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策划书第1篇一、活动背景:视力残疾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且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XX年)显示,我国单纯视力残疾患者1233万,其中盲人约为406万人,低视力患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下乡策划书,供大家参考。
三下乡策划书 第1篇
一、活动背景:
视力残疾已经成为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且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XX年)显示,我国单纯视力残疾患者1233万,其中盲人约为406万人,低视力患者达827万人;
如果包含多重残疾者,视力残疾的人数达XX万人,其中盲人约为661万人,低视力患者达1342万人,我国是世界上视力残疾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因此低视力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但由于国民的重视程度不够,使很多低视力患者不能正常生活学习,被误解为全盲,失去了享有与正常人群相同生活的机会,给患者的心理和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博士杨小丽老师申请的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团队成员和杨老师及其助手一起赴西充县进行低视力患者的筛查,并从中给予当地人民一些眼部疾病知识,做好在农村地区防盲的工作。扩大普通群众对低视力的认识,从而更好保护眼睛。
二、活动目的
眼部疾病正在成为影响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因素,许多民众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用眼不当,用眼不卫生等不同方面的问题,而在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村民医学常识缺乏,当出现眼部问题时不及时就医,从而造成很严重的后果,常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等症状。
本次义诊邀请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的专家和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老师,为村民进行常规的眼科专科检查,回答村民关注的常见眼部疾病问题,从专业方面给予建议,并发放爱眼护眼知识宣传单,从而提高广大村民的爱眼护眼常识,加强对眼睛的保护。
三、活动时间xx年8月24日—xx年8月26日
四、活动地点西充县义兴镇碾垭乡卫生院
五、参加人员
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杨小丽老师等及护士
西充县义兴镇碾垭乡卫生院五官科医生
川北医学院临床(眼耳鼻喉方向)三下乡团队
六、可行性分析
关注低视力的防治和康复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不但有利减少低视力患者由于视觉损伤对生活和工作所产生的功能性影响,同时也表明我国的眼科事业正在进一步发展,从传统的疾病防治领域向着视觉康复领域拓展。近年来我国低视力康复工作取得巨大的进步,但是在基层开展低视力康复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困境。
因此本次活动希望通过由眼科老师下乡为农民进行免费低视力筛查和眼科检查的形式,提高人们对低视力的认知程度和重视度,加强人们对眼睛的重视程度,也为在基层开展防盲和低视力康复进行一个探索,了解基层低视力形成的主要原因,并在以后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真正的为人民群众带去福音。
七、前期准备工作
联系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老师及护士,确定义诊筛查地点。
与老师共同讨论筛查的内容与形式,了解团队需要为此次义诊准备的事情,并分配给各负责人完成。
五月底对三下乡所在地进行实地考察,联系好当地各个部门和机构,并详细了解该地区人口构成比及相关信息,并将所得信息反馈给附院眼科老师和带队老师。
六月份由附院老师对我们进行眼部疾病知识和相关眼科简单器械操作的培训。团队队员自身也积极了解眼部相关知识。
六月份复印所需资料(问卷调查表1000份,宣传知识单XX份,体检登记表XX份,入户义诊通知单700份)。
三下乡前做最后相关事宜的确认,包括老师及护士人数,各种所需物品等。
联系好活动地点,取得当地政府和医院的支持,邀请当地医院的医生与我们一起义诊。
义诊开始之前,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等方式让村名知晓义诊活动,并由团队成员上门发放入户义诊通知单,邀请村民前来参加。
9.财务负责采购义诊所需物品,包括笔,水,应急药品等,若考虑不全,则在活动时视现场情况而定。
与当地乡医院联系,确定可以借到的仪器和器械,并做统计。
三下乡策划书 第2篇
一、 调查时间:
7月17日至7月20日
二、调查地点:田阳县大楞乡龙和村
三、实践主题:
田阳县大楞乡龙和村生态环境调研
四、口号:
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五、队伍名称:
百色职业学院“环境调研小分队”。
六、时间内容:
1、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当地人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了解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
2、对旅行者对当地的环境保护情况做问卷调查。
3、对当地环境保护情况做相关调查。
4、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对当地的旅行者进行环境保护的宣讲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5、根据问卷调查情况对当地人进行环境保护宣讲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带队老师:
** 队长:** 队员:**
七、主要特色
(一)主要特色
依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活动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口号,了解当地灾区情况,关心和关爱灾民。
八、预期目标:
通过社会实践,锻炼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农村的改革与谋求发展提供好的建议,让“三下乡”真正把先进的科技、教育和文化新颖的形式下乡,努力提高“三下乡”活动的服务水准。这次活动同时也是我院“第二课堂”的延伸,我院领导大力支持“第二课堂”,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做到“学以致用”。为了让我校“三下乡”活动更出色,并更一步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
九、注意事项:
由于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时间相对比较长所以请参加暑期社会实践集中实践团队及成员严格遵守暑期社会实践相关安全规定注意以下几点细节以保证我系暑期社会实践的顺利进行。
1.活动期间必须以团队为单位,禁止任何形式的单独行动。不单独去陌生或偏僻的地方;夜间不单独出行,防范抢劫、诈骗等事故的发生;
2.不去自然灾害(例如地震)易发地及各种疾病感染高发区,不要在恶劣天气下进行长时间的户外活动;
3.准备必要的药品、充足的饮用水,高度警惕感冒、外伤等情况发生,注意带足御寒衣物;
4.严禁去治安状况差的场所活动,在野外活动时严禁夜间出行;
5.出行在外时注意文明举止,尽量避免与陌生人发生任何形式的冲突,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了解并尊重实践当地的风俗习惯;
6.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杜绝交通意外的发生;
7.在乘车、乘船及外出时保管好自己的行李物品;
8.严禁在野外进行危险性活动;
9.确保饮食安全,不喝生水,不在小摊小贩处购买食品或就餐;
10.实践队员在实践活动结束后返回各地时尽量结伴而行,单独返回的同学应特别注意安全,抵达目的地后主动向带队教师汇报。
附表:
物资准备或所需物品(总负责人:*** *** )
1、团队物品:
(1)队旗一面(学校的校旗帜)
(2)物资、宣传问卷内容若干份。
(4)工具和其他用品:相机等。
2、个人物品:学生证、身份证、随身现金等。
十、经费预算:
印问卷内容和宣传资料 200份*1.00元/份 200.00元
住宿 10人*3*20.00元 600.00元
车票 10人*2*10.00元 200.00元
伙食 10人*3*15.00元 450.00元
合计:1450元
三下乡策划书 第3篇
活动背景
在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背景下,为了响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团中央和全国学联关于部署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安排。在“体验三农,服务三农”的主题指引下结合农村基层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深入经济文化落后的贫困山区村寨,按照“按需设项,据项分组,双向受益”的原则,重点组织大学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为和谐社会建设宣传服务,为科学发展观实践服务,为农村服务等一系列服务内容。在扎扎实实的实践服务中,我们经受锻炼,增长才干和社会阅历,增强自己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发现自身的缺点和不足,从而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加以弥补,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次活动会努力实现服务农民群众与促进我们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有机统一。
“三下乡”也是我校共青团的一个品牌,通过社会实践,锻炼青年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农村的改革与谋求发展提供好的建议,让“三下乡”真正把先进的科技、教育和文化新颖的形式下乡,努力提高“三下乡”活动的服务水准,这也是我们此次活动的预期目标。
一、活动目的与意义
活动成员以志愿者的形式深入农村,传播先进文化和科技,体验基层民众生活,调研基层社会现状。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以期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思想认识,同时更多的为基层群众服务。另一方面,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为大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开启了一扇窗口,密切了高等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同时提高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培养了优秀人才.
二、活动名称
托起祖国明天的太阳
三、活动目标
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的状况,为他们提供心理和学习上的帮助。
四、活动时间
20xx年7月15日——7月22日
五、活动地点
江苏省xx村
六、活动计划
1、7月15日——7月16日,了解留守儿童的的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就地查访,做问卷调查等)。
2、7月17日——7月19日,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问题,解决一些心理上的问题,对于家庭上的问题尽可能做出帮助)。
3、7月20日——8月22日,为他们传播科学文化方面的知识(组织他们观看关于科学方面的记录片,普及简单的医学方面知识,帮助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并对本次活动作出总结。
七、经费预算
1、饮食费用8*15=120元
2、器材费用100元
3、车费8*10=80元
合计300元
八、活动注意事项:
1、一言一行体现大学生的素质修养。
2、尽职尽责,深入沟通,融入下乡活动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
3、注意交通安全,不乘坐违章车辆,行车注意安全,选择方便安全的交通工具,走安全道路,时刻保持警惕。
4、遇到突发事件要沉着冷静,寻求正当方式解决。
三下乡策划书 第4篇
一、活动主题
环境调查促发展,灾区防治保平安
二、活动时间
20xx年7月6日至20xx年8月下旬
三、活动地点
汶川地震重灾区:北川、茂县、汶川、都江堰
四、活动内容
1、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根据我国和灾区灾害的特征和灾害状况,制作、印刷和分发山洪、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读本、海报、音频、视频资料,同时
通过政府发动、村庄宣传、群众访谈、专题讲座、影视播报(音频,视频)等形式,在政府机关、场区、学校、村庄和社区等灾害影响区类进行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教育和培训以提高当地人民的防灾减灾能力,促进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科技。
2、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调查
四川地震灾区面积达50万平方公里,造成87149人死亡和失踪,8451.4亿元直接经济损失,强震和连续余震造成地表被严重破坏,诱发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举世罕见。
四川灾区是汶川地震的重灾区、西部大开发的主线场和灾后恢复重建核心区。震后三年,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是灾区防灾减灾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影响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因素和危害资源环境的重要课题项目。本课题项目成员数次奔赴灾区,通过野外考察、现场调研等进行灾区社会经济、灾害危害与损失、震后社会心理调查,结合资源状况、环境破坏等现状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完成灾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损失评估,以及对次生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3、灾害监测、水文监测
依托本团队的测绘,地信,地科,城规,建学,资环等专业优势,依靠与当地政府良好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结合前期研究基地和实验场所,采用GPS、RS、GIS、3S、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土体监测系统等现代测绘与空间信息技术,进行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原位监测和区域动态监测,研究灾害分布规律、发育特征、诱发机制与治灾机理。结合气象与土体要素特征,进行数据监测,建立灾害预报预警模型和信息系统,从而为灾区和当地防灾减灾提供依据和政策建议。
4、灾害风险管理与咨询建议
根据老师的指导和项目前期研究成果,结合本次调研内容与监测资料,研究汶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的内容、技术、模式与实现途径,并向相关政府部门提交咨询报告与并提出对策建议。
三下乡策划书 第5篇
目前,社会实践支教团队比较多,支教模式单一,课程设计基于大学生的文化基础,没有形成明显的支教特色。
社会实践支教课程设计大赛是针对社会实践中针对支教课程内容及方式而开展的竞赛,通过社会实践课程设计大赛能进一步提升支教整体水平,优化支教课程质量,加强我校各支教团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得受教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素质。提高当地的政府对学生教育的重视,促进学生得到更好的学习条件,从而保障了社会实践的质量。
活动意义:
通过社会实践支教课程设计竞赛,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选拔出优秀的支教课程设计形成良好的支教课程体系,保障社会实践支教课程质量,让受教孩子真正在支教课程中受益,从而提升大学生自身支教水平。
大学生可以体验生活,从安逸的环境中走出,到较为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可以锻炼自己吃苦耐劳的精神以及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够为以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散发正能量。通过支教团队的不懈努力与宣传,通过支教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支教的意义所在,能够散发正能量使孩子们得到温暖。
有利于从实践中开拓眼界,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充分发挥个人专业优势,形成良好的支教课程设计方案,提高大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有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举办社会实践设计大赛可以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在竞赛中提升自我,同时为支教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活动咨询:
组织竞赛咨询会,对有意参加本次活动的团体或个人提供更为清晰的竞赛指导,使之对此次竞赛内容以及意义有更为深刻地了解,做出更为出色的社会实践支教课程设计方案。
团队方案展示:
参赛的团队代表准备社会实践支教课程设计方案,以ppt的形式展示,组织进行ppt答辩,以ppt的形式将团队的设计方案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使竞争形式更为多样化。
活动流程:
1.活动前期宣传:4月22日--4月25日
2.活动中期团队设计方案:4月25日--5月5日
3.团队评比:5月6日--5月10日
4.表彰总结:5月11日
团队评比细则:
比赛当天(初赛为5月6日决赛5月8日),组织实践部干事提前布置比赛所用的教室,调试电脑播放PPT无误。主持人熟悉比赛流程,做好准备。各参赛团队到大赛地点为比赛顺序抽签,进行PPT演讲。
待评委、参赛团队和观众入场后,主持人宣读开场白,介绍本次比赛评委,比赛规则及其评分细则,社会实践支教课程设计方案评比正式开始。
参赛团队按照抽签顺序上台展示团队设计的支教社会实践方案,比赛时把策划书交给评委点评,并结合PPT配合播放(要求讲明支教社会实践的支教课程具体方案、时间、地点、准备、可行性、经费预算、预期成果等内容)演讲5到15分钟。
评委对社会实践支教课程设计方案提出问题,参赛团队进行答辩,评委根据参赛队伍的演讲及答辩和项目的可行性给予一定的分数。
评委点评,记分员统计各支队伍的分数,评出一、二、三等奖。
评委与参赛队伍颁奖合影留念。
主持人致结束词并宣布此次比赛结束。
评分细则
(1)课程设计方案(30分)
1、课程设计方案设计符合主题,有新意,10分;
2、课程设计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有说服力,10分;
3、方案预期成果,10分
(2)PPT展示环节(20分)
1、PPT讲解人员语言流畅,思路清晰,全面具体的展示社会实践支教课程设计方案,10分;
2、展示时间在规定范围内以及整体表现,5分;
3、PPT整体布局,5分。
(3)提问环节(20分)
1、答辩内容切合题意,主题鲜明,10分;
2、答案真实可信,充实有说服力,5分;
3、回答要有针对性,突出重点,5分;
(4)答辩表现(15分)
1、答辩人员有自信,对于评委提出的问题,全面及时作答,5分;
2、答辩人员应变能力强,表达自然,沉稳大方,5分;
3、答题过程条理清晰,逻辑严谨,结论明确,5分。
(5)社会实践支教课程设计方案优势(15分)
从实际出发,可行性高,有创新,对于支教课程体系的完备有重要意义,15分
奖项设置
本次竞赛依据参赛团队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3个;
所有获奖项目可优先评选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校级精品团队,根据答辩情况优先推荐国家级、省级重点团队。其余团队获院级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