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淞
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研究
王一淞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
目前国内还未有文献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泳姿、比赛距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前倾蹲踞式出发适合什么泳姿、后摆蹲踞式出发又适合什么距离,都值得我们进行探讨。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解析、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2017年和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决赛出发阶段视频进行分析,探究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出发技术特点和适宜泳姿;
选取8名高校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采用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使用专业摄像机进行定点拍摄。从预备姿势、起跳、腾空、入水、水下滑行共五个阶段进行对比实验,通过Kinovea软件解析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录像,比较研究其部分运动学特征,结合对两届游泳世锦赛的分析总结出采用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在出发环节不同阶段的优缺点。
男子游泳;
优秀运动员;
蹲踞式出发技术;
比较研究
游泳比赛中1%秒即可决定胜负,出发环节,虽是整个比赛的最开端,但却是能够决定比赛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统计“出发成绩”在竞技游泳运动50m距离比赛中占“比赛成绩”的20%,100m距离比赛中“出发成绩”占“比赛成绩”的10%。因此,本文研究游泳的出发环节,对于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具有实际和长远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逐渐衍生出了蹲踞式出发技术,如今世界级比赛中,除仰泳项目和接力项目后三棒以外,几乎每一位运动员都采用的蹲踞式出发技术。1992年美国的布鲁特在研究中将蹲踞式出发技术细分为前倾蹲踞式和后摆蹲踞式。随后,我国游泳界专家和学者,运用大量地生物力学知识及纯数据分析对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进行比较,为本文前期研究提供大量地有价值的研究基础。但研究中发现,目前还未有文献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泳姿、比赛距离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前倾蹲踞式出发适合什么泳姿、后摆蹲踞式出发又适合什么距离,都值得我们进行探讨。
因此,本文拟对2017年和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自由泳(50m、100m、200m、400m、800m、1500m、4*100m)、蛙泳(50m、100m、200m)和蝶泳(50m、100m、200m)决赛的出发阶段视频进行反复观看,探究世界顶尖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采用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适应泳姿和适应距离,并挑选8名高校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通过实验来探究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的优缺点。8名受试者为成都体育学院田径游泳系运动训练专业游泳专选班的男同学(均游泳一级运动员),采用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从预备姿势、起跳、腾空、入水、水下滑行共五个阶段进行对比实验,拍摄视频,采用运动图像解析软件Kinovea进行分析得到相关数据,再将两种蹲踞式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对比分析与泳姿和距离结合起来得出结论和建议。拟对我国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蹲踞式出发技术的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2017年和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决赛出发技术和成都体育学院田径游泳系运动训练专业游泳专选班的8位男同学(全具备游泳一级运动员水平)为研究对象(见表1)。
表1 受试者的基础信息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研究中所用到的2017年和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各项男子决赛成绩均来自FINA国际泳联官网。在图书馆以“游泳出发技术”“蹲踞式出发技术”“前倾蹲踞式”“后摆蹲踞式”等关键词来进行检索,寻找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并在“中国知网”和“中国期刊网”等网站寻找与本论文相关的资料。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引擎,获得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为此次论文的撰写寻找一些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根据研究内容和目的列出访问提纲,采用电话采访或面对面采访的方式,对长期从事游泳研究和教学的专家以及运动生物力学专家进行访谈,就本篇论文开展研究的可行性、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的技术动作及力学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探讨,了解了当今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研究现状及研究趋势。
1.2.3 录像解析法通过高速摄像机对8名受试者进行定点拍摄,采用运动图像解析软件Kinovea,对拍摄机位1~4拍摄的视频进行解析,得到所需的相应参数。在人体模型框架建构时,参考布拉温.菲舍尔模型打点,打点的顺序依次是:头部两个点、左右肩关节各一点、左右肘关节各一点、左右腕关节各一点、左右指关节各一点、左右髋关节各一点、左右膝关节各一点、左右踝关节各一点、左右足跟点各一点、左右足尖点各一点。(见图1)
各机位对应拍摄环节(摆放位置见图2):
拍摄机位1:预备姿势、起跳、腾空阶段
拍摄机位2:入水阶段
拍摄机位3:预备姿势、起跳、腾空、入水阶段
拍摄机位4:起跳、腾空阶段
图1 人体框架建构打点示意图
图2 摄像机摆放位置示意图
1.2.4 比较分析法 对录像解析后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从预备姿势、起跳、腾空、入水、水下滑行共五个阶段分别对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和建议。
图3 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
图4 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
1.2.5 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做数据库,SPSS 22.0统计软件系统处理和分析数据。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类、整理,并按照本课题研究需要进行分析。
1.2.6 实验相关参数概念界定
(1)重心投影点距离:运动员在出发台上呈预备姿势时身体重心投影点至出发平台前沿的水平距离。
(2)重心高度:运动员在出发台上做预备姿势时身体重心至出发平台的垂直距离。
(3)滞台时间:出发信号发出瞬间至运动员的后腿脚趾离台瞬间的时间间隔。
(4)离台初速度:运动员后腿脚趾离台的瞬间身体的速度。
(5)离台角度:运动员后腿脚趾离台瞬间身体重心到支点(脚掌)的连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6)出发腾空总时间:运动员从“出发信号”发出瞬间至运动员手部第一次触及水面瞬间所消耗的总时间。
(7)腾空时间:运动员后腿脚趾离台瞬间至手部指尖入水瞬间的时间。
(8)入水角度:运动员手部首次接触水面瞬间,躯干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9)滑行距离:运动员手部首次接触水面一点至运动员身体任意部位首次出水一点之间的距离。
2.1 对2017年和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出发分析
表2 2017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决赛前三名运动员三种泳姿出发分析
表3 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决赛前三名运动员三种泳姿出发分析
从两年的比赛成绩分析来看,自由泳项目和蝶泳项目中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占多数,而蛙泳项目则是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占多数。众所周知,蛙泳的游进推力主要来源于腿部的蹬夹,自由泳和蝶泳的游进推力主要来源于上肢发力,那么蛙泳主项运动员的下肢力量应该大于自由泳主项和蝶泳主项的运动员。结合相关资料,我们大胆推测下肢力量大的运动员可能更加适合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
2.1.1 自由泳出发分析
表4 2017年和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自由泳决赛成绩分析
从两次比赛的数据来看,自由泳项目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的运动员在70%以上,这或许和前倾蹲踞式出发能够更早入水,所至水域更深有关,尽早的进行水下海豚腿带来的优势大于腾空时间长和入水距离远带来的优势。从表4我们得知,在短距离(50m、100m、4*100m)项目上,不管是前倾蹲踞式还是后摆蹲踞式,运动员们的出发反应时都较快,皆在0.7s以内。但中长距离(200m、400m、800m、1500m)项目上,平均出发反应时小幅度增长,都在0.7s以上。根据相关文献介绍,50m的比赛中出发成绩占比20%,100m的比赛中出发成绩占比10%。中长距离比赛运动员的“出发成绩”在“总成绩”中的占比偏低,更重要的是途中游和冲刺到边技术。所以我们大胆推测,正是因为出发阶段的重要性降低了,运动员们为了在比赛开端能够保持平缓节奏,防止过度紧张,所以在出发反应时上降低了对自我要求。
2.1.2 蛙泳出发分析
表5 2017年和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蛙泳决赛成绩分析
从表2和表3我们可以看出,两届世锦赛的蛙泳项目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的运动员占比都在50%以上,在三种泳姿当中占比是最高的。蛙泳主项运动员的下肢力量比其它主项的运动员更好,且后摆蹲踞式出发有着离台初速度更高,离台角度更大等优势。因此下肢力量较好的运动员蹬台效果更佳,更适合选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其次研究中还发现英国运动员亚当皮蒂(Adam Peaty)蝉联了两届世界游泳锦标赛50m蛙泳和100m蛙泳比赛的冠军,且都是采用的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或许我们可以借鉴这些能够熟练掌握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来提升我国优秀游泳运动员的出发技术水平。
2.1.3 蝶泳出发分析
表6 2017年和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蝶泳决赛成绩分析
在2017年世界游泳锦标赛蝶泳项目上,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的人数达到了33.33%。但到了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的人数只有22.22%。这或许是因为人们逐渐意识到蝶泳项目和自由泳项目相似,提前入水打水下海豚腿带来的优势大于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带来的其它方面优势。也有可能是蝶泳游进的主要动力来源不是腿部,而是更多的依靠双手和腰背部发力,所以腿部力量没有蛙泳主项运动员那么强劲,出发阶段若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腿部蹬离出发台的作用优势就不能得以完全体现。从距离来看,无论是短距离还是中距离的蝶泳项目,运动员们似乎更倾向于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我们都知道蝶泳项目是一个高耗能项目,每一次移臂都需要消耗巨大体能,且水下游进相比水上的阻力更小。所以我们推测运动员们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是想达到更深的水域,尽可能的充分利用好出发15m这一距离的水下海豚腿来节省体力。
2.2 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预备姿势阶段的分析
表7 预备姿势阶段数据
表8 预备姿势阶段数据
本研究中为了控制变量,8名运动员在出发台上后蹬脚板所用刻度均为第4级,在实际比赛中,运动员们可依据自身条件与习惯调整后蹬脚板刻度。
2.2.1 重心高度比较分析竞技游泳运动规则中规定,运动员若出现一次出发抢跳犯规,当即取消比赛资格。自1998年出发犯规次数由原来的两次改为一次后,人们对于出发技术稳定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在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200m自由泳决赛的赛场上,立陶宛选手拉普赛斯由于在出发信号发出前,身体轻微抖动,重心前移,造成技术犯规,与冠军失之交臂。这一次犯规再次将“游泳出发技术的稳定性”这一话题推向高潮。对于预备姿势稳定性的比较,本文选取了重心高度、重心投影点距离两个参数来说明。一般来说,重心高度的大小直接影响了稳定性的高低,重心越低那么稳定性就越高。从表8的重心高度指标对比我们发现前倾与后摆蹲踞式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后摆蹲踞式的重心更低,那么相比较前倾蹲踞式而言,选择后摆蹲踞式更加稳定。
2.2.2 重心投影点距离比较分析 要比较出发技术的稳定性单纯依靠重心高度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出发预备姿势的稳定性还取决于重力作用线在支撑面中的相对位置。那么我们再从两种蹲踞式重心投影点与出发平台前沿的水平距离对比来分析。前倾蹲踞式的重心投影点距离是0.21m,后摆蹲踞式的重心投影点是0.30m,所以前倾蹲踞式的重力作用线在支撑面的位置更靠近前沿,它的稳定角也就更小,那么与后摆蹲踞式相比,稳定性也就更低一些。从表8中我们得知,前倾和后摆蹲踞式在稳定性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
图5 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的重心高度与重心投影点距离
图6 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重心高度与重心投影点距离
2.3 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起跳阶段的分析
表9 起跳阶段实验数据
表10 起跳阶段实验数据
2.3.1 滞台时间比较分析
图7 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预备姿势阶段的后腿膝关节夹角
图8 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预备阶段的后腿膝关节夹角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蹲踞式出发技术是通过增大身体前移的转动半径来提高蹬台力量,而滞台时间的影响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点,(1)是两腿能否快速发力;
(2)是重心位置。从之前对两种蹲踞式出发重心投影点距离的比较我们已经得知,与前倾蹲踞式相比,后摆蹲踞式的重心投影点距离更大,重力作用线相对于支撑面的位置更靠后,那么需要水平位移的距离更长,所以离台需要的时间也就更长。从两腿的位置来看,蹲踞式出发技术都是前后脚站立,后支撑脚的蹬力角与出发起跳角接近,与游泳抓台式出发技术相比,就少了身体前倒的步骤。在查阅与田径专业相关文献后我们得知,游泳的蹲踞式出发技术来源于田径的出发技术,这种出发技术下肢的三大关节髋、膝、踝都是处于一个有利的弯曲程度,且伸肌群也是处于一个适宜的拉长和放松的状态,为腿部肌肉爆发式收缩后蹬营造了一个十分有利的条件,这种出发技术已经被专家学者证实为高效的。但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来看,有研究称在膝关节角度小于90°的深蹲情况下是不利于肌肉快速发力的。首先在其他条件全部相同的前提下,用膝关节微屈的方式起跳,那么当肌肉在收缩前处于一个相对放松且适当拉长的状态下,这样的收缩力量是最大的。其次用膝关节深屈的方式起跳时,虽然比微屈时调动的肌肉更多,但由于人体自身重力的影响,大腿的杠杆臂会增长,当运动员处于出发技术的预备姿势阶段时,肌肉会进入一个静力工作的紧张状态,肌肉更容易疲劳。这也许就解释了在之前对2017年和2019年世界游泳锦标赛分析时,为什么蛙泳项目选择后摆蹲踞式出发的运动员占比最大,且越来越多的蝶泳运动员选择前倾蹲踞式出发。所以选择后摆蹲踞式出发的运动员,腿部肌肉力量以较大为宜,肌肉有一定的抗疲劳性和爆发性会使后摆蹲踞式出发的优势尽可能发挥到极致。再结合表10的数据来看,前倾蹲踞式出发平均滞台时间是0.69s,后摆蹲踞式出发平均滞台时间是0.74s,二者之间也是存在着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后摆蹲踞式出发相比前倾蹲踞式出发在出发台上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见图9、10)
图9 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的滞台时间
图10 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滞台时间
2.3.2 离台角度比较分析根据查阅相关文献我们得知,游泳出发技术的入水角不宜超过45°,以45°为最佳,这样能够保证运动员动作与出水速度的连贯。但在实际游泳比赛中,运动员们很难保持在45°入水,有研究称其原因是因为运动员在腾空阶段最高点时身体重心未到达身体最高点,致使身体重心的轨迹与身体腾空阶段飞行轨迹不同,所以有一个良好的离台角度就显得十分重要。从表10中数据得知后摆蹲踞式的平均离台角度是32.04°,前倾蹲踞式的平均离台角度是26.81°,二者之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距(P<0.001)。离台角度相对较大,就会带来更长的腾空时间使运动员拥有更长的飞行距离,增长运动员的入水点。
图11 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离台角度
图12 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离台角度
2.3.3 离台初速度比较分析 根据运动学理论,运动员离台初速度是由运动员腿部发力对出发台产生作用力,出发台对身体施加一个反作用力外加运动员自身重力的合力产生的。要解释反作用力对离台初速度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究。第1种我们可以根据动量冲量定理MV末-MV初=Ft来解读,物体在一个过程始末的动量变化量等于它在这个过程中所受力的冲量,即力与力作用时间的乘积,运动员离台初速度的大小就取决于力作用于人体的大小和作用的时间,合外力越大或者合外力作用的时间越长,那么动量变化量就越大,速度始末的变化量也就越大。结合前面运动员滞台时间和运动员重心投影点距离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相比较前倾蹲踞式出发在出发台上所需要的水平位移距离更长,在出发台上消耗的时间也更长,所以具有更大的冲量,那么相对应的就具有更大的动量变化量,也就具有更大的离台初速度。第2种是根据公式S=N*L/h(S代表水平起跳力大小,N代表垂直分力大小,L代表身体重心投影到支撑面的距离,h代表身体重心的高度)来解读,水平起跳力要想越大,那么重心投影在支撑面的距离较出发台前沿就需越远,身体重心也需越低。结合前面对出发技术稳定性的探究我们得知,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重心投影点较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的重心投影点在支撑面的位置相对更靠后,且拥有更低的重心高度,所以后摆蹲踞式就有更大的水平起跳力,也就是说运动员受到的反作用力更大。
依据表10中的数据也可以验证我们的推算,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的离台初速度平均大小是3.87m/s,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的离台初速度平均大小是3.28m/s,二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拥有更快的离台初速度,这也能弥补在出发台上相比前倾蹲踞式出发消耗的更长的滞台时间这一缺陷。
图13 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离台初速度
图14 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离台初度
2.4 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腾空阶段的分析
表11 腾空阶段的实验数据
注:腾空时间=出发腾空总时间-滞台时间
表12 腾空阶段的实验数据
2.4.1 出发腾空总时间比较分析 从“出发信号”发出瞬间至运动员手部第一次触及水面瞬间这一过程所消耗的时间我们称为出发腾空总时间。从表12的数据可以得知,前倾蹲踞式的平均出发腾空总时间是0.96s,而后摆蹲踞式是1.09s,二者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这也间接的印证了前倾蹲踞式出发能够更早入水。那么从出发腾空总时间的时间长短来看,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的优势大于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
图16 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出发腾空总时间
2.4.2 腾空时间比较分析以往的研究认为,评价一个游泳运动员是否具备良好的出发技术水平往往是通过分析该运动员“出发反应时”“离台初速度”和“飞行距离”三个方面。我们可以把游泳出发想成一个理想的“斜抛运动”,那么在腾空阶段,要想得到较远的飞行距离大致分为两个条件,“更大的离台水平初速度”和“更长的腾空时间”。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得知,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拥有更大的离台水平初速度,又因为运动员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时在离台瞬间有更大的离台角度和更大的合外力作用于运动员,所以运动员在垂直向上方向的合外力加速度就更大,腾空时间也就更长。由表12可知,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的平均腾空时间是0.34s,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的平均腾空时间是0.27s,二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在斜抛运动中,“飞行距离”等于“离台水平初速度”乘以“腾空时间”,所以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也就能产生更远的飞行距离。
2.5 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入水阶段的分析
表13 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入水阶段的参数比较
表14 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入水阶段的参数比较
2.5.1 入水角度比较分析 根据前文所提到的,45°角即是入水的最佳角度,这个角度能够保证运动员动作与出水速度的连贯,但运动员们在实际比赛中很难保持以45°角入水,所以运动员只能促使自己的入水角度接近于这个数值。从表14中得知,采用后摆蹲踞式的平均入水角度是37.79°,采用前倾蹲踞式的平均入水角度是42.44°,二者之间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那么单纯就数据来看,在出发的入水阶段,前倾蹲踞式出发的优势要大于后摆蹲踞式出发。有相关科学研究发现,更大的入水角度可以使运动员更快入水且使运动员所至水域更深。对于自由泳项目和蝶泳项目,要想在出发阶段取得好成绩,这就需要运动员拥有一个良好的打水下海豚腿和憋气的能力。所以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入水角度是直接影响游泳运动员在出发阶段成绩的关键因素。
图17 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入水角度
图18 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入水角度
2.6 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水下滑行阶段的分析
表15 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水下滑行阶段的参数比较
表16 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水下滑行阶段的参数比较
注:滑行距离=出水点-入水点
2.6.1 入水点与出水点比较分析 在之前的研究中,我们发现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具有离台初速度高、离台角度大等特点,所以理论上会产生更大的飞行距离,而较远的飞行距离也是衡量运动员出发技术完成良好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从表16我们可以得知,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的平均入水点是3.03m,平均出水点是13.11m,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的平均入水点是3.55m,平均出水点是13.65m,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的入水点与出水点指标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5)。那么从入水点与出水点的距离长短来看,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优势要大于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
2.6.2 滑行距离比较分析 由于受到设备和环境的限制,未能对运动员入水深度、水下5m和10m瞬时速度等参数进行测试,只能单一的从滑行距离长度这一方面来探析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的滑行阶段。本参数在测试过程中,受试者入水后不采取任何水下辅助动作产生动力,单纯凭借自身在之前出发环节产生的动能滑行,对比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在水下滑行阶段消耗动能的快慢。但是从表16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滑行距离”这一参数上二者不具备显著性差异(P>0.005);
然而在“入水点”(P<0.001)和“出水点”(P<0.005)这两个参数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这是因为在实际水下滑行过程中,若不借助辅助动作,且两种蹲踞式出发技术在入水前产生的动能大小差距不大,那么都将很快因克服水中阻力而动能消耗殆尽,以至于展现不出显著性差异。所以在不考虑运动员入水后个人技术的前提下,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效果更佳。
3.1 结论
(1)两届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自由泳项目和蝶泳项目中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占多数,而蛙泳项目则是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员占多数。从大趋势来看,将会有更多的世界顶尖优秀男子游泳运动员在自由泳项目和蝶泳项目上选择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而蛙泳项目则是会有更多人选择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
(2)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身体重心更低,且重心投影点距离更长,那么相比较前倾蹲踞式而言,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有着更高的稳定性。
(3)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在出发台上消耗的时间相对较短,利于快速起动;
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离台初速度快,且离台角度更大,为运动员拥有更长的飞行距离奠定基础。
(4)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的腾空时间更长,这是运动员能否拥有更长飞行距离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的运动员来说,腾空时间短意味着快速入水。
(5)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入水角度更大,能够让运动员提前入水且所至的水域更深;
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入水角度更小,利于运动员快速浮出水面。
(6)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入水点与出水点更远,在不加入运动员入水辅助动作的前提下,就距离长短而言,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效果更佳。
3.2 建议
(1)建议男子优秀游泳运动员在自由泳项目(50m、100m、200m、400m、800m、1500m、4*100m)和蝶泳项目(50m、100m、200m)中都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因其滞台时间短的原因能够更快入水,且入水水域更深,波浪阻力更小,这样在前15m出发阶段更能充分发挥出水下海豚腿的作用,帮助运动员建立优势。蛙泳项目(50m、100m、200m)建议运动员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因为蛙泳主项运动员腿部肌肉相较于其他两种泳姿主项的运动员更发达,良好的腿部力量更能使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2)对于短中距离项目(50m、100m、200m、400m、4*100m),运动员若想在出发反应时上占据优势,那么建议选择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
对于长距离项目(800m、1500m),出发反应时在比赛成绩占比上不会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为了提高自身稳定性,避免出现失误(身体抖动、抢跳),建议运动员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
(3)自由泳项目和蝶泳项目建议运动员采用前倾蹲踞式出发,尽快入水打水下海豚腿建立优势;
后腿膝关节夹角应适量增大,利于肌肉快速发力。蛙泳项目建议运动员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因蛙泳主项运动员腿部肌肉发达,且蛙泳项目入水后在出发阶段不能进行高频率的辅助打腿,所以不如充分发挥后摆蹲踞式出发的优势;
应着重锻炼下肢力量,提高肌肉控制的稳定性和爆发力。
(4)“飞行距离”是评价一名运动员是否具备良好的出发技术水平的条件之一;
离台水平初速度不变,腾空时间越长,飞行距离也就相应越长。但是不建议运动员盲目追求更长的腾空时间,“出发反应时”“离台初速度”才是更应该关注的点。
(5)运动员所至的水域更深,虽然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波浪阻力,但是对于运动员的水下海豚腿技术以及憋气能力的要求就提高了。所以建议运动员依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蹲踞式出发技术,若运动员水下海豚腿技术较好、憋气能力较强就选用前倾蹲踞式出发技术,反之则采用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
(6)对于短距离项目,出发阶段占据优势十分重要,后摆蹲踞式出发能够使运动员入水点更远,但很多运动员因其滞台时间较前倾蹲踞式更长而抵触。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德雷塞尔和亚当皮蒂同样采用的是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但他们的出发反应时非常短暂。所以建议优秀游泳运动员们通过提升下肢爆发力来弥补滞台时间较长这一短板,以此来提高后摆蹲踞式出发效果。
[1] 陆 青,叶 强.短距离游泳蹲踞式出发技术特征与专项训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6):549~553.
[2] 张 铭,林 洪,李 汀.3种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3(12):28~33.
[3] 赵红娟,仲 宇,姜 健.两种蹲踞式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比较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26(05):613~617.
[4] 马海英.游泳运动员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探析[J].青少年体育,2018(04):39~40.
[5] 李 剑.游泳运动员前倾蹲踞式出发时间与技术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4,36(04):75~78.
[6] 张 洁,赵红娟,仲 宇.新型游泳出发台上后摆蹲踞式出发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25(01):90~92+96.
[7] 张文清,苑歆瑶.青少年游泳运动员蹲踞式出发专项技术训练方法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07):108~109.
[8] 方 欣.少儿游泳运动员抓台式与蹲踞式出发技术的比较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220.
[9] 张 铭.游泳出发技术研究综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5):64~66+75.
[10] 王伯超.游泳蹲踞式与抓台式出发技术运动学特征的比较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1999(01):109~112.
[11] 仲 宇,刘芦萍,邵松柏.游泳蹲踞式与抓台式出发技术运动学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7(03):85~90.
[12] 周家颖,王 慧,仲 宇.两种游泳出发技术的运动学分析[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4(02):38~42+92.
[13] 李 杰.田径运动员李杰蹲踞式起跑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J].田径,2020(05):52~53.
[14] 程力超.简析蹲踞式起跑技术[J].青少年体育,2019(03):82~83.
[15]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生物力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16] 国际游泳联合会官方网站[EB/OL].http://www.fina.org.
Research on Two Crouching Starting Techniques for Excellent Male Swimmers
WANG Yisong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t present, there is no domestic literature combining the crouch departure technique of stroke and race distance for comprehensive analysis, and it is worthwhile to explore what stroke is suitable for forward crouch departure and what distance is suitable for backward swing crouch departur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uses literature, video analysis,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 to analyze the video of the departure phase of the men"s final of the 2017 and 2019 World Swimming Championships 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uitable strokes of the departure technique of outstanding male swimmers; eight outstanding male swimmers fro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elected to adopt two squatting departure techniques and use professional cameras for fixed-point filming. A comparison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in five stages: preparatory posture, jumping, airing, entering the water and gliding underwater, and the video of the two squatting departure techniques were analyzed by Kinovea software to compare and study some of their kinematic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sing the two squatting departure technique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eparture process were summarized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two World Championships.
Men"s swimming; Excellent athletes; Crouching Starting Technology; Comparative study
1007―6891(2022)06―0045―09
10.13932/j.cnki.sctykx.2022.06.11
G861.1
A
2022-04-18
2022-06-04
猜你喜欢蝶泳初速度蛙泳物理期末测试题初中生学习指导·提升版(2020年6期)2020-09-10AGPM控制系统分析及最适初速度优化算法研究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年10期)2018-10-13核心力量训练在少儿蛙泳训练中的应用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年3期)2018-01-19等动拉力和重力拉力蝶泳划臂动作生物力学分析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3期)2016-12-18游泳吧,姐妹!新青年(2016年11期)2016-11-30爽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6年7期)2016-05-14你知道吗?游泳(2012年1期)2012-12-08蝶泳的出发、打腿和转身游泳(2010年4期)2010-02-08抓住重点知识 提高复习效率中学生数理化·高一版(2009年6期)2009-08-31一道从多方面多层次考查能力的试题数理化学习·高三版(2009年6期)2009-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