎(muli)qiao开(撬)sha白(煞)
稳tuo(妥)保you(佑)xu伪(虚)张huang(皇)bao怒(暴)ou然(偶)
chu目(触)can象(惨)yuan恨(怨)
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福音书:这里指好消息,幸福的消息.②计较:计算,比较。③文雅:这里指姿势优美。④郑重其事:这里指严肃认真。
文学常识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羊脂球》、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
12心声
给加点的字注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噗(pu)蜷(quan)簪(zan)琅琅(lang)抽噎(ye)妒忌(duji)
huanghu(恍惚)xixi(窸窸)窣窣nian(捻)子发jiong(窘)leng(棱)角分明
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呵斥:大声斥责。②抽噎:抽搭。③恍惚:神志不清。④祷告:向神祈求保佑。⑤发窘:感到为难;表现出窘态。⑥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⑦从容不迫: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⑧窸窸窣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⑨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果断坚决,毫不犹豫、拖沓。
文学常识
黄蓓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补考》。以中、短篇小说和儿童文学作品为主。已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请和我同行》、《遥远的地方有一片海》、《夜夜狂欢》等。
九年级复习知识点 第2篇
实验:用两相同的电加热器给M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可以看到:1)在通电相同的时间里,煤油的温度升高得高。2)要使水和煤油升高到相同的温度,则应给水的加热的时间要长一些。
结论:质量相同(如:1kg,也叫单位质量)的不同的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如:大家都升高1°C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物理上,把物质的这一种特性叫比热容。
比热容定义:单位质量的某一种物质的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
单位:J/(kg°C)读作:L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符号:C如:C水×103J/(kg°C)
意义:1kx温度升高(降低)1°C时,吸收(放出)的热量为×103J
比热表:1)水的比热要记住。水的比热很大。
2)水和冰的比热不一样,说明:同一物质,在不同的状态下的比热一般不同。
3)液体的比热比固体的比热大。金属的比热都较小。
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不受温度、质量和物体的形状的影响,但要受物态的影响。
练习:关于比热容,下列廉洁正确的是:()
比热容大的物体吸收的热量多。
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容在的吸收的热量多。
比热容的单位为
一桶水的比热容大于一杯水的比热容。
热量的计算:热量的计算公式:Q吸=cm△t其中:c为该物质的比热容单位一定用J/(kg°C)。M为物体的质量,单位一定用△t为物体升高的温度,单位一定用°△t=(t高温-t低温)同样,这个公式,可以应用于放出热量时的计算。只是要把“Q吸”改为“Q放”即:Q放=cm△t,其中△t=(t高温-t低温)
公式变形:c=Q吸/m△tm=Q吸/c△t△t=Q吸/cm
Q放=cm△tQ吸=cm△t这两个公式只适用于物态没有发生变化时。
理解公式:c=Q吸/m△t
这个公式只是利用已知物体的质量、吸收(放出)的热量、变化的温度时计算物体的比热。一定不要认为:C与Q成正比,与m和△t成反比。因为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对一个确定的物质而言,它的比热是一定的,它不随物体的温度、形状、体积、位置的改变而改变,跟物体的质量、温度变化量、和吸收(放出)热量的多少无关。
计算:1)一盆水有25kg,它从25°C升高到了29°C,则这盆水吸收了多少J的热量?
2)一个500g的铝锅内盛有5kg的水,它们从100°C降低到了25°C,则这锅水共放出了多少J的热量?
3)一杯500g20的冷水与杯300g80的热水混合后的温度是多少?是否是冷水上升高的温度就一定等于热水降低的温度呢?而冷水吸收的热量是否等于热水放出的热量呢?
4)冰的比热容为×103J/(kg°C),使100g从–25升高到–5需要吸收多少热量?
因为C水>C砂石,所以,它们放出或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的温度是不相同的,它们放出相同的热量后,由于水的比热大,水温度将高于砂石的温度。它们吸收相同的热量后,由于砂石的比热小,因而,砂石的温度将高于水的温度。因此,农民常在较冷的夜间往田里加水,而在第二天早上时,便把水放掉。就是利用水的比热大的特性,为禾苗保暖的。而不致于冻死。工业上,也常用水的比热大的这一特性,用水来作冷却剂。
九年级复习知识点 第3篇
一、事件的可能性
随着人们遇到问题的复杂程度的增加,等可能性逐渐暴露出它的弱点,特别是对于同一事件,可以从不同的等可能性角度算出不同的概率,从而产生了种.种悖论。另一方面,随着经验的积累,人们逐渐认识到,在做大量重复试验时,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一个事件出现的频率,总在一个固定数的附近摆动,显示一定的稳定性。
二、简单事件的概率
必然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确定他一定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有些事情我们能肯定他一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可能事件;
确定事件: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都是确定的;
不确定事件: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肯定他会不会发生,这些事情称为不确定事件。
三、用频率估计概率
1、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在同样条件下,做大量的重复试验,利用一个随机事件发生的频率逐渐稳定到某个常数,可以估计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2、在统计学中,常用较为简单的试验方法代替实际操作中复杂的试验来完成概率估计,这样的试验称为模拟实验。
四、概率的简单应用
有些随机事件不可能用树状图和列表法求其发生的概率,只能用试验、统计的方法估计其发生的概率。
对于作何一个随机事件都有一个固定的概率客观存在。
对随机事件做大量试验时,根据重复试验的特征,我们确定概率时应当注意几点:
(1)尽量经历反复实验的过程,不能想当然的作出判断;
(2)做实验时应当在相同条件下进行;
(3)实验的次数要足够多,不能太少;
九年级复习知识点 第4篇
一. 短语归纳
made of 由制成的(表示制成成品后,仍可看出原材料是什么)
made from 由制成的(在成品中已无法辨认原材料)
for 以闻名
for 被用于
不论;无论
with 用覆盖
as i know 据我所知
用手
for 对……有益
last friday of each month最后一个星期五
at 擅长
products 制造高科技产品
’s surface 地球表面
kinds of 许多不同种类的
kite 放风筝
as 例如
根据按照
help 请求帮助
of ……的象征
……on…… 把……放在……上
used for 被用于做……
luck 好运
avery high heat 在高温下
in 在……制造的
for 以……著名
sides of mountains 在山腰上
交通事故
kite festival 风筝节
来自
……into ……把……变成……
放出
处于困境中
into 上升 上涨
剪纸
used by 被……使用
the spring festival 在春节期间
孔明灯
the world 全世界
二.用法集萃
no matter +what/ when / where =whatever / whenever / wherever “无论什么/什么时候/哪里”
it放在find / found 后做形式宾语的用法
It seems that +从句 “好像……”
sth for sb 给某人买某物
sth 避免做某事
to do sth 允许某人做某事
do sth 想做某事
do sth 学会做某事
+ +一段时间 + to do sth做某事花费某人多长时间
do sth 尽力做某事
九年级复习知识点 第5篇
写作背景: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是以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为背景的文章。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所谓的胜利捧场,但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没有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反而代表了人类的良知,在这封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雨果的难能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立场不是狭隘民族主义,而是群众的角度,世界的角度,人类的角度,他公开斥责政府如强盗一般,颠倒黑白,不以此为耻,反以此为荣;还在于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他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这种见解,是非常透彻的。因此,他盛赞中华民族,表达了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尊敬,愤怒的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
词语解释:
赃物(zāngwù):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获取的财物 。
丰功伟绩(fēng gōng wěi jì):伟大的功绩。
眼花缭乱(yǎn huā liáo luàn):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惊骇(jīnghài):害怕,恐惧。
箱箧(xiāng qiè):箧:小箱子。箱子。
制裁(zhì cái):用强力管束并处罚。
荡然无存( dàng rán wú cún):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不可名状 (bù kě míng zhuàng ):名:用语言说出。状:描绘,形容。不能说出来的。比喻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描绘的。
瞥见(piē jiàn):一眼看见。
谴责(qiǎn zé):严肃申斥。
论教养
作者介绍
德米特里· 利哈乔夫(1906-1999),是20世前 苏联著名的知识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 家和__活动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 命。17岁时进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1938年, 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参加过惨烈的列宁 格勒保卫战。从1946-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 教授。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 学院)院士。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__ 罗斯文化之根。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 陀思妥耶夫斯基。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 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基础字词:
贸然(mào) 大发雷霆(tínɡ) 恕我直言(shù) 恪守(kè) 自持(chí) 矫揉造作(jiǎo) 箴言(zhēn) 絮絮叨叨(xù)
疲惫不堪(kān) 涵养(hán) 自吹自擂(léi) 允诺(nuò) 汲取(jí) 扭捏(nie) 嚼东西(jiáo) 尴尬(ɡān)
重点词语:
贸然:轻率的样子。
指遇事不经深思熟虑,随便 就决定做法。
典范:被认为是值得仿效的人或物在某方面的表 现和基本特征是最正规,合乎规范的。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彬彬:原 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漠:冷淡。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 么。随,任凭;欲,想要。
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别人的劝告,顽固地按照自 己的主观想法去做。
贤达:有才能、德行和声望的人。
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 嘘。擂,打鼓。
恪守:严格遵守。
自持:控制自己的欲望或情绪。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把弯 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交结文人,参加有关的 文化活动。
涵养: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絮絮叨叨:形容说话啰嗦,唠叨。
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实在。
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机, 时机,形势。
扭捏作态:具有娇揉造作或夸张的性格;不是天然 或自然的。
文章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2):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3~12):先谈“无教养”的例子,再谈“有教 养”的表现,论说什么是“有教养”。
第一层(3~10):通过假设、对比,列举了没有教养 的事例。
第二层(11、12):从正面论说什么是真正的有教养。
第三部分(13~18):通过列举事例和现象,论证什么是 “优雅风度”。
九年级复习知识点 第6篇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时间:1640-1688年
2、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过程:
(1)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2)开始:1640年,查理一世重新召开议会
(3)1649年,国王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此后英国经历了短暂的共和时期
(4)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5)结束:1688年,“光荣革命”
4、领导人:克伦威尔
5、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6、影响: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创立了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确立了符合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制,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二、《权利法案》的颁布
1、时间:1689年
2、目的:限制国王权力
3、内容:
①对国王在政治、经济、宗教等事务中的权力进行了严格限制;
②确定了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
4、意义: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
第12课 美国独立战争
一、美国独立战争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775年--1783年
3、经过:
(1)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2)开始: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3)建国: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的发表(7月4日美国的独立日)
①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
②起草者:托马斯·杰斐逊
③主要内容:宣言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④意义: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⑤评价:《独立宣言》体现的自由平等的民主原则,成为当时欧洲各国反对封建专制,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4)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组织大陆军,并任命乔治·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5)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6)胜利:1781年,约克镇战役
(7)结束: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4、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
5、影响: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1787年宪法”
1、制定:1787年美国13个州的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制定并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2、内容:实行联邦制;确立了立法、司法、行政的三权分立原则;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体
3、影响:
(1)积极性: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巩固了北美独立战争的成果,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是世界近代第一部成文的资产阶级宪法,它所创立的共和政体,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对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及政治体制的设计和建立都有着重大影响。
(2)局限性:1787年宪法也有阶级局限性,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保留了种族歧视条款,不承认黑人、印第安人和妇女享有与白人男子同等的权利等。
三、华盛顿的评价
领导美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开创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先河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
一、法国大革命
1、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1789--1794年
3、经过:
(1)导火线: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2)开始: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7月14日法国国庆节)
(3)革命的发展进程:
①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度,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②1793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巴黎人民再次齐以罗伯斯庇尔为首的雅各宾派掌握政权,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
③1794年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
4、颁布的法律文件:《人权宣言》
5、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6、影响: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这场革命也还有很大的历史局限性。
二、拿破仑帝国
1、兴起:
(1)1799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
(2)1804年,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巩固:
(1)对内:颁布《刑法典》、《商法典》和《民法典》等一系列法典,其中的《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其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世所借鉴。
(2)对外:发动拿破仑战争
①重要战役: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
②性质:前期:反抗反法同盟对法国的侵略。(正义战争)后期:侵略欧洲其他国家。(非正义战争)
③评价:
积极影响:巩固法国大革命成果,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消极影响:威胁了欧洲其他国家的主权,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给欧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
3、灭亡:1815年,滑铁卢战役的失败
三、评价拿破仑
颁布了《拿破仑法典》,是资产阶级国家的立法典范。对外战争中,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成果,并将大革命精神传播到了所征服国家,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后期战争则是侵略性战争,侵犯了别国人民权益,并造成法国国内经济困难。
表1: 17~18世纪的近代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之比较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
法国大革命
根本原因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1640-1688年
1775-1783年
1789年-1794年
领导者
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
领导人
克伦威尔
(护国公)
华盛顿
(大陆军总司令)
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领导人)
导火线
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789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开始标志
1640年
查理一世重新召集议会
1775年
来克星顿的枪声
1789年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结束标志
1688年光荣革命
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
1794年“热月政变”
处死国王
查理一世
无
路易十六
重要文献
1689年《权利法案》
1776年《独立宣言》
1789年《人权宣言》
历史意义(影响)
①使英国确立了代表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并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
②英国革命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也迅速波及其它欧洲国家,推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①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彻底摧毁了法国封建专制制度。
②使民主共和思想广为传播,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治制度
君主立宪制
联邦制/总统共和制
民主共和制
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
表2: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三个重要文献
《权利法案》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国家
英国
美国
法国
时间
1689年
1776年7月4日
1789年
颁布机构
英国国会
大陆会议
制宪议会
主要
内容
限制王权和确保国会和公民的权利
天赋人权,人人生而自由平等。
①生来自由平等。
②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重要
意义
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标志着美国诞生。
在反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中起了巨大的号召作用,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第14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一、含义
以大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重大变革。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首先爆发于英国。开始于纺织业。工业革命后,人类社会进入到“蒸汽时代”。
二、英国率先开展的条件
1、政治前提: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2、经济:殖民扩张和海外贸易的发展,使英国积累了大量的生产资本,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三、重大发明
1、1765年,哈格里夫斯(英国人)发明珍妮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2、瓦特(英国人)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工业革命的核心标志)
3、1807年,富尔顿(美国人)发明汽船。
4、1814年,史蒂芬孙(英国人)发明蒸汽机车(火车),人类迈入“火车时代”。
四、影响
1、社会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重要的影响)
2、产生现代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
3、现代大工厂制度建立起来,完成了从手工工场向现代大工厂的过渡。
4、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造成东方落后于西方。
5、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第15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1、背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爆发
(1)法国的里昂工人起义
(2)英国的宪章运动
(3)德意志的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标志: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联合发表《共产党宣言》
3、意义: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革命理论,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
二、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的成立
1、时间:1864年
2、地点:伦敦
第16课 殖民地独立运动
一、拉丁美洲独立战争
1、时间:19世纪初
2、爆发的原因: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疯狂侵略,引起当地人民的强烈不满和反抗。
3、领导人:
(1)玻利瓦尔,被授予“解放者”的称号(1825年,上秘鲁独立,为纪念玻利瓦尔,该国改名为玻利维亚)
(2)圣马丁,被授予“拉丁美洲解放者”的称号
4、性质: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5、结果:基本摧毁了西班牙、葡萄牙在拉美地区的殖民统治
二、印度民族大起义
1、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1600年,英国建立东印度公司,以私营公司的名义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
2、印度民族大起义
(1)时间:1857--1859年
(2)爆发的原因:英国殖民者在印度掠夺财富,欺压民众,引发印度各界的不满和反抗
(3)导火线:“涂油子弹事件”
(4)爆发:1857年,印度“土兵”起义
(5)英雄人物:章西女王
(6)结果:起义失败,印度成为英国王室的直属殖民地
(7)性质:反抗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8)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表现了印度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反抗外来侵略的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表: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事件
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年)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19世纪初期)
原因
英国殖民者对印度的残酷剥削和掠夺
西班牙殖民者在拉丁美洲的残暴统治和掠夺
人物
章西女王--印度民族英雄
玻利瓦尔--“解放者”
圣马丁--“拉丁美洲解放者”
影响
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体现了印度人民勇于反抗外来侵略的顽强斗争精神。
摆脱了殖民统治,产生了新兴独立的国家。
性质
反殖民统治的民族解放运动
第17课 俄国的改革
一、彼得一世改革
1、时间:17世纪末
2、目的:为了改变俄国社会落后的面貌
3、内容:
(1)政治上:设参政院,掌握国家行政事务。
(2)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引进西方技术和人才,实行重商主义政策,鼓励出口。
(3)军事上: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常备军和海军,开办炮兵学校,海军学校,培养专门军事人才。
(4)社会文化方面:发展文化教育,改革社会习俗
3、 意义:
彼得一世改革为俄国后来的资本主义发展准备了有利条件,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把俄国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时代。
二、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1861年改革)
1、原因:
(1)根本原因:俄国的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直接原因:1853-1856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惨败,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
2、目的: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
3、时间:1861年
4、主要内容:
(1)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农奴
(2)农民可通过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份地。
(3)农奴可拥有自己的财产,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5、实质: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6、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7、影响:
(1)进步性:农奴制的废除,缓解了国内矛盾,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2)局限性:
①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制度仍然存在,农民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②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
第18课 美国内战(“南北战争”)
一、原因
1、根本原因:美国南北方经济制度之间的矛盾
2、矛盾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直接原因(导火线):1860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二、根本目的:维护美国的统一(林肯政府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三、过程
1、爆发:1861年,南方挑起内战
2、战局的扭转: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3、结束:1865年,南方军队向北方军队投降,最终以北方胜利而告终
四、性质
资产阶级革命。
五、意义
它是决定美利坚命运的一场战争。经过这场战争,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一大障碍,是南方和北方在政治上统一起来,在经济上成为一个整体,为美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六、评价林肯
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
第19课 从倒幕运动到明治维新
一、德川幕府的统治危机
1、内忧: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激化了社会阶级矛盾,阻碍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2、外患:美、俄、英、法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日本的侵略扩张。
1853年,美国强迫日本签订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此后又被迫开与一些欧洲国家签订不平等条约,日本的大门被侵略者打开。
二、倒幕运动
中下级武士、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联合形成改革力量(倒幕派),打着恢复天皇权力的旗号,进行倒幕运动。
三、明治维新
1、时间:1868年
2、人物:明治天皇
3、目的(口号):富国强兵
4、措施:
(1)政治上: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2)经济上: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3)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废除武士制度。
(4)社会生活与文化教育: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5、性质:资产阶级改革
6、影响:
(1)积极: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成为亚洲强国。
(2)消极: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使日本走上了一条对外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表1:美国历史上的两次资产阶级革命之比较
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名称
美国独立战争
南北战争(美国内战)
原因
(背景)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黑人奴隶制度严重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时间
1775--1783年
1861--1865年
导火线
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1860年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首要解决问题
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实现民族和国家的独立。
维护国家的统一,避免分裂。
发表的
主要文献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殖民统治;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1862年,林肯政府通过《宅地法》,《解决黑人奴隶的宣言》。
这两个文件提高了人民群众和黑人奴隶的革命热情,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重要人物
华盛顿
林肯
历史
意义
①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外部障碍)
①美国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②为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内部障碍)
表2:19世纪60年代的两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改革之比较
国家
俄国
日本
名称
1861年改革(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背景
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幕府统治的腐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日本面临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目的
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富国强兵
人物
亚历山大二世
明治天皇
内
容
①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②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③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并自由选择职业。
①在政治上,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天皇拥有无限的权力。
②在经济上,引进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工业;允许土地私有和买卖。
③在军事上,实行征兵制,建立常备军和警察制度。
④在社会生活和文化教育上,提倡“文明开化”,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
影
响
①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社会矛盾,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对俄国摆脱落后状况,实现近代化具有积极作用。
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①使日本摆脱落后,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民族独立的国家。
②消极作用: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方式
自上而下
性质
资产阶级改革
表3:近代欧洲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之比较
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名称
文艺复兴运动
启蒙运动
时间
14-17世纪
17-18世纪
代表
人物
①但丁----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中世
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
最初一位诗人。)《神曲》被认为欧洲开
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②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③莎士比亚----《哈姆雷特》等四大悲剧
①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开拓者。批判封建专制制度,特别是它的精神支柱天主教教会。
②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
③卢梭----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
主要
思想
人文主义(个性的自由和解放,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
理性主义(独立思考与自主的精神)
历
史
影
响
文艺复兴打破了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对人们思想的束缚,强调和发挥人在这个世界上的作用;为以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启蒙运动是一场弘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们的思想从封建专制和宗教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
性质
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第20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二、特点
电力的广泛应用(核心标志)
三、重大发明
1、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发明了电灯
2、1883年,德国的戴姆勒制成了汽油内燃机
3、1885年,德国的卡尔·本茨发明了汽车
4、1892年,德国的狄赛尔制成了柴油内燃机
5、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飞机
6、1913年,美国的亨利·福特首先在汽车的生产中发明了流水线装配工艺
四、结果: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现代工业的崛起。
五、影响
1、积极:电成为不可或缺的能源,使人类进入到“电气时代”,并产生了电力、石油、汽车工业等新兴部门;
资本主义各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2、消极:工业污染加剧,自然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城市贫富分化严重,犯罪活动猖獗。
表: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比较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20世纪初
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核心标志
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
-----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发
明
1、 1765年,珍妮机的发明----哈格里夫斯(英)
2、新交通工具的发明
1807年,汽船------(美国的富尔顿)
1814年,火车------(英国的史蒂芬孙)
1、“发明大王”--爱迪生(美)---电灯
2、汽车的发明与生产:
1885年,发明----卡尔·本茨(德)
1913年,流水线装配生产工艺--亨利·福特(美)
3、1903年,飞机----莱特兄弟(美)
影
响
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社会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②产生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个对立的阶级。
③产生了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
①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社会财富增加,生产领域出现垄断和垄断组织。
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西方国家走上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道路。
④工业污染加重,自然资源遭到毁灭性破坏,城市中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分化,犯罪活动猖獗。
启示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第21课 近代自然科学
一、近代科学创始人
(波兰)哥白尼--在《天体运行论》中提出“日心说”,沉重打击宗教神学宇宙观,解放了天文学。
二、现代科学之父
(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建立牛顿力学。
三、物种起源的探索者
(英)达尔文--1859年,在《物种起源》中提出“生物进化论”学说,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了科学的基础之上,为生物学和其他科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 电磁理论的创始人
(英)麦克斯韦--在《电磁学理论》中阐述了电磁场理论,将电学、磁学、光学统一起来,被誉为继牛顿之后“物理学的第二次大综合”。
第22课 近代文学艺术
一、文学
1、法国的巴尔扎克:创作的《人间喜剧》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
2、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品有《安娜·卡列尼娜》 、《战争与和平》和《复活》等,他被誉为“心理描写大师”,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3、法国的司汤达:代表作是《红与黑》
4、英国的狄更斯:代表作是《雾都孤儿》、《艰难时世》等
二、音乐
1、德国的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最具代表性的是《第五交响曲》(又称作《命运交响曲》),他被誉为“乐圣”。
2、奥地利的约翰·施特劳斯:代表性作品是《蓝色多瑙河》,他被世人誉为“圆舞曲之王”。
三、绘画
荷兰的凡·高:是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性人物和表现主义绘画艺术的奠基者。代表性作品是《向日葵》,他被称为“用生命作画的人”。
九年级复习知识点 第7篇
一、水的组成
根据什么现象可以推断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二、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和化合物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要学会区别?各举几个例子,并写出化学式?
三、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四、探究分子的性质
分子的特征有哪些?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列举几个实例证明分子间有间隔的?
五、水的净化
(1)纯水与天然水的区别是什么?硬水与软水的区别是什么?
(2)有哪些净化水的操作?净化程度最高的是何种操作?
(3)明矾和活性炭的净水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4)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过滤的操作要领“一贴两低三靠”的含义是什么?
六、水污染
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什么?应如何防治?
七、节约用水
认识节约标志,列举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的做法?
九年级复习知识点 第8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沁qìn园春 分fèn外 妖娆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点拨:“分”“汗”“数”是多音字,要注意课文中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 惟余莽莽 惟:只。
(2) 须晴日 须:等到。
(3) 略输文采 输:差、失。
(4) 俱往矣 俱:都。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 点明这首词的中心的句子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 “望”字统领的句子是: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4) 全词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5) 写出采用比喻、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把静物写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2、解释下列句子。
(1)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
(2)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
(3)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统统都过去了,要说真正的英雄人物,还得看今天。
三、段落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沁园春 雪》下阕词的内容。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四、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沁园春 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词的题目。
九年级复习知识点 第9篇
曹刿论战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 又何间jiàn焉 玉帛bó
辙zhé 轼shì 靡mǐ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 间:参与。
(2)肉食者鄙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 以:凭,靠。
(4)弗敢专也 弗:不。
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 加:虚报。
信:实情。
(6)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7)遂逐齐师 逐:追赶,追击。
(8)一鼓作气 作:振作。
(9)夫大国,难测也 测:推测,估计。
(10)望其旗靡 靡:倒下。
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用原文填空。
(1)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摩,故逐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