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人类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心理:2004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心理健康素养核心信息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心理健康素养核心信息3篇
第一篇: 心理健康素养核心信息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
1、一般而言,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内心世界与客观环境的一种平衡关系,是自我与他人之间的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的维持,即不仅能获得和确保自我安定感和安心感,还能自我实现,具有为他人的健康贡献、服务的能力。
2、《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而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的状态。
3、我们的看法:心理健康是个体的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内部状态,个体表现出良好的 社会适应性,并充分发挥其身心的各种潜能,在应付各种问题和环境时更多表现出积极的倾向。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1、判断标准:
A:以人的主观感受为依据。B:以适应社会的情况为依据 C:是以统计学的标准为依据
2、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心理健康标准 :⑴身体,智能及情绪十分调和;⑵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 谦让;⑶有幸福感;(特别是中国人)⑷在职业和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
3:一般比较公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⑴了解自我,纳悦自我;⑵接受他人,善与人处;⑶正视现 实,接受现实;⑷热爱生活,乐于工作;⑸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⑹人格完整和谐;⑺智力正常,智商在80分以上;⑻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三)、马斯洛自我实现者的特征
1. 洞察现实生活的能力强。 2. 接受自我、他人和自然。3.行为自发性和自然性
4.以问题为中心。 5.超然独处。 6.独立性。 7.善于欣赏生活,常保持新鲜感。
8.常有高峰体验。 9.较多的社会情感。10.良好的人际关系。11.具有民主的性格结构。
12.明辩善恶。 13.富有幽默感 14.富有创造性。15.抵制社会文化的诱惑或限制。
第二章
(一) 弗洛伊德无意识(潜意识)理论
A 、意识 ( Consciousness) 是人可以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
B、 无意识 ( Unconsciousness) 也称作潜意识。弗洛伊德认为在人的清醒的意识下面还隐藏着很多的心理活动, 它们是人的很多行为和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但人自己却无法意识到, 因此 , 他把这类心理活动称为无意识。
C、前意识 ( Preconsciousness) 介于意识和无意识之间。它的内容可以通过回忆变成意识的东西。
D、三者之间的关系:在人的心理活动中保持着动态平衡 。意识和前意识的内容可以很容易的互 相转换, 但无意识的内容要想进入意识领域却非常困难。尽 如此,无意识中的各种本能的冲动、欲望和动机始终不会放弃积极的努力, 总想挤进意识的领域并在意识的行为中得到满足, 有时甚至会表现得很急迫。但由于无意识的东西与道德、法律和宗教相冲突如所以一旦出现就会在意识中唤起焦虑、羞耻感 和罪恶感, 这就必然引起意识的抵抗。弗洛伊德认为无 意识的作用力方向是向上的、向外的; 而意识的作用力方向刚好相反, 是向下的、向内的意识的这种作用力就是所谓的压抑。 压抑不能使被压抑的东西消失 , 只是把它们隐藏起来让人意识 不到而己 , 但它们仍在活动着,而且会以别的方式表现出来,例如:梦、口误、笔误、记忆错误等。病态的压抑就会以心理疾病 ( 如 : 神经症 ) 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人格构成
■弗洛伊德在 1923 年发表了他的著作〈自我与本我 ), 从而正式建立了他的人格构成理论。他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 超我三部分所构成的。
■1. 本我 ( 生物我 ):本我 (id) 是人格中最原始、最模糊、最不容易把握的部分 , 是人格结构中的天然部分 , 是人求生存不可缺少的原动 力。本我收容了一切被压抑的东西 , 同时也保留了遗传下来的种族特性。
■弗洛伊德认为 , 本我是心理能量一一性力 (libido) 储藏库 , 更形象地说 , 它象一口大锅 , 本能和欲望在里面沸腾着。这些生来就有的本能冲动和欲望强烈地、不停地运动着。它们不受任何理性和道德的支配 , 只按 “ 快乐原则 ” 行事。它们所追求的是无条件的、立即的满足。它们总是迫切地寻找实 现这种满足的途径 , 但它们无论如何都不能与外部世界发生直 接的联系 , 只能通过自我与外界建立间接的联系 , 这是本我的 唯一出路。弗洛伊德认为婴儿的人格结构是单纯由本我所构 成的。
■2 自我 ( 现实我 ):自我 (ego) 是由本我中分化出来的 , 是被现实化了的本我。它不再遵循快乐原则去追求无条件的、即刻的满足 , 而是按照逻辑,接受现实 , 并在 “ 现实原则”的指导下 , 力争既不与现实的要求相冲 突 , 又能使自己获得满足。任务是 : 对外感 受现实、认识现实、适应现实 , 对内负责管理本能冲动和欲望 的疏泄。
■3 超我 ( 道德我 ):超我 (superego) 是从自我中发展起来的部分 , 是道德化 了的自我 , 是人格结构中的理想部分 。遵循 “ 至善原则气也就是按社会的道德标准去行动。 超我的作用就是按道德的要 求监督和控制自我。
4、三者的关系不是静止的 , 而是不断运动、不断变化、不断相互作用的。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之下, 按照现实的条件要求 , 负责筛选本我的冲动使其得以有限的表现。对心理健康的人来说 , 这三部分必然是协调的。如果这三种力量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 , 就会导致心理疾病。弗洛 伊德认为 , 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可以在这种人格动力学的关系中得到解释
(三)心理防御机制
概念:心理防御机制 ( Mental Defense Mechanism) 是指当人遇到挫折和冲突时, 在心理活动中有一种自动减轻烦恼和不安以使情绪保持相对稳定的能力 , 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
A、合理化 ( Rationalization):对自己不能实现的事习惯于找出使自己比较舒服的 “ 理由 ” 。
B、 压抑 ( Repression):有些冲动和欲望由于与社会道德无法相容 , 或者说意识不 能接受 , 也可以说超我不允许, 于是就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之中去了 , 使自己再不能意识到它的存在 , 这种心理机制就称为压抑。
C、 投射 ( Projection):自己有些特点、观念、欲望或态度是超我所不允许的 , 可却反认为他人也是同样的 , 这种情形称为投射。 " 以小人之心 , 度君子之腹 " 说的就是这种表现。比如自己很喜欢嫉妒人 , 反 认为嫉妒是人的本性 , 只要是人 , 就都会嫉妒。
D、 否认 (Denisl):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拒绝承认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 件 , 仿佛根本没有发生过。例如 : 亲人已经 去世了 , 但仍坚持 说亲人还活着.
E、退行 (Regressio ):当遇到挫折时 , 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 , 以 比较原始的、幼稚的方法来应付挫折。例如 : 成年人遇到了挫 折后 , 表现得像个孩子。
F、固着 (Fixation): 心理发育停滞在某一性心理发展水平上。例如 : 成年人害 怕负起家庭的责任 , 这说明他的心理发展水平仍在青少年 阶段。
G、 升华 ( Sublimation):把为社会所不容的冲动和欲望的能量用于为社会所容的活 动中 , 尤其是创造性的工作中。例如 : 把攻击性的欲望转化为 运动场上的正规比赛 。因而可以说 , 升华 是一种比较好的夺理防御机制。
H、 置换 ( Displacement):因某事物而起的强烈情绪和冲动不能直接发泄到这个对象 身上 , 就找替罪羊 , 转到别的对象上去发泄。例如 : 在工作单位对领导有怨气 ,反而回到家里摔东西或打骂孩子。
I 、抵消 (Undoing):以从事某种象征性的活动来抵消真实的情感。例如 : 小孩在桌子上碰痛了手 , 他就用骂桌子的方式来抵消由疼痛引起的不快。
J、 反向形成 (Reaction Formation):把无意识之中不能被接受的欲望和冲动转化为意识之中相 反的行为。例如 : 桌子上放的苹果被孩子拿去了 , 但当妈妈寻 找苹果时 , 孩子会马上大声说 :“ 我没拿 “;此地无银三百两。
自我在应用心理防御机制时所花费的代价是很大的。它耗 费的能量用于别的方面或许会更有效益。由于心理防御机制是 在无意识之中进行的一种儿童式的反应,所以有可能会阻碍现 实行为的发展。对每个人来说 , 一般只会有选择地使用某几个心理防御机制 , 而这些常使用的机制就可能在自我中固定下来。(习惯、性格决定人的命运)
(四)、自我概念的扭曲---罗杰斯
1、自我实现的倾向
罗杰斯认为 , 人是自由的、能够独立自主的、有意识和有责任心的。他们具有无限的潜能 , 并且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实现 自己的潜能而成为一个具有真实力量的和能够自我实现的人。
他认为, 每个人都有实现的倾向, 都能自我作出决定,假如能有适宜的环境, 人有能力指导、调整和控制自己的行为 ; 完全可以进行良好的主观选择和适应。
2、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 ( Self - Concept):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知觉和认识。自我概 念包括对自己的认识, 对自己与他人或其它事物的区别以及相互关系的认识, 还包括对人的价值标准的认识。自我概念是一个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 通过与周围的其他人的交互作用而 逐渐形成的。
每一个人的机体评价过程 ( Organis- mic Valuing Process) 和实现倾向 (Actualizing Tendency ) 都是与生俱来的。
自我概念一旦形成 , 个体就会随之产生另外两种需要, 即得到别人积极评价的需要和自尊的需要 , 它们来自于人的自我实现倾向。
罗杰斯认为, 当一个人的行为本身总能产生积极的自我体验, 同时又能得到别人的积极评价时, 他的自我概念就能得到准确而正常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所产生的个人体验和他人评价总是不一致, 经常出现矛盾冲突的情形, 在这种情况下, 人若总是采用回避自己真实体验的办法, 以图缓解个人体 验和他人评价之间的矛麓 , 就会造成自我概念的扭曲, 进而就 会导致心理上的病态。一个人倘若过于看重他人的评价 , 为了获得他人的积极评价而不惜改变自身的标准, 就必然失去自己的标准。自我概念扭曲越厉害, 抑郁、焦虑、罪恶感和精神错 乱等心理异常现象就会越严重。
由于罗杰斯认为心理病态是在不理想的人际交往中产生的, 所以 , 消除心理病态的重要途径应是建立理想的人际关系。理想的人际关系应该是人与人之间无条件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相互谅解、彼此以诚相待。只有在这样的心理氛围中, 人的心理才能保持健康, 并能利用全部的潜能去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罗杰斯的这个理论就是他所创造的患者中心疗法(Client - Centered Therapy ) 和交朋友小组疗法 ( EncounterGroup Therapy) 的理论基础 . 这两个疗法都是目前世界上心理 治疗领域中经常被采用的重要方法。
(五)、疑病素质与精神交互作用
1、神经质症的常见症状
神经质症的特点 : ①症状的形成原因是非器质性也 ; ②无论是心理症状还是生理症状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 ③症状能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④本人要求治疗的愿望强烈 , 并努力克服症状。
A、恐怖症:患者对某些事物或特殊情景会产生很强烈的恐惧感 , 而这些事物或情景对健康人来说是不会有恐惧感的。
B、 强迫症状 患者自己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和不由自主的观念和行为等的存在。
C、焦虑症状:患者有强烈的不安感 , 并伴有脉搏加快、心悸、有濒死感、肩部酸痛、手脚发冷、颤抖等。
D、失眠症状: E、胃肠功能障碍。 F、性功能障碍
2、神经质症的形成
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的症状纯梓属于主观问题 , 而不是客观的产物。神经质的症状是疑病素质和由它引发的精神活动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基于这种认识, 森田正马不把神质作为一种疾病来看待。
A 疑病素质
神经质症患者在性格上往往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 ①具有内 省、理智、追求完美的特点 ; ②具有感情抑制性 , 很少感情用 事 ; ③具有敏锐的感受性 ; ④好强、上进、不安于现状 , 容易 产生内心冲突 ; ⑤执着、固执 , 具有坚持性。
神经质症状的最大特点是主观性。
B、 精神交互作用
谓精神交互作用,"就是指因某种感觉, 偶尔引起对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 那么, 这种感觉就会变得敏锐起来, 而这一敏锐的感觉又会越来越吸引注意进一步固定于它。这样一来感觉与注意彼此促进, 交互作用, 致使该感觉越发强大起来 " 这种精神活动过程就是精神交互作用的过程。
神经质症患者因有疑病素质 , 容易把面临诸如考试引起的 紧张不安或偶尔出现的心跳加剧, 当做异常现象而给予特别关注 , 从而引起了对这种感觉的恐怖和预期不安 , 进而逐渐形成症状。此时精神活动逐步指向内心, 这就更容易产生预期的不安与恐怖 , 更使其注意固着在症状上不能自拔。因此, 可以说 精神交互作用对神经质症的症状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森田正马的治疗思想
A、 顺应自然。让神经质症患者认识并体验 到自己在自然界的位置 , 不要对超越自己控制能力的自然存在 做无用的抵抗 , 从而具备一种与自然保持和谐的生活态度。
B、 正视现实、为所当为。神经质症患者在现实生活中会经常以患病作借口来为自己寻找逃避现实的合理性 ,
第三章
(一)注重情绪调整,加强养生
华东师范大学谭惟翰教授为此提出了养生 " 八戒 " .
一戒疑。疑心病者 , 总以为别人在暗算自己 , 不是在背后 说自己的坏话 , 就是在做小动作 , 一言一行都得提防 , 因之坐 立不安 , 经常失眠。
二戒妒。自己无能 , 却妒忌别人的成就。不考虑怎样急起猛迫 , 却希望别人栽跟头 , 方能出气。
三戒卑。有自卑感 , 觉得自己处处不及旁人 , 在人前仿佛 矮三分。猜想别人在嘲笑自己 , 于是不敢见人 , 不愿和人交 谈 , 不喜欢和人共事 ; 愈来愈孤僻 , 脾气越来越古怪。
四戒傲。自卑走到极端 , 便会转为自高 , 成为傲慢。处处自以为是 , 老子天下第一。周围的人对他敬而远之 , 他却自鸣 得意。生活空虚 , 无所寄托 , 缺少乐趣。
五戒躁。 既自卑又自高 , 连同而来的是暴躁情绪。容易发 脾气 , 脸红脖子粗 , 或吵 , 或闹 , 甚至骂人、打人 , 毁坏物 件 , 然后心理上得到一种莫名其妙的满足。
六戒愁。整天生活在忧虑之中 , 愁容满面 , 心事重重。凡 事总朝坏处想。本来不该他操心的事 , 他偏要操心 , 不应着急 的事 , 他也要着急。
七戒惧。时时提心吊胆 , 怕说错话 , 怕做错事 .怕得罪人。
八戒悲。一生当中 , 一些不幸的事常常浮现在眼前 , 不觉悲从中来。
(二)、如何认识和处理情绪中的无聊
(1) 从节律周期的角度看 , 无聊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 只要不去理它 , 它不会持续得很久。
(2) 没必要把无聊的情绪太当一回事 , 更不必担心它、恐惧它。
(3)对无聊的 压制和对抗是违背规律的,是徒劳的。这种压制和对抗进行得越激烈 , 情绪就会变得越 糟糕。(4) 利用无聊期作积极的身白休整方为上策 。因此 , 要想摆脱无聊的烦恼 , 可以采用下面的办法 :
第四章
(一)、什么是意志。
意志是自觉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是人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人的意志离不开具体的行动。
(二)意志行动的特征:
■自觉的目的性。坚持符合目的的行动,制止不符合目的的行动。意志行动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逆境是锻炼意志最好的环境。一方面要克服主体内部,即身理和心理的方面的障碍。
■另一方面要克服不以人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条件造成的困难和障碍。
■以随意活动为基础。随意活动是人的主体性活动,是意识可以支配的活动
(三)、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人的主体性觉醒,支配自己的行为 果断性:善于决断,不过分拖延,但不是武断 坚韧性:顽强,不屈不挠,执着但不执拗。 自制性:经得起各种诱惑,旁行不流
3、意志品质对大学生健康与成才
■对成才:智商只占30%-40%,情商占60-70%
■良好的意志提高时间利用效率;保持学习和工作活动的一贯性;提高活动的主动性。
第五章
一、什么是心理压力
■1、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引起的担心和焦虑,就是心理压力。解释有以下三种:
■首先:环境中存在某种引起压力和紧张的刺激。
■其次:对刺激的反应。
■第三: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交互关系(反应是指压力应对策略等心理过程)
(二)、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压力促使人生活经验的形成和勇气的增强。
■(2)压力是促使人积极进取的重要力量。
■(3)压力有利于群体的结合。
(三)、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压力的心理反应:头昏、食欲不振、四肢无力
■压力对身心健康的影响:焦虑、恐惧、愤怒、退缩、行为失当。压力大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第六章
一、自我意识与大学生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内涵:个体对自己的存在活动以及与他人关系的觉察。I和me
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个部分
■自我认识:主体我对客体我的认知与评价
■自我体验:自己对自己所怀有的一种情绪体验
■自我控制:自己对自己行为\思想\语言等的控制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特点
■1、强烈关注自我形象
■2、自我认识和评价能力提高
■3、自我体验丰富复杂
■4、充满对未来的理想
■5、自立和独立意识增强
6、自我意识发展存在矛盾:主观我和客观我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理想我与现实我 独立意向与依附心理 交往需要与自我封闭
三、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
■1、健全自我意识的标准
■了解自我,纳悦自我
■自我认识 、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协调一致
■积极自我肯定,独立并与外界协调一致的
■理想与现实统一,有积极的目标意识和内省意识,追求进步,永无止境
■2、塑造健全自我意识的途径
■首先、正确认识人,认识自我。
■比较法、体察法、成果分析法、交流法
■其次、积极纳悦自我
■不拿自己短处和别人长处比,也不拿自己长处和别人短处比,各有所长。知其雄,守其雌
■再次、有效自我控制
■要认识到社会的个体的要求—制定目标---自我实现—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3、走出自我误区
■克服自卑:自卑就是过低评价自己。
■自卑原因:首先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孩子的自我意识首先从父母那里获得,父母要求过高就容易导致孩子老达不到标准,就会严重低估自己,就是自卑。其次是自己对自己要求过高,挫折过多,形成自卑
■自卑的调整:正确认识自己和别人,积极参加活动肯定自己;要纠正自己的认知方法,多看积极面。
■树立坚定自信心
■影响自信心因素:成功经历,他人态度,自我评价
■自信心评价(见网络)
第七章
一、气质:是一个人生来就具有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包括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等多方面的内容 。根据目前的科学认识,认为气质的生理基础是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二、四种气质类型: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 \多血质
不可遏制型:特点是强而不平衡。相当于胆汁质。
活泼型:特点是强、平衡、灵活。相当于多血质。
安静型:特点是强、平衡、不灵活。相当于粘液质。
抑制型;特点是弱。相当于抑郁质。
(三)怎样正确认识和把握气质
1.气质类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2.气质不能决定人的成就和智力发展水平,过犹不及皆非好事
3.主动控制自己气质:
■A、做气质的主人:胆汁质增强自制力
■ 多血质克服见异思迁,培养持久和专注
■B、合理利用气质特征的互补性
■多血质做公关和销售,黏液质做管理
■抑郁质做办公室后勤工作
4、把握气质特点,搞好学习和工作
■A、针对气质特点搞好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B、针对气质特点进行人际交往,提高交往能力
■C、针对气质特点进行开展工作,提高管理水平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不是不可以移
(四)性格概述
■1、概念:性格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一种稳定的态度体系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你好有性格哦!
■2、特征:态度、意志、情绪、理智、气质
■3、结构:
■内层:对人、对事、对己三个维度,七个侧面
■外层: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气质特征
(二)性格的形成及意义
■1、形成
■影响性格的因素:遗传\环境和主观选择
■心理机制:A行为习惯化:不断重复 B.动机泛化:争第一,出人头地C.认识的信念化:信念\信仰 D.模仿:学习榜样E.强化:偶然的东西不断强化,就变成了必然自信是夸出来的,自卑是挑剔出来的F.内化:主动接受\认同\执行
2\意义
■(1)性格与事业成败:多疑\自负\
■(2)性格与才智发挥:有影响
■(3)性格与人才素质:性格缺陷
■(4)性格对社会的意义:好性格促和谐
■(5)性格的保健意义:乐观开朗,健康长寿
3、卡特儿16种人格问卷
第八章
一\能力概述:聪明和笨
■1\能力: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有效率的生活)
■显形能力:外语高手,足球健将,音乐特招生
■潜在能力:通过训练将来可以达到耨中能力的水平.(专业培养).
■能力----才能----天才:
■比一般人能更快,全面掌握某种才能
二\个性优化
■个性: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构成:需要:人的需要是一个系统
■ 兴趣:与积极情绪相联系的倾向.
■ 动机:由需要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
■ 信念:对一种原理\见解\思想经过仔细思考后的确信无疑
■ 理想: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
■ 世界观:对世界的根本看法或管理,成为个人的哲学,哲学就是系统化的世界观.
■个性对心理的影响:选择\体验和行为都与其他不同
(二)确立主导需要,强化学习动机
■1\需要与需要系统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
■奥尔德佛生存\相互关系和成长理论.
■2\大学生根本需要和主导需要
■1\成长\成才,形成正确世界观与人生观是大学生的根本需要
■2\学习是大学生的主导需要
■3\大学生学习动机强化
■4\培养成就动机,积聚成才动力
■5\学生抱负水平调节一种成就水平期望
■树立正确信念,把握人生方向
第九章
一、大学生学习心理
■(一)大学生学习心理结构
■1、概念:在教师指导下,自觉掌握一定学科系统的基本观点、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品德、形成智能、实现教育目标的社会活动。
2、结构:学习动力、学习智力、学习能力、学习自我评定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的一般特点
■1、学习意识基本成熟 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 学习时间自主安排
■自学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
■2、学习动机朝着具有社会人生意义的深层次方向发展
■学习直接性动机降低
■社会责任感成为主导动机
■学习动机稳定性增强
(二)大学生常见学习心理问题及成因
■1、学习适应不良
■对大学生的学习不适应,大学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
■2、学习动力不足
■不想学,怕吃苦,追求及格就行
■心理松弛、动机不明、专业不感兴趣,错误归因
■社会的影响,学得好不如有个好父亲
■ 3、学习过度焦虑
■担心学习,
■目标过高,抱负超过了自己的实际,
■4、学习疲劳
■很认真但效率不高,没精神,注意力下降等
■学习疲劳是一种保护性机制
■长期高强度学习,不注意休息,过分紧张等都会导致学习疲劳。
■5、应试心理偏差
■考试焦虑:动机超强,缺乏信心,过度疲劳
■作弊心理:不抄白不抄 大家抄我也抄
■虚荣心,侥幸心理,不抄自己吃亏
1、前言
卡特尔16PF测试是测量人们16种基本的性格特质,这些特质是影响我们工作、生活和学习的最基本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新卡特尔经过多年的研究,运用一系列严密的科学手段研制出了这个测验。他把对人类行为的1800种描述成为人格的表面特质,并将这种描述通过因素分析统计合成16种因素,称这16种特性因素为根源特质。并认为只有根源特质才是人类潜在的、稳定的人格特征,是人格测验应把握的实质。这16种个性因素在任何一个人身上组合,就构成了个人独特的人格。它适用于教育辅导、企业管理和临床诊疗等,以针对个性特征和能力水平对学业进行预测;对职业适应度预测;对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整合水平测量。 本问卷共测量十六种人格因素,但是每种因素分数高低的意义及重要性,有赖于其它各因素分数的高低,或全体因素的组合方式。例如因素C低者情绪不稳定性在个人整个人格中所产生的作用可能受因素A,孤独或乐群;因素E,谦逊或好强;因素F,严肃或轻松;因素Q2,矛盾或自律;及因素Q4,宁静或紧张的影响。成长的过程,学习的机会,个人的动机、目的的生活环境的变化,都会随时随地改变一个人的人格因素与型,所以你需要客观、动态的看待人才测评。搜索更多测评问卷
2、测评结果
适应与焦虑型你的得分为低分低分者:生活适应顺利,通常感觉心满意足,能做到所期望和认为重要意义的事;但极端低分者,可能缺乏毅力,遇事知难而退,不肯努力奋斗。内向与外向型你的得分为高分高分者:通常善于交际,不计小节,不受拘束;外向性格也无所谓利弊,也以工作条件为准,有些工作极需外向的性格,而这种性格对于学术研究者未必有利。感情用事与安详机警型你的得分为低分低分者:情绪多困扰不安,通常感觉挫折气馁,遇到问题必须百般考虑才能作出决定;但较为含蓄敏感,温文尔雅,讲究生活艺术。怯懦与果断型你的得分为低分低分者:常常人云亦云,忧柔寡断,受人驱使而不能独立,依赖别人的扶持,因而事事迁就,以获取别人的欢心。 心理健康因素你的得分为中等,说明你的心理健康状态中等。 专业有成就者的个性因素你的得分为中等,说明你在专业上能够取得中等的成就。创造能力个性因素你的得分为中等,说明你的创造能力中等。 在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个性因素你的得分为低分,说明你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比较差。
3、测评结果分析
第二篇: 心理健康素养核心信息
1、我是小学生啦
教学目标
1.了解小学生生活与幼儿园生活是不同的。
2.尽快地熟悉小学校园、喜欢学校、认识班级里的新同学,融入到新集体中。
3.适应新环境、新角色,感受作为一名“小学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对自己新的社会角色——小学生的认识,促进学生积极乐观地适应新环境。
教学准备
1.搜集学生、老师、校园的各种图片
2.学生提前制作的名片。
教学过程
1、 七彩镜 1. 出示幼儿园的照片
同学们,老师知道一个好地方,那儿不仅漂亮,还总能听到欢快的笑声,想去看看吗?(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儿吗? 回忆那是的我们 幼儿园是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的地方,在那里有数不清的可爱笑脸,在那里,有我们数不尽的快乐时光,谁愿意说说你的幼儿园生活?(学生个别交流,有照片的可以结合照片展示) 幼儿园真好,幼儿园的生活多快乐啊!那里是我们每个人的快乐老家,不过,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新家,欢迎你们成为我们新家的一个分子,你们也有了一个新身份,你们是小学生了,高兴吗?
2、 童心广场
(1) 找“新家”里的惊喜
1.实地参观:我了解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新家”,大家即将快乐学习,共同成长的乐园,你们喜欢它吗?想了解它吗?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参观一下好吗?
教师带领学生参观新学校,认识教师办公室、广播室、微机室、水房、卫生间、图书馆等场所,在参观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日常规范教育,如何进入办公室,如何在走廊行走等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2.抢答游戏:我知道 你们喜欢这个新家吗?光喜欢可不够,我们来比一比,做个抢答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知道”,看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对我们的这个新家了解的最多。
(1) 出示学校的某个场地的照片,让学生说说这是个什么地方,在那儿能干什么?
(2) 出示教室的某处布置的照片,让学生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3) 出示任课教师的照片,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叫什么?教什么?
(4) 出示个别学生的照片,让其他学生说一说这位同学的名字、爱好或特点等。
(2) 认识我们的新朋友
我们这个大家庭成员可不少,可你别忘了,你也是我们家庭里重要的一份子,你也要想办法,让别人更了解你。
1. 制作新名片
2. 亮出新名片
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名片,并大声读出名片上的内容,现场把名片送给自己最想送的人,交一个新朋友。
3. 全班同学在《找朋友》的音乐中,将自己的名片发给身边的同学。
4. 教师可以现场采访拿到新朋友名片的学生的感受。
3、 直通车
(1) 比一比
给出自己的名片,你很高兴,收到你的名片,别人也很快乐。以后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了!
接下来让我们发挥一家人的力量,来看看图,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1.幼儿园与小学比一比
说一说你发现了哪些差别,你更喜欢哪里的课桌?为什么?
说一说,这两个柜子有什么不一样?现在你更喜欢哪一个?
2. 找一找,新家的特别之处
(1) 小组讨论
除了这些,你还发现新家和老家比,还有哪些不一样呢?
(2) 小组汇报
每小组派一名代表说一说新家的特别之处,说的好的小组教师奖励“小主人”奖章。
3. 想一想,发现自己的成长
原来我们的新家与老家有那么多不同之处,那请你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新家会有这些不一样的地方呢?
因为你们现在长大了,你们是小学生了,所以不管是新家的布置也好,活动安排也好,都和幼儿园不一样了。在这个新家,你会学到更多的东西,有更多的收获。
我们长大了,我们可以早起自己穿好衣服、自己叠被子、然后高高兴兴去上学,见到老师问声好,还可以------、------、------,因为我长大了,我是小学生了。
(2) 师生齐读儿歌《我是一名小学生了》
早晨,叮铃铃的小闹钟把我从睡梦中叫醒,
我该起床了。
因为我知道我是一名小学生,上学不能迟到。
妈妈要帮我整理书包,我对妈妈说:“妈妈我自己来! ”
因为我知道我是一名小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背上书包我高高兴兴地去学校,
见到老师说声:“老师,您好!”
见到同学说声:“同学,您早!”
总结:同学们,希望大家在这温馨、漂亮的家园里共同学习、一起进步,度过快乐的小学生活。
2、向你介绍我自己
教学目标
1、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2、认识他人,宽容他人,学习他人
教学重难点
认识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
教学准备
放大的课文图片(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提出认识自我和他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同学之间见面,要相互介绍自己。你了解你自己吗?你愿意把你介绍给大家吗?
1、怎样介绍你自己,我们可以这样来介绍:我叫XXX,我今年X岁,我属X。
2、 教师:现在请三位同学谈谈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说明你有哪些优缺点。如:我是一个乐观的人,我是一个做事拖沓的人……等等。
学生A:我是一个有上进心的人,我是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我是一个怕失败的人。 老师:这们同学只是谈自己在学习方面的表现,请同学扩展开来谈自己,包括学习上、思想上、生活上、人际交往方面等等。
学生B:我是一个热爱体育锻炼的人,我是一个好比好强的人,我是一个知错又难改的人。
学生C:我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人,我是个怕羞的人,我是一个上课迟到的人。
老师:好!前面三位同学简单地谈了谈对自我的认识,看来同学们并不完全了解自我和他人。今天我们就提供一个机会给大家:请同学们在纸片一上写上我是谁?(20条左右)
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大约五六个学生代表)
二、仔细想想,爸爸妈妈眼中的我 (学生在组内讨论)
三、讲故事, 用展台出示书中的图片
四、讨论分析。
说说学校里的我。
3、学校“红绿灯”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认识在学校里,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2、培养孩子自觉遵守校园规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认识规则的重要性。
2、认识遵守校规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图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上课铃声响了,我们应该做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学生自由说)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一)天真屋
出示课本情境图,师:小朋友为什么哭了?红灯为什么会亮? 同桌交流讨论。
明确:迟到属于违反校规的行为,所以红灯会亮。
(二)聊天室
1、入学一个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哪些新本领?
2、是啊,只有课堂上专心听讲,才能学到更多新本领。为了让同学们上课更有精神,每节课的下课都有十分钟休息时间,喜欢下课吗?为什么?
1、归纳:安排课间十分钟休息的原因,是想让同学们放松一下精神;上上厕所、喝点儿水;做做小游戏、开展一些有益的活动,不能大喊大叫,不能追逐打闹;才能精神饱满地上好下一节课。
2、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问题?
明确:上下楼梯要懂得谦让,靠右慢慢走。
(三)游戏角
1、红灯说:校园里哪些事情不能做,我能提醒你。
2、绿灯说:校园里哪些事情应该做,我能告诉你。
(四)加油站
师:和小伙伴一起做一个“红灯”或“绿灯”的提示牌,放在班级里,提醒大家自觉遵守校园里的规则,好吗?赶快行动吧!
三、作业设计
告诉爸爸妈妈,在学校里,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哪些事情应该多做。
4、书包“总动员”
教学目标
1、 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
2、学会整理书包的方法,使书包整洁有序。
教学重难点
学会整理书包的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自理方面的儿歌、童谣。)
2、学生准备自己的书包,若干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 、热身游戏:“欢乐蹦蹦跳”
游戏规则:老师做游戏的主持人,老师说:欢乐蹦蹦跳。学生问:谁来跳?老师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随机说。
二、 书包探宝,(游戏活动,激发兴趣)
游戏规则:以小组为单位活动,教师说一种常见的学习用品(如,语文书、田字格本、橡皮),让学生找出来,小组内最先找到的学生获胜(提醒学生,只有听到“开始命令的时候,才可以行动”)。
获胜者交流一下为什么找得快?
是呀,小朋友们说得真好!把书包整理好了,不仅看起来整齐,而且用起来方便。引出活动主题——书包“总动员”。
三 、小书包的烦恼(动手实践,指导方法)
1、呈现图片:卡通小书包哭得满脸泪水。
教师根据图片模仿小书包,设疑:大家知道小书包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吗?学生猜想。
2、一起来听听它的烦恼吧。教师模仿小书包的语气讲述:最近我的肚子特别不舒服,主人问问总是把课本、练习本等所有的物品全填在我的肚子里,胀得我喘不过气来。
3、提问:谁愿意帮助小书包解决烦恼呢?集体讨论。老师也想和大家一起帮助小书包。
4、出示儿歌:
小小书包四方方,学会整理有诀窍。先把大书放包底,再把小书放上方。
各种物品分类放,养成习惯我最棒。
5、提问:你从儿歌中知道了哪些整理书包的方法?学生交流。
四 、我是整理小能手
1、老师宣布比赛规则,学生先把自己书包里的所有物品放在桌子上,接到命令开始在音乐声中整理书包。书包整理好后举手。比一下谁整理的最快,整理的最整齐。(建议小组内进行比赛,比赛结束后,小组内的学生相互参观彼此的书包整理情况。)
2、学生比赛整理书包。
3、根据活动情况评选出整理得好的若干名学生,进行奖励。
4、我看有些小朋友的书包胖乎乎的,需要减减肥,那你们说说怎样才能给 书包减肥呢?
5、 学生尝试给自己的书包减肥,然后在小组内展一展、评一评,共同找到书包减肥的金点子。
6、 班级内交流“金点子”。
7、 让学生根据当天课程表重新整理书包,并让学生背一背整理好的书包,交流分享书包整理前后,书包的变化和自己的感受。
8、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一下子就让自己的书包减肥成功了。现在请你背一背自己的书包,感觉怎么样?(板书:舒服) 我们小朋友真是能干,一下子就让自己的书包减肥变轻了,这样背起来就舒服多了。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成为自己书包的主人,让书包陪伴自己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五、 活动延伸:养成习惯我最棒
呈现《整理书包我最棒》记录表。让学生按照要求记录自己一周的行为,每周在小组内评选出“书包整理小明星”。
5、美丽的学校我的家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熟悉学校环境,感受学校的美。
2. 能利用学校设施解决自己的问题。
3. 培养学生主动、有条理地表达自己见解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熟悉学校环境,感受学校的美。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关学校的图片,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 交流观察,谈中增情
师:小朋友们亲眼看到了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先说一说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
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交流感触,然后有代表性地谈自己的观感。
师:参观了我们美丽的校园,你觉得我们学校是什么样子的?想不想夸夸我们的学校?
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
师:在这么美丽的学校里学习生活,你有什么打算?请说说自己心里的话。
师生共同谈自己的打算。
二、 激发创造,画中生情
1、画画我们的学校
(1) 分组讨论,你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
小组合作边说边画,比一比哪组合作得最好。
展示:哪组画得最棒,评出团结合作最优小组。
(2)个人画一画你最喜欢的校园角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地方?
你会怎样保护那儿的环境卫生?
评一评:谁能获得“小画家”的称号。
(3) 师:面对这么美丽的校园你想说什么呢?
2、想像未来的学校
师:小朋友们,你们非常热爱我们自己的学校,今天的学校是这样的,以后的学校会是什么样子的?请你设计你心目中最好的学校。
在小组讨论理想学校的样子,然后选代表口述。
师:请同学们拿手中的画笔把自己心目中最好的学校画出来。
学生动手勾画出心中理想的学校,以音乐烘托气氛。
三、 激情小结,拓展延伸
1、教师做简短的激情演讲,作为对学生的激励和鞭策
2、安排学生回家后向爸爸妈妈介绍自己学校
第三篇: 心理健康素养核心信息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作者:姚 潇
第二课 构建心理保健的GPS
――心理健康的标准
〖教学过程〗
引言:
有一句话是“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让学生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遇到危险,不一定犯险,而遇到危险自己却浑然不知则是最大的危险。有了问题而不知道自己有了问题这倒是最大的问题。这是一个哲理。一个失去了嗅觉的人进入有毒气体的环境中,是危险的。人体内有一个淋巴系统,由淋巴管、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组成。淋巴管内流着透明无色的体液,称淋巴(液)。淋巴系是静脉系的辅助部分,又是身体重要的防御系统、警报系统。人体受到外来病菌的入侵,淋巴系就要抵抗,并产生淋巴结,向人发出警报,让人意识到自己遇到了麻烦。我们说癌症的危险性就在于它有很长的让人感觉不到的潜伏期,往往是一旦让人感觉到时,就到了癌症的晚期。
这告诉我们,在很多时候,及时发现问题是极其重要的。
一个人的心理问题,要么是自己自觉到,要么来自于他人的判断。
发现或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原因在于,其一,与判断人生理是否出了问题相比,判断人心理是否出了问题要更难一些。一个人生理出了问题是比较容易判断的,如一个人感冒了,会有种种表现,头痛、脑热、鼻塞、流鼻涕等,一旦有了这些症状,人们就能明确的判定自己病了、感冒了,就会到医院去看医生。而心理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界线往往的模糊,比如心理健康状态与不良状态的区分就比较困难。其二,心性的东西,往往是“当局者迷”,由于缺少明确的预警信号,人们较难意识到自己在心理上出了问题。其三,人们往往不愿坦然承认自己有了心理问题,有时是故意掩饰自己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似乎容易掩盖些,其实不然,往往是欲盖弥彰)
构建心理保健的GPS
我们怎样判断一个的人心理是否健康呢?
虽说发现或判断一个人是否存在心理问题比较难,但人一旦出了心理问题仍然是可以判断的。所谓“言为心声”、“观其行,察其言”,人的言行反映人的心理,我们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言行能对人的心理有一定的了解。
(提问:了解一个人的言行现象,是否可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呢?)
当然不行,我们需要有一把尺子、一个GPS(定位系统)来定量人的心理是否健康,这个GPS就是“心理健康的标准”。
【学生活动】
现在,让老师停下来,同学们来体悟一下,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通过同学们日常的观察,凭同学们已有的知识经验,你认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怎样的?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前提。什么样的人是心理健康的,什么样的人是心理不健康的,这是学校心理辅导工作者首先要鉴别的。如果这个概念不明确,等于是“瞎子摸鱼”,无法科学地、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东方与西方的学者、不同的学者从不同方面作了许多论述。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也许有一个日常的感性的判断标准。比如,我个人就比较倾向于这样一个标准:情绪-平静,智能-敏锐,行为-适应社会环境,气质-愉快。这里,同学们可以谈一谈自己感性的判断标准。
下面,我们谈一谈与心理健康标准相关的几个问题。
一、心理健康状态的划分
见高中《心理》(教师用书)第9页。
从健康状态到心理疾病状态一般可分为4个等级:健康状态、不良状态、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心理健康状态
从本人评价、他人评价和社会功能状况三方面分析:本人不觉得痛苦(个人主观感受),即在一个时间段中(如一周、一月、一季或一年)快乐的感觉大于痛苦的感觉;他人不感觉到异常,即心理活动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出现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现象;社会功能良好,即能胜任家庭和社会角色,能在一般社会环境下充分发挥自身能力,利用现有条件(或创造条件)实现自我价值。
2、不良状态
又称第三状态,是介于健康状态与疾病状态之间的状态,是正常人群组中常见的一种亚健康状态,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素质、生活事件、身体不良状况等因素所引起。它的特点是:时间短,一般在一周左右就能得到缓解;损害轻微,此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比较小,处于此类状态的人一般都能应对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只是感觉到的愉快感小于痛苦感,“很累”、“没劲”、“不高兴”、“应付”是他们常说的词汇;能自己调整,此状态者大部分能通过自我调整如休息、聊天、运动、钓鱼、旅游、娱乐等放松方式自己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
3、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因为个人及外界因素造成心理状态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发展的超前、停滞、延迟、退缩或偏离。它的特点如下。
①不协调性。其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与其生理年龄不相称或反应方式与常人不同。如,成人表现出幼稚状态(停滞、延迟、退缩);儿童出现成人行为(不均衡的超前发展);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方式异常(偏离)等等。
②针对性。处于此类状态的人往往对障碍对象(如敏感的事、物及环境等)有强烈的心理反应(包括思维、情绪及动作行为),而对非障碍对象可能表现很正常。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例子,“不敢喝水”、剪子等
③损害较大。处于此类状态对其社会功能影响较大。它可能使当事人不能按常人的标准完成其某项(或某几项)社会功能。如社交焦虑者(又名社交恐惧)不能达成社交活动,锐器恐怖者不敢使用刀、剪,性心理障碍者难以与异性正常交往。
④需求助心理医生。此状态者大部分不能通过自我调整和非专业人员的帮助而解决根本问题,心理医生的指导是必须的。
4、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是由于个人及外界因素引起个体强烈的心理反应(思维、情感、动作行为、意志)并伴有明显的躯体不适应感,是大脑功能失调的外在表现。其特点是:
①强烈的心理反应。可出现思维判断上的失误,思维敏捷性的下降,记忆力下降,头脑粘滞感、空白感,强烈自卑感及痛苦感,缺乏精力,情绪且忧郁,紧张焦虑,行为失常(如重复运动,动作减少,退缩行为等),意志减退等等。
②明显的躯体不适感。由于中枢控制系统功能失调可引起所控制人体各个系统功能的失调,如影响消化则可出现食欲不振、腹部胀满、便秘或腹泻(或便秘-腹泻交替)等症状,影响心血管系统则可出现心慌、胸闷、头晕等症状,影响到内分泌系统则可出现女性月经周期改变、男性性功能障碍等等。
③损害大。此状态之患者不能或勉强能完成其社会功能,缺乏轻松、愉快的体验,痛苦感极为强烈,“哪里都不舒服”、“活着不如死了好”是他们真实的内心体验。
④需要心理医生的治疗。此状态之患者一般不能通过自身调节和非心理科专业医生的治疗而康复。心理医生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一般采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手段。在治疗早期,通过情绪调节药物快速调整情绪,中后期结合心理治疗解除心理障碍,并通过心理训练达到社会功能的恢复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二、心理健康标准的概要说明
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论述多种多样,综合古今中外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论述,虽提法各有不同,但大体精神是相近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即心理状态、成长发展、社会适应和道德伦理,其中前三个方面强调得较多,而对第四个方面重视不够。事实上,这四个方面缺一不可,以下分别论述:
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具体是指对自己能自知、自控、自律,从而使自己保持无私、宁静、愉快的情绪,积极的思维,充满自尊、自信。自知,即要认识自我又要接纳自我。自控,即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意志力;同时也要约束、节制自己的过度的欲望。自律,即无需外在压力的规范,而形成驾驭自我的能力,达到自我超越。
⑵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大多数学者界定的心理健康标准,都有这一条。首先要了解外界;其次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支配环境;再次,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宽容、热心、友爱和合群等。
⑶具备积极的成长发展趋势,以及对挫折的承受力。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应该是不断成长、不断成熟,走向自我完善,并在成长过程中能克服种种困难与挫折。
⑷具有高尚的伦理道德精神。心理健康的人,也应该是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这是因为人的生理、心理、精神这三个层面整合地构成完善的人格,心理健康与精神高尚密不可分。这在古今中外理论都有论述。波孟说:“心理健康就是合乎某一种标准的社会行为,一方面能为社会所接受,另一方面能为本身带来快乐。”其中前者便是一种社会规范。马斯洛也说过:心理健康的人,应具备“基本哲学与道德原则”。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的人格,本身也是富有道德情操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坚持向着越来越完善的存在前进,而这也就意味着,他坚持向着大多数人愿意叫着美好的价值前进,向着安详、仁慈、英勇、正直、热爱、无私、善良前进。我国也有学者提出了心理健康的道德伦理标准,“能将其精力转化为创造性和建设性活动的能力”、“有较长远而稳定的符合社会进步方向的人生哲学、价值观和道德观”、“具有高度社会义务感和责任感”、“自我实现,尽己所能贡献社会、创造人生”等。我们认为,心理健康的人应该具备进步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责任感,奉献精神和正义感。一个人若缺少这些首先价值精神,很难说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
三、张春兴的心理健康标准
(台湾学者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与辅导系(所)教授、博士行导师 北大客座教授)
1、了解自己并肯定自己;
2、掌握自己的思想行动;
3、自我价值感与自尊心;
4、能与人建立亲密关系;
5、独立谋生意愿与能力;
6、理想追求不脱离现实。
四、关于正常与异常的划分标准(略讲)
论及心理健康的标准,自然要涉及到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这种划分标准的作用,主要是从正常人群中检测心理异常的样例,它是为防治性目标服务的。
异常心理的划分标准大致有四种方法:
1、经验标准(主观感受)
一是指病人自己的主观经验;二是研究者根据自身的活动体验来判别正常或异常。
2、社会规范的标准(社会准则)
即在社会规范的基础上来衡量、判断行为是否异常。一般来说,人的行为总是与环境协调相一致的。
3、临床诊断标准
有些异常心理现象或致病因素在常人身上是不存在的,若在临床诊断中发现某人身上有这些病因或症状,就可以被认定为“异常”。如神经症或精神病症状的人,是心理异常者。这一标准为医学界所支持,比较客观,也比较准确,但运用的范围比较狭窄。
4、统计学标准(统计常模)
这一标准来源于对正常心理特征的心理测量,它是以大样本统计中的人数频率的常态分布为依据,居中间的大多数人为正常,居两端者为异常。确定一个人的行为异常与否就是以其心理特征是否偏离平均值为依据。
区别心理正常或异常,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不能单凭一个标准下结论。同时,这项工作必须由专业工作者来做。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随意说别人心理不正常,这样说,是对别人的尊重,甚至是侮辱。
但对于常人怀疑自己某种行为是否异常,也可以从以下几点作自我检测:
⑴这项行为有无明显妨碍你的工作,使工作效率显著降低;
⑵这项行为有无明显影响你对自己的态度,使你讨厌自己;
⑶这项行为有无明显妨碍你和别人的关系,使别人不愿和你交往,或使你不愿和别人继续交往;
⑷这项行为有无明显妨碍你和现实环境的接触,使你不易辨认环境,或想远离环境。
如果你对上述四个问题回答都是否定的,则这项行为对你没有什么不良影响;若是肯定的,那么最好寻找心理咨询医生,或临床心理学家。
五、对心理标准的认识(略讲)
讨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⑴心理健康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也就是说,心理健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要求。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变迁,不同的社会对人有不同的要求,安贫乐道,在封建社会可能是一种理想的保持心理平衡的观念,而在现代社会,就会使人不思进取,就容易在竞争的社会中遭到淘汰。制定心理健康的标准,要立足于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要体现时代性,当然也要发扬传统的精华。
⑵心理健康是一种积极的社会适应。许多学者在论述心理健康的标准时都将社会适应作为重要的一条。适应有两种:消极的适应是指个体被动地适应环境;而积极的适应则是个体一边调整自我的需求,一边企图改变环境的条件,改造环境。
心理健康不只是个体的问题,群体与社会也有心理健康的问题,我们不能认为适应于病态的、不健康社会中的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在那样的社会里,不满现状、敢于挑战,才是一个健康、理想的人格,这便是一种积极的适应。人不是一个被动的客体,而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具有自主发展的主体,人不但要适应环境,还要改造环境。
⑶心理健康是健全的人格发展,即人的心理是知、情、行统整的过程。目前心理辅导比较注重人的情绪层面与行为层面的问题。其实,认知层面的提升更为重要,认知层面包括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认识观等。如前所说,心理健康标准若不把道德伦理标准放进去,实际上是个有缺陷的、不健全的心理健康标准。
⑷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人一生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各个阶段的心理特征是不同的,社会化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心理特征、标准可能不会完全划一的,而应各有侧重。其次,由于文化差异,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的心理健康标准,需要结合本国实际。
六、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认为我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标准,大致如下: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吴增强主编《现代学校心理辅导》P34)
⑴具有良好的认识自己、接纳自己的心态与意识;
⑵能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使之保持愉悦、平静;
⑶能承受挫折;
⑷能较正确地认识周围的环境,适应环境并能改造环境;
⑸人际关系协调,具有合群、同情、爱心、助人的精神;
⑹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与生活习惯;
⑺思维发展正常,并能激发创造力;
⑻有积极的人生态度、道德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规范;
小结:
掌握心理健康的标准,能让我们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及时意识到自己存在的心理问题,或是及时发现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存在的心理问题,把握心理保健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更有效地应对心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