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
【摘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及教学观念均提出了新的要求。中考试卷设计逐渐重视“新材料”“新情景”的创设和运用方向发展。因此论证观点类考题成为近两年来浙江省各县市社会与法治卷中比较热衷的考题。它着重考察的是学生综合能力(如: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等),符合中考筛选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因此在今后的中考试卷中将会一直持续使用。教师对于论证观点类题型(solo题)的解题技巧进行分析、思考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有助于我们教师对这类题型进行系统的思考和分析,总结归纳相关的教法和学法,帮助九年级学生对此类题目解题技巧掌握与运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关键词】论证观点类、解题技巧、运用、能力等
一、回顾考题,感受题型特点
作为一名初三的历史与社会教师,自己不断做题和讲解过程中发现论证观点类题型是中考考试中出卷老师比较喜欢且容易出题又能考察学生的能力的题型,但是对于学生而言就是纯讲题目不讲解题技巧,学生听得还是云里雾里,知之甚少,下次再碰到同样的题型仍然是难以下手答题。因此在解题和讲解过程中融入历史知识,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相当重要。
【教学实例一】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中日两国文明交往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 分)
材料一:隋唐时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次高潮,两国人民谱写了极其壮丽的篇章。
材料二:1873 年,同治皇帝接受外国公使觐见,主持仪式的大臣,把品级较高的日本外务大臣副岛种臣的班次排到了品级较低的英、法、俄、德、美公使的后面,以寓区别对待意。1898年,光绪皇帝在会晤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时表示:“贵国维新以来之政治,为各国所称许。”并希望伊藤博文能向中国详细介绍“变法之顺序、方法等事”。
材料三:1972 年中日实现邦交正常化,结束了两国长期敌对的历史。进入 21 世纪,中日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中日双方经贸关系密切,1980 年双边贸易总额为 92 亿美元,三十年后的 2010 年达到2977.7 亿美元。在中日关系趋冷的 2014 年,双边贸易总额仍保持在 3000 亿美元去以上。
▲2015 年 4 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日本同中国一道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中日友好事业对两国和两国人民有利,对亚洲和世界有利。”
▲2020 年,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日本向中国捐赠大量医疗物资。中国投桃报李,在本国疫情逐渐稳定之后,也向暴发疫情的日本伸出援助之手。
(1)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请列举两例能证明隋唐时期中日友好往来的具体史实。(2 分)
(2)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材料二表明清朝统治者对日本的态度有何变化?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4 分)
(3)文明因共享而繁荣,结合材料一至材料三,运用所学知识论证中日两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性。(4 分)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表述严谨)
通过学生熟悉的考题切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中考考试中一般前两问都相对来说简单直观,而有一定难度地题型就是这类论证观点类题型的解答。学生需要知道论证观点类题型中的关键词,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表述严瑾的含义;“史论结合”即史实+论点;“论证严密”即至少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史论来印证相对应的观点;“表述严瑾”即在论证观点的时候要从多角度、正反两面去印证。
二、明悟答题方法,做到成竹在胸
1、题型解读:SOLO题是英文”Structure of the Observed Learning Outcom”的缩写,意为“可观察的学习成果结构”。它由香港大学比格斯教授首倡,是一种以等级描述为基本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该方法能帮助教师判断学生在回答某以具体问题时的思维结构处在哪一层次,在评价时相对容易拉开学生之间的差距。
这种评价方法将学生学习结果由低到高分为五个不同层次,见下表:
2、解题思路:
(1)找出关键词,归纳要点。
(2)对要点进行归类。可以从以下层面去归类:
①并列层面: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
②双向层面:利/弊、积极/消极、推动/阻碍等。
(3)组织表达。表述时应该注意如下几点:
多个角度,由浅入深;
论从史出,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
逻辑无误;
不仅提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能说明这些观点之间的联系。
(4)围绕主题,总结升华。抽象拓展出一个本质问题。(这点不一定每题都要求做到。)
3、论证观点类问题的答题结构模式:
三、明辨史论,掌握答题要素
要答好论证观点类问题,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史”,什么是“论”;要分得清“史”即为历史事实,要分得清“论”,即为某事件或事件内容的影响。通过下面尝试学生能由分清哪些是史,哪些是论;能给史实配相对应的論;能在大段的材料题中找到相对应的史实和结论;能从材料中找到相对应的史实,在到书本中找到相对应的结论。
【教学实例二】(一)请同学们判断下列10个句子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推论),史实的请用×表示,结论请用√表示?
(师提问,生共答)
1、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 × ) 2、改变两大阵营力量对比(√ )
3、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 ) 4、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 )
5、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
(师提问,生个别快答)
1、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国家独立(√ )
2、1919年5月4日,北京青年学生举行游行示威( × )
3、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召开会议( × )
4、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
5、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
(二)连一连,请同学们给以下史实和结论配对。
(三)阅读下列文段,判断:哪些是史?哪些是论?(由一个学生完成一文段,采用几个视时间允许而定)
1、1937年的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开赴抗日战场。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牵制了大量日军,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
2、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进行百团大战,八路军的奇袭不仅给日军沉重打击,也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3、1931-1945年的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和民族团结的巨大力量。
(四)(师提史实,生答推论(影响),可查书)
材料一: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 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李鸿章
材料三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事;
材料四 20世纪七十年代末,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拉开序幕。此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学生通过这三个环节的练习对史、论从简单到复杂有了一个递进式的认识,符合学生认知过程。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学生能明白其实这样的论证观点类题型第一步就是要学会判断哪些是史实,哪些是结论 ,为学生后续的答题做铺垫。 我们第四部分的材料通过教师提史实,让学生去找结论,能够从学生翻书的速度和准确性,判断学生是否是真正的理解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这两个概念,能否很好的运用到我们做题的过程去。
四、答题操作演练,模仿答题概念
其实再好的解题思路和技巧都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练习和巩固的,需要学生自己尝试着使用和感知。所以选择一些相类似的题型进行反复的操练,模仿答题。能使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并能更好的运用解题技巧。
【教学实例三】金丽模拟卷(三)改编题
材料一: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庄严宣告,新中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1954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真正确立起来……60年的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习近平《……讲话》摘录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发展奇迹和长期稳定奇迹。“两大奇迹”的背后,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优越性,推动了拥有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确保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摘自求是网《听总书记谈我国制度优势》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用相关史实加以论证。
金丽模拟卷(三)改编题相比之前的论证观点类题目难度上有增加,因为这个题目需要自拟论点。
初中历史辩证类材料题中,还有一种材料题就是提炼论证型材料题。这类题目的见解通常是隐含在相关的材料当中的,而并不是直接提出来的。这就要求考生要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课本知识,结合材料中所表述的观点进行提炼,然后再用相关的历史史实对这一观点进行有效的论证。在此过程中,考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首先,需依据所学知识与材料将观点提炼出来,且观点要明确;其次,依据所学知识和材料找出史实,能选择现代史观、文明史观、全球史观中的其中一种来作为评价视角,还要将史论相结合,论从史出,表述严瑾。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推进,集中考查学生个人综合学习答题能力就体现在了中考试卷中的论证类材料题的解答当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对几种论证类材料题及其解答技巧等不断进行归类、总结,争取让每个学生全面掌握这一论证材料题型的解答技巧,并让其学会能触类旁通,再不断加强练习,以提高初中歷史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实现初中历史改革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单丽 . 历史论证类材料题的归类与解答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4年第08期
2.杨柳 . SOLO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热点整理手册》2020年版
3.王定钧 . SOLO类题型 《精讲精练—热点部分》2020年版
4.郑锋 余灵玲 季资凤. 龙泉市公办初中发展共同体 2019 学年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阶段考试社会法治试卷
猜你喜欢解题技巧运用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数理化解题研究·高中版(2022年4期)2022-04-28浅谈高中数学线性代数解题技巧与例解祖国(2017年19期)2017-11-23分部积分公式的解题技巧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年19期)2016-11-22“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6年9期)2016-10-20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新高考·高一物理(2015年5期)2015-08-18此类解题技巧是否有强化的必要?数学教学(2013年1期)201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