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时间:2024-02-08 16:30:01 来源:网友投稿

张浩楠 范小青

(成都理工大学,四川 成都 610059)

自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等要求以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得到广泛重视。2020年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及能力培养三者有效结合、不可割裂。”[1]因此,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在培养学生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同时,还应该把提高道德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信念等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以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可见,研究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相关议题迫在眉睫。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旨在培养从事跨境商务活动的专业型人才。同时,该类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引导等方面也具有独特的育人性质,具体表现在该类专业课程具有立德树人育人价值、铸魂育人思想引领等育人性质以及协助学生拓展国际视野、形成独立思辨能力等育人特点。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具备深厚的育人属性

1.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具有立德树人的育人价值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是一类具有双语教学特点,包含理论课程与实践教学的经济与贸易类课程。该类课程旨在要求学生具备高尚人文情怀的同时,还能够在世界经济与贸易交往过程中彰显中国形象,为我国贸易发展做出努力,为世界贸易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此外,本着立德树人的育人要求,该类课程还需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远大的理想信念,将实现复兴梦的远大理想目标根植于学生心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包含思政课程在内的“其他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这为新时期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基本价值指向与行动遵循。由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包含多门专业课程,在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贸易环境与变局情况下,其发挥着重要的德育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关于贸易纷争等案例的讲授,能够引导学生理清现实,树立大局观念;
二是通过会计学、管理学等课程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足履实地的学习精神与工作态度;
三是通过国际分工与全球产业价值链等内容的展示,能够锻炼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四是通过国际商务、海关条例法等规定的解读,能够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2.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具有铸魂育人的思想引领

“文化文艺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属于培根铸魂的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3]。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探究世界贸易发展,从改革开放发展策略、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外经济发展方针等方面对目前国际贸易发展进行探析,研究影响贸易发展的相关因素。此类课程在铸魂方面具有独特作用,能够帮助学生铸牢理想信念之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通过对贸易理论与案例的讲授,能够激发学生民族情感与爱国主义情怀,引导其自觉担当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从而有利于铸牢学生的民族魂和国家魂。二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通过对当今世界贸易市场复杂形势的讲解与对相关贸易条例、法律法规的认识,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背后的“中国制造”与“中国智造”离不开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坚持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从而有利于铸造学生的人民魂和担当魂。三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通过向学生讲解中美贸易战、世界市场贸易壁垒等焦点问题,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增强学生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从而有利于铸造学生的理想魂和信念魂。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具有多维的育人特点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包含了商品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学、西方经济学、管理学、微观经济学等多门课程,蕴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从多维度帮助学生发展成为贸易型专业人才。

1.该类课程具有开放的国际视野,有助于拓展学生的全球格局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是将学生置身于世界贸易市场背景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一类课程。它要求学生具备开放的国际视野,高瞻远瞩的全球格局,能够对世界贸易发展趋势作出理性判断。

经济全球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出现了新的变化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教师能够在新的贸易发展背景下进行针对性授课。例如:教师通过关于贸易战等内容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分析诸如贸易战、贸易壁垒等产生的政治因素与经济原因;
通过全球分工、工业价值链等内容的讲解,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到世界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
通过世界各国贸易发展数据的对比,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看清世界贸易发展走向,认识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优劣势。该类专业课程教学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放眼看世界、展望全球贸易发展,还能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视野和拓展其全球格局。

2.该类课程能激起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交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包含多门涉及西方哲学思想与经济学理论的课程,教学内容蕴含着中外政治体制、经济政策、思想文化等差异。专业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引导学生运用中西方思想交汇的特点思考国际贸易问题,提高其思辨能力。

该类课程教师需要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紧扣时代主题,在教学过程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不应局限于该类专业课程课本中所提到的新旧古典贸易理论等西方经济学理论以及一些现代贸易理论,而应通过结合“一带一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等内容的讲解,引发中西方思想的碰撞交流,形成课堂头脑风暴,提高学生运用多种贸易理论分析世界贸易市场发展现实与发展趋势的能力。此外,该类课程教师还要创设专业问题情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以便提高其思辨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具有自身独特的德育功能。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其长足进展的背后,存在着建设过程中的隐忧与困境,从两方面客观分析其建设现状,找到对应的探索路径是当前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长足进展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专业实操案例,使得专业课知识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贸易案例的讲述与分析,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将更多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有效融入课堂。在对外贸易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各个自贸区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与实践,使得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培养出了一大批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团结共进的职业素养等专业型贸易人才,他们在国际贸易事务中坚持拥护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贡献了应有力量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隐忧与困境

我国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人才需求正在不断增长,这使得具备扎实国际贸易专业知识、正确价值观念、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良好职业道德素养的专业人才越来越成为刚性需求。但是,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没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没能将专业课程知识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充分结合,导致该类专业课程与教育思政的关系不够融洽,难以发挥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此外,普遍存在的对于此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不够重视的现象,导致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缺少创新的教学方法、完善的考评机制以及高效的联动平台,无法将思政内容全面深刻地展现给学生,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的高度契合。这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隐忧与困境对培养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型人才形成了阻力,难以发挥该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效应。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内容深度融合的过程中,由于存在上文所述的建设隐忧与困境,因此,从以下三个方面系统分析其问题存在的根源,为进一步探索有效路径提供前提。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考评机制不完善

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开发利用为例,当前部分高校存在对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视程度不够和对专业课程如何发挥德育功能的认识程度不够等现象。因此,考核评价激励机制的建立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一种强有力的抓手,能够有效评价专业课程教师思政育人的效果。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不完善,就难以发挥对专业课程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改革与创新的激励作用,难以督促教师培养思想政治教育意识,难以将该类专业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效深度融合。如果缺乏精准的考核要求、完善的考核方式、真实的考核结果,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就难以得到进一步发展,专业课程学科教学评价体系与教师教学成果激励机制就难以得到进一步完善。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保障力度不够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稳定的支撑保障体系为其保驾护航。如果保障力度不够,立德树人这一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以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为例,由于部分高校不能够为思政课与专业课程的和谐统一提供平台保障,因此难以加强专业课程教师之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专业课教学经验的共享以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有的高校课程思政意识、建设能力等方面都有待提高,没能推进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难以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

(三)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师资素养不足

“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4]。目前部分高校教师对于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所具备的德育功能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属于思政课专职教师的教学任务。另外,他们对于发挥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特殊育人功能的责任意识不强,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一方面,尽管国家、地方机构及部分高校出台了一系列较为规范的课程思政建设相关规定,但有的高校教师还不能全面且系统地学习、理解和吸收,导致相关规定的落实效果大打折扣,影响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发展。另一方面,有的高校教师将课程思政视为简单的政治说教,将课程思政简单理解为在专业课上讲政治理论,以狭义、机械的眼光去解读课程思政,没有意识到在专业课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及价值观念的引领和树立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有的高校教师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知识积累,难以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将其有效融合。如何在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思政知识成为了部分高校教师的难题,如果只是简单化地将思政知识粘贴到专业课堂中,就难以达到同专业课教学的有机融合,从而无法做到立德树人与育人育才的高效协同。

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该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立足新时代发展要求,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续发展为基础,从意识树立、平台构建、能力培养与体系完善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特色的育人之路。

(一)提升思政意识:培养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观念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学生不仅需要学习专业课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还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教学是各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目标、培养新时代经贸类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发挥课程教学的作用需要高校给予足够重视,严格落实国家发布的与课程思政相关的政策条例。专业课教师要以身作则地投入到该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明确该类专业课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育人目标,同时,还要尊重不同专业课程之间侧重点的差异,做到取长补短。每位高校教师都肩负着关于学生知识教育和价值观塑造的双重使命。在讲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内容时,高校教师应当自觉树立协同育人意识、担当育人责任,积极自觉地将知识教育和品德教育结合起来,将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相统一[5]。

(二)构建联动平台:创设课程思政协作机制

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积极推进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严格落实相关方针政策,建设具有校园文化特色且能够普遍推广的课程思政育人平台。一方面,加强各部门联动交流,形成各部门各岗位教师齐抓共管、协同并进、同向共行的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格局,从而建立专业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育人体系,协助专业课程教师形成互帮互助关系。另一方面,通过育人平台的搭建,引导和鼓励各类专业课程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心得的相互分享、集体讨论与分析,打造高校集体备课平台。各高校应提倡专业课程教师育德教学的经验分享,汇集不同专业课程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提升教师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凝聚力,引导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教师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加深对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入该类专业课程的理解,发现更多思政元素,挖掘出更多专业课程教师的育人潜能,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

(三)建强师资队伍:提高专业课程教师的育德育人能力

高校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因素,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教师在新时代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打造一支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与专业课程能力相结合的全面型教学人才队伍,引导高校教师积极投身于专业课程建设。课程思政要取得实质性成效,教师就必须借鉴思政课教学的经验,转变教学观念,积极主动地对所教课程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促进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实现内生发展。将国际贸易事务中诸如国际金融危机、欧洲债务危机等金融热点事件以及全球疫情防控、俄乌冲突等国际时事所带来的金融问题适时适当地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充分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够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实现教学的有机融合。此外,高校教师应当通过积极引入新兴技术等手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挖掘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例如,将新兴VR影像技术引入到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当中,尤其是教师在向学生讲述和展示国际贸易案例时,可通过视频影像等方式呈现贸易谈判、合同签订的模拟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虚拟现场气氛,在提升其自身专业素养的同时,树立自立自强的信念和以复兴为己任的宏伟目标。

(四)建构奖评体系:健全课程思政考评与激励机制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把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的重要内容。”[6]提高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认知了解,鼓励教师自觉践行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才能真正发挥课程思政作用。此外,学生作为专业课程课程思政建设的参与者,如何获得学生群体对于教学过程的真实评价也是课程思政建设需要注意的重点。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中,一套合理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够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对其进行变革创新。首先,完善相关配套的制度与政策。针对目前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存在的教师队伍建设力度不够、教学支撑保障不足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相应措施,打造专业课程思政育人常态化格局。其次,拓宽和丰富考核评价内容。考核评价内容不能单一维度地考察教师思政知识融入专业课程的效果,还要从学生心理健康意识、责任担当意识、社会实践能力、国家民族认同感等多个角度去考察课程思政的建设效果,从而鼓励学生与教师进行相互评价、教师群体进行同行互评、教师进行自我评价,从多个层面拓展考核评价体系。最后,探究育人效果评议的困难与漏洞。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在课程思政建设及育人效果评议方面的难度和漏洞需要深入探究和发现。对育人效果的检验与评价,不能够凭定量化的标准加以衡量,这在客观上加大了对于课程思政育人效果考核评价的难度。在此背景下,可以将育人效果评议纳入专业课程教学学分考核标准当中,把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表现以一定学分比重体现出来,将平时成绩、思政成绩与考试成绩融合,以此来保证该专业课程思政的建设质量。

高校在国际经济与贸易类课程中要实现积极正确的价值引领,应当充分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推动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进程,进一步提升育人成效。通过强调专业课教师育人观念、搭建校内外联动平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创新教学方式以及健全课程思政奖评体系等路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贸易人才,从而有力地增强国际经济与贸易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专业课程贸易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金桥(2022年1期)2022-02-12贸易融资砥砺前行中国外汇(2019年6期)2019-07-13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8年8期)2018-09-08贸易统计中外玩具制造(2017年11期)2017-11-09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8期)2016-05-20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15年3期)2015-12-01贸易统计中外玩具制造(2015年11期)201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