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林业生态修复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林业生态修复对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时间:2024-02-13 15:15:02 来源:网友投稿

云南省镇雄县果珠彝族乡农业农村和集体经济发展中心 穆宣书 熊昌凯

林业属于一项重要性公益事业,同时作为一项关系民生的基础性产业,除了需承担生态安全维持之职,还扮演着生产物质产品、保障林产品供给的使命[1]。自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党和国家对林业工作的开展相当关注,并把推进林业发展,强化生态建设置于重要战略地位,同时还把生态文明建设归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整体布局,进行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与新战略制定,力求能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为主,依靠植树种草、造地适树、因害设防等举措让生态环境得到改善[2],实现林业生态修复,使宝贵的农业资源能够在高附加值、低成本高回报的农产品里得到使用,使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增收”目标得以实现,全方位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1.1 保障粮食安全

1.1.1 缓解粮油生产压力

在全国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之际,乌蒙山区城市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耕地面积逐日减少,加大了乌蒙山区粮油生产压力,即便乌蒙山区粮食产量呈现出逐年升高趋势,然而仍未能缓解粮食供应压力,乌蒙山区主要通过马铃薯、小麦、大豆、玉米、菜籽等产品种植来使粮油需求得到满足,但是种植结构单一[3],耕地利用程度加重,使耕地负担提高。

林业相关产业发展在粮食生产压力缓解中具有积极意义,典型的木本粮油产业、森林食品产业等。昭通生产木本粮油产品有俗称铁杆庄稼的板栗、盐肤木、榛子、核桃等;
而森林食品产业具体包括山野菜、香椿、竹笋、蕨菜以及食用菌等。加大这两种产业发展对促进乌蒙山区粮油安全保障有重要意义,可使粮油生产压力得到充分缓解。

1.1.2 转变公众饮食结构

林业发展可让公众饮食结构得到有效改变。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也提高了公众生活水平,在粮食方面的要求不局限于温饱问题,林业产品上市让公众的饮食选择更加多元化,林产品在公众生活里的占比较重,同时木本粮油树种主要在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山区地带生长,因而此类产品的最大市场竞争优势即有机绿色[4]。同时林业产品的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含量相当高,典型的如干枣里含有丰富维生素C,板栗中含有丰富蛋白质,且市场销量较好,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能够实现农村经济收入的增加,满足林业产业发展,促林业生态修复目标实现之际,还让公众多元饮食结构要求得到满足。

1.1.3 推进农业经济发展

以往在乌蒙山区主要通过毁林开荒来推进农业经济发展,乌蒙山区海拔高、山势陡峭、峡谷深陷属于典型的高原山地构造地形,由于受到地形地势影响,并不适合发展农业经济,与其通过对其地形地貌进行转变来推进农业种植,不如将重心转移到林业种植中,通过退耕还林和国土绿化的形式,大力发展林业产业,进行良好林业生态环境打造,让原本属于林区的地带继续进行林木种植,通过各种经济性林木的种植,不但可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还可实现农业收入的增加[5]。如退耕还林和赤水河流域国土绿化工程建设造林、护林、育苗培育等项目,当地不能外出的务工人员就业问题,也取得了林业生态修复的效果。农民还可将林下土地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开展天麻、食用菌等种植,发展林下养殖业,达到农业和林业经济的资源协调共享,使林业在免受破坏的条件下,发挥利用林业资源发展农业经济的作用,为农民创收提供更多途径。现阶段,在乌蒙山区经济林种植面积日渐扩大,产量持续增加,以经济林种植的形式来让农民收入增加的经营模式越来越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1.2 保护生态安全

1.2.1 防风固沙

防风固沙同样对推进农业产业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土壤沙漠化不利于农作物种植,而林木能够取得不错的防风固沙之效,让风速以及风力减小,避免大风天气影响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同时,土壤沙漠化会导致适宜开展农作物种植的耕地面积变少,进而让农产品产量下降,为农业经济全面发展造成威胁[6]。故而森林的减少同样不利于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近几年,在土地荒漠化方面的治理力度增加,通过退耕还林的方式实现林业生态修复,让沙漠化土地不断减少,实现了农牧业生产环境的改良,降低了自然灾害为粮食产地带来的影响,故而强化林业治理,推进林业生态修复,可让林业用地得到最大化保护,是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可行方式。

1.2.2 预防水土流失

林业还能够发挥水土保持的功效,现今水土流失问题相当严峻,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大致可总结为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两类,①自然因素:流域内降雨比较集中,一般均集中在6~9月,强降雨产生地击溅作用,是水力侵蚀的原动力,对那些植被稀少,土层较薄的地方易被洪水冲刷成侵蚀沟。坡地面积较大,尤其是荒山、荒坡这种地形地貌是产生水土流失的有利条件,在一定程度上更是加剧了水土流失[7]。②人为因素:在生产活动中,由于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不合理开发坡地,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人为土壤侵蚀。主要表现在:人口增加,耕地减少,部分农民毁林、毁草开荒、陡坡种植等现象发生,虽然各级政府每年都严令禁止开荒,但仍有少数人进行破坏,造成林草植被破坏,逐渐转化为目前脆弱的农田生态系统,失去了植被涵养水源和保护土壤功能,致使水土流失加剧;
砍伐薪柴,毁坏林木,出现过度修枝打杈、刨树根,甚至滥砍滥发现象,破坏了林分结构,降低了森林覆盖度,加重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和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即土壤中的有机肥料以及氮磷钾肥流失,土地生产力降低,为农耕带来极大影响。水土流失还会让江河水质遭受污染,其中最典型的即赤水河流域。故而要使农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得以实现,对林中空地、低效林、25°以上陡坡地、林缘地带、河旁、路旁、房前屋后大量进行种植,推进林业生态修复,通过稳定土壤等方式来使水土流失得到避免,促其保水能力大大提高,有效预防土壤侵蚀现象,使农耕地带防洪抗旱能力提高,为农业经济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1.2.3 保护农田湿地

若要实现粮食种植的稳产高产,可采取农田防护林种植的方式来使该目标得以实现,因为农田防护林可让风速得到控制,使大气与土壤湿度提高,确保小面积内农田环境得到良好改善,对农产品增产增收有帮助。林业还可对湿地发挥保护功能,相应数量的林木可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达到涵养水源之效,从而更好地保护湿地,让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维持。大量农产品均是经湿地养殖而得,包括蔬菜、鱼类、稻谷等,同时湿地还利于农业生产环境改善,更加便利地开展农田灌溉与排水。

2.1 持续深入推进林权制度改革

地方相关部门需将重心转移到林权制度改革方面,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来保证林权制度改革得到落实,且从如下两点着手推进:首先需注重将生态林业和经济林业相结合。生态林业建设应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引导下,开展适宜科学的规划部署,让风沙带、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地区等森林系统建设取得成效,且加大对田野周边、道路、居民区、河道两岸等防护林管理工作的落实。生态林业建设有着独特的点、面、带、线等多点贯穿的网络布局性特征,因此需协助林农制定合理的经营战略,通过生态林业系统的建设来整合渔业、畜牧业、加工业、种植业等,进行林工式、林林式、林渔式、林牧式等一系列林业结构发展模式构建,在生态林建设过程中还可致力于生态河、生态库、生态坝渠打造,为退耕还林工作的开展提供保障,结合退耕还林制度的实施来充分落实各项管护责任,获得更加满意的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其次,地方部门需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以多样化途径筹集生态林发展补偿资金,科学分配经营权、所有权以及林地使用权,为生态林建设保护以及林业生态修复创造有利条件。

2.2 依靠林业技术提高生态修复能力

传统林业生态修复主要是以人工的形式展开修复,虽然大自然本身具备极强的修复能力,然而因受生长周期长、自然灾害发生等因素影响,林业生态修复效果大大下降,因而在科技飞速发展新时期,还应将信息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依靠林业新技术来实现生态修复能力的提升,为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助力。可采取的措施:①结合地方气候、地形地貌等实际情况,加大特色林产品培育项目建设,充分依靠各项林业技术以及财政支持,实现优质林产品打造;
②和全新机械设备充分结合,促机械化生产、管控力度提高,提高工作效率,如依靠无人机24h监控林业生态情况,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并且无人机的使用还可成功摆脱各类恶劣天气影响,使工作人员在生态修复中的安全性得到保障,缩短人工修复生产周期,实现良好生态环境营造;
③通过资源和生态监测评价技术、防护林体系建设技术、优质高产抗逆为主的林木良种工程技术、森林灾害防治、监测和控制技术、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和重建技术、荒漠化综合治理技术、病虫害监测技术的研究应用,让林业生态修复在各类现代化技术的支撑下得到高效推进。

2.3 采取封山育林治理措施

对有母树、古树、天然林残林疏林地、人畜活动相对频繁、林地郁闭度为0.2~0.4的地带,可通过封山育林来强化管护,避免林业遭受人畜破坏,增强植被自然恢复能力,提高植被覆盖度,取得良好的林业生态修复效果。通常情况下,实施的封山育林治理方法即护栏设施以及宣传牌设置,加大对开荒、放牧、取土、砍柴、修建墓地等一系列会导致植被活动遭受破坏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林地覆盖面积。

若要使封山育林治理效果更有保障,实现封得住、有效果、不反复,需保证产权明确,进行合理的优惠政策以及封禁制度制定(包括封禁区工程公约、封禁区管理办法等),这样在有明确封山育林制度以及村规民约的引导下,要让林业生态保护理念家喻户晓。此外,还可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造林管护举措,详细包括:①树种选择。本着适地适树理念,合理进行树种选择。首先,在林业生态修复过程中应选择根系发达、有极强根蘖萌发力以及固土能力的树种;
其次,应选择树冠浓密、长势较好,利于土壤性能改善的树种,以此来实现土壤保水保肥能力的提高;
最后,选择有一定抗逆性以及适应性的树种。②栽植点配置。主要以行状种植点配置形式来保证林木得到均匀分布,实现林地空间的合理化使用,使根系以及树冠发育更加均匀,为抚育管理提供便利。③科学配置造林密度。不同树种、林种栽培管理时有着密度的区别,所以还需结合实际进行初植密度计算,计算公式为:N=A/a/b N—株数a—株距,保证林木得到更加良好的生长。

2.4 加大林业生态保护与修复意识宣传力度

相关部门需对林业生态修复、生态文明理念、林业相关法律法规等展开大力宣传,用“赶集日”“院坝会”“标语”等多种方式不定期进入村庄、广场进行生态理念宣传活动,或依靠网络、新闻、媒体、宣传册、喇叭、电视等形式,来丰富全体公民生物多样性保护、林业防护、病虫害防控、野生动植物保护知识,或将林业生态保护以及生态修复相关理念带进校园,融进课堂,传达习近平总书记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使公众依法用林、自觉护林意识大大提高,共同参与到林业生态保护以及修复行动中,进而为农村可持续发展提供思想理念上的支撑。

2.5 注重队伍建设并提高执法力度

完善的制度是所有工作开展的基本保障,故而还在国家现有法规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并完善《乡镇护林站考核办法》《护林员管理办法》《巡山护林制度》《护林公约》等一系列法规条例。全面推行林长制,实现“山有人管、林有人护、责有人担”,且工作人员在工作开展中严格按照制度办事,保证执法的公平、公正、公开。同时,可拓宽林业资源有奖举报途径,以购物券发放、旅游景区门票、湿地公园门票发放、微信红包等途径激发公众的举报热情,提高奖惩工作开展实效性;
此外,应定期组织林业执法人员开展培训学习,使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专业能力、法制意识等大大提升,增强林业执法质量和效率,使其更好地在林业生态修复工作开展中发挥作用。

林业生态修复在新农村建设里可实现生活环境的改善,推动农村可持续全面发展,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更有利,是确保农村经济振兴发展的有效举措。故而在后续研究中将继续致力于农村可持续发展措施展开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多科学有效治理方法,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成效,实现农村良好生态环境体系建构,取得更大的生态修复成果。

猜你喜欢林业生态发展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林业科学研究(2022年5期)2022-10-12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生态养生”娱晚年保健医苑(2021年7期)2021-08-13《林业科学》征稿简则林业科学(2021年12期)2021-02-12《林业科技》征稿简则林业科技(2020年3期)2021-01-21住进呆萌生态房学生天地(2020年36期)2020-06-09生态之旅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5期)2020-05-25land produces学生导报·东方少年(2019年13期)2019-06-19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推荐访问:可持续发展 林业 修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