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故事《剃头》,知道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惩治巴依老爷的。感悟阿凡提的聪明和帮助穷人的正义感。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2.引导学生运用泛读法、精读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必备12篇,供大家参考。
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 第1篇
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剃头》,知道阿凡提是怎样巧妙地惩治巴依老爷的。感悟阿凡提的聪明和帮助穷人的正义感。产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让书成为他们的朋友。
2.引导学生运用泛读法、精读法、摘记法、提问法等方法去阅读书籍,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效果。
3.在阅读过程中,感知角色,产生美好的情感。
教学重点:
激发阅读故事书的兴趣,让学生在“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过程中体会与享受读书的快乐。
教学难点: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培养读书做笔记的习惯。
教学准备:
人物贴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每天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还要阅读一些课外书,积累好词好句,为以后写作文打下基础,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就是《阿凡提的故事》。
二、认识书本封面、扉页、目录。
师:谁来说说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应该看什么?对封面,我们一起看这本书的封面,谁来说说你从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1.观察封面。书名、作者、出版社、图案。
2.认识扉页。是书翻开后的第一页(即整本书的第二页),扉页的作用首先是补充书名、著作、出版者等项目,其次是装饰图书、增加美感。
3.前言。
4.了解目录。
目录包含几部分?小标题和页码。
怎样快速地找到故事?先看小标题,再找到页码。
训练学生利用目录找到故事。
三、交流喜欢的故事。
1.师介绍自己喜欢的小故事。(师相机板书)
(1)听故事录音。
(2)自己读故事,指名交流。(板书:读故事)
师:要想有更多的收获,我们还要把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描写生动的句子摘录下来,现在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个故事,请同学们拿起铅笔,用你喜欢的方法去细细品读吧,可以自己读,也可以和你的同桌一起品味,边读边把你觉得用得好的词语和生动的句子画出来。
(3)看故事视频。(板书:爱积累)
(4)谈谈体会。(板书:谈体会)
阿凡提--幽默机智。巴依--愚蠢贪财。
2.师小结方法,出示阅读提示:
(1)读故事。
(2)爱积累。
(3)谈体会。
3.小组成员按照“阅读提示”交流自己喜欢的故事,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在《阅读记录卡》上做记录。
4.全班交流。
四、课外阅读方法总结。
师过渡:《剃头》这个故事听过了,读过了也看过了,那你喜欢故事中的阿凡提吗?为什么?不仅我们小朋友喜欢阿凡提,大人也喜欢他。阿凡提不仅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就是在国外也非常有名。听听老师对阿凡提的介绍。
1.介绍阿凡提。
2.师小结:平时我们在看书的时候,读了故事情节,还要思考这个故事反映了什么人物品质。可以把故事说给父母、朋友听。
3.在这本书中,阿凡提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一起读:要想变聪明,就要掌握更多的知识。小朋友从故事中读懂了一个道理,真了不起。
五、阅读延伸
小朋友,阿凡提的故事会告诉我们许多变聪明的办法。希望大家把读书当成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一位可以陪伴终身的伙伴。愿大家能在书的海洋里尽情遨游,成为博览群书的小博士。最后响起我们的读书口号:读书让我快乐,读书让我增添智慧。
六、推荐书目:
严文井《“歪脑袋”木头桩》
冰波《孤独的小螃蟹》
陈伯吹《一只想飞的猫》
板书设计:
《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幽默机智
巴依--愚蠢贪财
读故事
爱积累
谈体会
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 第2篇
教学目标:
通过交流,懂得阅读时要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从而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
阅读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句段,体会其中运用的多种描写方法,试着自己写一写。
试着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种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感受分条列举法的好处,学习用有条理性的表达方式来表明自己的想法。
学习古诗《春日》,感受春日的生机,体会诗中蕴含的哲理。
重点难点:
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学会分析记叙文段落中的细节描写,学习综合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如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把人物入迷的样子描写生动。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回顾阅读本单元课文时所采用的阅读方法,交流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所采用的阅读策略。
读一读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语段,分析其中的描写方法,并学会仿写。
教学难点
能在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时采用不同的阅读策略。
学习描写人物入迷的样子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回顾本单元课文,学生说说自己选择的阅读任务及采用的阅读方法。
(1)就《竹节人》一课展开交流。
生1:我选择的阅读任务是“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阅读时我特别留意了关于老师的内容,也就是关注老师没收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内容,理清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但对如何做竹节人、玩竹节人的内容只是快速浏览,这样就节省了很多时间,而且抓住了重点。
(2)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展开交流。
生2:我对火星特别感兴趣,想知道“人类是否有可能移居火星”,所以阅读时我重点阅读了关于火星的段落,而对其他内容没有逐字逐句地读,这样就提高了阅读速度,而且也得到了我了解的知识。
(3)就《故宫博物院》一课展开交流。
生3:这篇文章太长了,要是全部读完得花很长时间。但如果我的阅读目的是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的话,就只需要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而且对材料三只需要了解一些信息,如游览的进出口,材料四则可以结合材料一一起来看。
教师总结阅读方法。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交流,老师感觉大家都挺有阅读经验的。根据阅读目的来选择阅读方法是提高我们阅读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策略。在看比较短的文章时,这种方法好像没什么用,但当大家在课外阅读时遇到篇幅较长、内容庞杂的材料,这种方法就显得非常实用了。所以,大家在阅读时一定要先弄明白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与阅读目的关联性不强的内容不需要细读,这样可以加快阅读速度,提高阅读效率。
以所学课文为阅读材料,再次进行阅读任务及阅读方法的训练。
(1)确定阅读材料,出示阅读目的。
过渡:在前面两个单元我们学过的几篇课文中篇幅较长的是《开国大典》,请大家翻到那一课,再根据下面提供的几个阅读目的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找准阅读重点,看看大家是否能快速而高效地完成阅读任务。
阅读材料:《开国大典》一文。
①阅读任务一:我想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升国旗的场景。
②阅读任务二:我想通过阅读感受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③阅读任务三:我对阅兵式比较感兴趣。
(2)学生自主选择阅读目的,分组交流,汇报阅读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1)
结合学生生活,引出“入迷”的例子。
过渡:刚才上课之前,我在窗外观察了一下同学们的状态。我发现,有些同学在入神地看书,有些同学在热烈地讨论问题,还有些同学在静静地发呆……。大家能有令自己入迷的事情,这是一种很好的体验。当大家专注于某件事时必定能从中得到一种专注的快乐。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写一写“入迷”。
出示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词语,学生朗读。
全神贯注 凝神专注 专心致志 聚精会神 目不转睛 乐在其中
走火入魔 废寝忘食 如痴如醉 孜孜不倦 神魂颠倒 欲罢不能
学生说说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自然过渡到对词句段运用的学习。
明确:这些词语都描写了人入迷、专注的样子或程度。
学生默读课本上的语段,体会这些句子是如何描写人入迷的样子的。
(1)出示语段一,学生交流。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提示:注意句中的动作描写。“摆”显出阵势大;“攒着”表示大家聚拢在一起,可见其专注;“跺”“拍”写出了同学们观战时的投入与激动。
(2)出示语段二,学生交流。〖〗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去。
提示:“伸长脖子”的细节描写刻画出了后面的同学往前张望的样子,非常形象而且有画面感。
(3)教师朗读语段三,学生分别圈画出描写动作、神态和表明时间推移的词语、句子,再分别汇报、讨论。
①动作描写: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轻轻地吁了口气。
②神态描写: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像喝醉了酒一样;痴痴地微笑。
③表明时间推移: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
明确: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相结合,表现了罗丹对工作的痴迷;用时间的推移反映了他忘我工作的状态。
小结:人物入迷是一种状态,表现这种状态的最直观的方式就是直接描写人物的神态,如“全神贯注”“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痴痴地看着”。但是只通过神态描写就显得太单薄了。我们要抓住人物入迷时的动作、语言、心理等多个方面,从细节去完善。课本上的三个例句的共同点就是把神态和动作结合起来写,非常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入迷的状态。
学生仿写类似情景,教师巡视,注意发现写得好的语段。
(1)播放一段“着迷”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这段视频用三到五句话描写人物入迷的状态。
(2)想一想:班上的同学都是什么迷?书迷?体育迷?手工迷?画画迷?你一定能找出那么一两位对某件事情着迷的人。试着回忆一下类似的情景,写一写你的同学。
请几名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语段,在班上评一评、议一议。
三、课堂回顾
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次就阅读任务与阅读方法的关联展开了交流,大家是不是都学会了针对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呢?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多实践这种阅读策略,让自己的阅读变得更高效。另外,我们还进行了片段仿写。对某件事入迷的感觉真好,能把那种入迷的状态生动地描述下来也是件有趣的事情。当然,要想写好小片段,既离不开平时对生活的细心观察,也要掌握技巧。我们今天就学习了把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结合起来的小技巧,大家以后在写人记事的习作中也要学会运用。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再找一些描写人物入迷的样子的语段,读一读,再仿写。
(2)在以后的阅读中可学会做阅读笔记,首先明确的就是自己的阅读目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用类似“一是……二是……三是……四是……”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感受分条列举法的好处。
学习古诗《春日》,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写的春日美景图,感悟诗中蕴含的哲理。
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用分条列举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并会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感受诗歌的文字美和哲思美。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2)
读课本上的例句,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教师:这段话摘自《宇宙生命之谜》,告诉了我们天体上存在生命至少应该具备的四个条件。这四个条件没有主次之分,缺一不可。以这四个条件为基础,科学家们便一一排除了不可能具有生命的众多天体。大家读一读,觉得加点的词语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运用这种分条列举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非常简洁、清晰,让人一目了然。
师生交流其他类似的表达方式,并给出简洁的例子。
示例:(1)其一,其二,其三,其四:前来应聘者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其一,年龄在20至30岁之间;其二,最低学历为本科;其三,有2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其四,要求有小汽车驾驶执照,驾龄在2年以上。
(2)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我认为我们应该少待在室内,多参加户外运动。参加户外运动的好处多多:第一,多呼吸新鲜的空气,蹦蹦跳跳让我们的身体更强健;第二,在户外能结识更多的朋友,让我们的课余生活更快乐;第三,户外活动时能更多地接触大自然,让我们观察到身边的美;第四,多参加户外活动,有了健康的身体,懂得了劳逸结合,我们能更好地关注学习。
(3)首先,其次,再次,最后: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首先,汉字形体的图像性先天具有一种审美基因,加之书写工具的不同、笔墨运用的变化、布局结构的安排等,使字体显得千姿百态,神采飞扬,气韵生动。其次,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句子,如果结构类型相同,字数相等,位置一致,就会形成平行、整齐的句式结构,看上去悦目,使人产生一种句式均齐的美感。再次,汉语音节乐感很强。如果利用押韵、叠音、双声、叠韵、反复、回文等手段,让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在语句中有节律地重复出现,在听感上就会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婉转的音乐美。汉文读物语言的音律美为诵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结合课本给出的话题,讨论“说话”的重点和注意事项。
(1)竞选班级体育委员
明确:因为是竞选班干部,所以给出的理由要有说服力,要从自身的能力、品质、决心等方面来说。表述时语言要简洁,要抓住重点,不要太细碎。
(2)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儿足球
明确:因为是说服对方同意自己的请求,且对象是妈妈,所以请求时语气要柔和,要有理有据,还要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来谈,因为妈妈同意自己放学后踢足球的前提肯定是不能耽误功课。
自由发言,运用分条列举的表达方式来陈述理由或表达请求。
示例: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竞选的职务是体育委员。竞选这个职务,我有几个优势:一是我热爱运动,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协调能力。运动使我更健康,更开朗,也使我有了超越梦想、挑战自我的顽强意志。二是我有一定的经验。目前我还担任着咱们班的体育委员。经过锻炼,我积累了经验,也熟悉了这项工作。三是我有很强的集体责任感。我从心里热爱咱们班,咱们班胜利时我和大家一起欢呼雀跃,咱们班失败时我也会暗自伤心。四是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我在各方面努力提高、完善自我,也用实际行动和全班同学一起为咱们班的体育活动争得了荣誉。
同学们,请信任我、支持我,投我一票,谢谢大家!
二、日积月累
玩“飞花令”小游戏,激发学习诗词的兴趣。
过渡:同学们有没有看过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这个节目中老师比较喜欢的一个环节是“飞花令”。规则就是主持人说出一个字,然后选手们轮流说出含有这个字的诗词,说得最多者获胜。这既考了选手们的诗词储备,也考了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今天,我们也来玩一玩这个游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轮流回答,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厉害。今天游戏的关键字是“春”,游戏现在开始!
预设:含“春”字的古诗词比较多,学生也学习了不少古诗词,再加上课外积累,此游戏应该能顺利开展。
含“春”字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研读诗句,感悟诗情。
(1)出示诗歌《春日》,学生自读。
过渡:刚才同学们说了那么多含有“春”字的诗句,真是“春”意盎然啊!现在我们就来学一首描写春日的诗,看看诗人笔下的春日又是怎样的一种美景吧!
(2)借助字典扫除障碍,读通诗句。教师出示课件,简介作者,理解难理解的字。
①作者简介。
朱熹(1130—1200) 字元晦,号晦庵,谥文,世称朱文公。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人尊称为朱子。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楚辞集注》等。
②词语释义。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寻芳]游春,踏青。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等闲]平常,轻易。
[东风面]借指春天。东风,春风。
(3)朗读理解,相互交流。
①自读感悟,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②小组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相互质疑问难。
③班级交流,质疑解难。(课件出示思考题,师生互动)
你觉得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描绘春天郊游时的感受,赞美春的生机和美好。)
读“万紫千红总是春”时,你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什么画面?(自由交流,只要能体现出春景都可以。)
你感受到作者游春的心情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愉悦、轻松。如“胜日”“无边”“新”。)
(4)结合历史知识,引导学生重新审视诗歌。(课件出示相关文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是南宋诗人,从来没有去过北方,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期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的“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的空间极其广大,这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指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在诗中其实是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由此看来,这首诗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写哲理诗而不露说理的痕迹,这是朱熹的高明之处。
预设:这是对这首诗的另一种理解。对于宋朝的历史,教师不必深讲,只让学生明确宋代分为北宋和南宋,而南宋偏安于秦岭淮河以南,几次北伐想收复北方皆无功而返。北宋灭亡于1127年,而朱熹生于1130年,同时根据考证,他一生未曾去过北方。所以,这首诗可以结合他理学家的身份,从哲理的角度去思考,但不必过度解读。只告诉学生诗歌的解读角度可以有多种,单纯从字面含义解读是一种,结合作者的生活时代及背景解读也有必要。
(5)想象画面,带着作者的感受朗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师生合作等形式朗读。)
(6)背诵古诗。
拓展延伸,丰富积累。搜集朱熹的其他名句、名篇。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大小的方形池塘里的水澄明清澈,像一面打开的镜子。蓝天和白云的影子倒映在池面上,仿佛悠闲自在地来回走动。它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发源处不断有活水流下来。
[鉴赏]这是一首哲理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形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
三、课堂回顾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条理地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原来只需用上简简单单的“一是……二是……三是……四是……”就行了,当然前提是要整理好要说的内容,每一点内容都要简洁、清楚。我们也学习了一首古诗,从表面上看是一首吟咏春天美景的诗,但是如果结合时代背景,却又有完全不同的解读。诗词的魅力就在于此,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但是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作者的生活经历,却是我们想深刻解读一首诗不可缺少的步骤。
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 第3篇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识字。
2.积累词句。
3.指导学生掌握左窄右宽、左宽右窄的字的写法。
4.帮助学生积累古诗,指导学生阅读,丰富学生的语言。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指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
2.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去野外观察自然需要的物品,认识相关生字。
2.了解表示动作的词语。
3.仿照例句说句子。
4.掌握左窄右宽、左宽右窄的字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让学生说一说,去野外观察大自然,要准备什么?
2.学生看拼音读字、读词,在词语中认读生字。
3.辨字形,让学生认识11个生字。
4.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学会生字的。(形声字声旁识字的方法或熟字加一加的方法)
二、字词句运用。
1.出示三组词语,读准字音。
2.体会每组加点词语的不同意思。
3.选一组,演一演。
4.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
5.用上加点的词语,说说你的日常生活。
三、书写提示。
1.认读其中的字。
2.引导学生发现每组字的相同点。(左窄右宽、左宽右窄)
3.学生写字练习,提醒写字姿势。
【板书设计】
有时候……有时候……
……在……在……在……在……
左窄右宽,左宽右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积累古诗。
2.阅读短文。
【教学过程】
一、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古诗,接力读,分小组读,竞赛读。
2.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古诗的内容。
3.学生背诵古诗。
二、我爱阅读。
1.学生自由朗读。
2.思考下面的问题。
(1)狮子和企鹅分别生活在哪里?这两个地方分别有什么特点?
(2)狮子在什么情况下请企鹅寄冰?
(3)狮子收到企鹅寄的冰了吗?为什么?
(4)收到狮子退回的箱子,企鹅也糊涂了,这是为什么?
3.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出示南极和非洲的图片,通过对比帮助学生理解短文内容。
随机板书:
狮子:非洲——炎热
企鹅:南极——寒冷
4.说话训练。
(1)狮子误会了企鹅,企鹅也被搞糊涂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故事呢?
(2)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
(3)请同学表演续编的小故事。
【板书设计】
企鹅寄冰
狮子:非洲——炎热
企鹅:南极——寒冷
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 第4篇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通过阅读“词句段运用”,学会巧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和巧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学会巧用“……”、“--”等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通过阅读“例句”,学会介绍事物时,运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理解并背诵《春日》,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
培养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能理解背诵《春日》。
难点:
学会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和修辞使语言生动具体,学会巧用标点符号,为文章添色彩。
学会运用“一是……二是……”这样的表达方式来说明理由,表达观点。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主动预习,查阅诗人朱熹的相关资料,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
教师准备《春光美》音频,微课《春日》。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课件播放《春光美》音频)师伴随着音乐导入新课: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三篇课文,从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学生自由回答)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三,比一比,看看谁的收获会更多呢?
二、交流平台,学习方法。
回顾这一单元的3篇课文,想一想,学习《故宫博物院》,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学习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阅读。回顾课文,如:带着“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画一张故宫参观路线图”,应该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材料四。
谁来说说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回答。
学习《竹节人》,你学会了哪些阅读方法?
学生自由交流:
师引导学生交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回顾课文,如带着“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这一任务读《竹节人》,相关联的段落应该仔细阅读,反复阅读,而关联性不强的段落,不需要逐字逐句地读。如: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浏览阅读的方法。这样可以提高阅读速度,提高学习效率。
师总结:读书时,同学们应该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材料。
三、 词句段运用,学习习作。
生活中总有美好的瞬间,带给我们无尽的感动。怎样留住这些瞬间,定格这份精彩呢?请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一题。
思考:
你喜欢哪个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情景,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学生自由交流:
(1)第一个片段,作者抓住 “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4个关键词语,运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当时场面的热闹气氛。
(2)第二个片段,作者抓住“看得入了迷、伸长脖子、恨不能、探过来”4个关键词语,运用神态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观战人入迷的情景。
(3)第三个片段,作者通过“上前、后退、叽里咕噜、闪着异样的光、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痴痴地微笑、轻轻地吁了口气”等关键词,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和比喻修辞,巧用“……”“--”,写出罗丹塑像时的认真态度和入迷的的情景。
师引导,学生总结:在描写场面时,可以采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描写方法,这样可以使内容生动具体,吸引读者。还可以巧用标点符号,来增添文章的色彩。
小组合作:选择一个类似的情景,运用所学方法,来写一写吧!推荐优秀的片段,投影仪展示,欣赏佳作。
习作中对某种事物进行说明时,为了语言条理清楚,你会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呢?请阅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学生自由交流:
师引导,学生总结:介绍说明事物时,采用“一是……二是……三是……”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可以使语言条理清楚,观点明确。
四、 小试牛刀,举一反三。
班级里举行“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活动,你会采用什么表达方式,向老师、同学们介绍自己,使自己当选呢?
学生自由交流:
我竞选班级体育委员的理由:一是我爱好体育运动,跑步是我的强项;二是我有能力胜任这个职位,我有责任感;三是我能带领同学们加强体育锻炼,具有集体荣誉感……
假如你是一个足球爱好者,想向妈妈请求,每周三放学后踢一会足球,你会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说明理由,表达观点,让妈妈同意你的请求呢?
学生自由交流:
亲爱的妈妈,踢足球有很多好处:一是能有效地改善呼吸系统的功能,使肺活量增强;二是能强化腿部的骨骼,使骨骼更坚固粗壮;三是能提高免疫力,使身体更健康……
五、 日积月累,理解背诵。
播放微课《春日》在欣赏春光美的同时,理解背诵古诗。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
课件出示:(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来看,是作者春天郊游时所写的游春观感。而根据作者生活的年代推算出这首诗创作之时泗水之地早已被金人侵占,泗水游春不是实事,而是一种虚拟。作者也从未到过泗水之地,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这其实是一首哲理诗。
小组竞赛,背诵古诗《春日》。
六、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我们回顾了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学习了更多的写作方法,还背诵了《春日》,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能大胆运用本节课所学--巧用描写、巧用修辞、巧用标点符号、巧用表达方式,这些方法技巧。同时,也能引用古诗《春日》,来给我们的文章增添色彩。
布置作业:把本节课自己喜欢的片段,整理到阅读笔记本上,多读几遍,学会多积累、巧运用。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前布置学生主动预习,查阅诗人朱熹的相关资料,了解《春日》的写作背景,有利于课堂中的理解与背诵。
运用《春光美》音频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助于学生对园地内容的理解。
通过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自己喜欢的片段,并谈出喜欢的理由,充分唤起学生的想象,激发了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保持学生注意力,掌握园地内容的目的。
运用微课助学,让学生在欣赏春光美的同时,理解背诵古诗。感受春天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朱熹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 第5篇
教学目标
1、积累带身体部位的四字词语。
2、了解同一个句子读法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不一样。学会用合适的方式朗读句子,表达句子意思。
3、学会给兴趣小组取响亮的名字,并能说出所取的名字所包含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发现一些成语的特点,并试着找找有这些特点的成语。
2、掌握句子的正确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读下面的词语,说说都有什么特点?(PPT2)
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日日夜夜清清楚楚
是非不分大同小异黑白分明吃里扒外
自给自足自言自语自说自话自由自在
2、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一些词语,看看它们又有什么样的特点。
二、教学“词句段运用”
(一)词的运用
1、出示词语,生自由读词,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
2、分组讨论: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说说自己的发现。
3、学生汇报词语特点:和人的身体有关
4、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
如:心宽体胖手舞足蹈情同手足左膀右臂肝胆相照笨手笨脚目瞪口呆头重脚轻眉开眼笑咬牙切齿手足相残(PPT3)
5、选词说句。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可以提高学生探索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学会通过探究发现规律。】
(二)句的运用
出示课本中的三个句子。(PPT4)
1、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这些句子,并讨论:这些句子应该怎样读才能更好地表达句子的意思。
2、交流: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3、小组代表读句子
4、师指导读,通过提问抓重读词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读。
如:第一句话是为了让妈妈相信“我”所说的话,所以应该强调“真的觉得”,这里应该重读;
第二句话是为了强调他不懂书里的意思,所以应该强调“一点儿也不懂”,这里可以放缓速度且加重语气;
第三句话是为了强调弄清楚梳理的道理的积极性,所以“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和“就是挨打也值得”应付放慢读的速度,加以突出强调。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和交流感悟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5、练习读句子。(PPT5)
(1)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2)从明天起,我要做一个幸福的人。
(三)段的运用
1、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爱好,比如我喜欢游泳,喜欢美食。你们喜欢什么?说说看。
2、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学生分组。
3、以现在的分组为单位,给你们的兴趣小组起一个名字,要求:
①名字能体现活动的特点。
②名字有个性,让人一看就能记住。
4、开始活动,师巡视。
5、小组汇报所取的名字,并说说取这个名字的原因是什么?
6、比一比:集体讨论交流,看看哪个兴趣小组的名字最有意义、最响亮。
第三课时
完成《练习册》
教后思考:
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 第6篇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课文生词。
2、孩子们,你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告诉我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吗?
这样的句子是总写,我们今天这节课,就要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总的内容分别告诉我们的。
二、品读欣赏。
(一)引导学生自己读。
1、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勾画自己认为最能够说明父亲喜欢林子和鸟的语句。批注:为什么。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点拨,相机指导朗读。
(1)“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
父亲看到叶子就知道林子里有不少鸟。这个可以说明什么?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
(2)“还有鸟味”。
①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
②出示图片:鸟儿群居睡觉的图片。
③请孩子们注意,我们上学期学习了引号的使用方法,知道引用别人的发言需要用引号,今天,你看这几个自然段,发现什么没有?
④听老师朗读父亲的话,看又能够体会到什么。
⑤我们自己也来读读吧。
(3)“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
“快活”这个词语,用换词语的方法,可以怎样换?为什么父亲能够说出这样的话?对之后的一句话的理解是怎样?
(4)“鸟最快活的时候——也最容易被猎人打中”。
你怎样理解“一瞬间”,生活中什么事情发生在“一瞬间”,来练习说话。你又读懂了什么?
(二)讨论升华。
你对课文最后一句:“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是怎样理解的。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提示:如果父亲是猎人,又可能怎样呢?把自己的理解批注在课后的第三题处。
三、拓展延伸。
1、课题为“父亲、树林和鸟”,我们还可以怎样定课题?在此之后补充几个字,就可以总结出我们这篇课文的思想感情了,你体会到的是什么?
2、你还搜集到哪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例子?
父亲对我的谈话不仅是在对我说,更是对树林和鸟的谈话,是人和大自然的真情告白,是父亲对大自然深深的爱。
四、作业。
1、写词语。
2、摘抄佳词佳句。
3、用给出的词语造句:一瞬间、舒畅
父亲、树林和鸟
看叶知鸟
闻鸟有味
知其快活
怕其受害父亲深爱大自然
本课是一篇感情真挚的课文。通过父子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对鸟不同寻常的了解,体会到“父亲”对鸟超乎常人的热爱。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学时,我采用了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分角色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父亲喃喃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等语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这样,以读代讲,学生感受深刻。
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 第7篇
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学会生字,学习用硬笔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3、一边诵读,一边想象,感受自然的美好,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根据体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1、本课教学课件。
2、搜集有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信息资料。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情。
1、蓝天是白云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草丛是蟋蟀的家,朝阳小学是孩子们的家,那孩子们,小鸟的家在哪里呢?(课件展示:小河、蓝天、草丛、校园等图片)
2、你喜欢鸟儿吗?为什么?
请你用“我喜欢鸟儿,因为——”说话。(板书课题)
3、和你们一样,我们今天也将在课文中接触两个人,他们和你们一样,十分喜爱鸟儿。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标出自然段,看看能读懂什么。
2、检查自读情况:
①大家看,课文里有好多生字娃娃,你们认识它们吗?能和它们做好朋友吗?出示生字卡片,抽生读生字,注意正音。重点指导:黎、喃、腾、喙、翎、瞬。齐读;
开火车读。
②看来大家已经和汉字娃娃交上朋友了,不知道把它们放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吧!
抽生指明分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老师相机进行字音指导,然后齐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看看还有哪些不懂的,作上记号。自由朗读、勾画、标注。读通顺、正确。
4、交流朗读,评议。
5、结合同学老师的发言,纠正读音。齐读课文。
三、指导写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交流记字的记忆方法。
2、教师指导学生对本课要求会写字的识记。
小结:大家真能干,虽然咱们汉字中有不少的同音字、形近字,但只要你根据部首想字义,自然能把这些调皮的汉字娃娃分清楚了。
3、词语练习:师提供词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加深对字义的理解。
4、学生书写生字,师提示:注意根据字的间架结构合理安排书写。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写生字新词。
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 第8篇
【教学目标】
1.交流平台,积累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词句段运用,学习积累带有人体部位名称的成语,有感情朗读本单元的精彩句子,练习给兴趣小组起个有创意的名字。
3.通过看图、感悟、体验、诵读,体会古诗《所见》,帮助小学生积累古诗。
【教学重点】
积累词语和句子,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背诵。利用插图,了解古诗大意。
2借助拼音自主阅读词语和句子,交流不会的问题。
【教学课时】1课时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板书:语文园地)
二、交流平台
板块一:交流平台
(课件出示2)◇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我愿意我是一个更夫,整夜在街上走,提了灯去追逐影子。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说说这些句子有趣在哪里,你是怎么理解的?
3.背一背。
多种形式的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熟读成诵,看谁背诵得快。
4.抄一抄,把这些有趣的句子抄写在你的笔记上,可能的画配上插图。
5.教师评议,并小结:课文中或课外阅读中往往有一些很新鲜、很生动、很有趣的句子,看到这样的句子,我们要多读几遍,并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积累下来。(板书:新鲜、有趣的句子)
三、词句段运用
板块二:词句段运用
(一)词语积累。
(课件出示)
摇头晃脑披头散发张牙舞爪提心吊胆
面红耳赤手忙脚乱眼疾手快口干舌燥
1.读一读,指名读,齐读,男女比赛读。
2.说一说,小组交流,读读词语,看看这些词语有什么特点。
这些成语都是带有人体部位或器官名称的成语。(板书:成语)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人物的,有的描写人物动作,有的描写人物神态,有的描写人物心理。
4.想一想:这些加点的词是什么意思,能不能做动作演示一下这些动作。
5.演一演:先小组内各选一组动词演一演,再选小组代表上台表演。
(二)句子积累。
(课件出示)◇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议。
2.说一说你对这些句子的理解。(板书:句子)小组交流,代表展示,师生评议。
3.怎样才能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读出感情?
自由练读,分小组比赛读,代表展示读。
(三)给兴趣小组取名字
(课件出示)
在班里组织几个兴趣小组吧!试着给每个兴趣小组取个响亮的名字,吸引有相同爱好的同学一起开展活动。
1.读一读这些兴趣小组的名字。(板书:兴趣小组)
2.说说你对这些兴趣小组名字的理解。
如“黑白棋社”肯定是下围棋小组,围棋有黑色棋子和白色棋子。
3.你喜欢什么兴趣小组,你也试试取个名字。
比如,书法兴趣小组,取名为“小小书法家组”;
钢琴兴趣小组,取名为“朗朗钢琴社”……
四、日积月累
板块三:日积月累
1.出示古诗,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6)
所见
清代: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师范读,学生跟读。互相交流识记生字。自由朗读。
3.教师简介:《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是清代文人袁枚所作。本诗描绘了一幅林中牧童一派天真快乐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喜爱之情。(板书:《所见》五言绝句)
4.(课件出示7)词语解释
(1)牧童:指放牛的孩子。
(2)振:振荡;回荡。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3)林樾(yuè):指道旁成阴的树。
(4)欲:想要。
(5)捕:捉。
(6)鸣:叫。
(7)立:站立。
5.看注释,小组合作,交流体会诗句的意思。
6.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8)
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旁。
(课件出示9)
创作背景:《所见》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放牛的小孩骑着牛,大声地唱着牧歌,大概是想捕捉那只鸣叫的蝉吧,忽然停止了歌声,站立在柳树旁。这一切叫袁枚看见了,袁枚就写了一首诗,叫“所见”,意思是说诗中写的内容是袁枚亲眼看到的。
(课件出示10)
作者简介:袁枚(1716-1797年),清代诗人、诗论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袁枚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7.读出韵味
这首诗可以按照这个节奏读:
(课件出示11):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8.熟读成诵。
在理解和会读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 第9篇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
2.能根据词语想象画面,并和同学交流。
3.能用一两个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描绘所选事物,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整行书写时能做到把字的中心写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注意字距均匀,养成提笔就是练字的良好习惯。
2.朗读、背诵古诗《鹿柴》。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作者用文字表达感情,我们要了解这种感情,往往要通过想象画面来实现。如何想象画面呢?我们一起走进“语文园地”,学习、交流一下。(板书课题)
二、学习“交流平台”。
1.自由读“交流平台”中的人物对话。
2.指名分角色读人物对话并说一说他们在对话中谈的内容。
3.联系课文,举例说一说自己读书时想到的画面。
4.交流自己在课外书中发现的一些句子,进行简单的欣赏。
5.小结:读文章时,不仅要想象画面,还要“听”声音,“闻”味道。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画面?和同学交流。
人声鼎沸、锣鼓喧天、震耳欲聋、响彻云霄
低声细语、窃窃私语、鸦雀无声、悄无声息
1.读一读。
2.理解词语。
指导:说说这些词语的异同。
预设:
同:都是用来形容声音的。
异:第一行词语形容声音大,第二行词语形容声音小或没有声音。
3.想一想:这些词语让你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预设:读“响彻云霄”,我仿佛看到了“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场景,倒计时结束,只听一声巨响,火箭直入云霄。
4.小结:读词语时,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画面会更立体,运用边读边想象画面的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词语。
(二)选一个事物,用上一两个加点的词语描绘它,再写下来。
风、烟花、霎时、顿时、忽然
雷雨、小狗、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
1.理解加点词语的意思。
指导:“霎时”“顿时”“忽然”“过了一会儿”“一会儿工夫”都是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用这几个词语描绘事物一般都是突出事物变化快或者变化多端的。所以在描绘时一定要从事物变化方面着手,想象事物变化的场景。
2.读一读,用上加点的词语造句,描述一个事物。
预设1:刚才还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滚滚,大雨如注。
预设2:我家的小狗一会儿工夫就把一根骨头啃完了。
四、学习“书写提示”。
1.看提示:我们写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字的中心要在横格的中线上,保持水平。
(2)字距要差不多,标点符号和字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
(3)认真对待每次写字,养成提笔就练字的习惯。
2.练习书写。
五、学习“日积月累”。
1.朗读《鹿柴》。
2.作者简介。
3.借助拼音,读通古诗。提醒学生注意“鹿柴”的读音。(“鹿柴”为地名。其中的“柴”同“寨”,栅栏。)
4.结合插图,联系上下诗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教师针对重点字词进行点拨。(但:只,仅仅。返景:夕阳返照的光。青苔:阴湿的地方生长的绿色的苔藓植物。)
5.展开想象,感悟诗情。
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6.学生读读背背。
7.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想象画面
背诵《鹿柴》
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 第10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阅读文章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3、明确分号的用法。
4、认识路牌,知晓地名和人名的拼音拼写规则。
5、背诵、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过程与方法:
自学、交流、汇报、拓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诗中田园生活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了解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了解分号的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我们这单元的训练点是什么?
2、如何从文章的内容想开去。
3、学生汇报: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阅读的时候,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4、这样阅读有什么好处?
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设计意图:
通过进一步学习,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从文章内容想开去的作用,让学生能把这种方法运用到阅读中去。
二、词句段运用。
1、排比句例句。
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的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1)什么样的句子是排比句?
生述,师总结。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有时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并列句子也可以称为排比句。
(2)运用排比句有什么好处?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句子。
运用排比句的好处。
(3)好处:运用排比句写人,可将人物刻画细致;
用排比句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
运用排比句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运用排比句抒情,可使节奏和谐,感情洋溢。
(4)排比句的作用是读起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气势,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设计意图:
通过了解排比句的好处,让学生可以学以致用。
2、使用分号的例句。
读下面的句子,再说说分号的用法。
(1)生读句子,说说分号的用法。
(2)师讲解,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
①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并列、转折、承接、因果等,通常以并列关系居多)的两个或多个分句;
②分号还可以用来分隔作为列举分项出现的并列短语,或是辞书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设计意图:
了解分号的用法,对课文的理解、写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3、你注意过路牌吗?我们可以借助拼音认识地名。
(1)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牌子上的地名吗?
我们外出时可以借助路牌上的拼音认识地点。
(2)用大写字母写写自己的名字。
(3)地名下面的拼音要大写,而且由专名和通名构成的地名要分开写;
人名的拼音拼写姓在前,名在后,分开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
设计意图:
通过学习这一知识点,学生对路牌有了初步了解,便于今后出行;
并且学习了人名和地名的拼写拼写规则。
三、日积月累。
唐诗《过故人庄》。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写朋友之间真挚友情的古诗——孟浩然的《过故人庄》。
2、作者简介。
孟浩然(689年—740年),湖北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代表诗人之一,与王维齐名,并称“王孟”,著有《孟浩然集》。孟浩然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但诗人一生仕途困顿,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因此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3、“过故人庄”是什么意思?
过,拜访;
故人,老朋友。到村庄拜访老朋友。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被一位朋友邀请到家中作客时,写下的诗。
4、自由练习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5、小组翻译古诗,古诗译文。
老朋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请我到他的农家做客。
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
推开窗户面对农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等到九九重阳节到来时,我再到这里来观赏菊花。
6、这首诗从接受邀请、赴宴、喝酒一直写到辞别,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情,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设计意图:
学生自读,交流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
【板书设计】
语 文 园 地
(一)交流平台:运用联想与想象将所读内容想开去。
(二)词句段运用
1、排比句:朗朗上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2、分号: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分句,或是词中同一义项的不同释义。
3、路牌使用说明,汉语拼音规则。
(三)日积月累
《过故人庄》:写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友情,也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
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 第11篇
教学目标:
学习根据阅读目的,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学习细节描写方法,写出人入迷时的情景;学习说明理由时,用逐条列举的表达方式。积累古诗词《春日》。
教学重点:
积累朱熹的诗《春日》。
教学难点:
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和逐项说理的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刚学过的课文《故宫博物院》这篇课文的前面为我们布置了两个任务,一个是要我们设计故宫博物院参观路线图;一个是要我们详细介绍一处景点。你是怎样完成这两项任务的?
学生自由说。
教师小结:我们要为家人计划故宫一日游,就没有必要把四份材料仔仔细细读一遍,而是重点阅读材料一、材料三和材料四就可以了。如果我们要做的任务是介绍太和殿这一处景点,则需要仔细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四。
同学们再想一下,我们在学习《竹节人》时,如果你的阅读任务是“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
这一任务,你在阅读时应仔细阅读哪些部分呢?
教师再次小结:我们要仔细阅读的是与制作和操作这种玩具相关的部分,对有关玩竹节人的有趣经历这一部分,就可以粗略地浏览一下。所以我们应该这样做,出示:【课件2】
读书时先想想阅读的目的,再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阅读方法。
(板书: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二、词句段运用
(一)看例子,仿写人物入迷的情景。
请同学们分别阅读情景描写的三段文字,谈谈自己的体会与感悟。
指名同学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谈谈认识,说说这段文字描写了什么情景,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分别点评,点拨指导。
(1)第一段文字描写的是一群同学围观竹节人搏斗的情景。这段先写了地点,然后从围观者人数之多、动作、声音、注意力等方面,写出了围观者围观时的情景,从侧面写出了竹节人搏斗的诱惑,或者说玩竹节人给大家带来的无穷的乐趣。
(2)第二段文字描写的是座位后面同学看前面同学玩竹节人的情景,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伸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探过来。”是细节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出玩竹节人是多么有乐趣的事情。
(3)第三段文字写的是罗丹忘我工作的情景。这段话中有对罗丹的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还运用了想象和夸张。大量的细节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全身心投入工作的罗丹。
4教师总结:写人物入迷的情景,要写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等,还可以用上夸张、想象。
(板书: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出示:【课件3】试着写一写人物入迷时的情景。
(1)爸爸看电视或者看书入迷了……
(2)两位老爷爷在大树下下棋入迷了……
(3)美术老师画画入迷了……
……
学生交换阅读,互相提提建议。
(二)学习用序数词逐项说明理由的表达方法。
学生读《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部分一段话,注意加点的部分,想一想这样表达的好处。
分组交流讨论:你从这段话中发现了什么?你认为用这种方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教师检查,指导:
(1)这段话讲的是人们认为的天体上的生命存在必须具备的几个条件。作者用“一是……二是……三是……四是……”(板书)的方式,把四个条件一一列举出来了。
(2)用这样的方式说明理由会使听众或读者觉得条理清晰,理由充分,说理性强,说服力大。(板书:说理)
请同学们从下面两个选题中自选一个,用自己刚刚学到的方式讲出自己的理由。
学生汇报,师生评价,主要评价依据:①是否用上了刚学到的方式;②理由是否充分,并且相互独立,与其他各项没有交叉或相容关系。
三、日积月累
指导预习
(1)自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检查预习。
①指名朗读《春日》。
②简介作者。(板书:朱熹)(朱熹,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3)板书:《春日》解诗题。(“春日”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逐句学习,理解诗意
(1)出示:【课件4】“胜日寻芳泗水滨”。
胜日:好日子。
寻芳:游览、赏玩美好的风景。
泗水:河流名,在山东省中部。
滨:水边。
全句的意思:在风和日丽的一天,诗人到泗水流域去观赏风景。
(2)出示:【课件5】“无边光景一时新”。
光景:风光景物。
一时:一个时辰,这里形容时间很短。
全句的意思:那里风光无限,刹那间许多新鲜奇丽的景色映入眼帘。
(3)出示:【课件6】“等闲识得东风面”。
等闲:随意。
识得:认识到。
东风面:春天的面貌。我国夏季多为东南风,故称春风为东风。
全句的意思:哪里都可以领略到春风的气息。
(4)出示:【课件7】“万紫千红总是春”。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争奇斗艳的景色。
总是:都是。
全句的意思: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象。
欣赏诗句,体会意境
(1)诗中哪一句描写了作者看到的景色?(“万紫千红总是春。”)
你能想象出作者当时看到的景致吗?(在春风的吹拂下,百花盛开,万紫千红。)
(2)作者是怎样描写春天的景色的?(作者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道理。)
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出示:【课件8】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练习背诵。自由背,同桌背。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阅读目的——阅读方法
入迷:表情、动作、语言……
说理:一是……二是……三是……四是……
《春日》 朱熹
三上语文教案部编版 第12篇
【教学设想】
汉字是中华民族璀璨文化的绮丽瑰宝,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基于此,本教学设计结合基本笔画横折,主要突出以下几点:先观察再书写,先示范再练习,集体讲解个别指导,及时的评析与鼓励。关注写字过程,优化写字教学、切实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
【教学重难点】
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在学习之前啊,老师想和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书法作品。
课件播放书法作品,师解说。
2.同学们,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我们知道汉字有哪些结构?
生: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全包围结构、半包围结构、独体字等
3.由此可见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其中的一种结构,板书课题:左右结构
4.从学习汉字开始到现在,大家知不知道写好字的关键是什么呢?教师板书:(关键?结构部分位置)
二、教学左右结构的字
过渡:同学们都说的这么好了,那我们就开始来写字吧,行吗?(不行)为什么呢?(注意坐姿、握笔)同学说的太棒了,这就是我们写字前的准备工作,老师为你们鼓掌,这也就是我们写好的前提。
1.板书:(前提?坐姿执笔)
出示:坐姿歌(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心静气缓)
执笔歌(距离笔尖三厘米,拇指食指相对夹,中指首节垫笔杆,无名小指自然弯,指实掌空才美观)
过渡:大家读完后,能把这样的姿势做给老师看看吗?现在我们知道了写好字的关键和前提了,接下来我们我们就真的可以来学习书写了。
2.指导书写
(1)出示:作都(大家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字吗?)
(2)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呢?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
(3)再看一看,它们每个字的左右两边有什么不同?
生:“作”左窄右宽,“都”左宽右窄。
(4)在写这些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有一首书写儿歌来记住书写规则;
左右不等窄让宽,主动避让有礼貌,巧妙穿插多友好。那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这样的好方法来学习吧!
(5)教学“作”字:它左窄右宽,可拆成“亻”和“乍”;
它们两单独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组合到了一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部分笔画发生了变化。
(6)教学“都”字:它左宽右窄,可拆成“者”和“阝”;
它们两单独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组合到了一起又发生了什么变化?部分笔画发生了变化。
(7)师范写,生描红再书写两遍。
(8)同桌互评,展示学生作品。
三、休息,观看视频。
过渡:刚刚大家表现的那么棒,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份小礼物,想看吗?大家收到的这份礼物啊,是我国的大书法家王献之从小习字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吧!
播放王献之习字的视频。
四、学生自学“法”“别”
过渡:刚看大家看的那么开心,我想学习写字呀,应该也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你们认为呢?好的,那就让我们继续开心的学习吧,现在老师可不教了,需要我们自己用眼睛去观察、发现、思考,你们敢挑战吗?
1.出示:“法”、“别”
2.自学要求:
⑴同桌互相交流,怎样才能把这两个字写规范、美观。
⑵交流好后在田字格内先描红再书写两遍。
⑶前后四人为一组互评,比一比谁的字写的端正、美观。
2.展示作品并评价。
五、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要想写一手好字是需要我们长期的坚持不懈,希望通过你们的努力,大家肯定会有所收获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八个字“认真习字、快乐成长”。
2.作业:
(1)在练习纸上完成这三个左右结构字的书写。
(2)课后搜集你所感兴趣的书法家,同学之间互相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