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荣
押题理由
所谓“二元”,指的是两个元素,在高考作文中则是指两个写作要素。所谓“思辨”,是将两个写作要素联系起来思考,通过对比,分析其异同,揭示其内在逻辑关系。近年来,高考作文二元概念写作非常多,但很多考生却没有很好地掌握二元概念作文写作的规律。对于二元思辨,考生除了要明白二者的思辨关系,还要学会运用理性的头脑去分析揭示其关系背后的道理。
命题趋势
要写好这类作文,考生首先要界定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只有把概念界定地越严谨,分析才越准确,越有针对性。二元概念间存在何种关系?我们借用科学上的术语,就像“量子纠缠”,两个概念彼此作用,倾向于非独立性存在,更看重对其彼此关系中的整体性把握。比如,我们用A表示一个概念,用B表示一个概念,那么常见的一种揭示二元关系的作文主体结构模式是:①从AB关系出发,侧重A的意义阐释;
②从AB关系出发,侧重B的意义阐释;
③全面衡量、揭示AB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两个概念间会存在何种关系呢?最常见的关系包括并列、递进、条件、因果、转折、对立统一、让步等。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通过对概念的分析,进而揭示出两个概念间存在何种合理性关系,并将其准确地表述出来。
金题预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仇璋问:“君子有争乎?”子曰:“见利争让,闻义争为,有不善争改。”——《文中子·魏相篇》
材料2: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1是仇璋与孔子的对话,仇璋问:“君子有所争吗?”孔子说:“见到有私利的事争着辞让,听到符合正义的事争着去做,有缺点错误争着改正。”材料2是《道德经》上的话,意思是:唯有不争的处事态度,天下才会没有人能与之抗衡。综合两段材料来看,考生应围绕“争与不争”进行二元思辨。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争的进步意义。争不可避免,争无所不在,若我们消极懈怠,不思进取,必将被时代抛弃。争对个人的意义:争源于压力,能产生动力,争对个人有激励鞭策作用,让人不再懈怠;
争能让我们更加努力、拼搏、进步;
争使人更勇敢;
争能增强人的自信心;
争能激发个人潜力。争对社会国家的意义:争使大家各呈奇技,各出精品,给各行各业带来活力,让国家在竞争中不断强大。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敢于争,直面争,在争中赢得先机,占据优势,国家与民族才能兴旺发达。
2.不争是一种态度。不争的背后是一种自在,一种坦然,是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毅然决然地放下。不争是阅历万千后的看破,饱经沧桑后的睿智,无数沉浮后的淡泊。不争是一种转向,由外在转向内在,由关注金钱名利转向关注精神心灵。不争还是一种清醒,一种达观,一種自信,是内心的不执不迷,不贪不念。
3.辩证看待“争与不争”。争什么,不争什么;
该争则争,该不争则不争;
把握争与不争的度;
辨识争与不争是一种智慧。
拓展训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
——《盐铁论》
②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论语》
③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
——《庄子》
④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
对于以上言论,你有怎样的感想?请选择其中的两句立意,体现你对“为与不为”的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文题所供材料由四句名言组成,要求考生对“为与不为”进行思辨分析。审题立意时,考生首先要明确每一句名言的内涵。第一句强调审时度势,顺应时代潮流,讲究因时、因世而为;
第二句强调迎难而上的勇毅精神;
第三句强调顺应自然与规律,乐天安命;
第四句强调懂得取舍。其次,要选择其中的两句立意,体现所选两句话的某种关系,如包含、并列、递进、条件、对立、一分为二等,因此本题可从不同角度立意。如,①②结合,可理解为当时代进步,事情的发展会推着人向前,这时即便有些事你觉得难以做到,也要迎难而上,可提取出与时俱进、努力奋进等立意;
①④结合,则可提取出与时俱进、积极有为等立意;
②③结合,可讨论在什么情况下“不可为而为之”,在什么情况下“安之若命”;
②④结合,则可从“有所为”的层面分析,得出对正确的事要为,并且要迎难而上的观点;
①③结合,可立意为审时度势,顺应时代变化;
③④结合,可立意为不为不义之事,即使有危险也安之若命。
推荐访问:思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