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西方创世神话中的差异与共性

中西方创世神话中的差异与共性

时间:2024-04-17 14:15:01 来源:网友投稿

袁源

摘 要:创世神话是人类对自身起源最早的思考与探索,是来自远古时代的宝贵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法,从地理环境和经济类型的角度出发,梳理出中西方创世神话中的差异与共性,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为中西神话领域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从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内容,并为中西方文化对比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创世神话;对比研究;中西方文化

一、引言

在全球化浪潮下,中西方文化交流与碰撞越来越密切,跨文化交际合作与竞争也越来越频繁。关于中西方文化的比较上,学者们的著书颇丰。有学者从衣食住行的各个角度对比,研究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文化意义[1]。也有学者从更深层次的民族性格[2]、行为习惯[3]、文学著作入手[4],从表象下的文化内涵中追问和反思。但是大多数的目光都聚集在现代社会的差异与共性上,较少有人从创世神话的角度出发去展开对比研究。创世神话作为文化的起源,可以说是其往后种种观念建构的发生源一样。一个民族的创世神话中所隐含种种朦胧意念与想象,是这个民族精神的发生源[5]。因此,本文将从创世神话的角度入手,来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性。

人类从何处来?又将往何处去?数千年来,对于人类的起源是我们不断探寻的奥秘。富有智慧的古人在自然科学的局限下将不能解释的一些现象与问题用自己能够理解的方式转变成为带有神秘色彩的故事,口口相传或者用特殊的语言文字符号记录,向后人展示古人对世界最初的精神认知。创世神话,这是来自于远古时代宝贵的文化遗产,这是人类幼年时期在艰苦环境条件下的产物。作为传承上千年的神话,其中蕴含着人类初始的信仰,向我们全方位地展示了一个民族原始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然而神话或者说是宗教中的神,其实都是自然物的人格化,或者是某些自然力和自然现象的人格化[6]。不同区域的人由于地理环境、经济类型、政治制度、饮食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往往体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同时,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文化又相互交融,因此也带有一定的趋同性。

因此,本文将从地理环境和经济类型的角度出发,比较中西方创世神话的差异、共性及其产生的原因。

二、从地理环境看中西方创世神话的差异与共性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以及历史的积淀。其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地理环境为地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创世神话的形成也与自然地理环境息息相关。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其不同的创世神话。

1.差异

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造成了不同的文化起源。华夏文明的起源依赖奔涌的黄河,是典型的大河文明。在黄河中下游一带,河道堆积而成的广袤肥沃土壤以及在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海洋气候的影响下,所带来的丰沛雨水和光照都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条件。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在气候和地形的影响下以农耕为主要生存方式,形成了定居的农耕社会,即“男耕女织”,信奉神农氏,有巢氏、后稷、叔均等与农业息息相关的神灵。而西方文明则起源于宽阔的海洋,是典型的海洋文明。自然环境恶劣,人们为了获取生存物资需要长期与环境斗争,也由此养成了西方人民探索征服自然的科学传统。

这两种差异颇大的地理环境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神话自然观与哲学思想。从中国的创世神话看,无论是盘古开天辟地,还是女娲补天、捏土造人,神农尝百草等都是神通过对自身某种利益甚至是生命的牺牲,化归自然,造福人类。就自然与人的关系而言,这清楚明了地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7],即人与大自然协调、有机的联系,与万物生灵和平共处,而非去征服或者是被征服。这也恰恰符合中国以农为本的人地关系。只有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够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

从西方的创世神话来看,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一开始就表现出控制与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7]。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是整个西方文化突出的特征。比如,《希腊神话》中提到天地初分,万物初生是来自于兩性的结合[8]。神性中体现着人性,神祇间互相争斗,决定着弱小的人类的生活方式甚至是命运。比如潘多拉的魔盒及诺亚洪水的故事。再比如,《圣经》中记载:“凡地上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都必惊恐、惧怕你们;连地上一切的昆虫并海里的一切的鱼,都交付你们的手,凡活着的动物,都可以做你们的食物,这一切我都赐给你们,如蔬菜一样[9]。”这体现了“物我两分”的思想,即以人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人类是万物的灵长。人类需要做的是去征服自然,控制万物,而非适应自然,与万物和谐相处。

受到不同地域的影响,中西方创世神话中关于海神、河神及水神的形象、功能和体系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中国最早的四海海神见于《山海经》,发展到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由于佛经中描述的从西天来的无量诸大龙王法力无边,且同中国原有的龙蛇形早期海神相融合,便取代了中国原始海神,自此以后,海神便主要是以龙的形象出现,有兴云布雨之能。比如《西游记》中的西海龙王,《哪吒传奇》中的龙王三太子等,但他们的职权并不是很大,只是负责管辖自己的一片海域以及邻近海域的城镇,偶尔布布雨[10]。水神统管与水相关的事务。西方的海神波塞冬则掌管着整个海域,是古希腊神话中一位极其重要的神祇,他是克罗诺斯与瑞亚之子,宙斯之兄。通过抽签的方式,他成为掌管海洋的海王,成为环绕大陆的所有水域之主。他拥有呼风之术,能够掀起或平息巨浪。对海上贸易往来频繁的西方人来说,这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需要诚心供奉的神。

2.共性

尽管中西方对创世之神有不同的理解,但也都相信万物皆有灵的说法。

首先,中国创世神话中有对万物有灵的体现。《庄子·达生》有言:“水有罔象、丘有宰、山有变、野有榜模、泽有委蛇,”可以看出,万物皆有灵。当混沌初开,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无边无际却寂静无声的空间,坚硬的石头被看做是大地的骨骼,也被受到自然赠予的人们用以第一次绘画、书写文明,以此来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感。人们还会以此来进行占卜。同时,其他的自然物象也在创世神话中被一一传颂,比如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鸣,双目化为日月,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甚至连他的汗水都化为了滋润万物的雨露。这背后无一不体现的是对自然的原始崇拜。

另外,西方神话中也存在万物有灵的思想。比如,希腊神话中的宙斯形象也是来源于原始山灵。希腊诸神所居住的奥林匹斯山实际上是希腊东北部的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这座山峰由于海拔高,常年白雪皑皑,云雾悠然,丰沛的雨水也润泽着附近的帖萨利亚原野,也因此被当地人视为闪灵柄居之所。到了19世纪,英国一位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曾提出一种理论,即万物有灵理论。这是最早的人类通过种种生理和心理现象的观察总结推论出的灵魂观念。

接着,在万物有灵的思想基础上,中西方又形成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共性。

当我们把泰勒的灵魂观念放在世间万物之上,便产生了最早的自然崇拜与实物崇拜[11],当我们把这种理论再运用到死去的祖先身上时,便产生了祖先崇拜与纯粹神灵观念。对中国来说,祖先崇拜是在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即在亲缘意识中萌生、衍化出对本族始祖先人的崇拜思想。起初是原始人对同族死者的某种追思和怀念,随着原始家庭制度趋于明确、稳定和完善,人们逐渐有了其父亲家长或氏族中的前辈长者可以庇护保佑本族后人的观念。神话中也有与此观念相对应的,比如人只能在阳间活动,死了之后,灵魂就能去到阴间转世投胎,如果因为某些原因滞留,那么钱是必不可少的,毕竟,“有钱能使鬼推磨”,但是人死后是无法带走阳间财富的,只能通过后人烧的纸钱生活。还有一种是“祖坟上冒青烟”的说法,当家族后人取得重大成就时,人们往往会觉得是先人的庇佑。

西方也不例外,比如《希腊神话》中的英雄传说,也是起源于祖先崇拜,是古希腊人对远古历史和对自然界斗争的一种回顾。英雄传说在世代相传中,逐渐形成许多系统的故事集。比如赫刺克勒斯建立十二大功的事迹,伊阿宋盗取金羊毛,特洛伊战争,奥德修斯的故事,以及俄狄浦斯王的故事等等。

因此,从这一点上看,无论是中国的创世神话还是西方的创世神话,都从中体现了人对自然的崇拜,并逐渐延伸到对祖先的崇拜。

三、从经济类型看中西方创世神话的差异与共性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的经济行为反映的是这个社会的文化特质。作为反映一个社会文化特指的创世神话,其形成一定有其经济根源。那么,从经济类型的视角出发,也一定能找到中西方创世文化中的差异与共性。

1.差异

不同的经济基础形成了不同的文化特质。中国古代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能够满足社会上绝大部分人的生存需求,且以农为本,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统治者维护自然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就是维护社会的稳定,巩固政权。而西方工商业较为发达,海上贸易密切,商品经济不断发展。为了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狭小的地域环境,资源能源有限,也使得西方人在谋求个人财富积累的过程中不断向外扩张,这种带有侵略性的经济促使西方人不断创新,形成开放勇敢的性格特征。

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巨大的差异对中西方的創世神话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影响了对神话中的神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加工,另一方面影响了中西方神谱体系的形成。

首先,对神和英雄人物的艺术加工源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面对难以捉摸的自然界,人们不由自主地会产生一种神秘的敬畏之情,这些神话中英雄人物或神祇的形成正是出自于先民对于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之中。中国的神大多神性大于人性,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办事,与人间的联系大多通过祠堂庙宇等特殊地方,成神之后大多与人间分离,不轻易现身于人前。这也是自然经济对于社会稳定要求的一种体现。而西方的神和英雄,在一代代人的润色和想象中,往往神性小于人性,《希腊神话》中谈到诸神与世界的起源、诸神争夺最高权位及诸神之间的爱情、打闹、冒险以及其对凡尘俗世的影响,尤其是神在人间的种种事迹,给神赋予了人的喜怒哀乐,使其颇具有人情味[13]。

另外,关于神谱体系的形成,中西方也表现出差异。由于历史的悠久,再加上历史上儒家文化对神话的排斥,大量的文献资料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遗失,这不仅使得我国的神话资料零散不全,没有系统的传承与保存,至今只有《山海经》比较完整集中,也使得我国的神谱体系较为短小,零散,不够严密。西方的神话在口口相传的过程中基本形成规模,后来在《荷马史诗》和赫西俄德的《神普》及古希腊古罗马的诗歌、戏剧等著作中记录保存下来,同时,又不断加以润色加工,使得西方神话有一套完整且严密的体系,不仅对各种关于神的传说进行分门别类,形成了“俄林波斯神系”,更是为诸神都进行了明确的分工,使他们各司其职。

中西方创世神话中体现出了不同的英雄主义。受小农经济的影响,我国人民在土地的束缚下,讲求血缘与地缘的关系,逐渐形成了大家族式的集体利益团体,而西方商品经济,追求的是个人价值的实现与个人财富的积累。中国倡导的是一个以集体为重的英雄主义,西方则倡导个人英雄主义。比如,在中国的洪水神话中,面对雷公个人的愤世行为,人们勇敢地起来抗争,直上九天向天帝告状,使得水神立即退水。女娲也不辞辛劳地开始补天,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这都实实在在地体现了浓厚的集体意识。西方无论是在希腊洪水神话,还是在希伯来洪水神话,宙斯被世人残忍嗜杀,尤其是吕卡翁国王不敬神的恶行所激怒,决定向地下降下暴雨,用洪水灭绝人类。一些善良而信仰神的人,比如丢卡利翁和皮拉夫妇,诺亚,在洪水来临之前,他们是告诫了周围人的,只是没有人相信。这张扬的是一种个体个位的英雄主义[14]。这主要是因为在质朴简单的自然经济的影响下,我国先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只要不发生大的自然灾害,就能够自给自足,这也由此形成了我国重实用性,具体性,也就是说更讲求务实精神。在复杂多变的商品经济的影响下,西方先民不断积累财富,扩展土地,掠夺资源,以此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使得西方文化形成了更偏向理论性,逻辑性,重视否定、推理、批判等客观成象性逻辑思维。同时,西方文化强调各人的作用,其本质上是个体文化。

2.共性

中西方创世神话的产生都与当时的原始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简陋等因素息息相关。神以及神话传说都是人类为了维持延续生命,产生了对自然界诸多无法解释的现象以及各种生物的无限幻想与崇拜,也都可以说是自然物或者是自然现象的人格化。

首先,神话的产生无论是对中国的先民还是对西方的先民,都是一种心理上的慰藉,可以说是最原始的宗教信仰,帮助当时的人类战胜恶劣的生存环境和强大凶恶的敌人,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另外,这些神虽然产生于他们的想象,但是在一定程度上,都起到了模范带头、建立社会秩序以及规范人们的行为习惯的作用以及神的形象是人类内心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促使着人类不断迈开前进的步伐。比如,华夏民族人文先始,三皇之一伏羲,是与女娲同为福佑社稷之正神,不仅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发明创造了占卜八卦,创造文字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他还教会了人们渔猎、作曲的方法,代表着古人对于思考和发明创造的重视,他作为寻求生存与发展的历史象征,对中华民族的文明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15]。

西方也不例外,在西方创世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不仅创造了人类,还是为茹毛饮血,惧怕黑暗的人类盗取天火的勇敢者,被宙斯惩罚,忍受百般折磨。他是最早的泰坦巨神后代,是希腊神话中最具有智慧的神明之一。他的形象代表了人类对智慧、知识的向往与渴求。

四、结语

通过对中西方创世神话之差异与共性的对比,能够发现中西方创世神话不仅仅是对世界产生和人类起源的思考,更是对生命存在价值、社会哲学理论等问题的深究,它带给我们种种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以及社会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讨论。其巨大的差异是由于各自民族的文化历史背景,经济基础,政治制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的不同所导致的。中西方神话都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果,是古人智慧文化的结晶,但也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比如在处理利益关系上,甚至是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的局限性。创世神话的差异与共性实质上体现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性。理解认知中西方文化的本质,看到中西方处世观的不同,使我们能够更加客观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共性。

同时,通过对这些差异与共性的具体分析和研究,也可以培养我们正确地看待这些差异的存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不同文化的互相交流与碰撞中保持我国特有文化的独立性,也能够更好地弘扬中华文明。同时,这些差异也能够帮助我们维护自身文化的同时去尊重其他文化,谋求共同发展,紧随时代潮流,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合作与竞争,实现共赢,使得跨文化交际更加通畅有效,推动社会不断地发展前进,共建美丽地球。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创世神话的差异与共性,探究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为中国神话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本文仅从两个角度对比了中西方创世神话的异同,还有待进一步挖掘中西文化异同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核。期待未来研究能够找到更多的切入点去探究这一异同,进一步推进中西交流、文化传承与创新。

参考文献:

[1]刘秀莲.从衣食住行看中西价值观差异[J].学周刊,2016(1):226-227

[2]郝前.跨文化视野下的中西民族性格比较[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7.025(4):58-61

[3]周若朋、朱晶、王凡.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在阅读中的应用[J].新校园(上旬),2015(4):7-7

[4]孙萍.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2):85

[5]赵昌平.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考述[M].复旦大学出版社,2019

[6]穆重怀.日出龙凤山:朝阳洞中太阳神[J].侨园,2016(1):30-31

[7]潘祖平.天人合一与征服自然—浅论中西文化的基本差异[J].无锡南洋学院学报,2004(3):35-38

[8]斯威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

[9]许牧世、骆维仁、周联华、王成章、焦明等.圣经现代中文译本[M].香港:圣经公会,1979

[10]郭泮溪.中国海神信仰发生演变过程及其人化影响[J].民俗研究,2009(4):94-104

[11]沈士軍.谈《山海经》的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J].语文学刊,2008(3):80-82

[12]唐代虎.古希腊早期自然哲学中的灵魂观[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99-100

[13]闫洁.“神性”与“人性”—解读中国希腊神话中神的形象与个性差异[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9-322.338

[14]齐昀.从洪水神话看中西方治国理念的渊源[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1):37-39

[15]叶舒宪.天熊伏羲创世记—四重证据法解读天水伏羲文化[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6):1-9

猜你喜欢中西方文化对比研究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中西方禁忌文化比较现代交际(2016年11期)2017-02-15中西方山水画风的审美差异浅析课程教育研究·下(2016年11期)2017-01-03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模因论视角下的英汉网络语言对比研究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汉藏数词对比青年文学家(2016年27期)2016-11-02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Culture time板块内容的思考与探索考试周刊(2016年48期)2016-06-29由禁忌语探索中西文化异同戏剧之家(2016年2期)2016-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