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加速创新成果在沪落地

“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加速创新成果在沪落地

时间:2024-02-11 16:15:01 来源:网友投稿

■文/李 妤

“张江成果本地转化”可归纳为4 种主要布局模式,具有4 种主要合作机制和5 项推进其更好落地的措施。

《上海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导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指出,深入实施“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推动形成“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协同发展格局,全力打响生物医药产业“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品牌,全面助推上海建成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核心承载地,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2022年11月18日,在2022 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期间举办的“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推介会宣布启动新一轮“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战略合作,以“四清单一活动”(空间载体清单、研发项目清单、扶持政策清单、沟通联络清单和宣传推介活动)对接服务举措,放大张江品牌对全市科技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生物医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筑上海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发展新优势,形成活力迸发、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新格局。经梳理总结,“张江成果本地转化”可归纳为4 种主要布局模式,具有4 种主要合作机制和5 项推进其更好落地的措施。

●“张江研发+外区转化”模式

张江地区生物医药研发资源得天独厚、优势显著,但由于区位空间有限,落地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完全承接所有创新成果在张江的就地转化。这也成为一大发展瓶颈,困扰着相关创新主体。

上海市相关部门及时捕捉企业产品进入Ⅰ期、Ⅱ期临床研究的信息,在第一时间把握企业需求,解决企业痛点,推荐各创新企业和外区园区对接,引导一部分创新成果外溢至上海其他区域。例如,和元生物自2013年以来在张江建有超过6 000 平方米的基因载体GMP 生产平台,但为满足爆发性增长的基因治疗载体的合同研发生产组织(CDMO)服务需求,2020年11月,和元生物在临港启动建设占地8 万平方米的精准医疗产业基地,总投资约10 亿元。又如,位于张江科学城的恒润达生自2018年起至今已获得4 张临床批件,是国内启动CAR-T 注册临床试验最多的企业之一,于2020年3月在金山开工建设CAR-T 细胞制备中心,项目总投资超过2 亿元,2021年上半年进入试生产阶段。据不完全统计,1年多来该类新增项目落地近40个,包括奥浦迈细胞培养基研发生产基地、碧博生物药大规模CDMO 综合平台Ⅰ期等,总投资额超过150 亿元。

●“张江试水+上海扩张”模式

张江地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龙头企业在发展早期将张江作为研发布局“第一站”。上海市相关部门通过逐一拜访、主动对接产业规划和战略布局,争取使企业在扩张条件成熟后在沪拓展业务板块。例如,恒瑞医药于2001年在沪成立研发基地,在各方的共同推动下,2020年该公司决定将其全球研发总部及国际一流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研发中心放在张江,后续拟投资30 亿元建设张江创新药产业基地。又如,安图生物是国内第一家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体外诊断生产企业,2020年在张江设立研发中心的基础上决定追加投资6 亿~8 亿元,在沪设立高端体外诊断仪器研发生产基地和国际销售中心。据不完全统计,1年多来该类项目落地10 余个,包括威高上海国际研究院、白帆生物单克隆抗体产业化基地等,总投资额超过100 亿元。

●“张江研发+浦东转化”模式

张江生物医药产业不仅聚焦研发也重视生产制造,当前已新规划4 个产业基地近10 平方千米的产业空间,推动浦东生物医药产业形成从研发到产业的闭环,成为一部分张江研发企业产业化的第一选项。例如,逸思医疗于2011年在张江康桥成立,2013年在苏州设立生产基地。2019年11月康桥集团为企业定制代建占地约1.67 万平方米的逸思医疗科创园,集聚总部、研发和高端制造等功能。据不完全统计,1年多来该类项目落地近10 个,包括微创医疗、上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等,总投资额约100 亿元。

●“张江外溢+回流上海”模式

鉴于张江空间有限、扩张成本较高,过去曾出现部分张江孵化优质企业至外省市进行产业落地的情况。近年来,在上海市战略、空间、政策等多方合力下,这类外迁企业出现加速回流态势,即一部分张江外流的重磅企业回迁上海或在上海新设立生产线,扩大产能。例如,和记黄埔于2002年在上海成立,2 个1 类新药均以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MAH)制度形式委托苏州公司(2013年成立)生产。2020年,该公司将新产线搬回上海,当年即在张江启动投资额逾10 亿元、占地5.5 万平方米的生产基地建设。嘉和生物自2007年成立伊始即在沪设有研发中心,并于2016年在云南玉溪投资建立了商业化GMP生产基地并已验证投产。2020年9月,嘉和生物决定在临港设立新生产基地,预计Ⅰ期投资将超过8 亿元。近年来,这一模式渐成趋势,包括科望大分子抗体药物项目、信达全球研发中心和上海销售总部、君实生物临港生产基地等均落户上海。据不完全统计,该类模式总投资额约100 亿元。

●“跨区联动+利益共享”

上海积极建立市级层面的生物医药产业项目库,构建落实多部门联动会商机制,多委办联合举办专场推介会,推动张江项目在各区有序转化落地。推动张江-奉贤“双谷联动”:奉贤区人民政府、上海中医药大学共同签署《上海市中医药科技产业高地合作协议》,搭建起科研与临床为一体的综合性国家级中医药转化平台;
贝得康在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下,在奉贤打造高端制造及转化的医疗器械产业园区。推动张江-金山“区区联动”:日馨生物公司在张江扩大研发中心建设,在金山建设其原料药与制剂产业化基地。推动张江-临港“南北联动”:2016年成立于张江的和铂医药,于2021年投资10 亿元在临港建设创新产业化基地项目。据不完全统计,1年多来仅临港片区签约张江溢出项目有20 余个,总投资超过100 亿元。

●“打开空间+精准招商”

上海积极制定有吸引力的产业政策,拓展产业载体。近年来,上海新增产业用地8 平方千米、物业630 万平方米,向全社会宣告上海大力发展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的目标愿景,兑现“好产业不缺空间、好项目不缺土地”的发展承诺。在此基础上,上海生物医药相关部门主动出击、精准招商。例如,在沪创立的科望医药原已将GMP 生产基地落户苏州,相关部门精准把握科望医药产业转化需求(该公司在成立仅2年的时间内就搭建了12条在研的核心药物管线),组织临港新片区主动招商,推动其在临港投资25 亿元建设大分子抗体药物产业化基地,重点布局其“全球新”的新药研发和产业化进程。

“张江地区生物医药研发资源得天独厚、优势显著,但由于区位空间有限,落地成本相对较高,难以完全承接所有创新成果在张江的就地转化。这也成为一大发展瓶颈,困扰着相关创新主体。

●“优质载体+产业资本”

上海积极推进有基础的园区与头部资本合作,共同搭建优良的生物医药生态体系。例如,上海自贸试验区保税区管理局与高瓴资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外高桥保税区建设生物医药产业生态闭环。一年内,高瓴资本已向外高桥产业园导入驯鹿医疗产业化基地、百济神州上海研发中心等5 个项目,同时还有5 个项目正在接洽中。

●“龙头企业+产业生态”

上海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发展。例如,创建由33 家企业和高校共同组成的上海生物制药产业创新联盟,并推举君实生物为理事长单位。联盟利用上下游合作生态,现已促成如杭州科百特等企业落地上海。一方面,上海为沪上生物医药龙头企业提供了更完备的产业生态支撑,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核心竞争力;
另一方面,上海也通过龙头企业引领搭建的良好产业生态,双向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在上海集聚发展。

当前,上海正加速推进“张江研发+上海制造”行动,促进创新成果在沪落地,正在推进实施的5 项方法措施,包括:

第一,实施一批新产业政策。以《关于促进本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引导,落实各项政策措施,整体提升产业能级,助力上海打造集研发生产为一体的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第二,打造一个项目信息平台。依托上海市生物医药产业促进中心,构建项目信息平台,优先收集张江地区创新成果的信息,力争做到研发信息全周期覆盖与定期更新,有序推送“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项目信息。

第三,建立一套利益共享机制。协调浦东与各区共享机制,探索建立各区之间产值分摊、税收分成等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各区均衡受益,并基于此制定创新成果产业化信息发布共享程序,有序推动全市生物医药产业区区联动、错位互补。

第四,组织一系列推广活动。以上海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周等系列平台为基础,积极推介张江创新研发成果,促进优质生物医药项目与投资机构、产业园区有效连接,加速项目的产业化进程。

第五,解决一批制约落地的实际问题。针对产业细分领域项目落地的痛点、难点,在生物医药特殊物品通关联合监管机制、金山二工区原料药制造落地的环保准入磋商、市级医院医企协同研究创新平台等方面,制定有操作性的推进细则,增加在沪企业的黏性,引导上海优秀创新成果和平台建设项目留沪发展。

猜你喜欢张江临港生物医药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医疗装备(2022年20期)2022-11-11苏州浩欧博生物医药销售有限公司临床检验杂志(2022年8期)2022-10-19湖北恒玖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医疗装备(2022年8期)2022-05-16上海临港的海摄影世界(2022年3期)2022-03-09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干细胞转化医学产业基地简介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2021年2期)2021-05-15苏州高新区:加速驶向医疗器械和生物医药产业“两千亿级”新蓝海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鱼珠旧城改造调整! 黄埔临港黄金岸线建设再提速!房地产导刊(2020年7期)2020-08-24张江:不断迭代升级的科创之城新民周刊(2020年14期)2020-04-27展望临港新片区金融改革与创新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临港新片区开拓上海发展战略空间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推荐访问:上海 落地 研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