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微观视域的抗日战争史研究

基于微观视域的抗日战争史研究

时间:2024-04-14 18: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宋嘉骐

摘要:随着社会史学研究兴起,微观视域下抗战史研究成为热点。对抗战时期民众生活研究日益增多,对民众生活研究出现总体性与不同群体研究等方向,表现出研究方法多样化与突出人文关怀等趋势。沦陷区民众生活研究较为薄弱,有待从多元视角不同层面细致深入探究,为客观全面反映抗战史提供更多可靠史据。

关键词:微观视域;抗战史;沦陷区民众生活

日本主义帝国侵华战争距今已近百年,国内外形成大量研究成果,随着国内外环境变化,对抗战史研究发生转向。国外史学界正视中国在二战中做出的牺牲贡献,国内学界在抗战爆发初开始史学研究,建国后抗战研究日益丰富,受到意识形态影响导致部分史料整理滞后。90年代后国统区抗战史研究得到重视。新形势下要将抗战史研究放入二战格局中,加强国内学界在国际社会上对抗战史叙述话语权,加强史料整理,将抗战史研究与社会政治、文化生活等多领域密切结合。近年来,抗战史研究转向微观视角,对抗战时期社会史研究关注到民众生活,包括工农妇孺等群体生活变迁,以往较少关注民众生活的研究取得新进展。本文旨在从微观角度回顾沦陷区民众生活研究,丰富抗战史研究。

一、沦陷区市民生活总体性研究

日本侵华期间,多个大城市沦陷。沦陷区民众生存状态发生变化,研究市民生活有助于从微观视角了解民众政治经济状况,为充分论证日军侵华提供更多丰富生动史料。潘敏翻译加拿大学者卜正民撰写《抗战初期的江南五城》,关注到沦陷区初期南京、崇明等地基层社会真是面貌,重点论述沦陷区民众“合作者”群体[1]。

《秩序的沦陷》作者引用中日档案资料,考察沦陷区民众心理活动。全书审视日军统治下殖民者经历道德拷问,有益于客观评论众所处时代背景。口述史研究兴起是民众生活研究新动力,《抗战时期天津人的生活》记录了天津生活亲历者见闻,将口述内容与受访者情况结合,方便对抗战史料的考证[2]。

在论文方面相关研究分为从整体论沦陷区市民生活境况,探析市民生活状态。前者代表有李沛霖《沦陷时期南京的人口变迁》对南京沦陷市民生活分析,说明南京沦陷后人口骤减,受到日军等剥削,大部分市民生活贫困,反映南京市民艰苦生活。岳谦厚《日本侵华期间太原市民经济生活》关注沦陷区人口数量变化。冯贤亮对比日本侵略前后江南城镇生活差异,郝平撰文《退想斋日记》反映太原民众心态变化[3]。

张生探究南京沦陷前难民食物及其得到救助,文章认为慈善团体为解决难民食物问题作出很大贡献。但大部分难民处于饥荒中,往往处于寻食被日军残害境地。郭昭昭《南京大屠杀期间难民医疗救助》论述特里默等美国医护人员对难民的救助,及金陵大学医学院协助设置避难所做出的贡献[4]。文章是对难民生活的特点方面研究,从底层社会反映日军暴行,突出中华民族顽强意志,赞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对拯救沦陷区难民做出的贡献。丁锐《大主题下的小生活》以《北平日记》为中心,洞见北平市民坚持民族传统习俗爱国行为,窥探沦陷区市民心理。新世纪以来对市民生活研究取得许多进展,学者从整体探究市民生活巨变,注重从不同角度观察市民生活面貌。与以往研究相比,民俗学方法等广泛应用于研究中。

二、抗战时期沦陷区不同社会群体生活的研究

抗战时期不同社会群体社会地位等方面存在差异,对不同社会群体生活研究能从多层面了解沦陷区民众生活。从社会群体视角对抗战时期沦陷区民众生活研究包括对沦陷区女性儿童弱视群体,工农底层阶级与海归华侨及他国侨民的研究。

近年来,除了对抗战时期慰安妇制度等问题关注升温,部分学者探究女性生存状态的改变。女性生存状态多方面变化,宋丽丽等根据口述史料探究抗战时期山西女性生存状况,《20世纪三四十年代山西女性生存状况调研》从生活、医疗卫生等方面探讨山西女性生活。完整勾勒出沦陷区女性生存状态,突出口述史料对研究民众生活的重要意义[5]。陈洪英通过梅娘女性作家小说,对北平知识女性生活困境探索,认为梅娘的断片式小说体裁深刻展现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生存状态。朱念《战争下的城市文化与女性写作》探寻沦陷区女性文学发展动力。

刘传霞认为女性受到民族立场的束缚,知识女性创作未获得自由,戰争中成为歧视的对象。姜进文《日军阴影下的都市女性文化探析》指出上海女性精英遭到批评,女性思想解放催生女性文化繁盛,不代表女性文学走向自由。2014年出版的《沦陷区女作家服饰书写研究》揭示女性文学有关服饰书写的隐喻。目前对女性生活研究处于初级阶段,未对女性生活形成系统研究[6]。

日军侵华为难童造成生理心理等多方面创伤,学界对抗战时期沦陷区难童生活研究最早为苏华论文《抗战时期难童的异常心理问题》,阐释沦陷区难童心理问题。抗战期间大批华侨归国,学者将华侨海归原因归纳为传统思想影响;国内宣传鼓动的爱国情怀。华侨为抗战胜利作出很大贡献,黄小坚编著《海外华侨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统计海归华侨人口伤亡及财产损失数据,展现侨乡台山沦陷期侨眷面临地主压迫的困境,及华侨企业家遭日军打压的遭遇。对研究侨民生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日军侵华中推行以战养战的战略,农民是日军迫害的重要对象。学者研究聚焦于农民生活生产悲惨境地。马俊亚《江南农村经济的衰变》强调江南农村农林渔等行业遭到严重破坏,造成农民普遍饥荒。刘大可《山东新民会及其活动》论述山东日伪利用这种利用缺乏教育的农民巩固统治。以往研究对工人运动研究较多,通过数据库检索,仅见唐凌发表《沦陷区矿工的遭遇》,考察矿工主要来源,强调矿工恶劣工作环境,对工作生活研究应得到重视发展。

近年来对不同社会群体生活研究呈现多元趋势,经盛鸿《南京大屠杀期间日本随军记者群体活动分析》研究日军随记者涌现中国进行记录创作情形,控诉日本记者残害中国民众,为日军战争罪行辩护可耻行径。《日伪时期南京帮会教门活动》中阐述南京伪青帮等群体发展活动,相关研究拓宽了不同群体生活研究视野。

三、多视角下民众生活研究

抗战时期民众生活研究表现多视角特点,学者对民众生活全面考察。包括对民众文化生活研究,李涛《大众与小众》看到上海话剧避开政治倾向的特点。汪朝光《抗战时期电影检查》探究伪政府电影检查制度,说明汪伪政府等不同电影检查制度。

文学等方面研究反映民众文化生活状态,抗战时期抗日根据地、沦陷区等区域整治文化呈现很大差异,不同区域民众生活各异。有关研究出现在地方性抗战史研究。张根福《浙江省社会变迁研究》涉及沦陷区域国统区民众衣食住行等方面艰苦战时生活状态,对抗战时社会意识详细研究。多视角研究民众生活可以更详细掌握沦陷区民众生活面貌。

四、国外对抗战史的研究

国外对抗战研究更多从写史方式入手,对抗战时期国统区与沦陷区政治及党领导抗日根据地发展情况等方面开展研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国抗战中开展的斗争,及国人遭受日本侵略时期经历苦难生活,受到欧美国家抗战研究者的关注。如拉娜《西方人眼中的抗战史》等是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成果[7]。

拉娜《西方人眼中的抗战史》以中国视角叙述陪都重庆、沦陷的上海等抗日站场血色记忆,分析抗战对中国战后建设的影响,强调被西方遗忘的中国在二战中的贡献的事实。拉娜观念是对欧美国家抗战研究现象的总结,背后潜隐国外史学界受意识形态影响的抗战史观发生走向真实的改变。石岛纪之《中国抗战史》以日本人身份讲述中国抗战史,石岛纪之在作品中还原日本侵华为中华民族带来的灾难,依据详实是老叙述抗战期中国政治、文化等方面情况,对国共党抗战期间抗日活动作出客观评价。戴南娜《战争下的中国人》,顾若鹏《日本战争罪行与中国审判》等著作将目光聚焦于战乱导致百姓流离失所,及饥饿战乱中的社会混乱。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最初从东北进军,东三省是中国最早沦陷的地区,东北地区人民在抗战期间沦陷区遭受严重的迫害。国内外有关研究证实日军发动侵华战争中对东北人民实行惨无人道的屠杀残害,并且实施文化侵略战略。如日军侵略东三省沦陷区规定禁止中国人民食用大米,中国人开垦耕地被日军占领,中国的孩子要学习日语等。从微观层面反映出抗战史上中国东北沦陷区人民受到日军残酷迫害,证实东三省沦陷区民众在日军侵略下的艰苦生活,东北相关抗战史得到国内外学者的深入研究,说明地区性抗战史微观角度研究得到拓展。

结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抗战研究要拓展抗战史研究视角,为国家应对新的国际形势服务。历史研究要真实记录历史,否则会失去其意义。抗战史研究中要重视对史料的收集整理,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维护我国应对日本教科书刻意歪曲历史事实等事件。,多视角下的沦陷区民众生活研究已经 粗具规模,使我们更加详细和全面地掌握抗战时期沦陷区民众生活的面貌,为抗战史研究开辟了许多新的领域。新世纪以来,伴随着抗战史研究的整体繁荣新世纪以来,微观视角下抗战史研究取得许多成就。关于民众生活研究表现出多方法,新史料,人文关怀等特点,沦陷区民众生活研究是抗战时期社会史研究新方向,将目光聚焦底层社会,探究战乱时期民众生活状态,反映史学研究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罗睿.微观视角下的抗日战争史研究述论——新世纪抗战时期沦陷区民众日常生活研究[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8,9(05):166-169.

[2]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J].人民公交,2015(10):82.

[3]文嘉琪.浅谈历史教学中的抗日战争史[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6):165.

[4]杨奎松.抗日戰争研究理应重视战争史研究[J].抗日战争研究,2016,(1):22-25.

[5]黄广友.刘大年与新时期抗日战争史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17,54(4):143-156.

[6]宋瑾.抗日战争与恩施近代化[J].公关世界,2020,(16):31-33.

[7]黄登.基于历史记忆构建的抗日战争大后方历史文献资源建设探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0,(5):39-42,52.

推荐访问:抗日战争 视域 微观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