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精选推荐】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精选推荐】

时间:2024-05-21 17:00:03 来源:网友投稿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第1篇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第1篇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5、光速:3×10的8次方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

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三、颜色及看不见的光

1、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

倒、正放、缩虚、实

u>2f倒立缩小实像f< p="">

f

uu放大镜

四、眼睛和眼镜

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第3篇

杠杆平衡:杠杆静止不动或匀速转动都叫做杠杆平衡。

(倾斜静止时也叫处于平衡状态 )

杠杆平衡条件:

F1L1= F 2L2 或者 F 1/F 2= L 2/ L 1

杠杆的分类:①省力杠杆:

L1> L 2→F1< F 2 省力费距离

②L1< L 2 →F1> F 2 费力省距离 ③L1= L 2→F1= F 2不省(费)力不省(费)距离。

没有即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注:⑴判定杠杆是省力还是费力,或者做杠杆平衡类问题时,都要通过杠杆的力臂来判定。

为了掌握力臂的关系,最好 先画出杠杆示意图 ,在图中把支点、动力臂和阻力臂都表示出来,便于判定。

⑵力臂画法口诀:
一找点 (支点) 二画线(力的作用线, 就是图中力的方向) 三作垂线段 (过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即是力臂。

⑶最小动力的求法:

① 先求最大动力臂:
a:动力作用点确定了,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线段长即为最大动力臂;

b 动力作用点没有确定时,应看杠杆哪一点离支点最远,则这一点到支点的距离即为最

大动力臂。

② 再画最小动力:过动力作用点作最大动力臂的垂线,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动力的方向。

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中间的轴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
等臂杠杆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但是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2、动滑轮:

①定义:和物体一起移动的滑轮。

(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
动力臂为阻力臂 2 倍的省力杠杆。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但不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3、滑轮组

①定义:定滑轮、动滑轮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力又能改变动力的方向。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

S=n h 或 n=(G 物+G 动) / F 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绳子固定端)“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功的原理:

1、内容: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直接用手所做的功;

即: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2、说明:(请注意理想情况功的原理可以如何表述?)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

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 但人类仍然使用, 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 (滑轮组、斜面)或者可以省距离(钓鱼竿)、也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动滑轮),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

们所做的功( F S) = 直接用手对重物所做的功( G h)

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公式:P=W/t

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焦(J),时间t的单位:秒(s),功率P的单位:瓦(W)。

4、单位:主单位:

W ,常用单位 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

5、推导公式:P=Fυ;

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

机械效率(

η):⑴有用功( W 有):人们需要做的功,也就是为了达到目的人们 需要且必须做的功。⑵额外功( W额):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 的功(主要是克服机械本身的重力和摩擦力而做的功) ⑶总功(W总):
W有与 W额的和。

⑷η= W 有/ W 总×100%<1

竖直方向:

F=1/n G 总=1/n (G 物+G 动) S=n h

η= W 有/ W 总× 100%=G物 h/FS ×100%=G物/n F × 100% <1

水平方向

F=1/n f S 绳=n S 物

η= W 有/ W 总× 100%= f S 物/F S 绳× 100%= f/n F ×100%<1

⑴解滑轮组问题的步骤为:①先找出绳子段数 n②再根据方向选择合适的公式③根据一、一对应关系代入数据即可

⑵ W有指我们的目的者,我们要想达到这个目的所必须克服的功;⑶ W 总指能量的提供者, 滑轮组要想运动起来的能量是 一定是有绳子的自由端的拉力提供的。

η=W有/

W 总× 100%= W有/ W 有+ W 额 × 100%

=G物 h/ G 物 h+G动 h = G 物/ G 物+G 动(由此可知动滑轮越轻, η越大)

= G 物+(G动-G 动) /G 物+G 动=1-G 动/G 物+G动(由此可知物重越重, η越大)

η= W 有/ W 有+ W 额×100% (由此可知, f 越小, W额越小, η越大)

即同一个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具有可变性 , 反之可以减小机械效率 (在选择题中别忘记控制变量 )。

机械效率永远小于

1(理想机械可以等于 1);机械效率和功率无关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第4篇

一、力

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注: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指物体的运动方向或速度大小的改变或二者同时改变,或者物体由静止到运动或由运动到静止。形变是指形状发生改变。

力的概念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一切物体都受力的作用。

(2)有的力必须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才能产生,比如物体间的推、拉、提、压等力,

但有的力物体不接触也能产生,比如重力、磁极间、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等。

(3)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都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示意图

(1)用力的示意图可以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

(2)作力的示意图的要领:

①确定受力物体、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②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用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③力的作用点可用线段的起点,也可用线段的终点来表示;

④表示力的方向的箭头,必须画在线段的末端。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比如甲、乙两个物体间产生了力的作用,那么甲对乙施加一个力的同时,乙也对甲施加了一个力。

由此我们认识到:①力总是成对出现的;②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互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二、弹力

弹性和塑性:(1)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弹性;

(2)在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做塑性。

弹力

(1)弹力是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压力、支持力、拉力等的实质都是弹力。

(2)弹力的大小、方向和产生的条件:

①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变程度等因素有关。

②弹力的方向: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与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一致。

③弹力产生的条件:物体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弹簧测力计

(1)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所受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①测量前,先观察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的位置,如果不是,则需校零;所测的力不能大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和测量范围,估计被测力的大小,被测力不能超过测力计的量程。

③测量时,拉力的方向应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且与被测力的方向在同一直线。

④读数时,视线应与指针对应的刻度线垂直。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第5篇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3、压强公式:P=F/S,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压力F单位是:牛;
受力面积S单位是:米2

4、增大压强方法:(1)S不变,F↑;
(2)F不变,S↓

(3)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液体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测量液体内部压强。

2、液体压强特点:

(1)液体对容器底和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密度有关系。

3、液体压强计算公式:(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
g=9。8牛/千克;
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4、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得,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体积和质量无关。

5、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
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6、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
流速越小的地方,压强越大。

大气压强

1、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2、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3、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

4、标准大气压:把等于760毫米水银柱的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760毫米汞柱=1。013×105帕=10。34米水柱

5、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推荐访问:知识点 人教版 物理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总结(集合5篇) 初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归纳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