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优良家风是乡村振兴总体战略的具体实施,乡村振兴是优良家风建设的重要平台。一个好的家风是每一个家庭所向往追求的目标,是家庭提升物质精神水平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社会群体形成共同认识、稳定发展的核心前提。本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研究分析了大群体中形成优良家风的家庭成员素质、社区环境关系、学校教育、社会宣传等几个关键影响要素,并针对当前乡村家风建设现状,对普遍存在的主体缺失、理念偏航、认知不足等共性问题进行探讨,点出解决问题具体方法和措施,为优良家风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优秀家风;文化建设
国家发展的目的就是使所有的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乡村振兴战略在这个目标中被提出并全面安排部署。大半个世纪以上,中国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从产业升级和谁结构的角度来看,时至今日,乡村兴盛已成为国家续写繁荣的新时代任务。中国乡村基数大,差异大,想要实现乡村集体的兴盛,其中大而有效的发展方针一方面是要发展乡村产业,提高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文化建设,繁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其中,建设好家风是培训乡村文化的重要推手。党的十九大以来,国家立足三农政策,大力出台了各种惠农促农措施,对乡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要培育良好家风、乡风、校风、行风、营造现代文明风尚。各地区、各乡村大力发展文化振兴产业,不少专家学者研究优良家风对乡村发展带来的正向作用,并提出了具体落实措施,指导不少鄉村提升了精神文明层次,建设好“小家”的同时,也为“大家”兴盛提供了基础保障[1]。特别是我国农村众多,农村文化多样且灿烂,具有传统优良家风的底蕴,因此,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优良家风建设符合社会发展需要,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优良家风建设的时代意义
1.1优良家风的内涵
家风是一个家庭发展的精神导向,主要是指人们在家庭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以家庭为单位,为社会共同价值观为参考的价值观念或生活方式。家风的形成与主导家庭发展方面的人密不可分,但就其本质来说就是一个家庭核心且正面的精神文明的建设和维护。家风既有好的家风,也有差的家风,好的家风能够凝聚家庭成员的力量,激发每一位成员的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而差的家风则对家庭发展具有阻碍作用,我们所倡导的家风是具有正向作用的优良家风。历史上,我国有众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承下来,这些优秀文化许多都融入了家庭家风中,例如爱老敬老、诚实守信、勤俭节约、团结友爱等,都成为了优良家风的主体。这些家风不仅仅是名义上喊着口号,更是几代人不断遵循的意志,将伴随一个人日常行为和思维思考。随着时代发展,家风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从传统的优化文化到新时代社会主义价值观,越来越多的优秀内涵融入了家风传承[2]。
1.2优良家风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人们共创了一个时代,时代却有是人类创造精神的试金石。中国乡村力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身勇士,但新时代的发展同样对中国乡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试炼,其中乡村家风是乡村社会文明建设的最小集体单位,作为乡村文明新时代气象建设的基层部分,优良家风的建设和发展也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
优良家风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乡村振兴战略站在全局角度,对乡村各方面进行了谋划部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部分的家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由乡村振兴战略进行统领,优良家风建设必须符合战略发展方向,并能够促进推动其发展[3]。
乡村振兴战略指导思想对农村发展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优良家风建设的基本原则,家风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离不开物质文明基础条件,这是乡村振兴重要意义,不仅是经济振兴,还带动了文化振兴。因此对家风的认知不能局限一家之地,更要充分认识到家风与乡村经济繁荣、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
1.3优良家风建设的积极意义
优良家风建设有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我国是文化大国,乡村在历史发展中,孕育着浓厚的文化氛围,可以说,乡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衍变的起点和来源,乡村是中华文明的根据地,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将这些珍贵的遗留融入到家风建设,可以让每一位乡村人民感受到乡村深厚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将乡村文化软实力裂变式发展自身的影响,这些优秀家风将承载着优秀文化进行传承,推动乡村文化的价值认知发展,重建中国乡村文化的向心力和外动力。
优良家风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的保障,现代化新农村需要在满足物质需求的经济生产基础上,有符合当前阶段的精神文明需求,是人们精气神的现代化蜕变。优良家风假设就是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思想建设保障。中国广大群众需要在现实的生活中好起来,更需要更多切实的知识和价值系统做好基础,认知到自己是如何好起来、好在哪里、之后更加如何保持下去。良好家风的渲染下一些传统旧思想、旧观念都被摒弃,新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新的社会美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得到发展,其文化力量包裹着经济政治的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现代化步伐[4]。
优良家风建设是乡村文化建设的精神核心所在,优良家风和乡村文化相互依存和影响,彼此无法独立于对方而存在。优良家风的建设必然推进这乡村文化建设的进程,给乡村文化建设提供一个稳定的生产力、精神力和坚实的意念后盾;优秀乡村文化的建设也反向给优良家风建设提供了一个大范围的学习样本,在共同的精神文明生产中给予优良家风源源不断的荣誉感和建设信心,是优良家风的保护壳和防风罩。
优良的家风有助于提高思想水平,一个人的思想决定着行为习惯,相比于物质文明的匮乏,更严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欠缺和思想认知的不足。一个人的成长少不了家庭教育,家风是家庭教育的有力手段,通过建设优秀家风塑造家庭个人精神品质,可以提升社会化集体思维和精神文明觉悟,进而上升为民族自觉。
2.家风建设现状和存在不足
2.1发展现状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进,各项事业取得了不少成果,家风建设也开展的如火如荼,例如在央视就开展了“您的家风是什么”的宣传专栏,通过走访问答,一个又一个优秀家风为人所知。从不知道家风是什么到现在清晰了解家风,并能对其有整体认识,可见优秀家风建设的积极意识在乡村振兴发展中不断加强。同时,各地区通过宣传活动、产品生产转型引领,大范围宣传好家风,有些地区依托自身孝老敬亲优良传统开发相关家风建设,有些地区挖掘历史名人,根据名人家训制定符合当前发展的家风建设,立起“精神标志建筑”,同时也立起“无力标志建筑”,让乡村人民有榜样可依,有场所可学。开发合作旅游观光项目,更有更多的地区开展了好儿媳、好公婆、最美乡村人等活动,不止把家风建设当成文化任务,更是切切实实落实到人民的生产消费经济活动上去,正是这种复合型、和乡村人民生活密不可分的建设模式,把家风建设不断推向高潮[5]。
2.2存在不足
虽然家风建设受到国家、社会各界和个人的重视,取得了繁荣发展,但是还是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和不足,需要针对解决。
2.2.1主体缺失
家风教育想要不断地传承,不但需要一个完整的家庭,更需要长期的投入教育行为和成本。在家风建设中,父母对孩子往往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是家风教育的核心和主力军。优秀家风的形成离不开父母对孩子教育过程中形成的代际教育传承,而现实情况是不少乡村家庭,父母外出工作,孩子留在农村上学,孩子的成长缺乏了父母的参与,本该是影响孩子最深刻的人,在关键教育期间却未能参与,造成家庭的教育主体缺失,仅仅依靠政治宣传和经济建设,却忽略了家风建设中小单位家庭互为影响和长期影响的特点,这使得目前的家风建设仍然缺乏可持续性。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农村留守儿童比例在逐年上升。农村儿童追踪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家庭孩子成长更加艰难,缺乏正确价值观念,有些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2.2.1理念偏航
在经济发展浪潮对现代人经济价值观拍打下,不少人功利思想愈加严重,大部分逐渐反应到了家风建设上来。沿海地区重商,在长期单一、奢靡和注重享乐的经济活动熏陶下,新一代年轻人“以钱为本”,认为只要能挣到钱就是成功,将传统的勤俭节约、知足常乐都视而不见。这种功利行为影响下,往往使得家庭内部不和,悲剧反复上演。同时在理念偏航下,一些“锱铢必较”“只想权利”“不能吃亏”等不良风气开始蔓延,农村优秀家风建设任重道远。
2.2.3认知不足
好的家风建设虽然受到大环境影响,但也需要个人努力,在我国近代革命史中,就有许多家庭在物质严重匮乏的当时,传承了良好家风,守护了传统文化。当下农村一些家庭虽然条件改善了,但是思想认识还不够,认为家风建设无足轻重,即使有家风,短期看不到任何效果,也难以长期坚持,这都是认知不足带来的负面影响。
3优良家风的文化建设具体措施
3.1家风建设的主体归位
家庭结构完整是家风建设的前提,不少乡村父母外出,主要目的是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因此,主体归位的首要就是必须振兴乡村经济,提供良好就业、医疗、教育环境,缩小城乡差距,使乡村享受到城市基础设施的便利、医疗服务和优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父母的关怀下健康成长。如果父母是家风建设的主体,那么乡村就是每个村风建设的主体,每个乡村都有自身优势,立足特长,努力发展经济,例如打造旅游目的地,建设生产集散地、培育果蔬基地等,都能够改善当地经济,吸引本地人口,家庭教育补齐,优良家风建设就有了生长的土地。
3.2家风建设核心价值到位
家风是一种风气,需要有群众基础,也要有宣传渠道,当前互联网繁荣发展,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因此,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媒体宣传,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念作用加强以家庭为单位的思想道德建设。创造优秀家风建设环境背景。首先营造氛围,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宣传活动,现场宣讲活动,长期生产配合活动,社会再教育等等,进行全方位、协同性宣传,让家风建设成为乡村中人人热议的时代和核心话题,推出家风建设的信心和热情,掀起家风建设研究浪潮[6]。
3.3提升家风传承效果
良好的家风不仅落实在口头,更是落实到行为上,一方面要倡导乡村家庭制定科学的家规家训,增强家风影响力度,充分发挥出家风育人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家风实践活动,通过活动,让每一位家庭成员明白良好家风所蕴含的期盼和希冀,实现优良家风入心入脑,可以通过传统节日和创建文明城市契机,来深化感恩、祭祖意识,培养勤劳友爱、出苦耐劳精神等。
3.4增强家风传承意识
随着经济发展,个人的独立意识越来越强,很多代代相继优秀家风都突然地中断了传承。想要建设优良家风,首先要摈弃形式任务意识,从个人着手,把良好的家风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自身思想本能。从集体上可以通过氛围营造,在乡村生活场景进行壁画宣传、展播等,也可以构建乡村文化长廊等等进行榜样宣传,把乡村文化和优良家风两者之间互为影响的关系放在实处,可见可触,让人民群众相信其不是空中楼阁。其次要从家庭为单位提高思想觉悟,提升家庭综合素质和综合生产条件,在这一方面,无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是教育对象,通过良好的个人的精气神塑造,稳定的家庭内部生产资料供给,潜移默化的代际传承培养,增强家风传承意识,让每一代人都把家庭建设的任务当作是自己人生发展任务的一部分。第三提高家庭归属感,家庭是家风成长的土壤,一个分散的家庭,无法形成良好的家风,这里的分散不仅是指物理上的分散,更是情感方面的联系缺失,家庭要定期组织活动,维系情感。增强家庭成员的归属感和责任感。
3.5 增强家风新意义的时代赋能
在新时代新家风对经济、文化双重生产线的同时要求下,乡村经济,文化建设必然面临“乡村的人会往哪里走”的人力的问题。乡村的经济建设不能依赖于外来的经济援助,同样的,优秀的乡风文明和优良家风也不能全然挂靠在旧时代的文化价值商。实施优良家风建设的计划,要重视“旧文明新意识”的文化革新,要乡村人民积极自助,挖掘自家乡风家风独特价值和生命故事,去掉旧习俗的繁文缛节,保留旧文明的历史传统精神,尊重时代发展的规律,立足于自身系统的独特性去建设有乡村风味的、有时代意义的优良家风。
4结语
“以文化人”是农村家风的重要作用,也是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当前重要历史节点上,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中,在每一位群众参与支持下,农村优良家风必将发展中一股生生不息、凝心聚力的磅礴力量,最终实现生活越来越美好。
参考文献:
[1]王玉梅, 张波, 徐晓敏.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优良家风文化建设研究[J]. 新丝路, 2020, 000(008):P.29-30.
[2]钟涵冕, 郑兴明. 乡村振兴视野下农村良好家风培育路径研究[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032(004):79-83.
[3]姚嬙, 李晓玲, 曲文强.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的路径探析[J]. 现代农村科技, 2020(8):4-6.
[4]甄眉舒.优良家风的教育意涵及其实现——以田家炳先生节粮家风为例[J].中小学德育,2021(08):30-34.
[5]喻玲. 新时代农村家风建设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
[6]张榆.浅谈乡村文化振兴视域下的农村优良家风建设[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06):225-226.
作者简介:唐晓燕(1970-),女,汉族,广东遂溪人。主要研究方向: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古代文学。
基金项目:湛江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湛江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项目编号:ZJ21YB58)。
猜你喜欢文化建设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人民论坛(2017年33期)2017-12-21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当代党员(2017年23期)2017-12-20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环球时报(2017-12-02)2017-12-02农村社区廉政文化建设实施方案探究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浅论基层群众文化紧跟时代步伐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