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城
从前有一位书生,他很穷,只能步行进京赶考。
去京城路途遥远。有一天,暮色苍茫,书生下了荒山野岭,又饥又渴,正担心没地方打尖,眼前忽然闪现半湾溪水、一间茅屋。茅屋周围桑树环绕,还有草棚一间,里面锅灶柴草俱全,显然有人住在这里。
“主人在吗?”书生向茅屋里大声叫道。
茅屋里走出一位老太太,白发,荆钗布裙,腰背微驼,满脸皱纹。
“老人家,我是过路的,想问您讨餐饭吃——我是个穷书生,没什么钱,粗茶淡饭就行了。”书生客客气气地说。
“你没什么钱,我没什么米,正好。溪里有水,你去挑来添在锅里;
灶下有柴,你先自己烧上……”老太太态度和气,但和气中有一种分寸,让人亲近不得。
书生想吃饭,没法儿,只好放下行李,去草棚里找了两个木桶,去溪里挑水。挑来了,看锅灶也干净,他就把水倒进锅里,点火烧起来。
门口还有竹匾,竹匾里晒着丝絮,老太太慢条斯理地把丝絮收进屋里,又慢条斯理地收整。书生也不好催她,眼见得锅里的水“咕嘟嘟”开了,老太太还没把米拿出来,难道只能喝水不成?书生环顾屋中,空空如也,但见泥涂四壁——除了老太太,这家没别人,好像也没米缸那种东西。
太凄惨了,遇到如此清苦的孤老太太!书生心里正有苦说不出,老太太走过来,从腰间取出一个布包,说:“没多少米了,得省着点儿吃。你一个人,就下一粒米吧。”说罢,拈出一颗微绿的米粒放进锅里,又盖上锅盖。书生低头烧火,眼泪险些掉下来——一粒米下进满满一锅水里,还会有米味儿吗?看来今夜要饿着肚子睡觉了。
书生昏头昏脑地烧火,片刻,米香飘出,老太太拿来一副碗筷并一碟碎咸菜,说:“简慢了,将就吃吧,吃不完的做成饭团,带着路上做干粮。我也不收你的钱。晚上你就睡在草棚里,明天上路也不用叫我,我要早起漂絮。”书生只得说好。
老太太回屋,掩上了门。书生揭开锅盖,却见满满一锅米饭,泛着碧莹莹的光泽,一股扑鼻异香,诱人馋涎。
书生明白是遇上异人了,心中恭敬又感激,取饭勺来盛饭,就着碎咸菜,吃了满满三大碗。饭的滋味极其香甜,书生还没吃过这么好的米饭。
吃饱了,书生去溪旁把碗筷洗净,也不敢多言,悄悄蜷在草棚下睡了。
次日早晨,書生醒来,看见茅屋的门掩着,门扣上插着树枝,老太太应该是漂絮去了。书生去溪边洗漱,却又看不见人,也不见丝絮。他怀着一腔疑问,回到草棚。锅里的饭还温热着,他吃了三碗,剩下的做成十七个饭团,用一块干净的布包了,放在竹箧里。
书生上路了,十七个饭团吃了十七天,到了京城,考取了功名,并留在京里做了一名小官。做了许多年,官阶一路升上去,后来做到巡抚。巡抚自然要出巡,所巡的地界,就包括他当年遇到“漂母”的地方——是的,书生在心里一直管那老太太叫漂母。像韩信一样,他也有漂母,现在发达了,是报答漂母的时候了。
书生,不,巡抚带着随从,来到当年的山脚。半湾溪水、一间茅屋,茅屋周围桑树环绕,还有草棚,都是原来的样子,一点儿没变。巡抚早早下了官轿,去茅屋前躬身高问:“老人家在吗?当年受您饭恩的路人,专程前来拜访了!”
茅屋里走出一位老太太,白发,荆钗布裙,腰背微驼,满脸皱纹,还是原来的样子,一点儿没变。
巡抚急忙上前施了一个大礼,恭恭敬敬地说:“老人家,还记得我吗?十七年前,我上京赶考,打这儿路过,您赐了我一餐饭吃……”
“在我这儿吃过饭的人可多了。”老太太好像没认出他来。
“我自己挑水,自己烧火,还在草棚里住了一夜……您还特意吩咐我次日上路不要叫您,您要漂絮……”巡抚又提醒道。
老太太“哦”了一声,好像记了起来。
巡抚很高兴,他一定要报恩。怎么报呢?像韩信那样“赐千金”?他又没有那么多金。他里里外外观察了一番,老太太屋里还是空空如也,看来,这么多年,她还是一个人,过着清苦的日子。巡抚灵机一动:不如把漂母接走,让她去府里享福,颐养天年。
这么想着,巡抚就把他的好主意说了出来。漂母听罢,连连摆手,说:“我一个野人,习惯了山野的日子,不习惯去高门大院,被人服侍。”
巡抚猜测老太太是客气,急忙说:“我父母早亡,您去了我家,我一定把您当母亲奉养,您就不要再推辞了!”
“是啊,老夫人,您就答应了吧。我们大人跟夫人都是极好的人,您要是跟去,管保上上下下都小心服侍您。”巡抚的随从也跟着劝。
老太太还是摇头。
巡抚和随从劝得口干舌燥,老太太还是不肯答应。后来,大约是被聒噪得受不了,老太太一头钻进屋旁的树丛里。那是几棵细小柔软的桑树,枝条织得密密的,仿佛槿篱一般。
巡抚和随从看老太太钻进树丛,急忙跑过来拽。幸好跑得快,老太太还有一截衣带拖在桑枝间,随从拉住衣带一拽,老太太给拽了出来。
老太太被拽出来了,可是一言不发,如同一个木老太太。再看树丛,还有衣带,随从伸手再拽,没想到,又给拽出来一个老太太,眉眼装束和刚才的老太太一模一样,只是身量小了一半。
哎呀,这是怎么回事?不单这群随从,连巡抚也大吃了一惊。
“大……大人,这可怎么办?”随从结结巴巴地问。
巡抚脑子里一片混沌,不知如何是好,呆了半晌,说:“要不再拽下试试?”
随从屏住心神,小心翼翼地抓住那截变小的衣带,轻轻一拽,又是一个老太太,比第二个老太太小一半,身量是第一个老太太的四分之一。
然而,桑枝间还有衣带,虽然比刚才那截明显又小些。随从试探着拽了一把,不出所料,又是一位老太太,身量比第三个老太太又小一半——只比他们的靴筒高一点儿。
可是,还有一截细细的衣带在桑枝间拖着,随从用眼睛问巡抚怎么办,巡抚手一挥,意思是继续。于是,随从继续拽,并且不停歇地拽下去……
拽了不知多少时辰,随从们指头酸了,眼睛也花了——衣带越来越小,最细的蛛丝也比它醒目些,拽出来的老太太也小得可怜,跟蚂蚁一样,要瞪大眼睛仔细看,才能看见。
有个随从看到了晒丝絮的匾,他把丝絮倒出来,把老太太们放进去,包括第一个老太太:随着时间流逝,她也在缩小,变得像一颗长生果,那种长着三个仁儿的,就那样弯着腰。
虽然轮流上阵,但所有人的手指还是都麻了,包括巡抚本人——他也拽了好几个。桑枝间的衣带细微得几乎看不见了,也没法再拈住。这时匾里站满了老太太,都跟长生果那么大。有个随从做事仔细,他数了数,足有四百个。
此时暮色苍茫,巡抚只得说:“罢了,回去吧。”他让随从端匾进屋放好,自己亲手把门掩好,上轿走了。在轿子里,他想,明天早晨出门漂絮的,是一个老太太,还是四百个老太太呢?
猜你喜欢草棚茅屋桑枝大型桑枝粉碎机推广应用成效显著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25桑枝栽培大球盖菇试验示范取得成功四川蚕业(2022年2期)2022-11-19桑枝屑香菇种植基料配方的筛选试验四川蚕业(2021年3期)2021-02-12夏日天堂阅读(高年级)(2020年8期)2020-11-06住在草棚里的“不速之客”学生天地(2020年35期)2020-06-09路口小吃店 [外一首]诗潮(2019年12期)2019-12-26茅屋学生阅读世界(喜欢写作文)(2019年9期)2019-01-10茅屋学生阅读世界(喜欢写作文)(2019年6期)2019-01-10桑枝化学成分的研究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天冷要盖房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2017年12期)2017-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