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艳圆
(青海省畜牧总站 ,青海 西宁 810000)
为全面及时了解和掌握当前青海省家禽养殖业发展情况,按照厅畜牧业处的统一部署安排,省畜牧总站指派专人于2022年6月在全省开展了家禽产业专项调研工作。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入户调查、听取汇报等形式,先后前往西宁市湟源县、海东市平安县等青海省家禽主产区规模养殖场、养殖户和养殖合作社等,以点带面,对青海省家禽产业生产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开展了全面的调查了解,本次调研情况如下:
作为畜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家禽养殖业在青海省有着漫长的历史。改革开放以前,仅是作为家庭副业进行生产,尚未成为一项独立的产业。改革开放后,在没有国家政策补贴的情况下,家禽养殖产业依靠自身具有的高效率、低成本优势逐渐在农村稳定立足。目前随着全国家禽产业不断向规模化生产的方向发展,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养殖程度越来越高,家禽产业快速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仅在改善人民膳食结构、提升畜牧业生产结构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促进了农民增收,推动了青海省肉蛋类加工业的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
1.1 家禽生产总体情况
根据行业统计显示,2015年—2021年青海省鸡的存栏和出栏见表1。
表1 2015年—2021年青海省鸡的存栏一日览表
由以上数据看出2015年-2017年发展平稳,但是从2018年开始,由于两轮环保督察国家对养殖环境和养殖地域规范,一些不符合条件的养鸡场陆续停产关闭,青海省养鸡数量明显下降。
2015年-2021年鸡蛋产量与鸡的存栏相一致,2015年-2017年鸡蛋产量逐步上升发展平稳,2018年-2019年小幅度下降, 但是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2020年、2021年鸡蛋产量逐年下降。
1.2 海东鸡保种及推广生产情况
青海海东鸡是青海省唯一一个被列入省级地方品种的鸡种,其特点是耐粗饲,适应性强,适合高寒半农半牧区生态环境养殖。在过去的30年中几乎对该品种没有进行保种,群体数量急剧下降,尤其是与其他鸡种的杂交,使纯种海东鸡数量急剧下降。近年来海东鸡保种的问题引起青海大学、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等科研院所的重视,在海东互助县雪岭繁育场进行纯系繁育,数量有所增加,在海东地区有3个养殖场专门养殖海东鸡。互助、平安、西宁相继推出海东鸡的产品,具有肉蛋品质高、口感好等特点,市场需求量较高。
2.1 标准化养殖不断趋于完善
受两轮中央环保督察的影响,虽然2018年和2019年全省养鸡数量有所下降,但是蛋鸡养殖和肉鸡养殖的标准化、规模化程度在不断提升。截止到2019年,被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认定的规模化养殖场的鸡场有60多家,据统计在这些认定的养殖场中2019年年存栏0.5万只蛋鸡的养殖场有15家以上,基本上采用叠层式(四层)笼养,肉鸡出栏1.0万只的有12家,基本上采用笼养或高床网上平养。同时,随着养殖过程中科技含量增加,管理更加完善,成本有所下降,因此产品价格在青海农贸市场具有明显的优势,其中本地产活鸡10元/斤、鸡肉12元/斤,分别比外地运输来的高出1元/斤和2元/斤,本地产鸡蛋价格5.0元/斤,比外地运输来的高出0.4元/斤。
2.2 家禽品种引进趋于统一化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驯化家禽的国家之一,地方家禽品种资源丰富,已发现并得到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认定的鸡地方品种有100多个,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品种名录的有23个。目前,由于青海省没有完整的家禽品种引进规划,80年代蛋鸡的引进主要以京白鸡(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引进父母代)和星杂579(西宁华青蛋禽公司引进父母代)为主,肉鸡以白羽肉鸡(西宁华青蛋禽公司引进父母代)和京黄(个体养殖户商品代)为主。90年代蛋鸡引进的品种增加了北京红鸡(西宁华青蛋禽公司引进父母代)。随着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和西宁华青蛋禽公司相继停止生产,青海省蛋鸡和肉鸡父母代引种停止,引种以个体生产单位引进商品代为主,蛋鸡主要以褐壳蛋系的北京红鸡、海兰褐和伊萨褐,白壳蛋系的海兰白和京白为主,白羽肉鸡由于在生产阶段腹水症发病率高的原因,只有少部分养殖户少量引入商品代,大部分开始引进黄羽肉鸡。从2000年开始依次出现了蛋鸡引进主要以海兰褐和海兰白为主,肉鸡以黄羽肉鸡的红羽王、良风、青脚麻、天露黄鸡为主,在品种的使用上基本趋于统一。
2.3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趋于壮大
近年来青海省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据统计,目前全省60多家蛋鸡和肉鸡养殖场中都配备有专职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实践经验十分丰富,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家禽技术队伍,并建立健全了家禽家畜防疫制度。大多数养鸡场还聘请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大学等高等院校教授、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不断引进精良生产设备、提高饲养技术、增强管理能力。截至2018年我省有10多家养鸡场被列入省市龙头企业,被认定的60多家规模化养鸡场中部分养鸡场承担了青海省科技厅和西宁市科技局的科研项目,并取得了相关的技术成果
2.4 产业带动能力趋于增强
我省畜牧业产业主要以牛羊养殖为主,但是近几年来养鸡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养鸡业呈现了以西宁周边和海东地区为中心向其他州县辐射的养殖趋势,并涉及一、二、三产业,不但内在关联度高,协作性强,而且具有明显的社会化生产特点。养鸡产业链不断延长,产业的辐射作用也越来越强,从而拓宽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门路。从调查资料看,1990 年到2019年青海省养鸡场的数量逐年在增加,按每个鸡场解决农村劳动力人数20人计算,每年可解决600多人的就业。由于养殖蛋鸡和肉鸡收益好、成本低、周期短,可以一家一户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散养式生产,同时能解决就近的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问题,因此,家禽产业的发展有助于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对乡村振兴产业发展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5 产业链延伸趋于完整
近年来,我省通过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在鸡肉、鸡蛋产品升级加工及冰鲜、冷冻、熟食食品加工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逐步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从而拓展了经济增长领域,有效地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据调研结果,全省专门的活鸡屠宰企业3家,分别在西宁市城南、大通县、平安县;
全省没有从事鸡肉分割、包装、冷链、物流等精深加工企业。目前我省以鸡粪为主要原料年产1万吨以上的有机肥加工场有5家,有机肥处理、加工、包装、运输等环节不但解决了畜牧业面源污染物处理问题,同时有效带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市场经济的持续带动,近几年青海省养鸡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制约青海省养鸡产业健康发展的各种问题也在不断凸显出来。
3.1 行业重视程度不够,缺乏顶层设计和有效的资本投入
近几年来,青海省财政和发改部门对家禽产业的专项资金投入明显下降,顶层设计中对青海省家禽产业的发展没有明确的规划,没有出台相关的扶持办法和行业发展指导意见,尚未组建家禽行业社会化组织,省内鸡蛋、鸡肉和活禽绝大多数依赖陕西、甘肃等外地市场供应,导致家禽产业不受重视甚至被边缘化。没有明确的行业保护和扶持政策,加上市场经济竞争和新冠疫情影响,目前青海省大部分养鸡场处于举步维艰、勉强维持甚至亏损状态,养殖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多数养鸡场基础设施和机械设备老旧落后,没有行业政策的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受挫,难以扩大规模并提高经济效益及集约化、标准化养殖水平。
3.2 产业提质增效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
近年来,由于环保政策持续收紧和用地政策的进一步规范,自2018年两轮环保督察以来,青海省多家规模养殖场被关停甚至被拆迁,部分社会性投资和国家专项资金投资没有得到预期回报,严重挫伤了投资积极性。同时,经过两轮环保督查的“彻底洗牌”,原有的规模养殖场认定办法、养殖用地政策、环评申报程序等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环保和土地部门政策急剧收紧、收严,畜牧行业的话语权再次被“削弱”,执行效力明显下降,诸多投资者来回在土地审批和环境评价之间奔波,走了很多弯路和回头路之后,只能“望而却步”。因此,人民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和“用地难”问题之间的矛盾日趋激烈。
3.3 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程度底,养殖技术瓶颈依然严峻
与全国养鸡行业平均水平相比,青海省养鸡产业的个体规模和人均规模非常小,青海省60多家通过标准化认定的养鸡场,大部分存在设备陈旧、机械化程度不高、标准化生产不规范、养殖规模小等多种问题。受新冠疫情影响,加之缺乏专项财政资金支持,部分养鸡场处于勉强维持甚至亏损状态。同时受养殖规模影响,部分养鸡户对于一些自动化机械的应用,一定程度上造成养鸡成本的增加,导致效益受限降低。另外,在疫病防治、饲养管理、疫苗药品使用、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等方面跟省外同行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新城疫、禽流感、鸡瘟等一类传染病时有发生,养鸡场日常管理水平有待提高。
3.4 产业链条粗短、融合发展滞后,行业内生动力不强、技术创新短板明显
据调查显示,青海省各大商超内鸡蛋、鸡肉和鸡肉制品基本由外省企业供应,省内没有专门的活禽屠宰、精深分割、包装加工、冷链物流等第三方服务机构。大多数养鸡场只能低价出售育成鸡和鸡蛋,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链条整体粗短,一、二、三产融合度不高。截至目前,没有打造知名度高的省内或地区家禽产品区域公共品牌,没有制定统一、严格的行业生产标准,产品品质良莠不齐,质量安全难以把控,加上没有龙头企业带动,导致在省内外市场没有竞争力。同时,行业技术创新不够,企业内生动力不强,受到眼界和专业知识限制,多数企业盲目追求利益最大化,而不重视生产过程的标准化和安全性,回避高价优质鸡苗,新技术应用程度不高,创新发展理念落后,导致技术创新应用方面短板明显。
3.5 行业从业人员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根据调研走访发现,目前青海大多数养鸡合作社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相较省外同行明显较低,思想观念保守,对标准化管理理念认识不到位,对一些新技术难以掌握和接受。全省从事养鸡业的人员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主要以农村45-60 岁左右老年人为主,缺少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机会,而现代养殖技术中涉及的饲料配比、禽类防疫等知识相对比较专业,多数从业人员只能通过手机、电视、多媒体或当地兽医站等渠道获取有限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指导,然后在生产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导致全省养鸡业的技术水平偏低,从而影响养殖收益。
4.1 加强顶层设计
要尽快制定和出台符合青海省家禽产业发展实际的专项产业规划,拿出能够有效促进和鼓励青海省家禽产业发展的实施指导意见和管理扶持办法,要重视产业发展,争取政策扶持。与牛羊养殖相比,家禽产业本身具有投资小、回报高、周期短的优势,可以把家禽产业作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新立足点,支持和鼓励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养殖模式。加大对规模养殖场和合作社的扶持力度,加强标准化、集约化的养殖技术示范,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经营模式,加大产业示范带动能力,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全面助力青海省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
4.2 开辟绿色通道
各级畜牧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和环保、自然资源、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切实做好家禽产业养殖用地审批和储备,从建场选址、土地审批、环境评价、建设布局、施工验收、生产指导等方方面面做好“一条龙”式服务,让投资者少走弯路、少走回头路,开辟家禽产业发展绿色通道,提高投资积极性。
4.3 加大融合发展力度
各级畜牧业主管部门牵头或带动龙头企业,积极打造极具特色家禽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研究制定产品生产标准。引进和扶持建设家禽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产业融合型龙头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力度。依托具有青海地方特色的“柴火鸡”经济,结合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牧游乐”等多种形式,加快推进青海省家禽全产业链逐步向高质量发展。
4.4 加大海东鸡保种和推广力度
海东鸡作为青海省唯一进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本土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寒耐粗饲、肉味鲜美等特点,应该加大其保护力度,加强海东鸡保种场的建设,不断强化其公益性。在适宜的地区开展海东鸡养殖推广,并积极研发以海东鸡为父本的杂交商品鸡的研发,使得海东鸡成为青海省独有的高原“名特优”地理标志产品。
4.5 提高家禽现代化管理水平
积极开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技能培训,加大新型职业农牧民培训的覆盖面和力度,把各类实用技术作为培训的重中之重,遴选具有一定文化知识水平的合作社理事长和回村大学生,开展现代企业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培训,加强思想观念转变。加大重大畜禽疫病防控力度,加强基层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宣传、示范和普及家禽养殖标准化管理,支持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引进和使用,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力度。
猜你喜欢海东养鸡场家禽女性多练深蹲好处多保健与生活(2022年8期)2022-04-08如何防范家禽钙磷缺乏症今日农业(2021年16期)2021-11-26筑梦海东,遇见未来黄河之声(2021年15期)2021-10-27筑梦海东,遇见未来黄河之声(2021年12期)2021-10-25夏季散养家禽缓解热应激的喂养策略湖南饲料(2021年4期)2021-10-13家禽病快速确诊要领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03-19一家“智慧”养鸡场De节粮账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外婆家的养鸡场快乐语文(2020年9期)2020-05-09邓立海作品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9年9期)2019-11-29秋季谨防家禽蠕虫病今日农业(2019年16期)2019-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