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品读精品年鉴,强化精品意识——关于县级综合年鉴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品读精品年鉴,强化精品意识——关于县级综合年鉴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时间:2024-02-08 16:45:01 来源:网友投稿

尚竹英

(中共长治市委党史研究室〔长治市地方志研究室〕,山西 长治 046000)

以“读精品、用精品、编精品”为主题的“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的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全国年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各省、市、县三级积极响应,迅速制定方案,投入到热烈地读用活动中。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印发《山西省“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实施方案》,号召全省大力推进新时代精品年鉴建设,强化精品意识,以精品年鉴带动全省年鉴事业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更好地服务于政治大局、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作为长期从事年鉴编纂的工作者,我认真品读了4部精品年鉴,用心领会精品年鉴的框架设置、编排特点、内容亮点以及重点突出地方特色的记述方法等等。对标精品,结合自己近年来编纂及阅读县级综合年鉴的感受,对如何提升县级综合年鉴质量进行了深入思考,认为目前编纂水平较高的县级综合年鉴,如精品年鉴《孝义年鉴》,注重突出年度特点和地方特色,在编纂过程中精雕细琢,是县级年鉴学习的榜样。但这样的县级精品年鉴数量有限,相当一部分县级综合年鉴编纂不够规范,内容质量不高,有效信息不足,其工具书的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县级综合年鉴作为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中基数最大的地方综合年鉴,其编纂的规范与否和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全国地方综合年鉴的整体发展水平。因此,认真学习精品年鉴,提升县级综合年鉴质量,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

全国精品年鉴《孝义年鉴》19年坚持不懈,围绕质量提升这条主线,突出特色创新和深度挖掘有效信息,持续不断地提升年鉴编纂水平。《孝义年鉴(2020)》更是在机构改革和脱贫攻坚的年度特色方面,在产业转型、生态治理、民生协调、文化建设、城市品质等地方特色方面精钻细研,终于打造成全国年鉴精品,有许多值得县级年鉴学习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对标《孝义年鉴》,我认为县级综合年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一)整体架构不够全面,细节还需更加严谨

1.在地图的规范使用上存在误区。作为县级地方综合年鉴,在书前重要位置使用地图(通常使用行政区划图)无疑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要件。打开年鉴,看到行政区划图,读者就对这部年鉴所记述的空间范围及行政区划一目了然。行政区划图的使用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其位置、区划界线、行政中心名称及交通线必须准确无误。所以,国务院2016年颁布的《地图管理条例》及自然资源部2018年通过的部门规章《地图审核管理规定》,对地图的使用及审核流程都作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

在行业规范方面,2018年初,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明确:“地图选用应遵守国家关于地图管理的法规和有关规定、办法,需经过有审核权的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标注审图号。”《山西省地方志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范》也有条款规定:“年鉴应有行政区域图。地图应由地图测绘管理部门审定并标识审图号。”

一些县级综合年鉴对地图使用的相关条例、规章以及地方志行业在使用地图时的规定、规范了解不够。前几年,多数县级综合年鉴没有地图,国务院印发地方志发展规划纲要后,地方综合年鉴不断规范,不少县区在综合年鉴的书前增加了行政区划图,但仍存在地图老化,多年使用一张地图不更换;
无审图号,使用内部未经审核的地图;
还有绘制时间较新,审图号却年份久远的情况。近两年,县区各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涉及面较广,且调整较频繁,一些县区年鉴跟不上区划调整的脚步,如某县年鉴在内文中使用了新的乡镇区划名称,但书前地图上却是旧的区划。以上种种现象,归结为一个问题:县级综合年鉴在使用地图时,对“地图”这一要件的重视度提升了,注重了“有没有”的问题,但对使用的“对不对”不够严谨,走入了有个地图即可的误区;
另外,对“年鉴应当选用与记述年度相对应的本地区行政区划图”的行业要求没有明确了解。

2.框架设置以单位设类分目的痕迹较重,行业分工和科学分类的结合把握得不够好,结构层次不够清晰、存在上下级归属不当的情况。地方综合年鉴的框架是指年鉴基本的结构体系,它是承载年鉴内容的主体结构,是年鉴的“骨架”“纲目”“基石”,不仅贯彻年鉴体例,而且框定年鉴内容,明确信息资料的归属和层次,体现一部年鉴的编辑思想、内容结构和特色形式。所以,年鉴的框架设置极其重要。设置框架要遵循全面系统、特色鲜明、稳中求变的原则,采用科学分类和社会分工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设置。也就是其框架要涵盖行政区域内尽量全面的内容,呈现丰富的资料,反映出地方特色。要结合本行政区域的实际情况及社会分工进行设计。框架一经确定,为保障其延续性,要做到在框架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突出年度特点和变化。所以,要编辑好一部综合年鉴,首要的任务就是深思熟虑后,多方参考学习,特别是要以“精品年鉴品读季”为契机,仔细研读精品,结合自身实际,设置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年鉴框架。

部分县级综合年鉴对框架设置的重视度不够,基于资料来源基本是各单位工作总结的情况,通常会按照党政机关隶属关系或经济分工进行简单罗列。如有的县区存在按系统分类的问题,没有按类编排,导致归属不当、类不领目、分类不清的情况。如在框架中设“党务”“政务”等类目,“党务”类目下设“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等;
“政务”类目下设“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商务工作”“体育工作”等,基本按照行政系统进行编排,没有按类设目,缩小了覆盖面,资料扩展有限。虽然也增加“特载”“大事记”等年鉴的基本要素,但这样的框架设置把综合年鉴框定在了工作总结汇编的局促范围,无法发挥其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全面涵盖的功能。有的县级综合年鉴框架按类设目,设置类目、分目、条目的结构层次,但存在类目下一个分目,或分目下一个条目,结构支撑不足;
或有的分目和类目标题一样,出现层次不清、归属不当的问题。

3.附录收录范围或因理解不当,收录内容随意。附录是附于书后,便于查考、翻阅的资料,如年度内的重要文件、公告,法规条例及反映当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资料等。附录附于书后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恰恰相反,是因为它体现一年的重要发展指标、重要方向引领及重要条例、规章,使用频率较高,为便于检索,才把它放在了书后。

一些县级综合年鉴存在理解上的偏差,把“附录”当成是配合前面内容的一个点缀性存在,内容随意性较大。如有的县级综合年鉴把一些专文、先进集体和个人名单记进了“附录”中;
有的县区没有设“附录”;
有的县区“附录”下是文件目录;
有的县区“附录”收录的是“艺文”等等。编者应充分认识到“附录”是能反映一个地方一年来主要施政方向、重大政策发布、主要经济运行发展情况的重要资料,是体现一部年鉴年度特点和地方特色的重要承载,要加以重视,收录内容准确、恰当。

4.检索工具不健全,发挥不了工具书的作用。综合年鉴的定位是“一方之全史,一地之百科”,是一个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性资料工具书。既然是工具书,要具有工具属性,就和字典一样,要发挥检索、查阅的功用。完备的检索系统是综合年鉴的要件。综合年鉴的检索工具通常有目录和索引两种。目录在显示年鉴框架结构的同时,也有检索条目的功用,索引则是更为重要的检索工具,可通过搜索关键字词或根据专项进行检索。高质量的年鉴要求有不同种类的索引,除常规的主题索引外,还可以有图片索引、表格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机构索引等等。如《上海年鉴》除主题索引外,还有资料索引、表格索引、卷首图片索引、随文图片索引等等。

目前,在各县级综合年鉴中,缺少“索引”检索工具的占比不小。有的县区设置了索引,也仅是对目录中的条目按照首字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制作索引,索引的检索功能发挥有限。编辑在编纂过程中,对索引制作的目的、要义没有清晰的认识,比较盲目地追求形式的制作,不能让使用者在大量丰富的资料中很方便、快捷地检索到自己想要找的内容,使年鉴的功用大打折扣。

(二)综合信息不足,记述深度不够,动态信息记述不全面

1.编纂站位不高、视角不广,综合性信息贯穿全书的概述作用得不到发挥。

地方综合年鉴的综合信息主要有“综述”“概述”“概貌”等。“综述”是分目,“概述”是条目,通常“综述”分目设置在类目之首,“概述”条目设置在分目之首,主要记述该行业、该系统、该部门全面情况,包括总体情况、主要业绩、发展新动态及趋势。通过总体概括、指标呈现等方式记述。这里所指的总体情况、主要指标、行业成绩都是要站在一个行政区域的高度,涵盖整个系统、行业或门类的总况,而不是仅指一个部门内部的信息。如教育是写行政区域内整个教育系统有多少所学校、多少学生、多少教职员工,各类学校分布是怎样的,教育教学水平如何,教育资源、经费分配怎样等,而不是只写教育局内部有多少职工、多少编制,受教育程度如何等。此例就充分体现了站位和视角的问题。地方综合年鉴一定是以整个行政区域的站位和视角去记述才是符合规范的。且一部质量较好的年鉴,其综合信息的篇幅要占到总篇幅的7%左右,才能足够反映一地一业的总体情况。本市的县级综合年鉴中,对“概述”条目的记述把控程度参差不齐,有的“概述”条目记述较好,能够概其行业(系统)全局情况;
有的缺少“概述”条目;
有的“概述”记了单位(部门)的内部信息;
更有将工作总结第一段的口号式开头作为“概述”条目的。以上各种情况在个别县级综合年鉴中时有出现,有的甚至贯穿整部年鉴。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编辑对综合信息“概述”条目是什么、怎么写、发挥什么作用没有充分的认识;
二是稿件来源于工作总结,本身的视角就限于单位和部门,编辑对稿件又没有提出准确的要求,直接将其用于年鉴。

另外,县级综合年鉴中“县区概览”或“县区概貌”是全书的大“概述”,应反映整个县区的基本信息及总体情况,应站在高位、打开视角、展现全貌。如基本情况应包括位置面积、建置沿革、地质地貌、水源特征、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交通条件、气候特征、人口、民族、行政区划、县区名片等,年度信息包括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政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环境质量等。基本情况和年度信息是地方综合年鉴综合信息的内涵和外延的综合要求,缺一不可,而且要简明扼要地概括记述。有了这些综合信息,读者能获取这一地域的基本信息和年度特点,对这一地域有个大致全面的了解。大部分的县级综合年鉴是近几年才设置了“县区概览”这样的类目,90%编纂不到位。如某县级综合年鉴“区情概览”只设一分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结构层次不符合框架设置要求,且体例也是条目体和原文载入混杂;
某县的“县情概貌”类目下为统计公报原文及年度大事记。如此“县区概貌”反映出了县级综合年鉴亟待解决其规范编纂的问题。

2.编辑思想得不到充分体现,内容逻辑性不强,机械使用规范。地方综合年鉴是对收集到的一、二、三次文献按照年鉴的框架、体例进行编辑整理,按照主编的意图,根据年鉴的宗旨、性质和功用,充分采集信息资料,进行细选精编。在现实编纂过程中,县级综合年鉴收集资料渠道单一,通常来自各单位、部门,编者的思想体现本来就受限,再加之编辑在编纂过程中只注重编纂规范要求,对一些形式上的硬指标进行了机械性修正,如第三人称、条目体例等,而对前后资料的把握、信息的总体融合度不够,造成内容前后矛盾、逻辑性不强,重复性资料不能做到各有侧重、相互印证,而是各管一块,融通关联性差。

3.内视信息较多,工作过程、经验、做法及单位内部建设、队伍培养等价值不大的信息收录不少。综合年鉴内容包含综合信息和动态信息,动态信息是年鉴的主体内容,着重记述年度内方方面面的大事要闻,通常占全书总篇幅的50%以上。地方综合年鉴要对各类信息进行最大限度的挖掘和提炼,尽可能把反映一地各行各业发展的信息和读者需求的信息深入挖掘到最大化。在目前的县级综合年鉴中,存在动态信息质量不高、有效性差、内容肤浅、信息单一,甚至出现单位、部门内部事务等内视信息较多,局限于一般的工作回顾或日常事务,过分强调工作过程、经验、做法,把调研、开会等内容全部罗列等现象,看不到年度发展特点,反映不出有价值的、有记载意义的线索或信息;
统计数据单一,局限于部门本身,没有站在全社会的角度来加以反映,达不到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要求和存史高度。

对于综合年鉴编纂来说,规范适用于名词、动词的两层含义:一是要有自上而下的行业发展规划和编纂规范、条例、规定做保障;
二是省、市、县三级在编纂综合年鉴的过程中,也要严格执行上级标准,使之规范化发展。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了《地方志工作条例》;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于2018年初印发了《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2020年底又印发了《补充规定》。各省也相继出台了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规范及细则,从上层规范制定上保障了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有章可循。那么,如何做到规范化,也就是如何使综合年鉴合于规范、合于标准,就成为编纂地方综合年鉴的一大课题。

目前,省级年鉴都发展优良,年鉴编纂事业蒸蒸日上,涌现出一批特级精品年鉴。市级年鉴的规范化运行也走上了正轨,精品年鉴层出不穷。此次品读的《连云港年鉴(2019)》《北京朝阳年鉴(2020)》《长沙年鉴(2020)》在规范化编纂上各具特点。数量最多的县级综合年鉴要向精品年鉴学习,以精品年鉴为引领,不断走上规范化发展的轨道。

(一)提高认识是县级综合年鉴编纂规范化的前提

将年鉴编纂成为文化精品,使之成为记载、传播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充分发挥其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咨询、为科研部门提供依据、为生产建设和科学研究提供信息、为对外开放充当媒介、为群众生活提供指南的作用,是年鉴工作者的重要职责。作为综合年鉴的主编、编辑,首先在思想上要足够重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我们所记录的一字一句发挥的是决策参考、学术依据的权威性资料作用,要带着对文字的敬畏之心完成年鉴的编纂工作。

县级综合年鉴的主编、编辑要在思想上摒弃“年鉴好编,有工作总结兜底”“年鉴就是照搬上级年鉴框架,填充县区资料就可以”的思想。本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去编纂年鉴,是无论如何都编纂不好的。主编是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的核心人物,担负着年鉴整个生产过程的策划、决断、组织、统筹、管理甚至发行等方面的主要责任。框架设置是年鉴的灵魂,主编要担负起科学设置年鉴框架的职责,最大限度地将全面的信息囊括在科学的框架之内。主编在组织编纂的过程中要学习精品年鉴框架设置的理念,并充分吸纳有工作经验的编辑的意见和建议,统筹规划、组建一支精于业务、熟悉行业规范、编辑规范的精干编纂力量,沉下心来做这一项研究性工作。而不能像抓壮丁一样,今天你编、明天他编,或干脆包干雇人编,抑或全单位铺开打歼灭战的方式编年鉴。作为编辑要有编纂年鉴所需的专业素养和担当,虽承担局部任务,但要关注到全局,做到信息不矛盾、不交叉,从不同的记述角度做到资料互相补充,紧紧围绕编纂中心思想,做到所选资料信息准确、全面、真实、客观。编辑在严格遵守规范的同时,也要灵活处理独特信息,扩大条目有效信息容量,增强年鉴使用价值。

(二)设置科学合理的框架是县级综合年鉴编纂规范化的关键

“框架”是一个非常形象的用语,把综合年鉴的结构层次用“框架”来命名,就是说年鉴的架构就像房子的四梁八柱一样,要撑起足够大的空间来容纳丰富的资料信息。“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个框架必须有有力的支撑并且有足够包容性,才能把一个行政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全都装在里面。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要求“年鉴框架应做到分类科学,层次清晰,领属得当,编排有序”[1]阳晓儒.地方综合年鉴规范化建设初探[J].史志学刊,2021,(6).。这就是说,地方综合年鉴分类应尽量符合逻辑规律,同一层次分类标准尽可能一致,同一层次之间互相不兼容,做到分类合理;
上一级要领属下一级最少两个以上的项目,构成足够的支撑领属关系,做到领属得当;
作为县级综合年鉴的框架设置还要突出本地特点,具有年度特色,并兼顾部门分工,使年鉴编纂易于操作。这些都必须以分类科学性作为基础。否则,随意编排必将造成信息系统的混乱。精品年鉴的框架以及上级年鉴的框架可以用来学习参考,但决不能照搬硬套,或者只讲求形式上的像,而内容上空洞无序。一部优秀的县级综合年鉴的框架应设置专栏(包括特载、专文、专记等)、大事记、县区概貌、百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分门别类地介绍年度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人物、统计资料、乡镇简介、附录、索引等栏目,其中百科是框架结构中的主体部分,百科的分类也自然成为框架设置的重头戏,需要深入研究,做到分类科学合理。

(三)综合信息、动态信息、辅助资料、检索系统等四大支柱内容齐全、比例合理是县级综合年鉴编纂规范化的基本要求

地方综合年鉴的四大支柱内容:综合信息,如“县(市)区概貌”“概况”或“综述”部类;
动态信息,是对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发展变化情况的反映;
辅助资料,包括领导讲话、专记专文、大事记、统计资料、法规文件、书目文摘、附录等,特点是具有实用性和便览性,是对主体内容的重要补充;
检索系统,一般由书前的分类目录和书后的主题索引构成。年鉴界专家对多部地方综合年鉴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一个参考数据,即这四部分的合理比例大约为综合信息占7%,动态信息占56%,辅助资料占29%,检索系统占8%。综合信息、动态信息和辅助资料在年鉴中不可或缺,因为人们要了解一个地方的情况,总是由综合到专项,从一般到具体。这样的年鉴记述方式是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的。而检索系统则是年鉴作为资料性工具书必备的工具。

县级综合年鉴编纂的过程中要对四大支柱的概念有清楚的了解,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分不开综合和专项,弄不清辅助资料有哪些,特别是作为工具书不制作索引。综合信息要“概”而“全”。“概”就是简约概括,“全”就是对应领域全年度基本情况和相关基础信息基本涵盖。综合信息要与动态信息、辅助资料的专项记录区分开来,它们是概括与具体、简要与详细的关系,即综合信息指凡是对应领域基本情况、宏观指标,涉及全局又十分重要的,对人们了解全面情况有帮助的信息,而动态信息、辅助资料是对综合情况的具体展开。只有四大支柱内容齐全、比例合理,县级综合年鉴才能发挥好其存史、资政的功用。

到2020年底,全国的县级综合年鉴基本实现了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完成了省、市、县三级综合年鉴全覆盖的目标。想要使年鉴事业健康有序地长远发展下去,必须向精品年鉴看齐,研究质量提升的方法和途径,打造精品年鉴,带动全国县级年鉴质量提升。

(一)内容有用是地方综合年鉴的生命所在

年鉴是工具书,是要供人使用查阅的。所以内容必须有用,所收集资料一定要有价值,并且准确、客观、真实,也就是说,要去除冗余信息,增加有效信息量,提升年鉴的使用价值。确立“内容为王”的观点,也就是一定要突出资料的价值。不论是传统纸质媒体,还是信息网站等现代媒体都公认“内容为王”,内容决定信息的价值和传播的效果,内容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媒体融合也要抓住内容创新这个根本,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年鉴作为信息提供者、内容生产者,内容要“有用”,这是第一位的。

县级综合年鉴在收集资料时,就要扩大信息来源、增大信息量,深入挖掘行业领域线索。收集资料不建议有字数、篇幅的限制,要把详尽到条目的框架发送给各领域,并强调资料的全面性,且在收到稿件后及时与供稿方沟通,补充年鉴框架中需要的相应资料。只有在大量信息的支持下,编辑才能从中抽丝剥茧、优中选优,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如果资料来源仅限于各行业(单位)的工作总结,来什么算什么,无用信息比重大,有的甚至支撑不起框架,或为支撑框架而拼凑信息,那么,年鉴内容无可查、可用的价值,也将失去延续发展的出路。

(二)展现形式的创新为地方综合年鉴利用开辟新途径

年鉴作为一门独立的编纂学科,既具有资料性文献和工具书的特点,同时也具备一般公开出版物的特点,是文化产品的一种,它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受众,满足阅读者需求,除内容有用,发挥资料性功用,同时在展现形式上,也要紧跟时代要求,不断创新,使之阅读起来更活泼,使用起来更便捷。县级综合年鉴除在卷首设专题彩页,直观体现一年大事要闻、经济发展及社会面貌外,还可在内文中插入一些与内容相契合的随文图片,增加可读性。也可以在反映经济发展的类目下,配合文字做一些柱形图、折线图、比例分析图,使枯燥的数据看起来更直观、对比性更强,多元化反映信息,加强年鉴开发利用。

此外,在版心的书眉、留白、图注、表格乃至字体字号、彩色印刷等方面,都可有创新之举,给人以视觉一新的感觉。

“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为年鉴编纂者指供了学习精品、使用精品、编纂精品的机会,为对照精品推进年鉴编纂工作提供了方法和经验。县级综合年鉴作为省、市、县三级地方综合年鉴的出版大军,要真正做到“读精品、用精品、编精品”,在编纂质量上上一个大台阶,真正发挥好县级综合年鉴的资政、存史、教化功能,为新时代方志工作作出新贡献。

猜你喜欢年鉴精品框架框架小资CHIC!ELEGANCE(2022年1期)2022-01-11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江苏地方志(2021年1期)2021-03-252016—2019年全国获得“中国精品年鉴”名录史志学刊(2020年3期)2020-11-26广义框架的不相交性数学物理学报(2020年3期)2020-07-27《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中国交通信息化(2019年10期)2019-11-16《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中国交通信息化(2019年12期)2019-08-13心经精品中国篆刻(2017年7期)2017-09-05心经精品中国篆刻(2017年5期)2017-07-18心经精品中国篆刻(2017年2期)2017-05-17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燕山大学学报(2015年4期)2015-12-25

推荐访问:年鉴 精品 高质量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