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压力容器应急演练预案范文(通用5篇)

压力容器应急演练预案范文(通用5篇)

时间:2022-05-25 11:35:03 来源:网友投稿

物理学上的压力,是指发生在两个物体的接触表面的作用力,或者是气体对于固体和液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或者是液体对于固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例如足球对地面的力,物体对斜面的力,手对墙壁的力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压力容器应急演练预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压力容器应急演练预案5篇

【篇一】压力容器应急演练预案

压力容器应急预案

1.目的

本程序是为了确定本公司的压力容器设备爆炸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并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产生的环境影响。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本公司区域内有可能发生压力容器设备爆炸的紧急情况。

3.职责

1、生产管理部负责定期公司内对消防器材进行安全检查,发生爆炸或爆炸时组织救护工作,以及与消防、医疗等单位的紧急联系,组织抢救工作。

2、设备科对压力容器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发现隐患,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3、设备管理员负责对压力容器设备及相应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及时开出整改通知书,限期相关部门整改完成,并通报安全委员会。

4.工作程序

4.1应急准备(预防措施)

a)生产管理部负责对压力容器设备的维保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教育,增强其自防自救能力。

b)生产管理部对消防器材及设施定期检查其数量及完好性,并进行合理的维护和保养,保持疏散通道的畅通。

c)设备科负责对压力容器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记录,发现隐患,查明原因及时纠正。

d)设备科负责每半年定期组织一次对主要电器设施、电路干线的安全检查并作好相应记录,以减少隐患。

4.2应急响应

a)爆炸发生时,发现人员应根据发生的情况,迅速做出判断,是否先将此信息传递给公司调度,或者直接向消防队和救护中心报警。

内部报警电话:

外部报警电话:消防报警119;救护中心120

b)爆炸发生时,设备管理负责人在其认为安全的情况下必需及时切断电源和管道阀门;所有人员应听从临时召集人的安排,有组织的通过安全出口或用其他方法迅速撤离爆炸现场(参见逃生图)。

c)安全委员会临时负责人负责安排抢救工作和人员安置工作。

4.3纠正与完善

a)事故发生后,生产管理部和车间相应领导应组织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事故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将事故分析与处理报告通报上级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

b)由生产管理组织对本程序进行评审与修订,使其不断完善。

【篇二】压力容器应急演练预案

医院压力容器应急预案

∙ 

一、总则

1、目的

为了规范压力容器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促进医院提升应对压力容器事故的能力,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编制依据

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因压力容器引发的事件。 

4、工作原则

(1)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行动。

(2) 职责明确,力量集中,措施得力。

(3)个人自救与单位救援结合。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与职责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是医院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机构和指挥机构,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医院总务科。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组 长: (院长)

副组长: (副院长)

成 员: (医务科主任

(医务科副主任)

(药剂科主任)

(护理部主任)

(感控科主任)

办公室主任)

(设备科主任)

各临床科主任及护士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总务科,由副院长***兼任办公室主任,***任办公室副主任。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小组

警戒保卫组:总务科、保卫科

抢险救灾组:总务科

医疗救护组:各科室主任护士长

后勤保障组:***

通信联络组:***

善后工作组:***

三、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职责

1、组织制订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应急求援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及时做好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7、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8、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四、预警和预防机制

医用氧舱使用科室应对医用氧舱的各类危险源实行安全监控,及早发现可能产生事故的隐患并采取预警措施。

医用氧舱应急救援指挥部负责监督各部门、各岗位落实安全监测、监控和预警措施。

医用氧舱单位必须使用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验收检验合格的氧舱。在投入使用前,核对经过审查鉴定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文件,并取得当地质量技术监监督部门颁发的使用许可证。建立完善的医用氧舱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认真实施。实行科学管理、规范使用、精心检查,定期分析医用氧舱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消除危险源。医用氧舱使用单位应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保证医用氧舱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维护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在医用氧舱的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医用氧舱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五、事故确认及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

1、应急救援指挥部接到突发事件情况报告后,首先要对现场事故危害情况进行初始评估,并立即组织相关人员到达现场,尽快对事故发生的基本情况做出确认。包括确认事故地点、事故形式、事故类型、影响范围、事故危害扩展的趋势以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等,分析控制事故和应急救援的流程及技术要求,针对事故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提出防范措施、紧急处理措施以及启动相关应急救援预案的建议。通知有关部门、单位,采取相应行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开展应急救援行动。先期处置的同时,对于无法控制事故状态,需要救援时,应在在总指挥的统一指挥下,实施救援预案,并逐级上报,请求启动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

2、事故现场的保卫与人员疏散

3、应急救援中的医疗措施

预案启动后,应急医疗救护组应当依照预案规定积极跟进救援,为受伤人员提供及时的现场医疗救治和受惊人员的心理抚慰,对受伤较重人员,要根据伤情及时提供座椅、担架、开水、药品、棉衣等帮助,适时进行转移治疗。对危重伤病人员应当立即转移至相应的医疗科室,或联系附近医院急救中心和120,请求支援救助。

六、现场清理和恢复

事故处理完毕后,应及时清理现场,做好医用氧舱的全面检查。医用氧舱在重新投入使用之前,必须由具备A5资格的生产厂家经全面检查并进行大修,在消除所有事故隐患后,按照有关法规和标准规定的内容经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并验收检验合格后,经应急救援指挥部总指挥审核同意后,方可恢复工作。检验不合格,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医用氧舱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应急工作终止后,应急救援指挥部及时组织分析、评估本次应急救援工作,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建议,修订完善应急救援预案。

七、保障措施

1、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并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医用氧舱所处的房间内应设专门的电话,该电话不得挪作它用,不得停机,不得长时间占线;若号码更换,应立即更新;

(2) 各相关机构和部门负责人应保证通信的畅通,原则上应全天开通手机;

(3)相关人员的电话更改号码应及时报告,办公室和各部门应该存档通信联络方法。

2、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1)医用氧舱使用单位应建立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列表。

(2)定期检查救援设备完好情况,检验其安全性能,损坏、质量出现问题或过期应立即报废,及时更换、添置。

(3)每年初编制救援装备和物品的更新、充实计划,经费上予以保证,年底总结、改进。

3、应急队伍保障

明确各类应急响应的人力资源,包括专业应急队伍、兼职应急队伍的组织与保障方案。

4、费保障

明确应急专项经费来源、使用范围、数量和监督管理措施,保障应急状态时应急经费的及时到位。

5、培训与演练

(1)医用氧舱使用单位应制定培训计划及落实的措施提高应急人员的素质、能力。医用氧舱维护管理人员应按国家相关规定持证上岗。

(2)人员调动时,对应急救援岗位及时更换补充和培训;工作人员轮休期间,保证在岗应急救援力量。

(3)加强对工作人员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等安全知识的教育培训,每半年组织一次《预案》的学习,进行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落实、改进参与救援的措施。

(4)医用氧舱使用单位应制定应急预案演练的计划,按计划组织实施。

(5)预案演习制度化、规范化。使全体员工熟练掌握应急救援的程序、方法,增强各部门的协调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预案演练,检验应急行动与预案的符合性,应急预案的有效性和缺陷的评估。演练结束后要备案记录,对演练情况进行评估、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完善预案。

【篇三】压力容器应急演练预案

山东中佳新材料有限公司

压力容器专项应急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为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和在万一发生事故后能科学、合理、有序、有准备等进行事故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工作原则

1.3.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1.3.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1.3.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臵工作;

1.3.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3.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1.1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成立压力容器、管道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救援组织机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救援组织机构总指挥由公司总经理担任;

2.1.2 成立中佳公司事故应急指挥小组

总指挥:总经理

副总指挥:生产部经理、综合部主任

成员:应急指挥协调组、抢险救援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以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为基础,在事故发生时设置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指挥部设在中佳公司调度室。

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四个工作组,分别为:

应急指挥组:生产部

抢险救援组:安全保卫科、设备供应科、事故作业区(及其它作业区)

后勤保障组:综合部、生产办公室

医疗救护组:招远市人民医院

2.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员及职责

2.2.1 总指挥:

(1)组织制订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和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

(7)压力容器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2.2.2 副总指挥:

(1)协助总指挥落实抢险方案。

(2)按照总指挥指令,协助组长,指挥抢险工作。

(3)总指挥因故不在时,全权指挥抢险工作。

2.2.3应急指挥组

(1)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常用电话要常备,保证应急时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

(2)负责各小组内的协调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

2.2.4抢险救援组:

(1)在统一指挥下,按事故处臵程序正确进行现场事故处臵,尽量减少损失。

(2)在现场处臵时确保人员安全,包括自身安全。

(3)负责布臵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

(4)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

(5)指挥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2.2.5后勤保障组:

(1)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

(2)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

2.2.6医疗救护组:

(1)负责联系医疗机构。

(2)组织救护车辆及医疗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

(3)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2.3各小组职责和分工

为明确各自职责,提高抢险救援的协调指挥能力和救援效率,其各自职能规定如下:

2.3.1总指挥职责: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时,发布应急救援命令,启动应急响应,负责整个应急救援行动和指挥,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抢险救援情况,请求外部增援及下达关闭应急救援命令。

2.3.2副总指挥:及时组织队伍赶赴事故现场,迅速了解事故现场情况,并向总指挥报告受灾情况,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正确决策和指挥现场的救援和抢险,组织现场保护,负责伤员抢救,事故善后处置工作。

2.3.3应急指挥协调组

负责现场指挥救援、通讯联络、事故调查,救援过程中的技术、战术支持。

应急指挥组由生产科、技术科组成。其各部门职责如下:

隶属于应急指挥组,生产部(包括调度室)负责应急救援的通讯和联络工作。生产部经理、调度长负责调集救援的一切资源投入抢险。包括及时组织人力、物力,调派车辆、设备、资财等投入抢险救援工作。全力保障通讯、动力、照明、运输工作的畅通。

2.3.4抢险救援组

负责集结抢险救援队,现场人员、设备的抢险救援工作。

抢险救援组由安全保卫科、设备科、事故作业区(及其他作业区)组成。其各部门职责如下:

2.3.4.1安全保卫科:隶属于应急指挥组,是抢险救援组的主要力量,负责督促和检查各专项预案的编制和落实工作,做好危险源点的检查和控制,负责事故应急预案的日常管理和协调演练工作。发生事故时负责现场的勘察,事故原因的调查和取证工作;协助厂领导了解和汇总事故情况,参与现场抢险救援,督促事故单位落实抢险现场的安全措施,并为领导的正确指挥提供决策方案;根据厂领导的指示、综合协调有关工作事宜,和事故分析工作;提出对事故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并制订同类事故的防范措施;负责快速集合各作业区救护队,负责消防灭火、应急抢险救援、现场警戒和秩序维护,保障抢险道路和车辆的通畅。在事故现场危险时,负责组织人员的应急和疏散。配合安全部门做好事故现场的记录、拍照和证据收集工作。还负责环境破坏后对河道、水源的联系监测工作。

2.3.4.2设备科:负责抢险过程中与设备安全有关的抢险方案的组织和落实工作。组织事故后设备维护和抢修,为恢复生产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2.3.4.3事故单位(及其他作业区):为救援抢险提供人力保障,事故单位平时要组织自己的义务抢险队,进行应急预演,并根据预案贮备抢险救援的工具和设备以备应急之需。发生特大安全事故时,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组织职工自救和应急避险。

2.3.5后勤保障组

负责抢险救援时的物资供应和后勤保障。后勤保障组由综合部、财务部组成;

2.3.5.1综合部负责领导用车,应急救援文件传输以及对外接待和信访调节工作;负责应急时期的食品、饮用水的供应。

2.3.5.2财务部负责应急物资、材料的储备、供应工作。

2.3.6医疗救护组

招远市人民医院,为我厂应急救援的主要医, 疗救治力量。医疗救护组主要负责应急期间伤病员的现场处置、救治工作。

3、压力容器安全状况分析

类别

项目

内容

容器名称

氮气罐

容器台数

3台

容器工艺类别

□反应R □换热E □分离S 存储C

介质属性

□清洁 □易爆 □有毒 □腐蚀 深冷 □高温

最高工作压力

0.82Mpa

工作温度

-196℃

周边建筑分布

□密集 不密集

周边人员分布

□密集 不密集

易燃易爆场所

□靠近易燃易爆场所 不靠近易燃易爆场所

道路情况

通畅、无堵塞 □拥挤、堵塞

消防队位置

□5公里内 10公里内 □10公里以上

4、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危险源分析辨识

4.1.1 压力容器

(1) 超压引起爆炸: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失效;误操作;容器压力、温度异常;周边环境温度骤升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超压爆炸;

(2)泄漏引起爆炸:当介质属易燃易爆介质时,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有可能引起泄漏周边爆炸进而引起容器爆炸;

(3)泄漏引起窒息、中毒: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介质将引起人员窒息,当介质为有毒介质时引起人员中毒;

(4)泄漏引起人员烫伤: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或容器爆炸时,高温介质将引起人员烧伤、烫伤;

(5)泄漏引起人员冻伤: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低温液体将引起人员冻伤。

4.1.2、车间及周边建筑

(1)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其碎片可能伤人;

(2)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其发生的冲击波可能伤人;

(3)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可能引起厂房及周边建筑的倒塌而伤人;

(4)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泄漏引起火灾。

4.2 险情分类

险情级别

险情分类

一般

重大

特大

泄露

无毒、非易燃易爆介质较大面积泄露

有毒、易燃易爆介质较大泄露,高毒介质泄露

爆炸

非有毒,易燃易爆介质容器引起爆炸

有毒、高毒易燃易爆介质容器爆炸

火灾

车间内小范围火灾,但消防设备齐全

车间级周边大面积火灾

车间级周边大面积火灾,且周边有易燃易爆品及设备

5、预防机制

(1) 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2)专门机构或者设专(兼)职人员;

(3)定期分析压力容器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

(5)企业日常检查制度;

(6)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7)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8)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的定期报告制度。

6、应急响应

6.1 应急响应程序

6.1.1 报警

(1)发生事故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应急总指挥(副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

(2)如为较大事故,应即时拨打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急电话12365 或拨打 110 报警。

6.1.2 启动救援预案并组建救援队伍

(1)应急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救援预案并通知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有关成员到达事故现场;

(2)组织机构各位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本组工作人员及抢险装备,然后赶往事故现场,向现场总指挥报到,接受任务,了解现场灾害情况,实施统一的救援工作;

(3)按各组分工进行抢险。

6.1.3 通报: 根据“救人第一和准确、迅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利用本单位内部的各种宣传、通讯工具,向本单位人员发送通报。

通报内容:

(1)事故发生情况;

(2)人员情绪的稳定;

(3)疏散人员和救护。

6.2 应急疏散

6.2.1 原则

(1)在事故险情出现时,现场指挥人员首先疏散无关人员撤离险区;

(2)只要事故险情无法控制,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立即下达紧急疏散命令,紧急疏散命令只能由应急总指挥下达;

(3)险情现场的指挥人员确定现场抢险人员全部撤离后再撤离;

(4)疏散命令下达后,视事故险情出现地点和方向,以最近的路线和最少的时间,迅速撤离。特殊情况下,可翻墙或采取其他措施撤离。

6.2.2 应急疏散程序

(1)在抢险过程中,应急总指挥时刻关注事故险情变化,如果险情无法控制,应下达紧急疏散命令;

(2)应急疏散命令下达后要及时传达给每一部门每个人,各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3)撤离要按次序按应急疏散路线有序进行。

6.2.3 应急疏散路线图

6.2.4 应急疏散和自救的主要方法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遇险人员可以安全地疏散或自救,脱离险 境。因此必须坚定自救的意识,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观察,争取可行的措施进行疏散自救。

(1)疏散时如果人员较多或能见度很差时,应在熟悉疏散通道布臵的人员带领下,迅速地撤离事故现场。带领人可用绳子带领,用“跟着我”的喊话或前后扯衣襟的方法将人员撤至室外或安全地点;

(2)在撤离事故现场的途中被浓烟所围困时,由于浓烟一般是向上流动,地面上的烟雾相对比较稀薄,因此可争取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如果有条件,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迅速撤出烟雾区;

(3)楼房楼下着火时,楼上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应根据现场不同情况争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4)火灾时自身衣帽一旦着火,应尽快地把衣帽脱掉,如果来不及可把衣服撕碎扔掉,切记不能奔跑,那样会使身上的火越烧越旺,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场所,引起新的火点;身上着火可就地躺下打滚,把身上的火压灭。在场人员可帮助灭火。

6.3 事故现场处臵要点

6.3.1 发现泄漏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

6.3.2 发生超压超温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对于反应容器停止进料,对于无毒非易燃介质,要打开放空管排汽,对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质要打开放空管,但要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

6.3.3 属超温引起的超压除采取第2条措施外还要通过水喷淋冷却以降温。

6.3.3.1 容器本体泄漏或第一道阀门泄漏要根据容器、介质不同研制专用堵漏技术和堵漏工具;

6.3.3.2 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要对周边明火进行控制,切断电源,严禁一切用电设备运行,防止静电产生。

6.4 安全警戒:

(1)加工场外围警戒:消除路障,劝导行人撤离现场。如起火为迎接消防人员及到达现场要创造有利条件;

(2)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由厂指挥部立即向消防指挥报告事故发生情况, 并移交指挥权,听从公安消防人员的调遣;

(3) 保护事故现场,禁上无关人员进入,并积极协助消防公安等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发生原因。

6.5 事后处理

(1)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安监部门等进行事后处理;

(2)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3)在24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质监部门、安监部门等有关部门。事故报告内容:

①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事故单位行业类型、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③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初步估计;

④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⑤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⑥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7、保障措施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7.1.1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7.1.2 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24小时畅通;

7.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7.2.1 制订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清单,包含但不限于抢修工具、个人防护用品、消防设施、医疗设备等,同时应保证其可靠有效;

7.2.2 应急救援设备、物资(经费)有保障;

8、培训队伍保障

8.1 应急救援培训

(1)制定应急培训计划。

(2)对重点岗位,重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臵的培训;

(3)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措施与能力。

8.2 演习(演练)

(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提高救援人员的熟练程度,验证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发生事故时能得到妥善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演习应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和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救援演习;

(3)每次演习可针对一种情况,也可结合多种情况综合演习。演习结束后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及时做好记录工作,填写事故应急救援演习记录表,针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总结,做好整改 工作。

9、预案发布、培训和更新

9.1 应急预案的发布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后组织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审定,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

9.2 预案的培训和更新

9.2.1 预案在发布后应组织预案所涉人员学习贯彻、演习演练;

9.2.2 演习演练至少一年一次,根据演练的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

9.2.3 根据人员变动、设备参数改变、演习演练验证结果、新经验新教训,以及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求的改变等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

9.3 预案上报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预案发布或更新后应报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

9.4 监督检查依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本预案的制定、完善、演练进行监督检查。

压力容器常见故障及事故处臵方案

一、事故原因

1、违章作业

(1)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

(2)未对设备进行臵换或臵换不彻底就试车或打开人孔进行焊接检修,空气进入容器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爆炸;

(3)用可燃、助燃气体(如氧气、合成系统的精炼气、碳化系统的变换气)补压、试压、试漏;

(4)未做动火分析、动火处理(如未加盲板将检修设备与生产系统进行隔离,或盲板质量差,或采用石棉板盲板),未办理动火证就动火作业;

(5)带压紧固设备的阀门和法兰的螺栓;

(6)盲目追求产量,超压超负荷运行;

(7)不按有关规定执行,经验从事。

2、操作失误

(1)设备臵换清扫时,臵换顺序错误;

(2)操作中错开阀门,或开关阀门不及时。或开关阀门顺序错误,致使设备憋气或气体倒流超压,引起物理爆炸;

(3)投料过快或加料不均匀引起温度剧增,或使设备内母液凝固;

(4)投错物料,使其在回收工序中受热分解爆炸。

3、设备制造缺陷

(1)自制或自制改装的设备,材质不符合要求,没按规定和技术要求进行加工;

(2)焊接质量太差,如设备焊接处有明显的与母材未熔合、连 续点状夹渣、气孔、裂纹,或焊接口未开坡口、焊肉薄厚不均等;

(3)没有严格按设计图纸加工,给设备事故留下隐患;

(4)选用旧设备或代用设备,因材料性能不明或自身缺陷而发生事故。

4、未按规定检验或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检验,致使设备存在缺陷未及时发现未按规定检验或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检验;

(1)设备不能及时进行年度检查和定期全面检验等;

(2)设备维修改造时,不能按规定报检,未进行监督检验,改造维修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3)因需拆保温及设备不能更换触媒等原因,不能实施定期检验;

(4)因设备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定期检验。

5、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臵损坏失效

(1)设备运行中,因仪表接管漏气、阀门密封不严等引起可燃易爆气体泄漏;

(2)仪表装臵失灵、损坏;

(3)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泄压装臵失灵,致使容器超压爆炸;

(4)安全装臵安装质量不好,以致在正常使用中自行动作,使容器内物料喷出而引起事故;

(5)容器上的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破损,安全附件未按要求进行定期校验等原因造成物料泄漏引起事故。

6、腐蚀及其他原因

(1)由于设备、环境、介质等因素影响,存在较严重的腐蚀。设备腐蚀速率快,未及时发现腐蚀等;

(2)使用单位管理不到位;

(3)设备长期储存,温度过高引起自聚反应或充装可燃性液化气体过量,高温下储存和运输中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剧增而引起爆炸。

二、处理措施

1、超压

1.1 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操作方案,操作相应阀门及排放装臵,将压力降到允许范围内;

(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防隐患;

(3)超压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应立即继续降压、直到停车;

(4)超压情况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是否正常;

(5)修理或更换受压部件;

(6)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受压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1.2 预防措施: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2、超温

2.1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操作方案,立即操作相应阀门,喷淋装臵将温度降到允许范围内;

(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

(3)超温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应立即继续降温、 降压、直至停车;

(4)检查超温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外、变形等安全状况;

(5)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

(6)详细记录超温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2.2 预防措施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3、异常声响

3.1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立即观察设备压力、温度等运行参数是否正常;

(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

(3)原因不明应立即降压、直到停车;

(4)检查异常响声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外观、变形等安全状况;

(5)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

(6)详细记录超温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3.2 预防措施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异常变形

4.1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操作相应阀门,立即停车;

(2)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

(3)对变形部位进行检查;

(4)修理或更换变形受损部件;

(5)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受压、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5、泄漏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操作相关阀门,立即降压停车;

(2)通知应急人员救援队伍、设备管理部门、工艺运行部门;

(3)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报 120 急救电话,抢救伤员;

(4)切断电源,做好消防准备,防止泄漏的易燃易爆介质爆炸;

(5)封闭泄漏现场,将泄漏设备与周围相连系统断开;

(6)堵塞泄漏部位,将设备内介质倒入备用容器;

(7)通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机构;

(8)查明泄漏原因,修理、更换受损部件;

(9)详细记录泄漏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10)应注意泄漏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妥善处理或者排放,重大泄漏应有及时向公众分布,必要时作好疏散工作。

6、异常振动

6.1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确认振动源,并予以消除;

(2)有可能造成设备损伤的,应停车检测。

6.2 预防措施

(1)加强工艺纪律,避免操作参数的异常波动;

(2)加强巡检,检查管道系统支吊件完好程度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篇四】压力容器应急演练预案

压力容器事故应急预案

编 制:

审 核:

批 准:

二〇一七年四月


压力容器应急预案

1编制依据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的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特种设备重、特大事故造成的损失,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要求,结合本项目工程特点,制定本预案。

2指导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条例》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精神,结合工地实际,认真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消防工作方针和“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减灾方针,健全以工区项目经理负责制为核心的各种岗位责任制,真正做到思想、组织、措施、队伍、物资五落实,实行统一领导,分工负责,调动各方力量,做好沿线消防抢险的各项工作。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为了应对火灾及爆炸事故的发生,拌合站成立了应急组织机构(见下图)。

3.2指挥机构及其职责

3.2.1应急办公室

a、协助事故现场总指挥工作;

b、负责紧急情况的上传下达。

应急组织机构图

3.2.2事故现场总指挥

a、所有事故现场操作的指挥和协调;

b、现场事故评估;

c、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应行动的执行;

d、控制紧急情况;

e、现场应急反应行动的指挥,与在应急指挥中心的反应操作副总指挥的协调;

f、作好应急救援处理现场指挥权转化后的移交和应急救援处理协助工作;

g、做好消防、医疗、交通管制、抢险救灾等各公共救援部门联系工作。

3.2.3伤员营救组

a、引导现场作业人员从安全通道疏散;

b、对受伤人员进行营救至安全地带。

3.2.4物资抢救组

a、抢运可以转移的场区内物资;

b、转移可能引起新危险源的物品到安全地带。

3.2.5通讯组

a、随时掌握现场事态,及时向应急办公室汇报;

b、迅速将办公室的有关指示准确传达到各个有关部门。

3.2.6保卫疏导组

a、对场区内外进行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的工作;

b、疏散场区外的居民撤出危险地带;

c、必要时联系119 120 110等有关部门。

3.2.7抢险物资供应组

a、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b、提供和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安全配备;

c、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

3.2.8后勤供给组

a、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

b、及时输送后勤供给物品到抢险人员手中。

3.2.9现场临时医疗组

a、对受伤人员作简易的抢救和包扎工作;

b、及时转移重伤人员到医疗机构就医。

4预防措施

4.1空压机在作业过程中应防止触电或因燃料燃尽,空磨时间过长,导致爆炸,引发大火的事故发生。

4.2生产过程中,各种设备的使用应严格按照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进行操作。

4.3各种机械设备要按照制定的维修保养计划及时进行维修保养,并严格执行设备管理有关规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5应急救援过程中注意事项

5.1压力容器发生爆炸事故后,为防止事故扩大,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所有阀门应迅速关闭或采取堵漏;对可燃气体和油类应用沙石或二氧化碳、干粉等灭火器进行灭火,同时设置隔离带以防火灾事故蔓延;对受伤人员立即实行现场救护,伤势严重的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5.2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发生泄漏中毒事故后,现场抢险人员必须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或口罩、氧气呼吸器等进行呼吸防护,进入现场关闭所有通气阀门或采取堵漏,并将救出人员抬至通风空气新鲜处进行现场救护,中毒严重的应立即送往附近医院。

5.3火灾发生会伴有浓烟、火光,产生大量的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同时,合成纤维、橡胶、塑料等燃烧时还可能产生二氧化硫、氧化氮、氰化氢等毒气;苯、汽油等易燃液体燃烧会产生有害的苯、汽车蒸汽。因此,参与消防灭火和救护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必须采取或掌握灭火过程中防烟防毒的基本措施:(1)发生室外火灾,消防人员一般不要站立在着火点的下风侧,避免吸入烟气晕倒。(2)发生室内火灾,消防人员进行扑救前,应先打开门窗。若火灾发生在地下室,消防人员灭火时还应佩戴防毒面具和氧气呼吸器,避免中毒危险。(3)发生在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的火灾,消防人员在扑救时一定要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或氧气呼吸器,穿戴安全帽,防护衣鞋等。过滤式防毒面具应根据化学毒剂和有害气体的种类选用相应类型的滤毒罐。当空气中氧气浓度降到18%以下,毒性气体浓度在2%以上时,各种型号的滤毒罐都不起滤毒作用,应停止使用滤毒罐,改用氧气呼吸器。如果发现抢救人员有头晕、恶心、发冷等中毒症状,应立即撤离火灾现场,让其安静休息,吸取新鲜空气,严重者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急救。
6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程序
   6.1发生安全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报告工区负责人。移动式压力容器、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还应同时报告设备使用注册登记的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事故报告时间不得超过事故发生后1小时。报告内容为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单位、事故的简要情况、伤亡人数、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和已采取的应急措施等。同时,迅速联系119、120处理事故现场。
     6.2立即启动应急救援预案,成立现场救援组,实施现场救援工作和调查处理。事故发生地的有关单位必须严格保护事故现场,并采取必要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和损失加重,确因抢险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必须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现场图,并妥善保存现场主要痕迹、物证等。
    6.3特大事故现场救援组到达后,根据指挥部应急救援现场指挥部的命令,按照职责分工,立即开展救援工作,听取事故发生单位的汇报,分析事故发生原因,制定抢险方案,并按分工组织实施。

应急救援联系电话

【篇五】压力容器应急演练预案

1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以人为本,为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和在万一发生事故后能科学、合理、有序、有准备等进行事故处理,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结合公司自身实际情况,特制订本预案。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 工作原则

1.3.1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始终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认真做好预防事故工作,切实加强员工和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灾难造成的伤亡和财产损失;

1.3.2 积极应对,立足自救。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方针,努力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体系,准备充分的应急资源,落实各级岗位职责,做到人人清楚事故特征、类型、原因和危害程度,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及时迅速采取正确措施,积极应对、立足自救;

1.3.3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在总指挥统一领导下,负责指挥、协调处理突发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应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1.3.4 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循科学原理,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实现科学民主决策。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的方法、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

1.3.5 预防为主,平战结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工作相结合。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事故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应对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搞好宣传教育,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救援技能。

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及职责

2.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2.1.1 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成立压力容器、管道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救援组织机构负责对事故应急救援的组织、指挥、协调等工作,救援组织机构总指挥由公司总经理担任;

2.1.2 救援组织机构下设现场处置组、警戒疏散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见图 1。

2.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成员及职责2.2

2.2.1 总指挥:

(1)组织制订压力容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备和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

(6)事故状态下设立的办公室、警戒保卫组、抢险救灾组、医疗救护组、后勤保障组、通信联络组、善后工作组等内部机构的工作职责及各级人员的职责;

(7)压力容器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

(8)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物证、资料;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图1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图

2.2.2 副总指挥:

(1)协助总指挥落实抢险方案。

(2)按照总指挥指令,协助组长,指挥抢险工作。

(3)总指挥因故不在时,全权指挥抢险工作。

2.2.3 现场处置组:

(1)在统一指挥下,按事故处置程序正确进行现场事故处置,尽量减少损失。

(2)在现场处置时确保人员安全,包括自身安全。

2.2.4 警戒疏散组:

(1)负责布置安全警戒保证现场井然有序,实行交通管制,保证现场道路畅通。

(2)加强保卫工作,禁止无关人员车辆通行。

(3)指挥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

2.2.5 后勤保障组:

(1)负责应急状态下应急物资的供应保障。

(2)负责交通车辆的保障。

2.2.6 医疗救护组:

(1)负责联系医疗机构。

(2)组织救护车辆及医疗人员,器材进入指定地点。

(3)组织现场抢救伤员。

2.2.7 通讯联络组:

(1)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畅通,常用电话要常备,保证应急时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

(2)负责各小组内的协调及与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

3 压力容器安全状况分析

类别

项目

内容

容器名称

容器台数

容器工艺类别

□反应R □换热E □分离S □存储C

介质属性

□清洁 □易爆 □有毒 □腐蚀 □深冷 □高温

最高工作压力

Mpa

工作温度

周边建筑分布

□密集 □不密集

周边人员分布

□密集 □不密集

易燃易爆场所

□靠近易燃易爆场所 □不靠近易燃易爆场所

道路情况

□畅通、无堵塞 □拥挤、堵塞

消防队位置

□5公里内 □10公里内 □10公里以上

4 危险辨识与灾害后果预测

4.1 危险源分析辨识

4.1.1 压力容器

(1) 超压引起爆炸: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附件失效;误操作;反应容器物料添加量、压力、温度异常;周边环境温度骤升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超压爆炸;

(2) 泄漏引起爆炸:当介质属易燃易爆介质时,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有可能引起泄漏周边爆炸进而引起容器爆炸;

(3) 泄漏引起中毒: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有毒介质将引起人员中毒,爆炸事故当介质为有毒介质时更将引起严重人员中毒;

(4) 泄漏引起人员烫伤: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或容器爆炸时,高温介质将引起人员烧伤、烫伤;

(5) 泄漏引起人员冻伤:由于法兰、阀门等密封面及本体发生泄漏时,或容器爆炸时,深冷液体将引起人员冻伤。

4.1.2、车间及周边建筑

(1) 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其碎片可能伤人;

(2) 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其发生的冲击波可能伤人;

(3) 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可能引起厂房及周边建筑的倒塌而伤人;

(4) 由于压力容器的爆炸泄漏引起火灾。

4.2 险情分类

险情级别

险情分类

一般

重大

特大

泄露

无毒、非易燃易爆介质较大泄露

有毒、易燃易爆介质较大泄露,高毒介质泄露

爆炸

非有毒,易燃易爆介质容器引起爆炸

有毒、高毒易燃易爆介质容器爆炸

火灾

车间内小范围火灾但消防设备周全

车间及周边大面积火灾

车间及周边大面积火灾、且周边有易燃易爆品及设备

4.3 灾害后果预测

本预案编制时对灾害后果进行预测,对灾害影响的地域范围、人员数量、重要或居民建筑物等因素也予以充分考虑。

5 预防机制

(1)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2)专门机构或者设专(兼)职人员;

(3)定期分析压力容器安全状况,完善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使用登记、定期检验制度;

(5)企业日常检查制度;

(6)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7)作业人员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制度;

(8)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的定期报告制度。

6 应急响应

6.1 应急响应程序

6.1.1 报警

(1)发生事故后,第一发现人应立即向应急总指挥(副总指挥)汇报事故情况;

(2)如为较大事故,应即时拨打市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急电话12365 或拨打 110 报警。

6.1.2 启动救援预案并组建救援队伍

(1)应急总指挥或副总指挥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救援预案并通知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有关成员到达事故现场;

(2)组织机构各位成员接到通知后,立即组织本组工作人员及抢险装备,然后赶往事故现场,向现场总指挥报到,接受任务,了解现场灾害情况,实施统一的救援工作;

(3)按各组分工进行抢险。

6.1.3 通报:

根据“救人第一和准确、迅速、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指导思想,利用本单位内部的各种宣传、通讯工具,向本单位人员发送通报。

通报内容:

(1)事故发生情况;

(2)人员情绪的稳定;

(3)疏散人员和救护。

6.2 应急疏散

6.2.1 原则

(1)在事故险情出现时,现场指挥人员首先疏散无关人员撤离险区;

(2)只要事故险情无法控制,涉及职工生命安全,立即下达紧急疏散命令,紧急疏散命令只能由应急总指挥下达;

(3)险情现场的指挥人员确定现场抢险人员全部撤离后再撤离;

(4)疏散命令下达后,视事故险情出现地点和方向,以最近的路线和最少的时间,迅速撤离。特殊情况下,可翻墙或采取其他措施撤离。

6.2.2 应急疏散程序

(1)在抢险过程中,应急总指挥时刻关注事故险情变化,如果险情无法控制,应下达紧急疏散命令;

(2)应急疏散命令下达后要及时传达给每一部门每个人,各部门要迅速组织人员撤离;

(3)撤离要按次序按应急疏散路线有序进行。

6.2.3 应急疏散路线图

6.2.4 应急疏散和自救的主要方法

一般情况下,绝大多数遇险人员可以安全地疏散或自救,脱离险境。因此必须坚定自救的意识,不要惊慌失措,要冷静观察,争取可行的措施进行疏散自救。

(1)疏散时如果人员较多或能见度很差时,应在熟悉疏散通道布置的人员带领下,迅速地撤离事故现场。带领人可用绳子带领,用“跟着我”的喊话或前后扯衣襟的方法将人员撤至室外或安全地点;

(2)在撤离事故现场的途中被浓烟所围困时,由于浓烟一般是向上流动,地面上的烟雾相对比较稀薄,因此可争取低姿势行走或匍匐穿过浓烟;如果有条件,可用湿毛巾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迅速撤出烟雾区;

(3)楼房楼下着火时,楼上人员不要惊慌失措,应根据现场不同情况争取正确的自救措施;

(4)火灾时自身衣帽一旦着火,应尽快地把衣帽脱掉,如果来不及可把衣服撕碎扔掉,切记不能奔跑,那样会使身上的火越烧越旺,还会把火种带到其他场所,引起新的火点;身上着火可就地躺下打滚,把身上的火压灭。在场人员可帮助灭火。

6.3 事故现场处置要点

6.3.1 发现泄漏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及泄漏处前端阀门;

6.3.2 发生超压超温时要马上切断进汽阀门,对于反应容器停止进料,对于无毒非易燃介质,要打开放空管排汽,对于有毒易燃易爆介质要打开放空管,但要将介质通过接管排至安全地点;

6.3.3 属超温引起的超压除采取第 2 条措施外还要通过水喷淋冷却以降温。

6.3.3.1 容器本体泄漏或第一道阀门泄漏要根据容器、介质不同研制专用堵漏技术和堵漏工具;

6.3.3.2 易燃易爆介质泄漏时要对周边明火进行控制,切断电源,严禁一切用电设备运行,防止静电产生。

6.4 安全警戒:

(1)加工场外围警戒:消除路障,劝导行人撤离现场。如起火为迎接消防人员及到达现场要创造有利条件;

(2)消防人员到达现场后,由厂指挥部立即向消防指挥报告事故发生情况, 并移交指挥权,听从公安消防人员的调遣;

(3) 保护事故现场,禁上无关人员进入,并积极协助消防公安等有关部门调查事故发生原因。

6.5 事后处理

(1)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安监部门等进行事后处理;

(2)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及安抚工作;

(3)在 24 小时内写出书面报告,报送质监部门、安监部门等有关部门。

事故报告内容:

①发生事故的单位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事故单位行业类型、经济类型、企业规模;

③事故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和初步估计;

④事故原因、性质的初步判断;

⑤事故抢救处理的情况和采取的措施;

⑥需要有关部门和单位协助事故抢救和处理的有关事宜。

7 保障措施

7.1 通信与信息保障措施

7.1.1 明确与应急工作相关联的单位或人员的通信联系方式和方法,并提供备用方案;

7.1.2 保障报警、通信器材完好,保证信息渠道 24 小时畅通;

7.2 救援装备和物资保障

7.2.1 制订应急救援设备、设施与物资清单,包含但不限于抢修工具、个人防护用品、消防设施、医疗设备等,同时应保证其可靠有效;

7.2.2 应急救援设备、物资(经费)有保障;

8 培训队伍保障

8.1 应急救援培训

(1)制定应急培训计划

(2)对重点岗位,重点岗位操作人员进行应急处置的培训;

(3)全员培训,提高应急意识、自我保护和参与救援的措施与能力。

8.2 演习(演练)

(1)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习,提高救援人员的熟练程度,验证应急救援预案的有效性,从而保证发生事故时能得到妥善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2)演习应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对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和事故进行有针对性的救援演习;

(3)每次演习可针对一种情况,也可结合多种情况综合演习。演习结束后压力容器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及时做好记录工作,填写事故应急救援演习记录表,针对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总结,做好整改工作。

9 预案发布、培训和更新

9.1 应急预案的发布

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后组织或邀请专业人士进行审定,并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批准后发布、实施。

9.2 预案的培训和更新

9.2.1 预案在发布后应组织预案所涉人员学习贯彻、演习演练;

9.2.2 演习演练至少一年一次,根据演练的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

9.2.3 根据人员变动、设备参数改变、演习演练验证结果、新经验新教训,以及法律法规、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要求的改变等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更新和修订。

9.3 预案上报

重点监控特种设备使用单位的预案发布或更新后应报送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和当地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备案。

9.4 监督检查

依据《安全生产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对本预案的制定、完善、演练进行监督检查。

压力容器常见故障及事故处置方案

一、事故原因

1、违章作业

(1)作业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

(2)未对设备进行置换或置换不彻底就试车或打开人孔进行焊接检修,空气进入容器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而爆炸;

(3)用可燃、助燃气体(如氧气、合成系统的精炼气、碳化系统的变换气)补压、试压、试漏;

(4)未做动火分析、动火处理(如未加盲板将检修设备与生产系统进行隔离,或盲板质量差,或采用石棉板盲板),未办理动火证就动火作业;

(5)带压紧固设备的阀门和法兰的螺栓;

(6)盲目追求产量,超压超负荷运行;

(7)不按有关规定执行,经验从事。

2、操作失误

(1)设备置换清扫时,置换顺序错误;

(2)操作中错开阀门,或开关阀门不及时。或开关阀门顺序错误,致使设备憋气或气体倒流超压,引起物理爆炸;

(3)投料过快或加料不均匀引起温度剧增,或使设备内母液凝固;

(4)投错物料,使其在回收工序中受热分解爆炸。

3、设备制造缺陷

(1)自制或自制改装的设备,材质不符合要求,没按规定和技术要求进行加工;

(2)焊接质量太差,如设备焊接处有明显的与母材未熔合、连续点状夹渣、气孔、裂纹,或焊接口未开坡口、焊肉薄厚不均等;

(3)没有严格按设计图纸加工,给设备事故留下隐患;

(4)选用旧设备或代用设备,因材料性能不明或自身缺陷而发生事故。

4、未按规定检验或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检验,致使设备存在缺陷未及时发现未按规定检验或因客观原因无法实施检验,

(1)设备不能及时进行年度检查和定期全面检验等;

(2)设备维修改造时,不能按规定报检,未进行监督检验,改造维修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3)因需拆保温及设备不能更换触媒等原因,不能实施定期检验;

(4)因设备结构原因,不能进行定期检验。

5、安全附件及安全保护装置损坏失效

(1)设备运行中,因仪表接管漏气、阀门密封不严等引起可燃易爆气体泄漏;

(2)仪表装置失灵、损坏;

(3)安全阀、爆破片等安全泄压装置失灵,致使容器超压爆炸;

(4)安全装置安装质量不好,以致在正常使用中自行动作,使容器内物料喷出而引起事故;

(5)容器上的压力表、温度计、液位计等破损,安全附件未按要求进行定期校验等原因造成物料泄漏引起事故。

6、腐蚀及其他原因

(1)由于设备、环境、介质等因素影响,存在较严重的腐蚀。设备腐蚀速率快,未及时发现腐蚀等;

(2)使用单位管理不到位;

(3)设备长期储存,温度过高引起自聚反应或充装可燃性液化气体过量,高温下储存和运输中气体受热膨胀,压力剧增而引起爆炸。

二、处理措施

1、超压

1.1 处理的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操作方案,操作相应阀门及排放装置,将压力降到允许范围内;

(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防隐患;

(3)超压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应立即继续降压、直到停车;

(4)超压情况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是否正常;

(5)修理或更换受压部件;

(6)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受压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1.2 预防措施: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2、超温

2.1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操作方案,立即操作相应阀门,喷淋装置将温度降到允许范围内;

(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消除隐患;

(3)超温情况可能会影响相关设备安全使用,应立即继续降温、降压、直至停车;

(4)检查超温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外、变形等安全状况;

(5)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

(6)详细记录超温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2.2 预防措施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3、异常声响

3.1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立即观察设备压力、温度等运行参数是否正常;

(2)立即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

(3)原因不明应立即降压、直到停车;

(4)检查异常响声所涉及的受压元件、安全附件的外观、变形等安全状况;

(5)修理或更换受损部件;

(6)详细记录超温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3.2 预防措施

(1)遵守工艺纪律,严格按照压力容器系统的工艺规程进行操作;

(2)加强巡查,注意观察、记录相关仪表的显示;

(3)加强工艺操作人员的培训,熟悉掌握工艺流程、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4、异常变形

4.1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操作相应阀门,立即停车;

(2)通知工艺运行、设备管理部门查明原因;

(3)对变形部位进行检查;

(4)修理或更换变形受损部件;

(5)详细记录超压情况,受压、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5、泄漏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操作相关阀门,立即降压停车;

(2)通知应急人员救援队伍、设备管理部门、工艺运行部门;

(3)撤离现场无关人员,如有人员受伤应立即报 120 急救电话,抢救伤员;

(4)切断电源,做好消防准备,防止泄漏的易燃易爆介质爆炸;

(5)封闭泄漏现场,将泄漏设备与周围相连系统断开;

(6)堵塞泄漏部位,将设备内介质倒入备用容器;

(7)通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检验机构;

(8)查明泄漏原因,修理、更换受损部件;

(9)详细记录泄漏情况,受损部件的修理、更换情况;

(10)应注意泄漏物质对环境的影响、妥善处理或者排放,重大泄漏应有及时向公众分布,必要时作好疏散工作

6、异常振动

6.1 方法和步骤:

(1)压力容器操作人员根据具体应急预案、确认振动源,并予以消除;

(2)有可能造成设备损伤的,应停车检测。

6.2 预防措施

(1)加强工艺纪律,避免操作参数的异常波动;

(2)加强巡检,检查管道系统支吊件完好程度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推荐访问:演练 预案 应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