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3年度管理模式论文7篇(完整)

2023年度管理模式论文7篇(完整)

时间:2024-05-06 16:45:02 来源:网友投稿

管理模式论文第1篇一、网络食品销售中电商平台责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法律的终极价值是人权的保护,人权中最基本的人权,就是人的人的生命健康权。而生命健康得以延续的根基就在于“食”,因而,食品安全与责任也自然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管理模式论文7篇,供大家参考。

管理模式论文7篇

管理模式论文 第1篇

一、网络食品销售中电商平台责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法律的终极价值是人权的保护,人权中最基本的人权,就是人的人的生命健康权。而生命健康得以延续的根基就在于“食”,因而,食品安全与责任也自然古今中外法律规制的重点。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也蓬勃发展起来,网络食品销售也呈现着疯狂增长的趋势。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最平常而又一刻不能离的食品更将成为未来网络购物的重头戏。因此,网络食品安全也就成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点之一,其中,网络食品销售中电商平台的法律责任制度完善是网络食品销售制度法治的核心;
而网络食品销售制度法治化前提之一就是客观地分析网络食品销售的现状及相关主体法律责任制度存在问题。

1.网络食品销售中电商平台责任制度现状。现存的网络平台上的食品交易主要通过两种形式可以将食品转移到消费者手中,即通过B2C和C2C的形式。其中,在B2C的网上商店交易模式下,如果网络交易平台的提供者同时也是商品或者服务的销售或服务者,消费者如果在此交易模式下合法权益受到损害,就只能要求与其进行交易的一方民事主体承担责任,消费者此时没有选择权。这种经营模式在法律关系上也是没有争议的,比如,1号店在进行食品销售时,许多商品表明是“1号店自营”,在这种情况下,1号店是食品销售平台的提供者,也是销售者;
因此,其中涉及到违约或者侵权消费者可以直接向1号店进行索赔。故本文对具有电商平台商与食品销售者双重身份的情况就不作研究。如果交易平台提供者不是经营着或者在C2C的经营模式中,网络平台电商、经营者、消费者形成一种三方关系。食品销售商与消费者之间形成的毫无疑问是商品买卖合同关系;
食品销售商通过签订入网协议(一般由平台提供者提供格式条款)销售商品,他与平台的法律关系应当视其与平台之间的业务关系而确定。而相应的,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责任应该根据其向食品销售者提供的服务而确定。因此,本文所研究的网络销售中电商平台的法律责任皆指电商平台与食品销售者非双重身份的电商平台的法律责任。

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增加了对网购食品的规范,新法第六十二条和一百三十一条分别从生产经营和法律责任规定了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应当履行的义务。在这次修法当中,对互联网食品交易方面规定了三项义务:第一是一般性的义务。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网络食品电商平台在商家入驻时,必须对入驻的商家进行实名登记。第二是规定了管理义务,新《食品安全法》要求网络食品电商平台必须对入驻商家的食品经营许可证进行审核,并且制止和汇报食品经营者的违法行为。第三是规定了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义务。当网络销售的食品致消费者受到损害时,在网络电商平台无法提供销售者或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的联系方式的前提下,需要承担连带责任,作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的,必须遵守承诺。

2.网络食品电商平台责任制度的缺陷。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食品安全法,其第四十四条规定了网络电商平台在无法提供销售者或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的联系方式的前提下承担连带责任;
其亮点之一就是专门针对网购食品从无到有作出了规定。但是,现行的网络食品销售中电商平台责任制度主要缺陷依然显而易见。

首先,从新《食品安全法》第六十二条和一百三十一条规定的消费者权益保护的义务来看,只是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普通商品或服务的一种重复和强调性的规范。并没有体现出“食品”这一关系消费者生命健康的商品与普通商品或服务的区别。我们可以发现,《食品安全法》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网络电商平台所承担的责任是“附条件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只有网络电商平台在无法提供销售者或服务者的真实名称、地址和有效的联系方式的前提下消费者才可能有机会向电商平台请求民事赔偿。其次,而在网络进行食品购销的过程中,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服务是多样化的,其实际上承担了广告发布者、居间人、质量保证者等多种角色,而新《食品安全法》规定的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的责任并没有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二、电商平台在网络食品销售的地位

分配正义主要所关注的是群体或社会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配置问题。从人权理论来看,最基本的人权是人人都具有自由,而权利、义务则来源于人权的自由和不损害别人的自由。因此,分析其在网络食品销售中提供的服务和角色,是判断电商平台是否侵害了食品消费者的自由及侵害程度,并以此来确定电商平台商法律责任关键。

1.电商平台网络一般商品销售中的角色。现阶段网络购物平台的盈利模式集中体现了其业务范围。在网络食品经营中,对于消费者权益影响最直接的是电商零售业务,其电商零售业务中的主要提供以下服务:其一,技术服务。平台商建立了网络食品交易平台,并与卖家和买家分别签订入网协议,此时卖家就可以借助此平台发布销售信息,买家也通过平台浏览商品信息,双方借助平台完成交易,整个交易中交易双方都使用了平台提供的技术服务才得以完成。其二,广告服务。各网络第三方平台推出的主要服务就是广告服务。以阿里巴巴为例,P4P营销服务(Pay-for-performance)也就是按效果收费,俗称淘宝直通车,是按点击付费的,买家从平台网页上搜索一个关键词,对该关键词进行了付费的商品就会出现在在淘宝直通车在淘宝页面设置的展示位上。只有在买家点击了推广的商品时,才会进行扣费,扣费小于或等于商家的关键词出价。商家竞价排名占据了淘宝网广告总收入的80%,其中收入主要来源于淘宝直通车。淘宝直通车的展示位一般设置在在淘宝页面的右侧和页面的下侧,商家自行通过后台对于自己商品有关的关键词进行出价,淘宝一般也会根据出价进行竞价排名和费用收取。此外还会提供CPM展示广告等其他广告服务。其三,居间服务。在网络食品交易过程中,许多食品经营者需要向网络第三方交易平台支付交易佣金,比如在天猫和聚划算进行商品销售,这笔佣金是通过支付宝完成的交易额的一定百分比。其四,信用评价服务。信用评价服务并不是每个交易平台都会提供的服务,而现在主要可见的是阿里巴巴对会员提供信用等级评估服务以及在淘宝网所见的对经营者心、钻、皇冠等级的评价。虽然评价是淘宝根据经营者的销售数量,消费者评价、投诉率等各种数据生成的,并不是淘宝的主观评价,但是这个服务是淘宝提供的,而且信用等级也直接影响着消费者在对店家的选择。

因此,从网络购物平台提供的服务所体现的角色来看,电商平台是兼具多重角色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综合性商业机构。

2.电商平台网络食品销售中角色。在网络食品销售中电商平台充当的角色,同样是广告发布者、居间人、质量保证人、技术服务提供者等多重角色,各种角色的相互作用又构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其目的也是为了实现电商平台利益的.最大化。其一,作为广告发布者以“竞价排名”的方式,从食品供应商分得来源于消费者的利润。竞价排名,就是指通过竞争出价的方式,获得某个网站的有利排名位置。现如今,百度已经成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中文搜索引擎,在国内,百度首创了“竞价排名”概念,2001年10月,百度率先申请了竞价排名专利,并在其搜索引擎上进行推广使用。而互联网搜索引擎的行业巨头Google,也在2003年4月份与电子商务网站的巨头亚马逊签署了提供搜索排名服务的协议,开始为其提供竞价排名服务。在网络食品交易过程中,销售者通过对“关键词”进行出价,平台服务提供者根据竞价者出价的高低和关键词的匹配,对销售商家的位置进行排序,并按照该排位顺序把所有链接显示在搜索栏,销售者出价越高,搜索排名越靠前。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平台提供者通过收费将商品排位提前,让消费者更容易接触到这个商品销售信息,完全成为一种“广告”行为。其二、以居间人的身份收取佣金。比如:在天猫和聚划算入驻的卖家,在交易成功后需要给付一笔交易佣金,这笔佣金是通过支付宝完成的,一般按照交易额的一定百分比提取,这一百分比根据商品种类的不同而有所浮动,大致在0.3%~0.5%。此时,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一种“居间人”的角色。其三,网络平台向入驻商家提供信用等级评估服务,从而间接地成为了质量保证人,以提高电商平台的信誉利益。尽管,电商平台与入驻商家或者消费者签订的入网协议都不会承诺对商品质量提供保证,比如,在《淘宝B2C服务协议》规定:“淘宝仅提供技术性服务,不负责对入驻商户行为的合法合规性、有效性以及提供的商品的合法合规性、真实性及有效性作出任何明示性或暗示性的担保”。但是,在实际中,电商平台实际上已经承担了质量保证的角色。第一,网络上购物的消费者首先是基于对电商平台的信誉进行交易,新《食品安全法》要求网络食品第三方交易平台要对入网经营者实名登记,而且要对只有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的商家才可能入驻,而且平台要对违法现象向监管部门报告,因此消费者有理由相信入驻的商家已经经过了平台的审核,具备一定的信誉和资质才入驻的;
第二,网络平台向入驻商家提供信用等级评估服务,如阿里巴巴的诚信通服务以及在淘宝店铺可以见到的心、钻、皇冠的信用等级评价,而这种信用等级评估服务也会实质地影响消费者的对商品的选择,这也就使得电商平台在实质上承担了质量保证人的角色。第四,通过提供技术服,以服务费的方式从食品提供商分得来源于消费者的利润。在网上互不相见的买卖双方完成交易,需要强大的网络技术的支撑,而网络食品电商平台也提供了食品信息展示、物流信息查询、买卖双方互评、买卖双方直接对话、网银(支付工具支付)等技术服务,而且淘宝B2C服务协议也明确把技术服务费列入其收费项目,因此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交易平台承担了技术服务提供者的角色。

三、电商平台的法律责任的法治化

法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法律制度本身应当是反映社会客观规律的相对静止状态的“应然之法”。二是反映社会客观规律、体现公平正义的法律适用制度。也即亚里思多德的分配正义和矫正正义;
其中,分配正义包括实现法的分配正义和程序法的分配正义,而对违背了分配正义的矫正就是通过如法院或其他司法及准司法机关的矫正,并使其回复到分配正义下的状态。然而,“应然之法”都是隐藏于无数的客观现象后面的本质规律。如何探索、发现并运用客观规律即“应然之法”,就需要运用法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创新,即以广义的制度和法律及与法律制度相关的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统计、数理统计等专业分析方法,探索和发现“正义”的“应然之法”即应该是这样的法律制度。因此,网络食品销售中电商平台责任制度的法治化,应当根据社会财富创造的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匹配的分配正义原则,分析电商平台与食品供应商的责任分配的“应然之法”。

1.电商平台法律责任的法统计学分析。法律的终极价值是保障人权,确保正义的自由,从而实现人类财富的最大福祉。人权存在的基础就是人的人的生命健康权。而生命健康权得以存续就要求充分发挥人的自由,创造维系生命健康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由于人人都有平等的自由,因此,为了确保不损害别人自己,以及通过自由的充分发挥的合作,就形成了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一种两分法的表现形式——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之间的矛盾。这对矛盾的产生的根源是实现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即充分地发挥天赋人权所赋予的正义的自由。网络电商平台的产生,本质上是网络电商运用自身的自由创造出虚拟的市场,以居间人、广告商、信用评级人、间接质量保证等多重身份的同时显现,加速了传统供应商的资金周转速度并降低了其经营成本,从而增加其经营利润。同时,也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从法统计学的系统思维来看,供应商与电商平台的合作,就形成了合作的集体利益。合作的集体与个体的体系中,实现了集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帕累托最优,即针对供应商与电商平台的集体利益增加了,而供应商或电商平台的利益也增加了;
但是,这个系统利益却具体负外部性,因为,社会历史经验现象的统计分析来看,一是系统利益的源泉是消费者,二是系统利益的增加同时,也加剧了消费者信息不对称和因虚拟性平台而增加的维权成本。因此,责权利相统一的经济法原则来看,为了实现外部性内部化,就应当由电商平台承担从电供应商利益所分离的、来源于消费者利益相适应的责任。总之,从社会整体利益与私主体个体利益的矛盾来看,电商平台的创新,增加了社会财富。所以,在一般商品销售中,法律规定电商平台承担附条件的不真正连带责,有利于鼓励创新和交易,实现社会福祉的最大化。但是,食品作为直接关系人的生命健康权的商品,对其监管应当严于其他商品。故网络食品销售中,电商平台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2.电商平台责任法律制度完善。根据现行法律的规定,无论是根据2013年最高院的司法解释还是2014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网络交易平台提供者承担的都是“附条件的不真正连带责任”,而新《食品安全法》依然没有突破“附条件”的限制。因此,人的生命健康权相比网络平台的经济利益更应该受到保护,在网络食品销售法律制度的完善,应当明确规定电商平台承担连带责任。

首先,电商为销售者提供的各种服务,让消费者更容易接触到其推荐的商品,或基于对平台的信任而购买商品。交易过程中,网络食品第三方交易平台同时承担者技术服务提供者、广告发布者、居间人、质量保证人等多种角色,而这多重的角色内部又是相互联系起来的。因此,我们应该综合网络食品第三方交易平台的法律地位去定位其责任,而不是分别进行分析。食品质量问题往往造成的是消费者身体健康损害;
此种情况下,虽然平台与销售者没有共同故意,但是两者的行为直接结合发生了同一损害后果,构成了共同侵权,因此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其次,以“天猫淘宝B2C服务协议”为例,此协议第五项第十七和十八条规定了淘宝商城或天猫商店有权利对商户所出售的商品有无合法的进货渠道进行不定期检查以及基于商品质量控制需求对其在售商品进行质量抽检,交易平台提供者通过格式条款的规定就取得了对入驻商户的商品进行来源合法性检验以及质量检查的权利。于此同时,该协议的第十项规定了保证金条款,如果商户违反了法律、法规、政策的规定或者违反了其对买家作出的承诺,并由此致使买家受损时,淘宝有权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进行判断,并直接使用商家交付的保证金对买家进行赔付。在保证金不足以赔偿淘宝经济损失时,淘宝可继续向商户追偿。网络食品第三方交易平台的保证金制度使得在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后可以迅速从保证金中得到赔偿,但是承担最终责任的是食品经营着。而且,让网络食品电商承担连带责任,能够倒逼其尽到良好的监督和审查义务,保证网上销售的食品的质,从而切实保障好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权。

管理模式论文 第2篇

摘要:在近年的金融危机中,我国的小微企业往往首当其冲受到重创。其中重要原因除了资金问题便是人才问题。本文从员工管理的角度,提出管理和激励各类员工的可操作性方法,以便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提升小微企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小微企业 员工管理 分工 激励

近两年全球性经济恐慌带来了去泡沫危机,随之而来的以南美国家为代表货币急剧贬值,给全球经济蒙上了令人窒息的阴影,众多企业在金融危机中摇摇欲坠甚至被淘汰。笔者身边所熟悉的企业里,有不少于十家在2015年进行了重组、破产甚至用非正当手段关门走人。而其中基本上全为小微企业,产值少于五亿,或员工规模百人以内。为何每次金融危机首当其冲撼动的是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如何更好地提升竞争力,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价值的研究课题。

日前,笔者对顺德区部分小微企业进行了调研活动,了解到绝大部分小微企业目前发展的最大障碍除了资金问题,便是人才问题;在小微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人才起关键作用。如何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成为小微企业经营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讲,小微企业的员工可分为三大类:高层管理人员、普通管理人员、一线工人。其组织架构简单,远没有大企业或国企背景的架构庞杂。

一、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

小微企业讲究快速高效执行,所以高管人员不宜过多,以家电制造业为例,高管可划分为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经理助理。管理的精髓是在规则明确的基础上充分放权,给予信任。所以,公司董事会确定了组织架构之后,要做的就是分工和激励两项工作了。

1.分工。一般副总直接向总经理汇报,分管技术开发,品质,生产制造,采购,仓库等不同部门。分工之后,由副总直接管理各部门长。

2.激励。小微企业需要在信任、放权上给予高管足够的`空间。同时,董事会与高管的关系要上升为共同铸造持续发展平台的合作关系,而不是单纯的雇佣关系。释放干股是目前小微企业较普遍的激励办法,简单务实有效,值得真实使用。在此,需要强调“真实”的意思:目前,众多小微企业释放了干股,但每到年底实际核算经营数据、提取利润的时候,大股东普遍会加入个人感情判断或者在利润数据上做点手脚,直接导致干股激励失去原有的意义。使用干股激励,一定需要企业家的大格局眼光和胸怀。

二、对普通管理人员的管理

现实中,在定岗定责的前提下,普通管理人员普遍追求三个目标,一是工作的快乐感,二是业绩,三是收入。

1.工作的快乐感。小微企业需要明确的定岗定责,虽然大部分岗位职责因人手限制显得繁杂,但也应提前在工作职责中予以明确。适当组织各部门间的交流和外出拓展。除了规则,小微企业更需要有足够的人情味来凝聚团队,这有助于员工释放工作过程中因遭遇各种“不规范(不及大企业规范)”操作产生的怨气、增进理解,也有助于各种制度的落地执行。

2.业绩。不单是销售部门,每个部门都有业绩可以进行考核评估。例如,技术部有项目开发进度,开发效果评估;采购部有成本评估,交货及时率评估,来料品质合格率评估;生产系统有下线率评估,直通率评估,生产事故评估等等。所以,针对业绩的管理,高管人员要重点思考三个问题。第一,协助部门负责人制定岗位职责;第二,与相关部门定期沟通,直接参与到相关部门的工作进度查询。查询不是目的,是为了发现部门员工所遇到的难题,高管和部门负责人要做的是帮助员工排除困难,向公司争取资源,让大家感受到在一个平台上同舟共济的氛围,有了这种感觉,不但容易出业绩,还有助于增加工作的快乐感。第三,建设发展平台,促进员工成长。高管要有一定的胸襟,给有能力、有执行力的核心员工更多空间,必要的时候,通过补贴等方式直接进行激励(因为小微企业组织架构比较扁平,不会有太多升职空间,补贴是一种很好的认可并激励核心员工的方式)。

3.收入。普通管理人员的激励最好与企业的营业额与净利润挂钩,不宜在基本工资上给予太高的投入,重点应该放在年终奖励。小微企业对人员的考核往往是非系统化的、不全面的,因为小微企业把主要的资源放在产品开发和市场管理上,不会在考核上投入太多资源和精力。所以,对普通管理人员最有效的收入激励是:基本工资加年终奖金。比较有效、使用广泛的激励方法是,明确在完成总营业额指标的前提下年终奖总额为净利润的一定比例 (视企业的实际利润率而定),这样可以产生三个直接效果:一是员工积极性更加高涨;二是增加凝聚力,因为年终奖会由高管直接给予确定,从而间接地提升了高管的权威;三是直接增加了核心员工的收入,可以留住对企业有价值的核心人才。

三、对一线工人的管理

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有明确的经营思路,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而产品品质是做出来的,不是检出来的。简而言之,一线工人肩负着企业生命线的制造重任,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所以,针对一线工人的管理,有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一定要落实。

1.制定合理的计件工资方案。计件工资是对一线工人较有效的考核和激励方式。由于计件工资方案的前期制定需要大量繁琐细致的调研工作,小微企业一定要舍得投入成本,严格测试,推广前认真开展宣传、培训工作。任何不合理的工资方案,在员工间以及社会上都会造成不良的企业形象,对内可引起产品产量下降、品质降低乃至引发辞工潮,对外可引起员工招聘困难。

2.为一线工人提供标准的作业流程。越详细、越标准、越简单的操作办法和作业流程,越能指导员工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准确率。尤其是制造型小微企业,一定要更加详尽的制定标准作业流程,做到图文并茂,清晰明了,尽量杜绝过多的配置差异化和非标准制造的现象。

3.建立开放的沟通机制。小微企业分管一线制造的高管,需要与一线工人建立开放的、直接的沟通机制,这样可以有效降低生产制造中出现的各种事故,同时对工人来说感受到更平等的人文关怀,有利于留住员工,提升忠诚率。

4.车间要建立一批核心工人队伍。核心工人队伍由三部分组成:班组长,熟练老工人以及关键岗位的工人。针对这批核心工人,要定期给予人文关怀以及季度性的激励或者补贴。只要核心工人队伍在,企业出现批量性质量事故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

以上为笔者对小微企业员工管理的现实性操作方法提出的建议,希望能有一定的实际参考价值,也希望我国的小微企业能快速成长,提升核心竞争力,增强抵抗风暴的能力。

管理模式论文 第3篇

目前,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现状,公司食品销售管理与策略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在食品市场竞争格局、销售管理模式等分析上是十分重要的。

1食品市场竞争格局与动态

我国食品市场经历了4个阶段,即食品工业现代化和食品市场新经营模式导入阶段、地产名牌竞争与市场份额分割阶段、洋品牌和外地品牌进入与市场分化阶段、市场调整与酝酿新的变革阶段。其格局如下:

1.1模继续扩大市场规模

目前,虽然受气候和地区消费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食品市场销售量仍然较大,随着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加上市场缺乏大的推动力量,近期内总体销售稳步上升。

1.2品牌营销初现端倪

目前,各大厂商逐步理顺了市场发展思路,开展品牌营销,大量的广告促销、终端展示、超市营销、销售管理强化等,商家们都力求在市场上树立自己的形象,建立相当的品牌优势。

1.3创新营销模式

主要表现为:一是企业有科学化的销售组织;
二是渠道营销重点向零售终端和超市并重的方向发展;
三是在连锁企业网点上开展广泛市场覆盖。

1.4提升产品的开发水平

稳步提高产品开发水平,国产品牌与外资企业在品种、风味、品质等方面的差距逐步缩小,其中有不少的品牌不断的提高营销水平。

1.5产品定位呈现多元化

近年来,因受到消费面的影响,高端食品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可选择面较宽,中端品种较为丰富,创新很多。低端产品有所抬头,市场空间比较大。

1.6本地企业软环境较差

目前,本地企业融资能力不足,发展投入不大,人才、管理又不占绝对优势,发展令人担忧。

2销售管理问题

2.1食品企业在渠道管理,控制不力;
渠道运作上没有更好的解决监理问题。

2.2直销系统没有合理规划。如营销网点单一,仍然以传统终端(超市、零售摊点、日杂店)为主,商场为辅,市场推广较乱。

2.3网面的布局不完整,网点深度不够,渗透率严重不足,影响产品覆盖率,市场潜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2.4网络成员利益分配不合理。增加成员的利益,增加了企业营销成本及风险,同时对市场拓展也带来了难度。这样就未达到企业的整体规划和市场开发要求。

2.5渠道网络成员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在渠道开发和现有经销商的运作中产生矛盾,从而形成了食品不开发不行,开发后受到经销商的制约。

2.6物流资源浪费是因为营销网交叉太多所造成的。网流走势不尽合理,导致局部市场窜货现象严重。

2.7终端管理薄弱。销售潜力没有挖掘出来,使产品、企业形象受到较大影响。

2.8渠道管理意识不强。企业高层的业务信息闭塞,渠道效率不高,导致关系维系困难,进而影响市场决策。

3当前企业面临的现状

3.1MD公司主要的食品是乳制品为主,因为乳制品保质期很短,一般为十五天或者更短。当乳品企业通过下游的分销商将产品传送到零售终端处——一般是超市、卖场等场所,企业对零售场所的销售情况和变动十分关心,一旦出现退货就会因为保质期迫近或超过而直接成为“死库存”,从而带来很大的资金压力;
另一种情况是在A销售场所处甲型包装产品销售形势好而乙型包装产品滞销,同时在B销售场所处是相反的状况,如果单纯依靠分销商的信息反馈是无法将产品及时合理调配的。

3.2MD公司在其主力市场的分销网络有30家一级分销商,200家二级分销商和10000家零售终端。以前的管理和服务主要针对一级分销商,往往渠道的实效促销到了二级分销商就走样,不得不投放大量的人力物力直接到终端促销。如小礼品的投放,零售终端的价格折扣和返奖政策等。既增加了成本,又达不到预期效果。而乳品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明显的表现为终端的争夺。

3.3MD公司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固化、扩展和提升这种渠道创新的经营模式。首先,要想有效地对原有的二级分销商实施全面的销售服务和资源支持,将面临海量信息处理的问题,而如果不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简直无法想象;
其次,原有的一线销售人员业务能力和职业质素不能适应客户数量更多和服务内容难度更大(帮助分销商争夺终端)的要求;
最后,原有的组织架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也不相适应。总之,渠道扁平化了,但销售管理组织形式还是多层结构而没有相应扁平化,组织功能没有模块化就难以解决合格的销售人员短缺的问题;
组织管理没有信息化就难以解决实时处理海量信息、及时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提供销售策略调整的决策支持;
组织系统没有建立以渠道建设为核心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就无法持久有效和大规模的实现渠道创新。

4MD公司如何完善销售管理模式

4.1渠道体制

许多企业将销售渠道的结构改为扁平化,即销售渠道缩短、销售网点增多,增加了企业对渠道的控制力和产品销售量的难度。

4.2渠道网络设计

4.2.1长度和级数。

4.2.2营销网面的宽度和密度。

4.2.3布局营销网点结构。

4.2.4布局营销网线结构。

4.2.5布局营销网络成员结构。

4.2.6网流走势的合理性。

4.2.7ABC法则。

4.3渠道运作

4.3.1销售工作

产品如何铺到消费者的面前,让消费者愿意去消费?企业方面可以通过对经销商、零售商等各环节的服务和监控,使得产品能及时、准确地送达零售终端,提高产品市场展露度,使消费者及时买得到,消费得开心。

4.3.2终端市场

可以通过各种促销活动,提高产品的出样率,促使消费者的消费,使消费者乐得买。

4.3.3渠道建设

渠道成员责任共担。企业销售人员要担当经销商的顾问,为经销商提供优质的服务,比如,提供人力、物力、财力、管理和方法等方面的支持,确保经销商与企业关系融洽。

MD此前的问题主要缘于分销层次过多以及经销商落后的“坐商”经营方式,销售效率较低。渠道过长,经销商中转次数太多,不仅延误了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公司的流通费用和产品价格;
经销商缺乏开拓市场的主动性,影响了市场占有率的进一步提升(见图1)。MD的销售公司在原来的一级分销商中根据辐射能力和范围、经销能力和信誉挑选了5家作为分销中心,成为厂家的紧密合作伙伴,其收益主要靠返奖而不是差价,厂家可提供更多的资源支持,如物流配送能力、销售人员的培训以及电脑和通讯设施等。其余的与原来200家二级分销商全部转为准一级分销商,享受所有的原一级分销商的销售服务和资源支持(见图2)。经过一年的运作,渠道促销的效果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原二级分销商的亲和度大大提高,对渠道的控制力和分销商的稳定性都得到明显的加强。把分销商当作客户来管理。由于中间分销商比较集中、业务操作规范透明,管理起来较为容易。主要是按照规范收集他们的信息,处理各级分销商之间的业务事件,掌握他们的变动并进行处理。产品属性的不同使对业务规则的要求也会出现差异。

由于食品具有较强的保鲜度要求,生产基地在地理分布上相对分散,一般靠近城镇地区,在经营管理模式上,公司已建立总部战略管控下的以事业部为内部独立损益中心的管理机制,设立了保鲜事业部,进行新品开发和新生产工艺的研究,引进屋形纸盒保鲜奶生产线、保鲜奶自动灌装线等项目,以高科技为手段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在物流方面,推广食品“冷链保鲜”的概念,利用先进的电子计算机管理网络和冷藏系统确保保鲜产品所必须的冷链储运标准,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成为集供应型和服务型公司。

4.3.4市场重心

目前的很多企业的销售重心为主城区,靠几个经销商的活动来辐射市场,这样企业将受到销售网络宽度和深度的局限,容易出现市场空白点。因此,企业应该把销售重心拓宽和下沉,不但在主城区或区县设有销售中心,而且企业对经销商的政策要从扶持大客户转移到潜力市场经销商。强化了区县级经销商市场竞争力,相当于通过“小方块”来规范更大的市场,利用好“稳定主城(经销商)、加强区县(经销商)、决胜终端”的渠道战略。

4.3.5市场管理

①运用ABC分类法

则将客户体系重新划分,优化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渠道的质量使之达到相对平衡。

②缩短渠道长度

针对深度开发不足的问题,强化批零与终端的建设,提出“重点门店工程”。解决管理控制方面的不平衡问题,成立销售信息室,对渠道网络及市场信息进行规范管理;
引进现代化软件管理,使信息更为快捷、通畅;
建立终端反馈体系,并逐步实现电脑化管理,加强库存调节。

③解决整体结构不平衡质量不高的问题

MD所面对的市场是多变市场,而市场需求往往受到季节气温、竞争对手、促销等因素的影响,MD实施的周计划在制定结束的一刹那起,实际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例如:假设大区的期初库存为0,客户周一向大区提报下周货源计划,绝大部分货物实际在下周五甚至下下周一才能到货,因此大区计划员往往提前两周预测客户的货源计划,提前备货,周一客户向大区报下周货源计划时,该批货实际上已经在途中。因此,周计划是否准确关键在于计划员的预测、生产的准时性、采购准时性和长途发货的一致性,但这些因素都是后勤体系中最无法确定的因素,一旦预测不准、生产不准时、长途发运延迟,周计划的执行率也很难确保有70%。

5小结

MD对各地季节和气温进行研究,设置安全库存,通过库存调节不可预见的变化和运输期。周计划改为双周计划滚动,可以起到指导订单生产和库存生产两个作用,客户在每周三报第二周和第三周的货源计划,到下周时报第三周和第四周的货源计划,并调整上周所报的第三周计划,这样通过计划调整计划,调整库存,通过库存满足订单,满足计划、生产故障和交货的变化。这样,减少中间环节的业务费用,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主动。

管理模式论文 第4篇

摘要:

近年来,商业连锁运营企业不断出现,商业连锁运营管理相关的研究也得到快速发展。文章主要结合世界500强之中的两个商业巨头的管理方法和个人的管理经营实践经验,对商业连锁运营管理进行探讨。

关键词:

连锁运营;
管理;
实践经验

市面上已经有很多有关商业连锁运营管理的书籍与杂志,本人想就自己在世界500强的两个商业巨头的近20年的工作经历谈一些商业运营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看法,供读者参考。2000年我入职德国企业麦德龙(MetroCash&Carry)现购自运有限公司,2008年加盟英国特易购(Tesco)商业管理有限公司,个人对商业运营管理,特别是连锁商业运营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深刻的体会。

一、连锁商业运营的概念

麦德龙和特易购分别是德国和英国的第一大商业公司。麦德龙除了进入中国的针对专业客户即以会员为主要客户模式的现购自运(C&C)外,在德国还有针对普通顾客的大型超市(REAL),未来店(FutureStore),以及家电购物中心(MediaMarket)、家居购物中心(Saturn)和百货公司(KAUFhOF),几乎覆盖了商业购物的主要领域。而特易购更是在英国一统天下,除了大型超市,还有便利店、加油站、银行、购物中心等。纵观两家生存百年的商业巨人,其运营模型几乎完全雷同,就是:第一,建立模型(ByModel);
第二;
建立标准流程(BySOP);
第三,建立连锁的一致性(ByConsistancy)。具体而言,商业连锁企业(Franchise)首先要建立一个完美的理想的商场模型,从商品陈列、品类选择、外观建筑模型、场内区域分布、视觉识别系统、目标客户管理、供应链管理、促销体系、销售管理系统KPI等。在建立了这样一个被认可的、完美的并经过一定时期的商业运营模型后,第二步就是建立商业模型的上述每一内容的运营标准流程,就是我们说的SOP(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这一SOP的建立是基于SMART原则之下的,是可实现和可达成的,并且能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第三步就是我们提及的建立有价值的商业连锁了,如特易购在2016年全球超过了6800家门店,员工超过46万,营业额超过600亿英镑。而麦德龙在德国和欧洲2014、2015年全球29个国家超过了2000家门店,员工22余万人,年销售额590亿欧元以上。因此连锁的标准就是如何达成一致性。

二、连锁商业运营企业的内在生命力

回顾两大企业的发展历史,虽然他们的发展历史各不相同,但是都是强调企业内在的生命力,就是强调企业精神、企业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这是维系企业股东和员工,达成企业发展一致目标的纽带,是创造企业文化的源泉。一个员工投身到一个企业,如果不能身心合一地产生企业归属感,是很难将企业利益视为自身生命特定阶段的利益共同体的。这方面,成功的外资企业,如特易购和麦德龙的商业领袖们也很早就意识到:员工在创造公司价值方面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全球性国际化企业而言,商业企业又是相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信仰的人们,聚合在一起,如何能够身心合一的为企业利益奉献自己的全部能力和时间,视企业为生命,这是世界500强企业不同于普通企业的重要差别。因此,成功的百年企业的建立之初,就有自己与众不同的企业愿景(Vision)、使命(Mission)、核心价值观(CoreValue)。如特易购的核心价值观:第一,我们比任何人更为顾客尽心尽力;
第二,设身处地,推己及人。这里,特别要提到第二点,它不仅是员工的工作标准,是服务待客的根本要求,也是针对员工之间关系的核心价值。在中国地《论语》中也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名句,它强调了员工和管理层的相处之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换位思考,才能换取员工的真诚相待。因此,在企业内部的相互交往,更提倡人们直呼其名,而不必职务Title挂在嘴边,商场总经理、区域总经理也都是以“Terry”“Richard”这样称呼,员工和领带之间没有距离,更容易产生彼此的信任关系。麦德龙作为全球五大贸易零售商之一,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1996年与中国上海锦江集团合资成立第一家现购自运商场(Cash&Carry),1998年麦德龙集团在德国上市,1998年开始全球扩张,虽然其发展全球扩展的历史并不长,但其非常强调其全球性的概念。在描述企业愿景时,麦德龙定义为:通过能够盖上我们全世界客户竞争力的特殊商业模式,达成麦德龙在全球商业批发领域的领导地位。企业愿景(Vision),就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企业未来的终极目标,而是使命(Mission),就是企业开诚布公地告知所有人:“我”是谁,“我”要怎么做。从而去达成“我”的终极目标。接下来就是企业的核心价值以及企业战略,愿景(Vision)是指引我们前行的光明,使命(Mission)是达成抵达彼岸的桥梁,核心价值(CoreValue)是支撑我们使命的基础,企业战略是我们的前进的道路。麦德龙将自己的核心价值定义为:公认首选的全球商业批发商(Wholesale)、遵循普世道德价值观、形成符合本地市场需求的发展模式(localization),员工是企业的核心财富等12条。这些核心价值都注重了企业的全球化概念。

三、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模式分析

前述商业连锁零售企业的核心首先是建立模型(Model),这样一个模型主要从商场角度、商品角度、服务角度几方面着手,旨在建立一个全球使适用的,可复制的商业模式。麦德龙C&C在这方面可谓首屈一指,它通过优化全球商场模式,委托Nielson全球知名市场调查公司和麦德龙全球20多位优秀总经理(SGM),在总部以研发项目的方式建立了全球三种模式的商场:大型全品项服务的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的.服务于中心城市的大型商场;
食品与非食品兼顾的5000—10000平方米的一般城市中型商场;
以生鲜食品为主要的品项服务于中小城镇的小型商场。在商品品项方面,在商品品项上,根据Nielson公司以及全球商场销售数据的建立了大型商场约30000个商品品种,中型商场15000个商品品种,小型商场5000个商品品种的甄选,建立全球统一的货架分配图、商场动线图、商场区域分配图和商场结构视觉系统等。商业运营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好的商品和好的服务营造好的销售氛围,从而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在优化商场陈列布局和建筑结构的同时,商品的优化至关重要。麦德龙在这方面,通过定位战略商品(Destination)、首选商品(Preferred)、便利性商品(Convenience)、以及季节性商品(Seasonal),明确了商品属性和地位,为甄选商品品类和品种奠定了基础。营造好的销售氛围的另一要素是提供好的服务,特易购(乐购)和Metro麦德龙虽然不属于同类的商业运营模式,但其在客户服务上有异曲同工之处,他们都采用了顾客卡(会员系统),定向的商业海报,麦德龙称之为“MetroMail”,特易购(乐购)称之为“TescoDM”。

通过会员系统,以及带来的大数据分析,可以有效的分析客户消费习惯、消费能力和商品喜好。这是阿里巴巴淘宝商城出现之前,两大全球商业企业就已经开始的成功之道,而商品邮报的定点递送相当于淘宝和天猫的聚划算等特别推送,只是由于互联网的发展,使商品推送和促销更便捷,信息量更大,成本更低。因此,近年来,特易购和麦德龙这样全球商业巨头,也开始涉足互联网,分别建立了自己的门户销售网站和在淘宝、天猫建立网购系统。举例而言,MetroMail通常为两周一册,涵盖商场约7%的商品品类,亦即7%的促销商品,带动另外93%的商场商品的销售,这些商品通常为定义的战略商品、必选商品和季节性商品。便利商品通常被定义为高毛利的商品。而特易购一般的DM为每周一册,送达顾客约10000人次,递送范围在1公里至3公里时区,即一般不超过客户半小时抵达商场的车程,称之为“有效顾客”。特易购还会每年根据顾客购物积分的方式,回馈顾客商品,以吸引更多的购买行为。建立商业连锁运营模式的第二步骤是建立SOP,及标准操作流程(StandardOperationProcedure)。SOP的建立也是围绕着商品和服务两部分展开,如Metro在就有针对商品的称之为PSPSPP的SOP流程,即陈列(Presentation)、标识(Signage)、价格(Price)、安全(Safety)、促销(Promotion)、人员(Personal)。通过对应的标准流程,规范了商场内的商品陈列、价格和形象等视觉标识、价格的规范以及商品品质安全的要求、促销的方式和标准以及人员在销售商品等行为时的规范要求。例如对生鲜商品的关键危害控制点标准(HACCP)的执行,全球SGS瑞士通标检测公司的合作,每周对商品品质和卫生服务标准的抽检和评价等。除此之外,两家公司都建立了全球强大的IT数据网路系统,可以即时分析库存。可以对每个商场的30000个商品通过商品组、子商品组分类,找出“0销售”商品的滞销商品、“0库存”的畅销商品、促销商品的周平均销量和历史数据分析。订货经理还可以自行定义“6周无销售”“4周无进货”等数据,为销售提供了准确的方向。同时,IT系统可以自动生成订货的建议报表,简化工作流程。SOP的建立,可以让每一员工在各自岗位明确、清晰各自的工作行为规范,也为后续全球的商业连锁的一致性创造了条件。一致性是商业连锁企业成功的关键,要达成标准化的理想商业运营模式的商业运营复制成功,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因素,麦德龙在这方面首先成立了全球的培训学院(HouseOfTraining)。总部设在德国杜塞尔多夫的麦德龙,并在中国等主要国家也建立了培训学院,从而保证从商场总经理到楼层经理、部门主管可以接受到全球统一的商业模块培训,确保标准的一致性。一般而言,新商场招聘的主管以上干部提前三个月入职,一方面在培训学院接受从商品到顾客管理的培训,另一方面,在各区域建立的实习商场在岗操练,如在中国五大区域分别建立培训商场,保证培训商场的SOP的执行标准的准确性。实习商场的主管和经理兼具辅导师(Tutor)的责任,在这样的多重培训和实际操作一段时间的锻炼后,新商场的主管以上干部可以接近或达成总部的一致性标准。另一有效做法是在原有成功运营的商场和成功部门挑选优秀主管和经理,用于新商场的开业支援,一般支援时间在3—6个月,以加强新商场的管理。不同于麦德龙,特易购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全球一致性的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考核机制,旨在总经理负责下的指标分解和”一对一”考核,建立运用情景领导力技能的意愿和能力的提高来最终实现KPI达成。这里从一般能力发展的4个阶段和工作意愿的4个阶段,最终达成个人能力和心智的全面成长。总之,实现连锁商业运营一致性的方式各有不同,但大多数商业企业均会利用培训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商品和服务达成最佳的运营效果。

管理模式论文 第5篇

摘要:

对于风电资源而言,其作为一种可以再生的资源,它的开发与利用已逐渐成为风电企业重要的发展指向。在我国,环境相关问题逐渐的被凸现出来,使生态环境受到了重大的威胁。想要使这种局面在根本上得到扭转,就需要政府对环境加强建设,这就为风电企业的相关运营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工作指导。但是,在现实的运营中,该企业的管理方法却拥有诸多的问题,使企业的得不到提升。因此,本文我将对于风电企业相关的生产以及经营的管理方式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使问题得以解决。

关键词:

风电企业;管理模式;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在当下阶段,我国一些具有较大规模的风电企业通常使用的管理方式都是自主经营的形式,因此,对企业的专业性有着一定的要求。对于风力发电来说,不管是对设施的故障修理,还是基础的搭建,都要求工作人员具有超高的专业性,以及较强的综合技能。想要使设备运行的整体效率得到提升,有些风电企业就把维修设备这项工作包给其他专业公司。在这些专业公司的维护中,使风电企业解决了工作效率相关的问题。但与此同时又加大了经营的成本,对经济效益产生了影响。

一、在风电企业的运营以及生产管理中凸显的一系列问题

(一)信息技术的使用相对匮乏

现阶段,随着我国信息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得到了普遍的使用,其所使用的水平对企业工作的整体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在日常工作中,利用对风电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的管理进行分析可以知道,该企业在对相关工作档案进行管理的时候,基本仍然采取书面为主,同时这种管理的方式较为繁杂。在工作人员要进行档案的查阅时,必须经过多道程序的审批,使实践得到了大量的浪费。该企业没有将电子档案取代书面档案的管理,导致在工作中信息的传输效率较低,使部门之间正常的沟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二)在生产工作中管理的制度较为落后

当下阶段,有的风电企业在进行生产工作的时候,其管理方式仍然使用传统的火力发电形式。在进行检修的时候,缺少负责监督的体系,也没有高效而且具体的管理体系。在日常生产中,各种自然方面的因素极易对风力发电的工作产生影响,使设备频繁的产生故障。企业在对生产工作进行管理的时候,却缺乏防御故障产生的相关措施。企业在生产中管理的制度较为落后,使风力企业工作的效率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三)维修工作者专业化的能力不够

作为一种可以再生的新型能源,当风力发电的相关设备产生一定故障时,让工作人员可以进行参考的维修素材却不多。由此可见,就需要相关的维修工作者具有十分专业的技能[1]。并在企业组织培训的时候对自身的能力进行不断提升,具备能够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现阶段当风力设备产生问题时候,维修工作者一般只是依靠自身的工作经验,并不能将问题得到彻底的铲除。长此以往,在企业将来的运营中,就会使维修设备的资金得到增加,使企业整体的效益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使风电企业的运营以及生产管理中的问题得以解决的相关对策

(一)使信息化在企业中得到普遍的提高

在风电企业中,对档案的管理工作是该企业信息化得以提高的关键[2]。对于企业而言,良好的对档案进行管理是十分重要,是企业中各个部门进行交流以及协作的工具之一。由此可见,风电企业的领导者必须重视信息化工作在档案管理中的普及应用,并且提高电子文档创建的有效性。只有风电企业能够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在企业档案的管理中,才能使企业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得到高效的传递,为企业以后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价值。

(二)使生产的制度得到一定的完善

在风电企业中,企业设备在现实作业中创造出的电力总数量,直接的取决于企业在生产管理方面所制定的制度。而生产出电量的数量,也直接决定着企业在工作中能够得到了利润多少。当下阶段,风电企业在对生产方面进行管理制度的制定时,必须要对企业的监督体系进行完善,并且运用高效率以及合理的监督体系,对有关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制约以及规范。在企业进行工作的区域内,应该指派相关的专业工作人员对设备采取这定期检测以及维护工作,使工作设备经常产生故障的情况得到避免,避免对生产的效率产生到影响。由此可见,企业需要对生产相关的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完善以及修改。让风电企业在进行工作的整体安排时,做到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以及完善化[3]。

(三)使维修工作者的专业技能得到科学化的培养

在日常生产中,各种自然方面的因素极易对风力发电的工作产生影响,使设备频繁的产生故障。这就需要相关的维修工作者具有十分专业的技能,并且具备可以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设备的正常运行得到保障。因此,风电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对专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利用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让维修工作者在面对工作的时候,可以灵活的进行选择解决方案,并使隐患得到完全的铲除,使企业正常的发电量能够得到保障。

三、结论

综上所述,对于风力发电而言,其技术一直有着相对较高的要求,于此相配套的设施也有着较高的费用,致使该企业在营运的过程中产生的利润通常不高,使其产业的整体结构受到了影响。所以,风力企业在进行生产以及营运的管理中,需要制定出合理的管理体系,推动企业整体的效益,使之得到增加。想要使风电企业得到有力的发展,就要使其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时有助于企业在市场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管理模式论文 第6篇

1定期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大力的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邀请知名的专家学者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心理学界中更多的方法和最新的消息,提高学生自我调适、自我保护、自我教育的意识。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应该利用其灵活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特点来引起学生的关注,尤其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大学阶段的不同时期,设置不同专题和内容的专题讲座,如在学生刚入学的阶段,应该组织关于适应性和人际交往方向的讲座;
在学生即将毕业的时候,开展有关择业方面的专题讲座;
或者是对学校中的男、女生分别进行关于性的心理教育等。通过专题心理讲座、心理沙龙和专题心理报告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与心理健康自我调适的方法,增强学生自我心理调适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最终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的。

2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理工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单纯的依靠课堂教育是不够的,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针对性强的课余文化活动。理工院校的人文素质教育和其他类别的学校相比,人文素质教育相对较为匮乏,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培训,完善知识结构,领悟人文思想,丰富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视野和思想境界。通过各种类型的素质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自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3利用校园传播媒体,营造良好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理工院校应该充分地利用广播、院(校)刊、校园网络和橱窗等各种传播途径,宣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理论、方法、技巧、常识和相关的案例及案例的处理详细过程等,营造理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谐氛围。

4利用网络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理工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网络的优势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利用论坛、博客、微信等集中学生进行相关讨论,当然,心理健康的相关教育者应该以匿名者的方式参与某一话题的讨论,并且在讨论过程中以健康向上的心态,较为清晰的舆论观点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合理的思考方式;
也可以寻找、设定精神领袖,即在网上信任度较高、有一定号召力的同学,设定主题进行讨论,帮助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另外,学生辅导员可以加入学校论坛、班级QQ群、微信群,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情感沟通和心理咨询等,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健康向上、意义积极的心理健康服务网站,使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心理学的知识和信息。

5建立心理咨询机构

理工院校务必要重视这项工作,聘请那些经过专业集中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团队组成一个心理咨询的服务中心。这个服务中心要以监管、调控和维护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为目标,以为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为宗旨,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手段、途径向全校的老师、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在每一学年或者定期的对新生和老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活动,并且建立心理健康的档案,同时要定期的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检测,定期的将全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反馈给学校,及时地提出完善、改进理工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合理性建议和意见;
与此同时,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也要为那些适应性不良的学生个人或者团体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走出心理困境。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在理工院校的教育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和使命。社会进步需要文化,企业发展需要文化,作为为国家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理工院校更要显示出一种先进的、与众不同的校园文化。特色鲜明的理工院校必须要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学生,特色鲜明的理工院校必须要创造优秀的校园文化。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地意义。加强理工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现个人风采、满足自我精神、释放内心激情、张扬自我个性的机会,可以缓解理工院校学生的心理紧张和心理压力,为他们营造一个活跃、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与此同时,理工院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对社会有帮助、能够提高学生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的社会实践的机会。社会实践是学生初步接触社会、正确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和锻炼自己、完善自己、磨练自己,良好认清个人与社会关系,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接受锻炼,可以磨练自己的意志,提高自己的坚强毅力、顽强意志、互助精神、竞争意识;
能够培养理工院校学生关注国家未来发展、为社会做贡献、为人民服务精神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7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

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职业性较强的工作。一方面,理工院校要通过聘请专业的心理医生和心理专家来不断地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另一方面,要对学校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师资队伍进行选拔、培训和进修来不断地完善、提高其业务水平。

8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目前,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顺利实施进行的首要任务是在于借鉴、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依据我国的当前具体国情和理工院校学生发展的特点,创建出一个实践操作性强、具有广泛推广价值的理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是加强理工院校之间的信息交流,积极展开学术探讨和经验交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准。二是重视中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在我国本土的研究,构建出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三是进行理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和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研究、调查,以便于提高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有效性、实用性和针对性。四是引入教育学、管理学、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等相关学科内容的基础理论知识,以此来丰富、探索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基础理论。

9创新工作方法

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理工院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的、系统的工作,涉及范围比较广,要求也很高。如果要创新工作方法,就必须要大力建设三个系统,即:学生自助系统、专家指导系统、课程教育系统,这三个系统的结合组成了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三维模型。

(1)学生自助系统

学生自助系统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理工院校学生在课程教育系统的基础之上,通过大学生心理社团组织进行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如自助心理咨询,心理沙龙等,也可以进行大学生社会实践、科研等个性化教育活动,还可以举办橱窗、报纸、广播等由学生自己进行组稿、编写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组织各式各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把在心理课程教育系统上学习到的训练和教育知识转化为各种实践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2)专家指导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系统是指心理专家占主导地位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包括学术研究、团体咨询、个人咨询、报告、讲座心理素质教育指导和信函咨询等。在专家指导系统中,专家是主体,在理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专家指导系统是核心部分,负责对学生自助系统和课程教育系统进行指导和监控。

(3)课程教育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立要依据理工院校学生的特征,与理工科教育的模式相结合,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勇于探索,且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该分别开展有规定达标成绩的,以普及化教育为前提的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化课程,增强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上几个方面是理科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与途径,也是有效的方法与途径。理工院校应该积极地探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这是理工院校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管理模式论文 第7篇

一、行政权力占主导的管理模式

高等院校行政权力方面的管理,是高等院校要达到学校教育的工作目标,根据某种特殊的制度并且采用某种特殊的方法,从而达到管理和行政的职能,在次基础上领导学校的师生和,对学校的资源进行充分的使用,并且完成学校的任务达到预定的目标[1]。高等院校的行政管理对于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和科研活动是具有非常好的帮助性的,也是保证高等院校进行有效的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行政权力主导的管理模式,在高校中最重要的表现是,在学校解决行政方面的事务和学术上面事物上要经过管理层的行政决定,并且使用行政的`权力,从而达到对学校有效管理目的。这种管理方式的优点是:突出行政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在进行决策的进程中,如果具有行政调控原因,进程会得到相对较好的控制,并且还会使得决策的有效率的进行。缺点是1)使得专业人士的积极性不能全面的突显,在行政管理的进程中会因为行政人员在解决学术事物方面具有专业的缺乏,可能会导致偏离学术的目标。2)行政权力主导的模式中,有很大的可能会激发工作者的对抗情绪,从而对教学工作的惊醒有着比较重要的影响。

二、学术权力占主导的管理模式

学术权力主导的管理模式是一种学术方面人才主要管理的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主要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做出有效的评价、职务上的晋升、对专业人才的聘请、确立科学的评价制度等等专业化的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依据学术界公开认同的规则和多年来形成的评价制度,并且尊重学术研究的规律,再次基础利用学术权力在学术事物中开展的学术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的管理主要人物是具有学术权威的学士和团队。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教授治校”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一般在研究性的学校中较为常见。这种管理模式的优点是:1)对学术的权威和实效性的突出有很大的帮助。2)在进行决策的时候,学术的专业性能够具有比较好的保证。缺点是:1)由于管理经验的不够,有时候会在使用学术权力的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和精力。2)会因为教授的权力过于集中,对高等院校学术自由、民主和创新的发展具有不好的作用。

三、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互相渗透的管理模式

因为行政主导的管理和学术主导的管理都具有很多缺点,所以,就有很多专家提出了把这两种管理模式进行互相渗透的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也就是学术团队具有学术方面的权力而且在学术团队中,还允许有行政人员参与,行政团队有行政决策方面的权力,而且也允许相关的学术人员参与行政团队的决策,这种相互渗透的管理模式对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互相配合使用的实现有着非常好的效果。这种管理模式和目前在很多高校实行的“校党委的领导,行政部门的负责,教师人员教学”的模式是一样的[2]。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由于前面两种管理模式的缺点太多而提出的,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解决目前高校之中的权力斗争,起到一种平衡的作用,能够相互监督,互相督促,让每个人都能做好本职的工作。但是这样的管理模式,管理层的人员精力大部分时间都是放在如何进行权力的分配上,很少集中精力做好自身的工作。甚至还会出现互相推诿互相扯皮的情况

四、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互相平衡的管理模式

随着高等院校的迅速发展,高等院校内分工也逐渐的细密,学术团队和行政团队组建、人员的分配和划分都具有比较好的规划。也正因如此,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相互平衡的管理管理模式也随之出现,这种管理模式是学术部门做好学术部门相关事物,行政部门做好行政部门相关的事物,两者互不干预,使得各项工作都能够逐一的展开。这种管理模式起初的时候,是比较好的,但是随着这种管理模式时间的增长,问题也就会逐渐的体现出来。随着时间的增长,会使得高校内部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界限管理模糊,相互交织,从而造成责任不清楚,互相越位不利于高校的管理和发展[3]。

五、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当前高校发展的管理模式做了具体的研究,并且对这四种管理模式的优缺点做了简单的介绍,从研究中可以看出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互相渗透的模式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但是不管是哪种管理模式,主要还是要看管理人员的个人素养,如果没人个人都能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勇敢的承担自己该承担的责任,对高校的有效管理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

推荐访问:管理模式 论文 管理模式论文7篇 管理模式论文(精选7篇) 管理的模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