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汲语文沃土之养,育学生心田之爱

汲语文沃土之养,育学生心田之爱

时间:2024-04-08 12:45:01 来源:网友投稿

顾艳

摘 要:在当下的教育名词中,语文教学被冠以“大语文”的称号,这意味着语文学科越来越受重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强调培养学生语文方面的素养,阅读写作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甚至其他学科的阅读,理解,审题,表达,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在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和兼顾到学生美好心灵的形成,让学生在语文这片沃土中汲取成长的养料,在美好中浸润,让学生们的“博爱”之心生根,发芽,茁壮,逐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确立健康的审美观念。

关键词:爱国;爱生活;爱人;爱环境;爱语文

一、充分认知语文教学的特点

教学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对学生进行润物无声的影响,是每一门学科都肩负的使命,但是相比其他学科而言,从语文教学中渗透思想美育,让学生有一颗“博爱”之心,在语文的天地中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自然温润,水到聚成。我们的语文教学历来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语文教材中所收录的文章,大多是经过精挑细选、仔细甄别后的古今中外的著名文学作品。凡是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小说,都是作家感情的产物,都闪烁着思想的光芒,有舍生取义的祖国大爱,有落叶归根的拳拳之心,有坚忍不拔的生命之爱,有感恩回报的亲情之爱……语文教学所倡导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目的之一,就是应用这些素养,把握这些美好的情愫,从而根植传递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打动他们,改变他们,让他们拥有一颗有“爱”之心,能“爱”之心。

二、充分挖掘语文教学的契机

当今社会是网络时代,学生受到的冲击来自网络,各种不良影响侵害学生的心灵,感情淡漠、自私自利等问题日益严重。中学时代是人一生中重要的里程,思想逐步发展成型,如果不及时对不良思想进行引导扭转,后果令人心寒。我们语文教者有责任让学生成长在有营养的沃土之上,可以通过巧妙的方式,进行有意识的引领,把这些语言文字的瑰宝传递给我们的学生,在他们懵懂的心田中播种下颗颗爱的种子。

(一)润物无声,生发祖国之爱

对于祖国的热爱绝不是说教所能够达到的,语文教材中选用的各类文章不乏爱国的题材,甚至有专门的“爱国主义”的单元编排。《始终眷恋着祖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学业有成的科学家对于祖国的深情眷恋,急切盼望回国的深情,这种爱国之情在重重阻挠之中,就更加显得珍贵感人,学生在字里行间点点浸润,爱国之情潜滋暗长。《枣核》一文,海外游子强烈的故国故乡之思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题材。《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故事,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唤醒了学生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祖国之爱。杜甫、陆游等的流传千年的诗篇《春望》《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那种忧国忧民之情学生在吟诵的时候自然会流淌进心田,叹服诗人的伟大情愫,并以此为榜样,在心灵闪耀出爱国主义的光亮。

再如,《岳阳楼记》描写了洞庭湖的烟波浩渺,气象万千:“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沁园春.雪》中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描绘了祖国的壮丽河山,不仅表现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深沉感情,而且流露出诗人积极进取蓬勃向上的精神。诵读这些文字,自然美与情感美和谐统一,包蕴着一种诱人奋发的力量,激发着学生热爱祖国壮美河山的思想感情。老师在教授这些文章时,要充分引导学生感受祖国国土辽阔、山川壮丽、人民勤劳,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美好感情。

(二)探讨内涵,激起生活之爱

对于生活的热爱,最重要的是热爱生命,特别是在当今社会,学生心理普遍脆弱的情况下,激起学生对生命的热爱,是我们教者要上好的第一课。而语文这片沃土中不乏这样的养料,如《囚绿记》中生命的顽强执着,对学生是一种积极的鼓励;《热爱生命》一文,则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更直观地告诉学生:人在任何的境遇下都不应放弃对生命的热爱,人应当把握生命的真谛,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只有热爱生命才能更加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通过文本和学生探讨生活的意义,也是语文课堂中的一个重要话题。讲解鲁迅的小说《故乡》时,可让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让学生明白: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紫藤萝瀑布》一文,要和学生一起欣赏生命顽强的藤萝瀑布,了解作者宗璞的人生经历,这样流淌进学生心里的感悟便是,生命长河永无止境,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千难万险。海伦·凯勒的《享受生活》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即便主人公在身体残疾的现实下依然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灵,有着丰富多彩的生活,能够全身心地拥抱生活。名著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那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更是谆谆告诫我们的学生,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做有意义的事情,让生命更加丰盈,让生活更加美好。语文教材中这样一段段至理文字,语文课堂中这样一次次交流探讨,在学生这样一个美好重要的人生阶段,就像一束光亮,指引着学生的生活道路,让他们爱生命,爱生活。

(三)联系自身,唤起亲情之爱

朱自清的《背影》感染着一代代的人,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让学生想起自己父母的点点滴滴,如一个苹果,一杯牛奶,一次接送;读着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能够一次次体验父母爱的纠结,爱的无奈,理解一家人相依相伴的温馨;朱德在《回忆我的母亲》中对母亲的赞美怀念,高尔基在《童年的朋友》中对外祖母的亲情挚爱都会慢慢融化学生叛逆的心靈;莫怀戚的《散步》,冰心的《母亲》,泰戈尔《金色花》,凝练的文字中有至深的情感,都能唤起学生对生活中父母亲情的感受,帮助他们关注父母的付出,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珍惜父母的陪伴教育,联系自身,满怀感恩之情对待身边的亲人。当然,师生情谊、朋友情谊在语文的大世界中都能给学生良好的影响。

(四)反思领悟,树立自然之爱

语文课本中对于自然景象的描写可谓比比皆是,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朱自清的《春》等,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大自然的神奇美好,让我们的自然之爱油然而生,甚至升华为祖国山川之爱。另一方面,写环境的文章如《都市精灵》《明天不封阳台》等也将人类的恶行暴露无遗,他们肆意破坏环境,无情宰杀生灵,最终自食恶果,在大量的事实面前,教师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反思自我,从身边做起,学会爱环境,爱自然。

(五)获得审美,增进语文之爱

语文,美在情感,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谊,能给人以乐观积极的精神享受,我们的语文教学,能修复学生的心灵,唤起他们的“爱”心。要让语文吸引学生,自然要回归到学生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这个课堂的喜爱。这种喜爱,一方面要让学生从美的语言开始,爱上语文。美的语言,让人产生无穷无尽的美的想象,学生在吟诵品味、感悟揣摩的过程中,能够吸收美感,领悟美境,提高他们的审美,使他们在享受美的同时激发起学习语文的兴趣。另一方面,语文老师身体力行的榜样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学生看到我们老师在语文的世界里,变得纯净美好,他们所受的影响和教育才是信服深刻的。让学生爱语文吧,语文中有太多美好,相信这个起点可以撬动学生的心灵。

初中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作为教师,我们要引领学生成长。语文的沃土生长着万般美好,要让学生在语文中汲取养料,丰盈生命。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特点,捕捉教材中的美点,抓住契机,点点渗透,让学生的心灵绽放“爱”的花朵。

参考文献

[1]李山林主编.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案例教程[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陈继锋.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与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

3666500338294

猜你喜欢爱人爱国爱国学 晒佳作中国漫画(2022年6期)2022-07-08感爱国事,承爱国志中原商报·科教研究(2021年5期)2021-03-23爱国学·晒佳作中国漫画(2018年3期)2018-12-05爱国学·晒佳作中国漫画(2018年1期)2018-12-05爱国学·晒佳作中国漫画(2017年10期)2018-01-25七年蝉诗选刊(2016年2期)2016-05-23再见了,我的爱人疯狂英语·中学版(2013年5期)2013-07-17亲密爱人意林(2011年17期)2011-04-09爱人文苑·感悟(2009年5期)2009-06-11爱人北方人(2009年12期)2009-02-01

推荐访问:沃土 心田 之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