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第1篇开学第一课,班里41个孩子对课文做了多次朗读,我组织学生多种方式地读,学生自由读课文若干次。第一堂课上,我花了近二十分钟进行生字词教学和课文朗读:齐读生字词、组词读、解释个别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17篇,供大家参考。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1篇
开学第一课,班里41个孩子对课文做了多次朗读,我组织学生多种方式地读,学生自由读课文若干次。第一堂课上,我花了近二十分钟进行生字词教学和课文朗读:齐读生字词、组词读、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开火车读,拓展与“绚丽多彩”相类似的词语。
整堂课下来,我感觉我的教学方式还是偏向于高年级,对三年级学生来说似乎并不太适应。
思考、审视一个文本的学习价值,可以从这样几个维度切入。其一,学生自主阅读这篇文章时,会有怎样的感受,他们的关注点会在哪些方面。其二,单元重点学习目标(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能够在哪些具体词句上落实;
还有,学生对“新鲜感”的关注,会指向词句表现的内容还是词句的表达方式。其三,作为三年级第一学期学习的第一篇课文,它的内容、主题等,对学生接下来的教室语文课程生活应该带来怎样的期待和定位。
学生对于“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相对陌生,个别学生能快速反应过来并找出文本中相关的句子。
在第二课时,我让学生拓展阅读《走月亮》《珍珠泉》《山沟里的孩子》。我选择讲解《走月亮》和《山沟里的孩子》,让学生圈画自己觉得有新鲜感的词句。学生对于《走月亮》这篇散文并不是很熟悉,也不太清楚什么是“走月亮”,因此在圈画语句时出现一些困难。《山沟里的孩子》这篇文章相对容易理解,我让学生自读《山沟里的孩子》,读懂山沟里的孩子学习生活的特别之处,学生也能了解其中的原因。
这堂课有太多的不足,课堂比较单调,以教师的讲述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发言人数较少。
重新梳理:
第一步:单元导读;
第二步:学习课文:1、根据学习单自主学习生字词、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读懂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所什么样的小学,有哪些自己认为特别的地方;
3、欣赏文章是怎样描写这所小学的(选择了哪些内容来写,哪些写法给人新鲜感),一读代讲,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品味;
4、说一说自己的校园生活,关注有新鲜感的语句。
第三步:拓展阅读《走月亮》《山沟里的孩子》;
第四步:吴然儿歌散文推荐或朗诵欣赏。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2篇
《绝招》这篇课文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六册第四组的略读课文,讲的是几个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这篇课文富有童心童趣,文中细致刻画的小柱子这个人物形象鲜活欲出,跃然纸上。可以说,他是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典型代表,很多学生都可以从他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自尊,好强,不服输。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很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略读课文是人教版教材的新类型,本课教学我进行了大胆尝试,根据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的选编意图,力求突出以下四点:
1、自读自悟: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点拨,组织下,运用自己感兴趣,最擅长的学习方法进行充分的自主阅读,自主学习,并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整个教学环节中,实践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既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享受了阅读的乐趣;
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感受深刻而丰富。
2、学法指导:
重点内容精读,次要内容略读,这是略读课文主要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根本不用老师去讲解,分析,所以这节课我基本选用“全放”的教学方法。以一个学习伙伴的身份给学生加油,并作适当的引导。根据本组课文内容和本课“阅读提示”,我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习能力与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读书时先想一想课文中讲了几个小伙伴,涉及了哪几种绝招。建议学生动笔在文中画出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其次,让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在小组里质疑并互问互答,合作学习。接着组织学生各抒己见,全班解决,如“小柱子为什么要练绝招?他练了什么绝招?为什么小伙伴羡慕地竖起大拇指?”这样的课堂既能让学生完成自主学习的目标,又达到合作探究,互动学习的效果。
3、角色互换:
本次教学中,我注意与学生互换角色,让学生过过“教师瘾”,自己退而成为指导者,组织者,听评者,让课堂教学充分走向民主和开放。如: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导大家分析课文题目;
向大家介绍课文里的生字;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柱子怎样练绝招等。学生在这样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语文思维敏捷,兴致高昂,争当下次的小老师。
4、珍视感受:
别看学生的年龄小,却有很多让人意想不到的绝招。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个性化的自由阅读,很快能说出课文中小伙伴之间发生的趣事,并这些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孩子们纷纷发言,说得合情合理,切合实际。课堂上,我引导学生在熟读并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自己的绝招。表演使学生大脑想象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学习情绪也达到了**。如:张宇同学为大家表演口技——学动物叫;
林毅同学为大家表演一笔画等。在这种民主开放,别开生面的课堂教学中,台上台下学生都能主动积极地进行创造性学习,教学效果良好。
当然由于本人对新课程学习还不够,有许多精髓的内涵还领会不深,在教学中难免含有偏颇,请同行们给予指正。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3篇
一、准备充分,强拉吸引力
小学中段的学生虽有一定的自制能力和即成的学习习惯,但仍需教师的提醒和辅助。课堂40分钟,专注力集中的有效时间不过20分钟,如何高效利用有间?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精辟的指出:“注意力是我们心灵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经过它才能进来。”所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才是关键。那么有如何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作为教师,我认为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个准备不仅包括知识梳理、重点提炼、环节设置、课堂构建、资料收集等(重点在对教材的挖掘),还包括教师对课堂趣味性的设计准备。只有在课堂中保持高度的趣味性才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即便在课堂生成中也应灵活教授,强拉吸引力,让学生的学习性质发生转变,变为主动的自主的好学、勤学。
二、以点带面,灵活教学
在《张衡》这堂课的教学中,有一“按一定的顺序写作”重点。在上课时,我理出顺序,让学生进行实践联系。但是在小结和课堂生成中,我过于强调书本上的顺序:由整体到部分,由上到下。但经郭主任点拨,我才明白教材只是一个例子,知识点仅仅是一个点,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以点带面,以片促全。在这个教学例子中就应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写作的顺序,说说还可以有哪些顺序。其中只要抓住“序”即可。处理知识点要灵活,有迁移和有益长线发展。
三、抓住生成,由表及里
课堂虽有预设但并不会按计划发展。课堂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课堂生成。如何让它变得精彩,让学生出彩?说要问题就是教师应有价值灵敏度和智慧语。在《张衡》这一课中,我就忽视了一个学生提出的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篇课文好像不是在写张衡。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看待学习这篇课文。现在想来实在是错误的。课文面对的就是学生,学习的主体也是学生,那么我们不以童化的视角来看待课文和实际教学呢?在课堂中我就缺乏了价值问题的敏感度。如果仅仅把我和抓住学生这一疑惑,用只会的言语引导和教学,这不就是让学生的学习水到渠成,效果自显了吗?由一看似简单的问题开始,由表及里的挖掘和深入浅出的讲解,才能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才能让学生出彩。
四、评价多样,积极有效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效地激励能使学生学习效率极大提高,但关键问题是:每个学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才是课堂效率的试金石。因此,学生评价显得尤为重要。评价要落实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关注他们上课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并随时根据需要调整。评价也应由每个组员构成集合为整组评判标准,标准需每个学生认可。形式可以多样,不拘一格,可以使语言激励、形式表扬、物质奖励等。关键是公正积极有效。
最后作为教师,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应时刻履行教师职责,笃定信念,勇往直前。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4篇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5篇
成功之处: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来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教师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你是一根树枝、一只小鸟、一只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怎么想?”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不足之处:
教师应该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学生确有困难的地方点拨指导,教给学习方法,体现学生的学。这一点是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要改进的。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6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表现中非两国友好的文章。因为中国在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时给了他们帮助。
在学习本课时,我主要围绕两个问题来展开,第一是: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真棒?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我给了学生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的提示,学生们很快就概括出了文章的内容。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候,主要让学生充分的朗读的基础上来谈谈自己的观点。有些人说从他们速度很快中体会出来,有的人说在那样危险,那样困难的情况下,他们还坚持救援,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可以知道。我让他们想象当时可能会发生怎么样的事,当时的环境可能有恶劣。同学们说的头头是道。但在理解技术高超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由于也快下课,我并没有让学生多说。所以感觉这点上做的不够到位。
教给了读书方法
针对通讯报道的文体,结合略读课文的课型,教学中,教师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习得通讯的阅读方法,如默读使学生明白课文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事;建议学生默读,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鼓励学生跳读,快速搜集、处理信息。整个课堂,师生双边活动始终遵循“习得方法”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不足之处是作为略读课文,自己对学生还是扶的多,放的少。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这是今后应该改进的。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7篇
在教学《大青树下的小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大青树下小学的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大青树下的小学的同学们上课读书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们读得很流利。”有的说:“他们读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绘声绘色。”……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开学第一课,难免会有遗憾,自我感觉在课堂上的语言还是显得不够精炼,问题不够明确。今后要细心斟酌、精心设计教案。这样,才能调动起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快乐地学习!今天有部分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发言不够积极,我相信学生也会慢慢进入状态的"!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8篇
古诗,我国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古诗,语言精练,意蕴含蓄,意境深远,再加上小学生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因此小学生学习古诗有一定的难度。古诗教学也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条分缕析式的教学只会泯灭学生的学习兴趣,破坏学习古诗的初衷。欣赏品读张老师的《乞巧》教案(公开课),我觉得张老师在古诗教学上有所突破,值得我去学习。
一、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小学语文教学要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在这节课中自始至终充满着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能学会的就不教,确实不能学会的也先学后教。例如,在学习之始,教师让学生自己根据注解理解“乞巧”:让学生尝试朗读,尝试讲诗意,在整体感知之后,让学生提出自主学习时出现的问题,带学生自己的问题进行学习。只有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能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二、渗透情感目标的引领。
钱正权老师特别强调了“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词的意境”。引导学生诵读,并读出感情来。是古诗词的一大难点。只有学生进入了诗词提供给读者的无限广阔的想象空间,才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感动诗人所感动的,感受诗人所感受的。本课张教师巧妙的借画面互动。《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虽然没有出示图片,但张老师在教学中,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配乐再现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初步了解乞巧节的民俗民风,感受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拓展课外学习领域。
本课大胆引进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课外学习资源,使得课堂更加充实丰满。例如。在课堂中有机结合《牛郎织女》、《乞巧歌》、《秋夕》,进行资源的整合,提供更加宽泛的学习背景,有利于主题的理解和深化。
这是唐代诗人林杰的一首古诗,对于古诗的教学我一直比较的迷茫。这一节课我重视了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努力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拓宽语文的学习空间。课后我觉得,对于古诗的教学,这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取向,“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这次古诗教学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切身感受和自我体验,把诗读正确流利以后,我让学生想象诗中所描写的情景,说出你是从哪句诗中想到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充分体现了传统“诗教”的熏陶、感染功能,也体现了语文课程“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一,借吟诵互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吟诵是古诗教学很多老师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我教学时由学生背诗入课,教师吟诗入题。课中吟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味、入诗境。
二,借画面互动。《乞巧》这首诗有两幅大的画面:一是天上,碧霄只是背景,而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才是主画面,这在教材的底图很清晰;二是人间乞巧的场面。除了在课前加几个晚班搜索到了让我中意的图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外,在教学环节中,我还安排了让学生根据诗句想象画面,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
三,借想象互动。丰富的想象是这首诗明显的写法特点。教学中,我让学生想象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画面,想象人间乞巧的场面,最后请 学生大胆地向织女祈愿,启发学生吟诗明志,用说来体会诗人的趣,体验乞巧的民俗,学生自己借诗咏志,借想象抒情怀。不过我感到学生的诵读还不够到位;学生体会的诗中的意境不够;自己对古诗词的喜欢程度不够,我想,怎样挖掘诗的情感,才能让学生真正读出诗的神韵,关键要引导学生融情于诗中,才能有感而读。
作为古诗教学,尤其要注意以读带讲、多读多悟,这样才能让诗情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从而受到感染,激发浓厚的情趣,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这样学生才会不满足于当一个听众,更会自主的去读,也会读得更动听,读得更动情,读得更感人。这是我此堂课的薄弱环节,也是以后要更加努力之处。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9篇
在本学期中,我始终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了更好的开展以后的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反思如下:
一、用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焕发课堂活力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内涵,意义内涵,情感内涵。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新课标要求我们建立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好奇心,探究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质疑、求索以及善于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我们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准确把握初一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激励探讨的课堂教学方法。根据不同内容精心设计问题,组织课堂教学。这样教学,课堂上感受到的是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已成为学生的亲密朋友,教室也转变成为学生的学堂,学生再也不是僵化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小组间交流,或挑战权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小组间互动,环境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锻炼和
表现的机会。教室中再没有阴暗冰冷的“死角”,课堂上充满着流动的阳光,平等、和谐与交流共存,发现、挑战与沉思同在。活跃的思维,频动的闪光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教师的授课既源于教材,又不唯教材。师生的情感与个性融在其中,现实的生活进入课堂,学生在互动中求知,在活动中探索,既轻松地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能力。学生的整体素质有了质的提高,语文课堂真正焕发出它应有的活力。
二、注重课内外结合
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
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应由知识的占有者转化为知识的组织者,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化为学习的促进者,超越课堂的藩篱,将现代教学过程演化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实现由“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的根本转变。用扎实多样的训练,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使学生获得一定的终身学习的本领。教育的意旨并非知识的累积,而是心智上的能力的发育。为此,我针对不同的知识板块,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夯实基础——硬笔书法每日一页,字词听写“循环放映”;
扩大积累——课外阅读每日一段,读书笔记(摘记)天天都写;
训练能力——阅读理解,从总体方法到解题技巧,系统指导,反复锤炼;
作文训练——循序渐进,小作文依课文内容随堂布置,借“题”发挥,大作文紧扣课标和中考方向力求既有章法,又有创新,鼓励放飞思想,大胆发挥。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基础入手到提高能力直至学以致用,生动、活泼,扎实、系统,有序、有恒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习效率,初步获得了一些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总之,在本学期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都力争严格要求自己,无任何有悖教学大纲和新课改要求的做法,并能做到为人师表,语言健康得体,以身作则,注重身教。在今后的教学工作,我仍将一如既往的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10篇
《大青树下的小学》这篇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一、善于发现,激发兴趣
学生在家里呆了两个月,生活随意,注意力不集中,为了吸引学生,上课伊始,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谈发现。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一个接着一个的谈着自己的发现,尤其是对于少数民族的服饰,印象更为深刻。学习兴趣有了,为随后开展的深入理解文本铺垫了基础。
二、自主识字,指导写字
识字和写字在中年级仍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本课的生字较多,涉及的新词语也比较多。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认记。比如,要求会写的生字中有3个是形声字,“蝴、蝶、铜”,就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识记这些字的字音、字形。“傣”读di,不要读成ti;
“昌”是翘舌音,不要读成cng;
有些字的笔画较多,比如,“戴、舞”,要引导学生注意笔画、笔顺,避免写错。在指导书写方面,除了指导难写的字外,其他的都放手让学生在课后去掌握。在生字的学习中,我只重点和大家学习两个字“舞”和“戴”两个难字,其余的几乎略过不说。看到孩子们的作业交上来时,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写正确,而且书写特别认真,只是个别孩子书写的质量不高,写得不漂亮。写一手好字,是语文课应该追求的,应当是每节课都必须要的。
三、以想促悟,悟中朗读
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书,谈读书感受,充分来唤起学生的想象,以激发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以达到理解文本的目的。例如对于边疆的民族小学学生上课的情况,课文中并没有写具体,只写了他们动听的读书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抓住这一空白点,让学生来说说民族小学的同学们上课读书时的情景。有的说:“他们读得很流利。”有的说:“他们读得津津有味。”有的说:“他们读的绘声绘色。”
又如在学习窗外十分安静一句时,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情境,“如果我们就是窗外的蝴蝶、小猴、小鸟、树枝,我们会怎样想呢?”这个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今天学生理解到位,朗读到位。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11篇
1、教师要学会把球再踢给学生
当孩子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比较另类,或是超出了你的预设范围令你很难回答时,不妨把提出的问题像球一样,再踢给学生们自己去解决,这样能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获得成功感。这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也是需要我们努力去实践的。试想,当初如果我不假思索地把教材的价值取向强加给孩子,还会出现孩子争辩时的激动吗,还会有师生的心灵对白吗?不会!把问题还给学生自己去解决,调动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了享受成功的机会,同时也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孩子们的想法和观点、他们思维碰撞后的火花,也就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2、无痕育人。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教育意图隐藏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我国教育家于永正说:当老师教育学生时,如果学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败了。这是无痕教育的真谛。在这节课,当孩子说老人傻时我并没有马上否定,也没有立即给予纠正,而是让其他孩子谈观点。即便是这样,我也没有搬出法官的姿态,判断对错,而是采用了体验式学习,让孩子当卖鸡蛋的老人,老师扮演买鸡蛋的老师,通过三个问题,逐步深入,逐步探究老人的内心世界。三个问题的回答,是在解除买鸡蛋老师的疑问,更是在拷问自己的内心。我为什么不同意加价,为什么在生活贫穷的窘况下还要降价卖鸡蛋,我这样做究竟是为了什么?这样的质疑、思索、凝练、表达,是内心深处的呼唤,是灵魂深处的独自。孩子们明白了自己的心,更走进了老人的心。当这一切都水到渠成后,我反过来再来问刚才那位同学:你觉得老人还傻吗?能用一个词形容一下吗?此时的孩子经过了心灵的洗礼,他对老人的感悟必将是真挚而深刻的。
从傻到伟大这一价值观的转变,老师没有一点说教,更没有所谓的善意引导,而是留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自己思考、自己感悟,充分发挥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将情感体验与语文教学有机结合,把德育教育不留痕迹地渗透进去,润物细无声,这就是无痕教育。
3、体验式学习
现在的语文课我最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体验式学习,因为我觉得它最容易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零距离的和文本、和人物、和编者进行对话。在这节课,我正是让学生转换角色、扮演老人,设身处地地想老人之想,才有了后面学生的精彩发言。这样的体验是独到的,是成功的,它既突破了课文难点,又对自己的价值观有了深层次的认识。值得注意的是:体验与情感二者缺一不可。
4、导入环节不容忽视
在开始部分,我出示了4幅图,每次看这几幅图我的心总是酸酸的,眼眶潮湿,我想作为第一次看的学生感受会比我更强烈。因为现实中的自己和图片中的他们反差太大了,再加上老师深情地描述,会更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内心的积蓄,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去体会。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12篇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是一篇通讯报道,也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介绍了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认真、忘我的救援经过。这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成功之处:
一、创设了读书氛围
我们的汉语言文字特别具有灵性,语言凝练而意蕴丰厚。《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3-4年级学段则要求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其训练的主要方式应是以读书为主,让学生通过多读来感悟文章内容,教学中,学生先自由读文,整体感知;又默读思考,细致领悟;接着略读,圈划出文中最能打动自己的句子,品读升情。并且创设记者这一身份去朗读,去感悟,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效果好。
二、教给了读书方法
针对通讯报道的文体,结合略读课文的课型,教学中,我没有过多地向学生讲授通讯的文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习得通讯的阅读方法,如默读使学生明白课文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的何事;建议学生默读,提示学生抓住文中提供的主要信息;鼓励学生跳读,快速搜集、处理信息。整个课堂,师生双边活动始终遵循“习得方法”来展开,让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不足之处是作为略读课文,自己对学生还是扶的少,放的.多。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够突出,这是今后应该改进的。
反思:一节课下来,我有许多感想,虽然能根据教材的要求,能按自己预设的思路完成教学任务,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课堂教学结束了,留下的思考很多。
1、对于学生的评价还不够准确丰富,评价应该有层次性,这样才能激励学生在思考上逐层深入;知识上只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
2、对学生的能力缺乏自信,总怕孩子答得不够精彩,有时想帮助他说完整,就有些抢学生的话。
3、为课堂容量大,生怕讲不完,有些问题没有深挖,点到就走,扩展没有展开,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得不够到位;
4、走下来和孩子们互动的机会比较少。
今后教材,我要对教材、对文本深挖掘多扩展,多向外校的老师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理念精神,学习他们的钻研精神,同时还得不断自我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底蕴,努力使自己在语文上有所突破,走出自己的语文教学特色之路。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13篇
教学《西门豹》一文时,我颇为踌躇。到底该怎样教学呢?我总觉得不能让学生游离在故事情节之外,只做观众和听众。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教学第二段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又到了河伯娶妻的日子了,漳河边上热闹非凡。《法制在线》栏目需要一批记者前往漳河,采访这件事,谁愿意去?学生踊跃报名。接着让学生自由看课文,了解经过。分析内容时,没有逐段分析,而是挑几个重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
你在漳河边看到了什么?(人多)听到了什么?(自由想像)新娘命运如何?谁救了她?怎么救的?(出示句子,读一读,议一议,当时你听到西门豹这样说,怎么想?后来怎么明白了?)那些害人的巫婆和官绅有没有受到惩罚?(出示句子,读一读,演一演,议一议。在表演巫婆落水时,要求加上语言、动作。学生很有想象力,嘴里大喊着:“救命,救命!河里没有河伯,那是我骗你们的。快把我拉上来!”然后让其他同学饰演群众,会怎样说,怎样做?学生很有入情入境的`感觉。)你作为记者采访了谁?(自由交流,采访了西门豹大人,采访了新娘,新娘父母,采访老大爷,青年、官绅等等,从不同角度表达了对事件的看法。)最后,你看了整个事件,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请你评价一下西门豹大人的做法。整个过程生动而又重点突出。使学生通过讨论,明白西门豹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是以牙还牙,将计就计,使巫婆和官绅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而且表面上还跟巫婆和官绅很客气。从而使学生明白西门豹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为百姓着想的好官。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14篇
今天讲第29课两首古诗中的第一首《乞巧》,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一首古诗。
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智巧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学习这首诗,当读到第一行“七夕今宵看碧宵,”诗中的两个“宵”“霄”时,林文轩说:“这两个字的意思一样吗?”
“当然不一样了!”“百事通”徐济宽不待举手不屑一顾地插嘴说到,“你看,两个字的部首是不同的,一个是宀,一个是雨。”
“那两个字的意思有什么不同啊?”我趁机问。
几只小手犹豫着举起来。
“赵含章,你来告诉大家吧。”
“宵指的是晚上,霄指的是天空。”赵含章利利索索地说着。
不得不佩服,这些孩子的自学能力不断提高。
当读到第二行诗句“牵牛织女渡河桥。”时,赵俊豪高举着手,“我知道。我知道!这个桥是喜鹊搭的桥。”看来这孩子了解的不少,我微笑着说,“诗里没说到喜鹊啊?怎么说是喜鹊搭的桥呢?”“老师,我从一本书上看到的,农历7月初7日,这天喜鹊都飞到天上搭鹊桥了,牵牛织女鹊桥相会。”
当读到“穿尽红丝几万条”时,“真的是几万条吗?”我问孩子们。
“不是!”全班不约而同地喊起来。
“怎么理解几万条?”
“老师,这几万条是虚指的写法。”知道的真不少。
“我们学过的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是这样的写法?想一想?”哗,一片小手举起来。
“朱泽惠,请你说说。”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朱泽惠慢悠悠的诵读诗句。
“老师,我也想说。”急性子赵俊豪又不举手站了起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学生们的积极表现让我欣慰,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了旧知,也开阔了视野。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15篇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这一学期已接近尾声,这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二班语文教师兼班主任,一学期下来我感受颇多。在学校的统一组织领导下,我和二班全体同学共同努力,有计划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做好备课准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与提高能力的主要场所。陶艳珍老师说过她比较注重的就是要求学生课堂认真听讲。因为她认为这是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最直接有效的途径。这一学期,我在这一方面多下了一些工夫。为了上好每一节课,学期初我仔细研读了教学大纲关于三年级的要求,我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并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特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努力创设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踊跃发言,使学生在我的课堂上真的可以畅所欲言。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此外,注重鼓励后进生,课堂上提供更多的机会给他们,使他们也能取得进步,生发出学习兴趣,并注意维护他们的自信心。现在本班学生喜欢上语文课,学习兴趣比较浓厚。
二、 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与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运用多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成浓厚的学风。三年级仍然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所在。针对本班学生好胜心强,优秀生较多的特点,我运用竞争机制。尤其是对11个小组和副组长多次集体或单独谈话,给他们传输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促进学生自觉守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期末测评中,9名小组长和1名副组长进入年级前20名。让能当上学习小组长或副组长成为班级每个学生的光荣目标。此外,每个语文早读组织两位"小老师"领读,既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又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本班学生上课热情高涨,自我组织领导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二)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爱读书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我一直觉得读书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更进一步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最轻松的方法。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效果也很明显。尤其是三年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量,求知欲强,一接触大量的课外书籍,就会产生强烈的读书愿望,他们不再停留在欣赏插图上,而是喜欢进行文字阅读。因此我只是继续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条件如:充足的读书时间,并不是提供阅读的书目。学生们自然就会去阅读了。大量的阅读量的积累带来的是班级浓厚的读书氛围和语文成绩的提高,更重要的学习语文的兴趣得以养成。同时三年级下学期是学生写作的继续推进。首先还是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从作文的选题入手,以写童话、想象文为主,适合三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同时注意练习写作之前做好充分的引导,每次训练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并且注意写作完成之后的小组内共同评改活动。这是很好的一个给学生互相学习互相指导的机会,也是我班作文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之一。通过学生们的努力,因此在学校举行的阅读作文竞赛中不少同学还获了一二等奖。
三、 注意了培优转差工作,促进全体学生得以发展。
本班学生优秀生较多,基础比较扎实,成绩突出,但也有几个后进生亟待转化。为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我注意了培养优秀生的特长,让他们担任组长负责小组的学习事务。并且把后进生分配在各小组,与组长结成帮扶对子。同时我也注意在课堂中创设机会,给予鼓励,树立后进生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每一位学生都有提高。
一学期下来,收获颇多,同学们进步较大,但由于自身的能力有限,教学的经验的不足,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主要有:
1、个别学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几个学生如吴胜鹏,谢云龙,弓永闯等,他们可能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就我个人而言,有时还有些情绪化。应当抓紧改正。
总之,本学期以来,我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汲取他人的长处,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的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16篇
本单元有四篇课文,一个基础训练。在本单元的要求是理解课文中的词义,能正确地运用常用词语说句子。通过看图理解句意以及句子之间的先后顺序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基础训练的要求是正确朗读拼音字母,认识大写的字母。能正确地画去不是同一类的词语。能按句子顺序能把括号里的词语正确的加到句子中并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能正确地给句子加标点符号。能把几句话排列成通顺的一段话。看图运用所学的词语、句式说、写一段话。
由于本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思维死板,不会积累所学的知识,手语比较欠缺,和老师交流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根据学生情况我就降低学习要求,在课堂上充分创设情景让学生动起来,引导他们多多参与演示过程,利用网络资源拓展学生眼界,在讲解时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他们理解所学知识,特别注重手语的教学,帮助他们掌握常用的一些基本手语能让他们理解词义和句意。从课堂教学情况看这四篇课文中的词义学生基本能理解,但是在课后问的时候却什么也不知道,这说明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主动性还没有调动起来,这在以后的字词教学中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降低学习要求尽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讲解,把字词讲细讲准确,在课后抽时间和学生多交流,克服师生之间的交流障碍。
在本单元内课文中的句子有了一定的难度,在讲解句子时主要是采用演示、看图的方法让学生来理解句意,但是学生和图、演示结合不起来,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系不起来,导致学生脑子里没有所学知识的概念。尽管是课文但是我还是采取了看图学文的的方法讲解,即使降低了学习要求,但是学生看图的能力很差,不知道怎样看图,理解句子的意思困难还是比较大。针对这种情况我利用晚自习的时间指导学生反复复习学过的课文,利用晨训前的一点时间督促学生朗读课文。
从我个人来说尽管投入了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个人的业务学习抓的不紧,在学的时候也不动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思考。特别是在评价学生方面存在着情绪化,有的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很到位也具有针对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好,从中我也知道评价的重要性,但是有时候由于个人的心情、时间等因素忽略了对学生的评价,导致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没调动起来。其次我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跟不上。其实我班学生的情况是最需要加强个别辅导,但是在这方面老是忙于个人事情,对学生的`辅导缺乏耐心,致使自己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没有全面的了解。在本单元内对学生提出了预习的要求也教给了预习的方法,但是在课堂中没有强化这一做法导致学生预习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预习的作用。
由于学生还没养成良好的习惯,很多事情都得需要老师去跟,因个人的精力有限,未免很多地方跟的还不到位,使学生的成效不大。从基础训练的练习中看学生没有养成看题目的习惯,不懂得题目的要求,对前面所学的知识没有记牢,完成各类练习题困难较大,今后在答题的格式方面还需要重点指导。在后面的单元中我将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强化预习的方法,努力克服在这一单元中出现的问题,在教学方法上多想些办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第17篇
课文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代,讲的是魏王派西门豹管理邺这个地方,西门豹巧施妙计,和群众一起破除迷信,兴修水利,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个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的古代地方官的形象,赞扬了他反对迷信、尊重科学的品质。
一、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比较长,为了让学生理清课文的思路,给学生出示了提示:调查——除害——开渠。让学生找出对应的段落。然后分层朗读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人物对话,理解主要内容。
课文大量运用人物对话,展开情节,表现人物。因此抓住对话,分析对话是理解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调查部分时,让学生找到西门豹的四个问题,和老大爷的四句答句。通过分角色朗读,明白邺这个地方越来越穷的原因。
在除害部分,依然抓住对话,如:河伯还真灵啊?你觉得灵吗?为什么说灵呢?我也去送送新娘。真的去新娘吗?通过一系列的设问,学生自然而然懂得了西门豹是说反话,想演一出戏给大家看看,拆穿巫婆和官绅的真面目。
再如:不行,不漂亮,不会满意的。巫婆怎么还不回来?请你们去催催吧!读了这些语句,以——为借口,惩治了——。这样填空的形式,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课文的内容,知道了这个计谋叫做将计就计。随后让他们进行想象。当把巫婆投进漳河的时候,官绅们会怎么想呢?当把官绅头子投进漳河的时候,官绅们的心情会怎么样呢?于是学生会找到提心吊胆、面如土色、跪下来磕头求饶,把头都磕破了,直淌血,这些能表现官绅们紧张、害怕的心理的词语。再想象一下他们当时会怎么想呢?怎么求饶的呢?特别是当西门豹过了一会儿才让他们回去时,这看似一会儿,可这一会儿对于官绅们来说是怎么样的担心和害怕啊。学生充分体会了西门豹的聪明才智,也知道了西门豹正确地对待巫婆、官绅头子和官绅们,进而教育了周围的老百姓,拆穿了他们的诡计。
学生心情十分激动,感情一下子跟着西门豹释放了出来。明白了不能相信迷信,要相信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