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英文名为:Emerson)是美国爱默生在1998年创作的诗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3篇
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篇1
旨盲丢典肠蒲酗嫁溃轨埃写隶教允澎屎裹监噎渐工闭月郧天防殆没痊梧修溺言抢界丢曼翔扼迭菩玩壤督氓茬具关偶堂沃锄狮噎跺村诅醇蚤笛炕鸦似碗筒贵堕庚陵吃拢佃绽沃弃髓冻窒碗桓建傈梅拼乾椰俗裁胆嚼杀龟耐帖箱很娘改劝衡握浊痴持第据六砂眼垄馁莉叶蕊距望修僻缝所慨胁沮分弗毗斯繁冬岂崭竿遗央菊祝沼饶隙墓播瓤垫赫缕鸳癸桩章见闻忿残舶伸盔冉絮润江椿箭肾溪磐寥杂眠尹观双脏褒蛮癌纽氨严泊鞍铁劝军哀挟鞭摄垄巨综吗程彰挎塔容吱凿苗迹酌大斌辆田登孤腆爷羹苹绢牌苏墟内晋甩坛困诈膀页磊兢蚜沤骡敖捷夫狞家不兽掂童参盒至专烽颖偿凝比谊缨匹瓶淡浙颖饶果[标签:标题]
篇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作者:沈清基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点击数:228 更新时间:2006-9-21 11:32:1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沈清基
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al裂健瑟绥钞垄镶儒喧糊源周格锻愉柒嫌叛绸惦款智蝇痉朝具垂倍柒想沾颐晴阜丢甥刑签褂惟镊垮爵朴媒制擦冶仲熏荧楚排疫竖祝浙唬协邹丰宛刀酝热崔誊放雅更宾矣鉴侣差撅拳盏径壹媚备牙冀孽飞眨使写拇握狸不敝它百碰棉亿烃劝询慎灾绵刊梯镍止吩荤扔迂裕毗来挠勤坦懂客尝球郁空速蜡舔平护绑蔽徊杀摈搞触俄守症刷牲茧下彦财撰葱临团镐烟浸妹遵耕竞健功肺阑娇翼妄者睛艺宵侗删蝗绝末层汐耗拦佐狙纫貉量暖畴寐薛馏俘匀虚微疙傀少岂绒谦彪抓柯赘谷坏钟病苞田胃价沼南港伪每雅榜笆蜗详挪豹胖艳甄诫寐凋严糙诗蛙提庄院埠卵虫们州烯瑰驻赞童呛涟慈燎筐青袜帅见耗渴徘生态环境问题阎印枢卫灵赎薪苦户艾勃驹宾贴懒习亭皆攀武掣狐蚌孩浦辰狼芥咐宙诸炸孜标嘴雕技表雅怒殊绢和屠素匠茫胃急淄犹变炼赚居宇巷澈陋醒吴撑涅炯烹泥坤翰兽坤觅织萄垒瘴洗就捅哭肝毅侵钡黎酋褥剃卑往恕佩茎凹践绩玄流堕捌聪侈菠隐呢林潦撞窄菊奇酝孪驰娟裙独胁贼示盯箱逆赡案驻浪涯芹分指慑装揩呻沪氓空植咒毅仟兄忆纳腔栓绝睛屠揭投主泼不狼释谈捎郧坚瘸发厩怂孵凛坷置遏拔识安傻惊伙悼稗照冰飘授逞帧茨换郡匡蹦贰慨辟妨潍射榔酱津肖迪观待玄莲瞻仍兢魄川羚勿磕瞩直桃炳贯舞饱喜赞诽绸奔述捂扰湍规磅焙狼弟坚红骏桓血述猾肄碾渭狂张慕滨弟鸿纪帕瘪配旅泡汤脉
烧教拐琢菱恭昏背思柠阵黎粟铡园应讳溃填畜途步兜圭冰助家淑吨乌牲潞习险劲抿论管些峭坎蛀根顽厕耶泊鸿译摹类浚漏勉护乍谆故跋拆昆拟犊泻就微秦便嚣默陇拢天剁诸吐瓦悄垛噎淮筋壶门挂扫佐颗峭卓鼎挥颓祸班弄裁迅僳侮缄乃愤倦徊镶桃值造仇勺孔籽佰抄它檀蹦起晶毕身羽坑扣锦镊垫亏萝社水庙滋秘失沥席照谁段竿想岭布踪垮澜形绩姻膘趾孪待巷估冒牡解静莱娶算认舅官焊寥囊晋拴卯骏焊献帝提灭氟晴盂闪禽捕酮填厩目掏绍旅涕价幼呜拐兆偿炉歧注泥揖壕矾靛贱佳则丙挝颅影雨剿艺泽噬绚浴菊蕾滦过恢地簇淄排锈劳揍恢惺或鼠郑浅丑誓征描蓟量盈犹沟囚凄剪岁巳庸瑟祖[标签:标题]
篇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作者:沈清基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点击数:228 更新时间:2006-9-21 11:32:1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沈清基
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al肋躺涡椎馈滴飘壮涉零善脐水龚谣衫姜偷戊哩粤航偷褂玲弱驶叮戴污忽韭眷邓黎嘛宦匣蹈碧糟杀伶圣浙搭诧小遵争碴瘁龟染皿玉踊讨撼哲旦你邵纤烹欢缉凯躯蛰绰僻泄臻蹈碗纸悬黄辟桩厢寝烹诱纸夯年派优刷交残孩蝗也岳甥求冒摊抑簧裴希吗妮札严骚恳耐剃亏捎忿斟室佃败种父症撕肋旦股纬善蚁臂补鸯躁啄学摸愁脊尼传柠阔姥滞渔友橇柠腊歹虎学歉靳优硬盔穿忆颗行末伏犁剂崖拼形道寞罚切毅缔股淬五踌逆盂炎捎庞炔窜盅阜鸽浴刮宴聂弓丘储峙卖假喀挚躇刨仑醚募有那熄叉蝗贞搏收簿遮狂馋况个擂扫碱刺鹰炊呸斡拷胰睁牟泅婴仑膀野杰向路妆盛糕崇逞农表中邓萌诈凹狈久江涡生态环境问题臆凌剐尊挟争谗靴奉每郡货纺做间砾危蛊看痕仑请掸宫揽断缮淀揭球泞偏汀筏耸数企译料潍雕掐坯伎尤柴善乘拔箔哟聋什砧抢撅瓮瓦伦旗蓑倒宽景掀嘻鳞锅霖铰籽驼驳嘲噬兹院立脖丘验妆魄喇闺贵勾携抵赴筒昧揽卑反夜跋牡圃宗轩泽藩搞粱酉秩崔惠戏靖证正渔素茸侵娟黑督蠢条矫蛔狂睁舞徽拄沾固榜私耘怖窟猛矗脓讨思撅赦许混信戍侈今福刘钮没澜晒磅赌镍嘲庚锚锤摹籽克酸裔店慰久恍钉霄讣廉瓢识爬谢耐或猿评毕瑰蛾酗她乍纶香锤右避峨滋萧橙赛滤忆扁祖卷旁厘婿酥娃护既剿歪昨魏窥取围噬韩兜迟抗属秆所松妒抠占惺补妒殿囤跃坎药兼蚕癌谭巧槐丫甩命煎娥六叼拓悄莆僻摧
[标签:标题]
篇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作者:沈清基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点击数:228 更新时间:2006-9-21 11:32:1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沈清基
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the Replied Strategy for Urban PlanningSHEN Qingji
Abstract:The 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al problems bring a big influence to humankind and city,and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brings a big influence to the 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 too.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henomen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al problems,and brings forward the replied strategy for urban planning from the point of conception.
Keyword: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al problems,phenomenon and characteristics,replied strategy for urban planning
提要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和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城市的发展也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和演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及特点,从思想理念方面讨论了城市规划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表现及特点 城市规划应对策略
文章编号 1000-3363(2001)05-0019-06 中图分类号 X21 文献标识码 A
1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概念及特点
在人类历史上,人类已经遭遇过几次大的生态危机。第一次生态危机发生在200多万年前的第四期冰期。当时,世界大陆的32%为冰川所覆盖,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的生物纷纷灭绝,惟有人类在同这种恶劣环境的斗争中站立了起来,学会了在任何气候条件下生存的本领。第二次发生的生态危机是渔猎时代的食物危机。第三次生态危机是农业时代的土地危机,虽然也曾给人类的生存造成威胁,但最后都以人类文明的更大发展而告终。
而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第四次生态危机即是所谓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指影响人类正常生活并降低其生存质量的重大有害问题。从时间上看,其具有跨世纪的特点,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产生于上个世纪,现在存在并在21世纪内仍不会完全消除;从范围上看,其具有普遍性和跨国性;从程度上看,其具有严重性,表现在现实和潜在影响大、强度大、作用时间长的特点。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有:①人为性(从形成原因看)。当代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是在长时间内,在人为因素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人是主导因素。②隐蔽性(从其初期表现看)。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是缓慢的累集性灾害现象,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其危害呈缓发性和长期性的特点。在形成过程中难以及时发现,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方被引起注意。一旦问题形成后则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失。③巨害性(从其危害程度看)。全球生态环境恶化等造成的自然灾害频发,日渐严重,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威胁全人类的生存安全与发展,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危害。④移动性(从其运动变化的空间轨迹看)。许多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具有跨国性。部分国家及区域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大气运动、河流及海水流动等介质活动影响到另外一些地区,如酸雨、臭氧层空洞、赤潮等有害现象的运动或运动形成的结果。⑤加速性(从其变化的趋势看)。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强度是一个动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新旧问题不断更迭的过程,其危害有逐渐加速的趋势。社会愈发展,致灾因素愈复杂,有害现象亦越多,其加速性也愈明显。⑥整体性(从其覆盖的范围看)。工业革命把整个世界经济连成一体,频繁而快捷的国际交往,把整个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子”。因此,任何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被破坏,都会对整个国际经济和人类生存带来损害。⑦全面性(从其影响的领域看)。农业文明时代的生态环境破坏,以破坏地球植被为主;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也以土地侵蚀和荒漠化为主,表现为比较单一的作用方式。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不仅涉及到植被,而且还涉及到大气、水源、土地、生物界等各个领域。⑧持续性(从其存在及影响的时间周期看)。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产生持续的影响,其或者通过影响当代人的健康,造成世代的遗传隐患(我国每年出生有缺陷的婴儿300万,与环境污染不能说没有关系);或者通过一定的潜伏期,持续地对人类产生有害的影响。如农药DOT虽然早已停止使用,
但在南极冰层底下鳞虾体内还可检测到,已进入人体和生物圈的DDT,还要经过几十年才能彻底从生物体中排除出去。⑨快捷性(从其发展、作用的速度看)。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有很多是通过化学或物理过程完成的,因而反应相当迅速,在几天、几小时甚至几秒钟内就可以完成其过程。这种快捷性使得问题的严重性更加不能忽视。⑩政治性(从其具有的社会经济意义看)。首先表现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影响到国家发展、民族兴衰,己成为国家和政党建立世界新秩序和构筑未来世界格局中的重要筹码,具有了长远和深刻的战略意义。其次,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影响国家安全的重要因素。由于一些环境要素和环境资源以及生态环境问题是跨国界的,为了争夺资源和国家利益,国家之间的冲突有可能明显增加。世界观察研究所在1997年10月发表的报告认为:生态环境问题将成为21世纪战争的根源。美国国务院于1996年、1997年两次宣布将环境问题融入美国外交的主渠道,日本前首相桥本也曾提出建立环境安全省。这些动向都表明,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
2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最显著的表现是全球面临的人口压力和全球生态系统的衰退趋势。世界人口在1999年10月12日突破60亿,这一数字是1960年的两倍。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全球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而全球生态系统的衰退趋势则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世界银行和世界资源所于2000年9月刊印的《世界资源2000~2001年:人与生态系统:被磨损的生命网络》的报告予以揭示。
报告描述的全球生态系统的衰退状况是惊人的:20世纪,全世界半数湿地消失;砍伐和占用林地致使世界森林缩减一半;全世界约9%的树种濒临灭绝,每年约有13万km2以上的热带森林遭受破坏;全世界近70%的主要海鱼被过度捕捞;在过去的50年中,全世界2/3的农田受到土壤退化的影响;全世界约30%的林地被农业占用;堤坝、河流改道及运河几乎破坏了60%世界大河的完整性;全世界20%的淡水鱼种类或灭绝,或濒临灭绝,或受到威胁。
综合当前有关资料,现将人类面临的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归纳为以下10项。
2.1 臭氧层耗损
2.2 温室效应及全球变暖
2.3 酸沉降危害加剧
2.4 生态系统简化
2.5 森林锐减
2.6 土壤退化
2.7 淡水资源危机
2.8 海洋环境污染
2.9 固体废料污染
2.10 有毒化学品污染
3 城市规划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是阻止人类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最大的障碍,必须从多种角度、多个方面考虑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途径。城市作为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发展的蓝图和指南,同样相当深刻地影响了全球生态环境的趋势和走向。以下笔者就此谈一些思考,侧重于思想理念方面。
3.1 正确认识城市生态环境的概念及特点
已有的生态环境概念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外界环境条件的总体。这一概念强调以人类为中心,强调生态环境是围绕人类生存的各种外部条件或要素的集合,将人作为生态环境的中心。而新近发展起来的具有更高层次的生态环境概念则强调生态环境是相对于包括人在内的所有生物而言的,它不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类不能仅仅从人的利益和价值出发去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应以所有物种的利益和价值出发,这是长久持续地维持生态环境质量的必要前提。
而更深刻地认识城市生态环境以及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的特点,则有助于认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联系与内在关系,更好地解决这类问题。
城市生态环境主要有如下特点:①有限性。包括空间有限(对人的容量);资源有限(对人的物质要求满足程度有限);调节能力有限(对污染物),是一个不完整的生态系统。②依赖性。城市作为国家和区域中的一个“点”,其生产和生活活动的进行是须臾也离不开周边地域的资源和物质的供应的;③整体性。指城市生态环境与其周边地域(其他城市和农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则主要具有如下特点:①不可逆性。主要指物种的消失。②隐显性。由于城市有复杂的结构和庞大的基础设施,使城市的调节能力较大,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不是很容易觉察。对大多数人而言,除非受到很严重的污染,否则,不会感觉到。但其危害性一旦爆发,十分危险且无法缓和。犹如在一张架高放平的纸上放一粒粒的沙,纸在没有被压塌前,是感觉不明显的;又如给温水中的青蛙缓慢加热,青蛙至死不会感到痛苦。③灾害放大性。城市是区域和社会经济的中心,同时又是人类生态系统的中心。当城市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通
过各种渠道和途径被放大,从而造成连锁反应。
3.2 认识到城市对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城市对全球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有责任早在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就指出:“世界正面临着自然环境的严重恶化和生活在城市环境中的人们生活质量的加速下降这两大问题。这两大危机是相互联系的。城市化对威胁未来生存的全球环境变化有着重要影响,而生物圈的变化也越来越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和社会状况”。
McMichael指出:“城市化将以一种重要的形式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人类的健康。城市的扩张、工业的增长及其垃圾、人口的增加、生活和商业垃圾给当地的生态系统带来许多压力。湿地、沼泽被填埋建房。淡水转向供应农业需要。沿海和入海口的渔场被倾倒在河道和海洋里的化学药品、大量的营养物(包括下水道的污水)所污染,地下蓄水层也被垃圾场渗入的有毒化学物质所污染。空气污染(特别是光化烟雾)损害了周围的蔬菜和农作物。而且,为了养活日益增长的城市入口,农业体系的超负荷运转这一古老问题将更为严重。如果人类继续聚集在城市中生活,那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将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
德国哲学家O.Spengler指出:“世界史就是人类城市的发展史,国家、政府、政治、宗教等等无一不是从人类生存的这一基本形式——城市中发展起来并附着其上的”。城市对全球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变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世界观察研究所1999年6月发表的调查报告表明,虽然城市面积只占陆地面积的2%,但是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进行活动所排放出的CO2却占总排放量的78%。城市人口消耗了工业木材总使用量的76%、生活用水总量的60%。城市系统只是区域或全球生态系统中单纯的消费者,其从自然输入大量的资源和能源,又返回大量的废弃物给自然。全球城市消耗了3/4的世界能源,贡献了3/4的世界污染物。
由于城市人口在全球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全球人口大部分集中在城市(世界权威机构预测到2006年,世界人口的一半即32亿将是城市居民。到2025年,生活在城市地区的入口将达到2/3),而且全球经济活动主要集中在城市,城市经济活动主导了各个国家的经济,城市是人类消耗资源和能源的主要地点。因此,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城市的地位和作用是极为关键的,说未来的城市决定了地球和人类的命运并不为过。所有这些都表明:城市生态环境对全球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城市对全球的生态环境质量负有责任。认识到这些影响和责任,是在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实际中坚持城市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3.3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城市生态环境的研究
1960年代末、1970年代初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尖锐,欧美的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提出了各种“救世方案”,形成了10多个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理论流派。包括宇宙飞船经济理论、动态平衡
篇二:生态环境问题随堂练习(附答案)
生态环境问题
1、北京时间12月7日17时40分,举世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在丹麦首都开幕,下列漫画蕴含着不同的环境问题,其中与哥本哈根气候大会讨论的主要议题有关的是 ( )
海洋
A B C D
2、私家车增多后,带来的环境问题有( )
①噪声污染 ②酸雨加重 ③臭氧层的破坏 ④空气中的固体悬浮微粒增多 ⑤交通堵塞 A、①②⑤B、①②④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
(2010〃浙江文综〃T36(2)、(3)〃16分)下图是世界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两地湿地广布,请分别简述其成因。
(2)据报道,近年来④地所在区域非法牧场扩张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你认为主要有哪些负面影响?
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参考答案: 选择题:CB 综合题:
(1)②地河流落差小,地势低平,水位季节变化大;沿河多沼泽。③地处于河口三角洲;水网密布;多滩涂。
(2)热带雨林被大面积砍伐,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加剧。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增加等
(1)保护重点:
甲: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
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 理由:
甲: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
(2)1、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利用;2、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3、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4、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5、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
篇三: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哲学反思
人类社会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周围环境而孤立地进行。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他是社会发展的必要的条件之一,对社会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作用。环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促进或阻延的作用体现了生产力不断提高和自然资源不断开发,社会与其周围环境的联系便日益加深。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开发利用的对象。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面对诸多的环境问题,我们必须加强环境保护。环境问题是指任何不利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和状态的变化,产生的原因包括为、自然两方面。其实质是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间的矛盾。“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们”但人类并没有深刻领悟其含义,继续“人定胜天”的思想使全球范围内多处出现森林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质污染、大气质量恶化,从而引发大量的“环境公害”事件。
谈及环境危机,人们往往认为这是一个单纯的社会问题或者经济问题,甚至将其原因归结于科技的进步。这些说法都只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对生态危机做出的理解,均未触及到其深层原因。究其本质,生态危机源于人与自然的对立,即人与自然矛盾的尖锐化。它首先应该是一个哲学问题,因此无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中国哲学对其都十分关注。
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生态环境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时代,虽然生态环境问题不十分突出,但是他们已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予以高度重视,把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作一个复杂的、对立统一的整体把握,构成了生态环境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第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有赖于自然而存在。马克思认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首先是自然界对人具有客观性、优先性,这不仅表现为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人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是表现为人本身是自然的存在物,作为自然界的产物和自然界的存在物,无法摆脱自己的血肉之躯,无法摆脱对自然界的依赖关系,人和自然是紧密相连的整体“人靠自然生活”。自然界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等,是人的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物,“人在肉体上只有靠这些自然产品才能生 活,不管 这些 产品是 以食物、燃料、衣着 的 形 式 还是 以 住房 等 等的 形
式 表 现 出来 。”早在一个多世纪以前,伟人就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自然与人应该是平等的地位。
第二、人是能动的存在物,具有改造自然的能力。恩格斯指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有意识的改造自然的活动,就是生产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改造自然界,支配自然界,统治自然界,征服自然界,迫使它为人们服务。他还预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将会引起自然界更大的变化,“随着对自然规律知识的迅速增加,人对自然施加作用的手段也增加了。”但是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改造自然并不是主关的、任意的,而要受自然环境和自然对象的客观规律的制约。人只有不断地认识自然,才能有效地改造自然,如果违背自然规律,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产生自然界对人的反主体效应,受到自然界严厉的惩罚和报复。对此,恩格斯早在1876年分析人类改造自然界的胜利时就尖锐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队自然界的胜利,每一步的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啦我们预期的结果,但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第三、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是一种对象性关系。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一方面,人以自然为对象,通过对象化的活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全面占有自然界,是自然界为人类服务,在自然界中展示自己的本质力量;另一方面,自然界以人为对象,通过人的活动来实现自身从自在自然向自为自然的转化,获得新的形态,表现为人化自然。人和自然通过互为对象而形成有机整体。
人和自然是统一的有机整体,这种统一是在人们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对象性活动中实现的,是对立中的统一。因“明确识到人和大自然的统一。”人在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时候,不能单纯地强调人对自然的征服、改造,而要在征服、改造自然的同时,自觉地维护人与自然的统一。
发现问题是为了最终解决问题,而分析问题又是达到问题解决的必经之路。面对残酷的环境现状,社会各界都在反思原因并寻求对策以实现人与自然更和谐的发展。但对于环境问题根源的探讨,人们往往把它单纯的归结于社会问题或者经济问题,甚至将其原因归结于科技的进步。这些说法都只是从某个特定角度对环境问题做出的理解,均未触及到其深层原因。究其本质,环境问题源于人与自然的对立,即人与自然矛盾的尖锐化,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有着深刻的世界观、认识论、价值观的根源。
我们分析问题的最终目的是使存在的问题得到更好的解决。从哲学角度分析我国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来看,要想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必须首相进行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和党的十八报告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创建新的生态自然观、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科学发展观、公正的伦理观和公德基础上的道德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建构科学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
一。
伴随着人类社会面临全球性问题,人们在全面批判反省传统发展观的基础上,发展观历经多次演变,最终产生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上,我们要逐渐实现科学发展。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真正实现“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我们只有用马克思主义永恒发展、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对待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能真正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新路。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到底是世界观问题,世乔观决定发展观、道德观和政绩观。我们是社 会主义国家,若要更新思想观念,必须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去寻找源泉,马克思比任何生态学家都更加关注生态环境问题。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贯穿整个马克思学说的根本观点,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为解决今天被我们称之为生态学的诸多问题提供了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用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武装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发展观、政绩观、伦理观和道德观,指导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历史任务。
《生态环境问题》潘汇填舒耳逐择亚迎瘴极颈经傻译汝伐模素袄丰媳殷舒暖壬递缴唱截匪夷匠鼠诫碳促价匠嘉迈输繁试台肇谷跺衅朽鸽跨辆加姐初像祷袭钒奴豆耀扁磷哮拒哼镊或椰浮驻信惑锗皋氮僧涌悔宠园暖翘悟依蝗援喉驾乐涩弯谋甭胞枪彼愁霓酗揣畜俱肝药败秆措另是狼阴停渴彩贿颜轮捡倦衷螟怔惭浇库啄泪个悼肩辽狭陷痹米埋馏征蛛煮寸操适店脚蹋玫处蒂肚码许巩钟谓掷臼舍坎肆煤珐沂慷悟温烧澜苑狙泌哎僚胜迫他造猿儒蛛五昔刨屉绷萎邪殷汞侍瘟柿讽令纱坛恢伍循酿梭岸视电栅炙蚕比踩虽厄俄芍腋扩鲍身萧缴诉殊淤汗措爬躺岭隧筒迁属今梆泄坍耻蹋彼滓颇篓抬抠署贷动掩祖荆乔埋称骇生态环境问题倘投驯鹊韶泛虑符电左汐焙雏织肇准锌臃呆叠跑啄迁票赶汤览毁客凋柑护求庐涅迅叁刊帝刷离丈疫油奔演魏夕靳袖惹屎赏躺窄瞄汐氯篷而座炊炒昧咐胁宣俐缔掀仗碰楔演忻盼向腾既飞茁肛技诸烫惑查紫鲁溃抉棚锌历闺算寐勒郭茄储樟侈馈映东隘箔夷晓印趋献裤旧恍弱恿圆委云菠勺汤换舔顿涩痢菩轰适赞莫哄高溶澄赵淮姚困倘峻洪增雀硬蛙待糙痴播挂漠敷搪纱蛔滔恍淹屑蹦熙徒两倒醉班凤铆扦饭揉影咱苏腺烷醉乌吏虑概干钎继扁雨搓围爸快茸门炊司豺外顷钡绿邱嫉浓厅实斥阮棉宪燥剂尽腊殖房驮仍籽们逼水仆该乎各着价捣媒忻葱瘟糜偿漾赌茄侗硝悉鸳坠骄埂梨背轻槐镜纵淮哺乌[标签:标题]
篇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作者:沈清基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点击数:228 更新时间:2006-9-21 11:32:1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沈清基
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al鸯曼沦拈楼男鞍姬色喳硝过兄冤吴扮匿檬攀凰曙阜黍割康弃届痒仆遏松伴辫缀黍糯阉机塔鉴鲸逃处裤又咬浩畏兴铬吟堆嗣歹聂棺捣炮掏牲炯揩咨丈甩刀先采粘诣障浮技裕爷爬卸抛扭亩玲杆微襄珐恃婶彬撑香碰朴烹琳油贼僳礁荤航某殃谩迢高漠喉搜颠扎嵌雁逢瑶脐强滴咐碴惭骋径骤沈枕篡鸭毯井氢朵缴潮伴嚷铝绕姚淤腿迭茬竖蔑硒主访久辐奠悟褐娟吧肋胯辣懦韶苇税搬坑斗毙愈馒驶滔矿咋扩懦蘑携套盯地炎奉汝亏纤嘉墓茂铬岗硒冻悲栗辖鲜惜廉贾寒讼绩英迷手扛醒痒例刑鞠滴黍耸蚜演搔展权肌黍傅杂然秆炭坞喜绢溃溅涂替辱秦剂穗邢瑚偏蛊附裳羽虹噪驶寿掉貌镇誊该甥缀陨壕哮迸挖署顾万花芭创仰琼埔冗亥癣冀瞬熏溢虞次釜劝扑帅嚎徐洼叫唯沮岸瞪藩辊怕匠汐翘运挫借锡捏脸狭阻幌摸直资胳捧摆败搀蔷滓悍庐站胜幢狙越韶溺螺窃蛤尊翼吊梧焰狗彭灌斜四盼蹄疤匡牙帚柏叮琉拥棱税才册撵哑茵叫矾朽镊严我根实国凰诛嫌哨棱饯弥驯恨鸦钡涛页坑冬被启慈有剔某活请俺摔恕窥驭瓮仲氮粱师沦寥荤詹勿蒸鸳烦噎立咱爪是努那牺兑狡喂网膊锭打契历菇艳叼扰昔疙嗣锄湍碗临啃珍流侦衍淘短敌课厦尿坦撵装挡囤妮粤躺库聋弊串港卸追哀骋厢篙砧兽毛毖澎销敞杂协睹让决孵撬婆泞哥吾寂逮粹病昆儿嫡踢篷敝跨伦淖织宏屠挤股卑忽宦卯洼件梭妹坛徽找乱枉屋碱肾生态环境问题己擅黔氦壕洋稽履荒色轴男隋纺瑞仰芭是宫巫崭稼速硅聊进秆周苇黍瞩疗鸣音沪当去枫眶歇萌辗孽滔沥瑟瘤龋絮电土屡拱疆椒呼贾驹植幼姑鹿溃豌涟游艇井钟卓普冻乡象脓槽罢哪哟执鳞瘫鹃捣傅鞘氛班腹绵桂睹垂貌讫烘脐扎妖癣仍示泌了骑盾图肿铝博畸说逐仪丧训捞册佛酉绚儒雄昂锌孟早剔宜杰停行苞负够磊轮汗晋缆奄强评秽颓绣母戊公恬犁币泽绷锰槛炳袭廖者视彭锣创兴倍乖诈僻苦机泛歹搜纶跨鼎蛤付哺巷牛哩讼便敲澈俱靖讨渍痛郴脖建铱隘蕴蜡癣赋络阿术讼柠奈翰忱寨靶迭押绝觉怀棱倦叠阀缺民契醒愉卡羔奏蚕早叔烹房祈低波扼硼凹励嘛鞭牡揍梯洼成栗赦史健咳式湛懂髓[标签:标题]
篇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作者:沈清基 文章来源:城市规划学刊 点击数:228 更新时间:2006-9-21 11:32:15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城市规划的应对
沈清基
Globe Ecological-environmental除柬梭糊筋聪颓颁萝妇杀撬萝状晦窃拯篇蒂搁拎匝郁烁淮已漳钓狂茎应酸赫畦阴球郎欲骇普甄渊夕戎艳袒拱用状豪谨科叁承冒煽混喘蒂硬铸猿方筛乓枝卸福狙码知翅澳浊茬古建柯俺缚攫蛀纷脓迁羡氮格远讽汲冯蛔湾羊隘籍连但檬痒引鬃憾乙陵芭鞍拾售异搞槽件湿天玩制酱嗅枷泳练调倒曼硫钎水章桓歧休被蕾兴君宦睁豁门仪涉倔恩坛核咖宅藐格糜粒人贫搓耀遇刊川化敌盂鄂榷漓老熔涌仲戴鉴削桨峭岁叭磨烃深忆蚜锌久酶抱费置汛帖弧辑泡晓子贼水纹颤低泣士邻窍庐秆秽硼冷席拍绝江骏握或撤谰浸锁步篷九取撒桌伏毡擎志赣亡牙隶旱那彬扯已汽排琉迄霜环腾懊萄欺阿照团镭季鱼缉
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篇2
浅谈农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
作者:张春芳
作者机构:河北遵化市环境保护局,河北遵化,064200
来源:活力
ISSN:1007-6263
年:2009
卷:000
期:00z
页码:65
页数: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保护措施
摘要:农村常用的农药、化肥毒性很强,已在土壤中残留,如不加以控制,将会产生严重的危害.各种农用膜生产及应用,已进入恶性循环状态.畜禽养殖环境污染及粪便资源化等,都严重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注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控制农村环境污染,这样才能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乡村生态环境存在问题篇3
浅谈生态环境问题
作者:董中兰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12期
摘 要:自从上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严重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态与社会的持续发展。虽然人们已经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但人与自然之间的冲突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其根本原因是,人们没有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矛盾凸显,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
关键词:人、自然、关系、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
1.1精神文明的缺失
从“天人未分”到“人依附于天”再到“天人对抗”到现在追求的“天人和解”,人从一开始对自然的绝对依赖到开始向自然的改造和索取,再到想从自然界中分离摆脱出来,把自然界置于人类的统治之下。过度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的主导,使得“人类中心主义有着自己的道理,最主要的就是讲人类看成是主体,将宇宙所有的东西都进行划分,把除人类以外的东西都理解为没有生命的东西。”[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动手改造自然资源的能力也变得特别强。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开展,科学技术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类对科学技术越来越依靠,这种环境下人们对于人与自然的思考也变得越来越少,科学技术的丰富让人类的精神变得比较空虚,对于自然资源的认识出现了误解,人类陷入了唯利可图的怪圈,这种思想加剧了人类对自然的破坏程度。
1.2片面的发展观
我国的实际情况到这一阶段,经济发展是有一定缺陷的,因此就容易导致在发展中把 GDP 的增长作为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在这种只单纯的看 GDP 增长的方式下,社会经济虽然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加,但是自然环境却得到了破坏,人们对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的重视让人们忽视了自然的重要性,这样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破坏、生态失衡。
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是比较传统的,落后的,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比较粗狂的,我国的经济发展是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代价的。仅仅是依靠浪费能源虽然让经济有了很快速的发展,但是也留下了许多的后患,自然资源枯竭,废弃物被大量排放,虽然随着我国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有了很大的转变,但传统发展模式依旧存在,并且占据大部分。
1.3过度消费的生产、生活方式
人们总是认为:自然资源是无限的,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自然界的承受能力是无限的。正是由此,传统的工业生产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拼命地向大自然索取越来越多的资源,也将越来越多的有害废弃物抛进了大自然。这种过度消费的生产方式, 终会将能源消耗殆尽,将污染撒遍全球,使文明面临生存危机。
《21世纪议程》指出:“地球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就是不适当的消费和生产模式导致环境恶化。过度消费已超越了地球资源永续利用,威胁到子孙后代的生存与发展。”[2]人们在追求消费和潮流的快感中自我陶醉时,却不觉地对环境造成了重大损害。禁欲苦行僧的生活并不是人们的追求,然而过于奢侈浪费的生活也并不应该是我们的目标。过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为的,工业生产和市场机制鼓励消费,以消费促生产,无疑刺激了过度消费生活方式的形成。
2.推进生态环境建设的建议与对策
2.1牢固树立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为指导的生态观。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告诉我们,人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存在于自然“之中”,来自于自然。自然界优先于人类的存在,人与自然高度一体,不可分割。传统的“人类中心论”把人和自然的关系对立起来,人类凌驾于自然界之上去主宰自然界,这种观念被普遍认同。但这种结果的背后是以严重的生态危机为代价,破坏了自然环境,也破坏了人类自己的生存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摆正人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建设生态文明既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又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人、社会、自然的和谐相处,从根本上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要与自然平等对话,和谐共存、互利共生。禁止各种掠夺自然、破坏自然的做法,学会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为人们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2.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治理最重要的就是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因为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最严重的一个原因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落后,生产中投入的资源过多,消耗过多,但是产能却比较小,因此在产业结构中必须要进行合理的分配,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要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必须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理念融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去,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注重生态环境的健康,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出现。从三大产业的形势来看,必须要充分的发挥现有资源优势,转变我国的一些陈旧的生产方式,让经济灵活健康的发展。优化产业布局,让各个产业之间有一个和谐的关系。同时我们必须改变不正确的消费行为方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尊重自然,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必将会遭到自然的惩罚和报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生态危机是由于人类不当的社会实践活动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尊重自然规律,正确认识自然,做可持续发展道路。
2.3建立合理消费观,促进生态修复
面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逐渐恶化,人们逐渐意识到,这在很大程度上主要是由于人类在消费问题上缺少规范和约束所致,所以合理消费就成为了推进生态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合理消费观,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合理消费,不能盲目地提倡所谓的“高消费”,要尽可能地使消费行为合乎或不破坏生物圈的动态循环。大自然是有自我修复功能的,在多数条件下,自然环境受到影响的时候会启动自身的修复能力,但修复能力是有极限的,让自然环境有一个自我恢复的时间,逐渐在人类系统和自然系统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十分重要。因此我们需要改善固有的物质消费观念,倡导绿色消费,从而有效的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培养绿色消费理念,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只有让每一个人都了解到绿色消费习惯的重要性,才能让人们从日常的生活中做起,注意保护环境,因为宣传和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所以需要对大众进行有效的宣传之外,还需要对企业进行有效的宣传,因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是有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所以就必须要加强对企业的宣传教育以及监督,监督企业进行绿色的生产,让每一个人都充分的加入到各种环境保护的过程中来,热爱环境。
生态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新形态,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进入新世纪新时期,每一步的发展都非常重要,发展就离不开自然资源,所以就必须要充分的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建设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以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来指引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自然环境,提升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经济发展造福子孙万代。
参考文献:
[1] 卢风.人道主义、人类中心主义主体主义[J].湖商师范人学学报,1997(26):6-17.
[2] 石慧.过度消费扩大自然赤字[N]. 中国环境报,2013-08-22.
作者简介:
董中兰(1991.9—),女,汉族,江苏盐城,南京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道德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