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城市滨水景观适应性设计理论研究综述

城市滨水景观适应性设计理论研究综述

时间:2024-04-20 16:00:04 来源:网友投稿

王思晴

摘要:将传统码头、滨水货舱等滨水区域建设为城市多功能滨水景观区成为国内滨水景观的热潮,但多数城市滨水景观设计虽满足了居民日常需求,但是其空间适应性不佳。以适应性设计理论为基础,以人居环境为中心,探讨滨水景观适应性设计理论,为适应性实践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城市滨水;景观设计;适应性设计

一、相关概念

(一)城市滨水景观

城市滨水景观是城市景观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是城市中介空间表达的典型代表之一。一方面,城市滨水景观要满足城市居民丰富日常生活、对室外空间舒适度的需求,另一方面,还需要沉淀文化价值展示城市文化风貌。伴随经济文化的发展,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已逐步成为开发建设的热潮,但此过程中同样也暴露了许多问题,例如一味追求现代化建设风格,忽视了原有场地生态系统的发展等。

(二)适应性设计

适应性(Adaptation),是研究主体与环境相协调的行为。早在达尔文有关进化论中他对于生物种群进化与其所处环境的相互演变的关系解释中,提及了有关适应性的概念。与传统设计相比,这一理念更加强调设计与设计对象双方的互动性,重视整体协调,以共生思想、演替思想和系统思想为中心对整体和局部的设计,目前主要应用于住宅功能、结构和气候适应性三方面,涉及的领域为风景园林学、环境学、建筑学、社会学等。

二、国內外研究概况

(一)国外适应性理论研究的现状

国外对于适应性理论的运用起步较早,主要用于规划设计方面,包括自然片区规划、城市规划及建筑单体等方面的地域适应性。

其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一系列理论对城市滨水景观适应性研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世纪10年代,苏格兰社会学家帕特里克·格迪斯在《进化的城市》中最早在城市学和建筑学的学科领域中引入了适应性观念。他认为现代城市的成长和变化与人与环境互相适应有着密切联系。提出应当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进行规划设计,也就是说将居住布局、周边地方环境、地域经济三者进行综合分析考虑。1969年,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麦克哈格倡导《设计结合自然》,提出城市内的人工建造物的创造条件与评价标准,不应该遵循传统的以艺术为原则,而应以“适应性”为指导。作者通过大量的案例探讨人类在不断创造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的关系,对都市、乡镇、海洋、河湖等问题做了一系列研究,最后明确指出评价环境价值的衡量标准应当以“适应性”为参考。环境是人类发展的载体,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也是自然演化的过程,人类的发展与规划对环境的干预度需控制在环境许可范围内,因此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也需要遵循“适应性”理论。

1994年出版的《建筑物如何学习》,作者斯图尔特·布兰德认为受尊重的建筑除了岁月的洗礼,还应当具备适应性。不能适应时代转换而被淘汰的建筑最终会成为建筑垃圾。提出建筑应当根据人对功能需求的转化而变化,根据所在环境的变化而做出改变,即进化性设计理念。加拿大学者艾维弗雷德曼主要研究了适应性理论在建筑中的运用,提出了“适应性住宅”的观点。在人们需求日益多元化的形势下,住宅建筑在协调社区环境、邻里关系的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住宅在满足居住者实用功能的前提下,怎样为将来的发展留存空间?面对不断变化的家庭需求与环境变化,住宅建筑适应性设计显得颇为重要。《设计与场所认同》乔治娅·布蒂娜·沃森与伊恩·本特利共同著作,书中从认同概念与场所制造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设计与场所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处理设计与场所二者关系的方式。

(二)国内适应性理论研究的现状

适应性设计思想在国内当代发展迅速,涉及的行业较为广泛,适应性理论相对集中于环境与城市设计方面,国内对适应性的研究与国外相比较,更加具有针对性。因此国内对适应性的研究大多是作为一种延续性研究。

徐建刚在《智慧城市规划方法:适应性视角下的空间分析模型》中,以城市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以适应性空间分析模型构建为技术支持,系统探讨了智慧城市规划方法。适用性空间分析模型从微观、中观、宏观的空间关系分析入手,包含了区域城市交通网络承载城市发展的适应优化、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的适量调控、城市功能空间拓展中社会需求与物质供给的适度均衡、区域资源环境支撑城市生态功能的适宜平衡、市区公共服务配置与居民需求的适中耦合等相关范畴。

陈纪凯在《适应性城市设计一种实效的城市设计理论及应用》一文中提出适应性理论于城市设计而言是一种实效性方式,文中将和谐发展哲学与适应性理论结合,完善了适应性前提下城市设计系统,并确定了城市设计中适应性功能排序与学科之间的关系。

王中德在《西南山地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研宂》中明确了地域性与适应性之间的关系,探讨了西南地区城市公共空间规划中适应性理论的研究运用,构建出针对地域性的适应性规划体系,与复杂适应性系统相互印证、相互配合,提出了在面对城市进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复杂问题,城市规划应该怎样有效解决,并促成它向着符合人类意愿的方向发展。

李斯白在《城市中小型公共景观建筑的场所适应性研宂》一文中,将适应性理论引入中小型公共景观建筑,正对灵活多样的公共景观建筑提出了适应性理论的运用策略,打破了传统古板的比速度、比高度、比现代的设计模式,以延续景观建筑的活力。

三、综述小结

总结以上国内外对于适应性理论的研究中,无论宏观至生态适应性、地域适应性还是微观至城市景观、建筑的适应性设计研究。设计对使用者及城市发展的要求及环境功能与条件的适应性,无不体现着适应性理论在城市各个空间中设计中的应用。我国对城市滨水区建设没有一套完善的理论系统,大多数并未从适应性设计的视角来进行理论性研究。今后可借鉴和总结国内外的适应性研究方法,将城市滨水景观与适应性设计方法相结合,为相关研究提可行性参考。

参考文献:

[1]王东宇,李锦生.城市滨河绿带整治中的生态规划方法研究[J].城市规划,2000(9):27-30.

[2]孙然好,陈爱莲,李芬,汪东川,许忠良,陈利顶.城市生态景观建设的指导原则和评价指标[J]. 生态学报, 2013,33(08):2322-2329.

[3]宋醒.滨水公园规划设计的实践与研究[D].天津大学,2013.

[4]刘滨谊.城市滨水区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5]李斯白.城市中小型公共景观建筑的场所适应性研究[D].湖南大学,2013.

猜你喜欢景观设计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3期)2022-04-25关于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初探新农民(2021年23期)2021-09-17图书馆建筑景观设计艺术大观(2019年27期)2019-10-12地域文化的延续中国民族博览(2019年2期)2019-06-11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7期)2018-05-14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新闻爱好者(2018年2期)2018-03-19关惠聪等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8期)2016-07-09伍丹景观设计作品艺术评论(2016年8期)2016-05-14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艺术评论(2016年7期)2016-05-14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消费导刊(2014年12期)2015-02-13

推荐访问:水景 适应性 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