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今天的中国都市不同以往,尤其是在广东、在深圳,改革开放40年不仅创造都市的经济发展,也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都市水墨就是具有深圳文化性格的一个文化标识,它在内容上、情感上、传承上、创新上都深深打上新时代文化发展的烙印。都市水墨定位为中国画的现代派,是中国文化复兴趋势下,诞生的一个全品类中国画品牌。他赞颂都市生活之灿烂,这正体现了岭南画派的笔墨当随时代,以及包容、创新、现实关怀的特征。本文通过讨论都市水墨与深圳城市文化性格,以及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定位,提出让都市水墨拥抱大湾区,打造大湾区新时代城市文化品牌。
关键词:都市水墨;大湾区;城市文化品牌
引言
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提出要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为广东改革开放的大机遇、大文章,抓紧抓实办好。他强调,城市文明传承和根脉延续十分重要,传统和现代要融合发展,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这些重要讲话让文化工作者深感进一步推动岭南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性,深感全面推进粤港澳合作、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尤其是促进文化交流交融等重点领域率先突破的重要意义。
我们这个时代应该有时代的记忆,有这个时代的气息,我们的文艺作品应该有时代的气象。在当代艺术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画家在探索属于新时代的都市精神生活,注重文化精神的传承弘扬。一大批画家以讴歌都市生活为主题,抒发对人生的感悟,对生活的热爱,于是都市水墨作品为我们展现出情趣盎然、气韵生动的面貌。都市水墨作品,恪守传统与创新,注重中国画新水墨艺术语言的表达,色彩笔墨现代感强,强调绘画语言的独特性、时代性和主题性,绘画及作品风格具有典型时代感和独特的水墨情怀。
深圳的城市基因就是创新,艺术创新也是这个城市最显性的文化基因。都市水墨与深圳的城市品格、深圳的城市精神相吻合,成为深圳城市文化创新的样本。深圳艺术家们以设在深圳的国家画院都市水墨研究所为平台,积极探索都市水墨创作的艺术规律,面向粤港澳大湾区打造都市文化品牌。
一、都市水墨的相关概述
以都市为表现主题的水墨作品和改革开放40年来城市化有关,当都市化进程加速时,水墨创作也随之发生重要的变化,以都市为表现主题的都市水墨作品应运而生。以都市为主题的水墨艺术,不仅仅是题材、方法、语言的转变或创造,更重要的是觀念、立场、态度和人格精神的转变,都市水墨改写了水墨的历史,是中国当代艺术。
都市水墨的基本主旨是用水墨画的形式来描绘和表现现代都市的景观、都市的生活场面和都市的人物形象。在2000年举办的“第二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上,提出了“水墨与都市”的主题,展示现代的都市景观、都市人的面貌及都市人的心态、情感和观念,拓展水墨画对新题材的表现力。
2016年12月5日,中国国家画院成立了7个研究所,其中都市水墨研究所是国家画院与深圳画院经过多次协商,最终决定以深圳画院为基地设立的研究机构,其目的是推动都市水墨创作,提升其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进而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做出贡献。都市水墨研究所也是国家画院成立的7个研究所中唯一一个常设机构在京外的研究所。
由深圳画院和中国国家画院都市水墨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都市水墨学术展”于2018年2月到3月在深圳画院美术馆和武汉美术馆举办。此展以“都市景观”为主题,将都市水墨最初的发展形态——水墨绘画题材的都市转变作为研究对象,呈现都市景观绘画在笔墨语言、艺术形式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探求深化都市水墨发展方向。
都市水墨的提出与实践,从对传统山水画的革新思考和对现代城市景观的描绘开始,随着创作实践的深入,描绘的对象已不受囿于景观而涵盖了都市的人和生活,表现了都市的情感、精神和观念,触及了传统中国绘画革新的核心问题,提升至研究探索传统文化艺术当代发展的学术层面,
二、都市水墨的学术价值
都市水墨的属性是中国水墨画,它的特性是当代性,它的技术性是水墨为上,它的前瞻性是与时代平行的大文化。它涵盖的层面是整个当代都市文明各个面、角、点,包括都市景观、都市人情、都市生态、科技现象等等。都市水墨也是当代科技文明在艺术生活方面的折射。
都市水墨的诞生为水墨画的探索者打开了通向世界的门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大胆地解除传统中国画一部分过时的框条。因为在传统的水墨画中,其表现题材有所限制。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很多画家都认为需要寻求更多的绘画内容,因此开始从都市生活中吸收养分,通过现代水墨反映时代背景,拓宽绘画题材,画家巧妙地将水墨与都市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这不仅有效的扩大了水墨的表现范围,而且还赋予了水墨画强烈的时代感,促进了水墨画的发展。这种将都市生活与水墨画融为一体的创作手法,不仅打破了传统的局限,而且开阔了水墨画创作意境,并且使水墨画传统题材创新具备了审美意义和时代精神。这也是传统中国画在向当代性转换的机遇,它的成功发展必会填补传统中国画的空白。
都市水墨艺术家造都市之境的同时写都市之心,艺术家多以个性化的图式和笔墨效能来把握瞬息万变的都市万象,表达都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体验与情感经验。创作中,艺术家通过自身的审美观念把共性的有机重组起来,不断激发自身的灵感与热情,不断探索更富特性也更深入人心的艺术语言,形成了自己的审美烙印,开掘都市水墨的审美与文化价值。
现代都市展现的内容是传统水墨画不曾面对的。其既定语言和技巧不够用、不尽适用,而要移植、改造和创新它。在中西融合上,都市水墨画家在保留传统中国画和文人画传承的同时,吸收和消化西方绘画中部分语言元素,并结合时代精神,推陈出新。在都市水墨中,将西方绘画中的构成、透视等技法运用其中,这些技法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为都市水墨主题表达服务。都市水墨艺术家们“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笔墨情趣、构图、技法、形象、章法布局上求变化和创新,美术作品的价值正由独创性体现出来。
三、都市水墨与深圳城市文化性格
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城市,在短短的40年间形成了人类城市发展的新型模式,它的城市文化发展需求也就比其他城市来得更早、更强烈一些。都市化的历史进程不仅从根本上改变着当代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价值观念,也使传统文化和艺术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机遇。上世纪90年代,传统中国画探索变革的前行轨迹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在一座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重合,产生了都市水墨这一传统水墨画当代革新的课题。水墨正好成为它的这种文化发展理念的一个载体,所以从都市水墨的规模化、学术传播来讲,它在深圳的产生是极具可能性的。从深圳的文化发展来讲,两者的结合又是有着充分必要性的。
在深圳文化界耕耘20多年的董小明正是一位艺术创新者和实践者。他认为 “我们这一代画家要跟社会、跟时代对话,我们只有创造新的东西才能跟这个时代对话。深圳当时被称为文化沙漠,在这个地方做文化或美术面临一种新的境遇,就是要感知于这个时代,表现改革开放,在城市山水画的基础上,大家研究水墨画和今天都市的关系,接着就提出了都市水墨。这个都市水墨不是中国画革新的局部的问题,而是核心的问题。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窗口,我们有一种责任和使命。”可以说,都市水墨在深圳的发展,连续九届国际水墨双年展的主办,也是深圳从文化沙漠到文化景觀遍布的一种见证,是深圳去沙漠化的文化力量之一。
笔墨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这就是中国画的核心价值所在。年轻的深圳画家敏感于时代,以其特有的文化自觉和创新意识,在反映改革开放火热生活的“深圳画家画深圳”创作活动基础上,率先提出和实践了“城市山水画”这一中国画革新的课题,并进而探索水墨画与都市的关系,持续以“水墨与都市”,“都市水墨”为题,深化和拓展了这项艺术实践。20多年来,这一课题在全国画界乃至众多海外艺术家中产生了反响,拥有极为广泛的艺术实践群体,生成了数量非常多的具有都市文化特质的水墨绘画作品。深圳都市水墨作品最早的创作于1995年,像李世南的《鹏城的旋律》、宋文治的《深圳画院》、常进的《城市印象》、姜宝林的《宁静的大亚湾》、周凯的《天下共此时-深圳世界之窗》等。董小明笔下的赫尔辛基、宋玉明笔下的威尼斯,郭维孪笔下的香港中环、林容生笔下的伊斯坦布尔等等,都用不同的视角探索着以水墨表达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
四、都市水墨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定位
粤港澳大湾区由“9+2”11座城市组成,粤港澳大湾区同属岭南文化圈,有天然的文化认同感和亲切感,同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港澳文化产生了独特性,而文化共同体的建设,正是需要岭南文化的共通性和港澳文化发展的独特性的有机结合。广东身处中国对外交往和海外贸易的南风窗,长期面临中外文化的碰撞、交流、对话,形成了开放、包容、冒险和创新等精神气质。在中国文化交流史中,创造过诸多历史之最。这不仅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更得益于与生俱来的开放性、多样性、兼容性的海洋文化气质,顺应世界文化发展的潮流,显现出文化的先进性。20世纪初,高剑父、陈树人、高奇峰等岭南画派创始人,发时代之先声,开社会之先风,在引进西法、注重写生的同时,保存传统国画的笔墨,引领中国美术进入从传统向现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新时代。这是广东文化影响力在近代跃升的缩影。现在,岭南画派影响力遍布海内外,在新加坡、德国、澳大利亚等国都设有纪念馆。
广东岭南文化为深圳城市文化铺上了一层底色,与港澳及海外文化相遇,组成多元开放的移民城市文化资源,为都市水墨发展提供容量和张力。这种由地域文化哺育的,在主动和富有特色的文化建设中,有可能成为地域文化的标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深圳的都市水墨学术探索就在这座新兴城市展开,多年来,在探索都市水墨创作研究的过程中,深圳画院凝聚了一大批高水平的艺术家,参与主办了很多高水平的现代水墨画展。都市水墨从题材、视角、技法等多方面创新,适应时代需要,向水墨画新学术方向开拓。同时从岭南文化中汲取营养,岭南画派的研究中注入新理念。广义上的岭南画派不仅仅局限于某个领域,岭南风的都市水墨应当继承岭南画派的革新精神,拓展创作手段、创作方法、创作题材和创作象限。
文化是凝聚力、创新力、发展力的基础,当前共建水墨湾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美术合作发展,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文艺创作繁荣发展,正逢其时。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三地的综合优势,促进大湾区城市间文化交流合作,推动文化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使之成为中华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并走向世界的前沿,交流的重要平台。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正在加速推进,都市水墨发展应抓住其中的机遇,建好平台,加强联盟,通过名家讲授、美术联展促进大湾区水墨艺术家交流对话,提高创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国际视野,使作品更加国际化,达到新的高度。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如何使传统中国画在新时代有新气象、新表现,是美术界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都市水墨的创新并不是简单的改变绘画内容和构图造型,而是需要从深层次方面将时代精神与画家的思想感情融为一体,掌握艺术的独特性质,创新表现手段,以此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和现代特点的作品。探索都市水墨的目的,是推动都市水墨创作,创作出有深刻内涵的都市水墨艺术佳作,提升其学术水平和影响力,进而为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做出贡献。
都市水墨以都市文化崛起为依托,与时代特征紧密相连,不再是以往的传统模式,而是改进了艺术形态,有了更多的受众群体,某种意义上,都市水墨是一个关于中国画的现代性问题。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希望都市水墨在粤港澳大湾区文化活动中起到更大作用,打造大湾区新时代文化空间,形成三地文化优势互补,推动岭南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都市水墨拥抱大湾区,打造一批具有岭南风格、中国风骨、世界风尚的精品力作,筑新时代广东文艺高峰。
参考文献
[1]朱青生,水墨与民族文化复兴——从本民族立场对当代艺术问题的思考[N],中国美术报,2018年08月16日
[2]杨晓洋,关于深圳都市水墨创作与建构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思考[J],美术大观,2012年08期
作者简介:
马维东,深圳市龙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副研究馆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龙华区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群众文化、美术理论等。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华街道党群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