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银行管理实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银行管理实务”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时间:2024-02-08 15:00:03 来源:网友投稿

王之洲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315012)

1.1 重要性分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
金融稳,经济稳”,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金融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金融人才”。培养德才兼备的金融人才是金融类专业的首要任务[1]。作为金融类专业必修课之一的银行管理实务需要“种好责任田”,使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培养出一批新时代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为我国经济金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课程面向的岗位是银行从业人员,需要从业者具有高尚的职业操守和道德水准。因此,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结合,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1.2 必要性分析

课程主要讲授商业银行的产生与发展、商业银行的资本金管理、现金资产管理、贷款业务、证券投资业务、中间业务与表外业务、国际业务、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等,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备的综合性课程。学生既要掌握商业银行经营和管理的各项理论知识,也要根据现实的工作场景进行实践演练。课程还要求学生深入了解国内外银行业的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了解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给银行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这些内容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创新精神等内涵,教师在教授这些内容前,可确立思政目标,构建课程思政资源库,在授课时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融入到专业课程中。

在“专业化运行、协同化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下,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着力于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有机统一,搭建目标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在课前,教师应以立德树人的思想为导向,从专业课知识点和技能点出发,对章节专业知识和有关教学资源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进行梳理、挖掘,形成以立德树人为基础的目标体系;
在课中,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具体教学实践,将思政元素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形成有效的实施体系;
在课后,进行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全面评价,形成多元的评价体系。

图1 课程思政体系框架

2.1 挖掘专业课思政元素,搭建课程思政目标体系

专业课教师应在厘清学科体系的基础之上,从学生实际、课程对应的职业要求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角度出发,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提炼出课程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职业道德等价值点,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实现专业知识和能力目标与育人目标的统一。这门课程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有的是显性思政元素,更多的是隐性思政元素,这就需要教师深挖专业知识及其拓展内容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聚合点[2]。本文将这门课的教学内容与思政融入点按专题进行汇总,进而形成一个课程思政资源库,并持续更新完善。下面具体分析该课程的部分思政元素目标及其具体实践。

2.1.1 在普惠金融专题的体现。传统金融遵循“二八定律”,即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银行只需要服务好那20%的大客户;
而长尾理论的提出打破了这一定律,主张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应有的金融服务,强调包容性,惠及大众。在这一专题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银行公众号、各类新闻网站等渠道,搜集我国商业银行落实国家普惠金融政策的相关新闻报道,如通过解析最新的“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成果”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商业银行在助力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提高金融服务覆盖面和满意度、推动普惠金融发展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并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并总结我国商业银行实施普惠金融带来的好处,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打分。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只有每个人都有获得金融服务的机会,才能助力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培养学生作为未来“金融人”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1.2 在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专题的体现。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银行管理实务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可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一大主要专题。以本专题中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为例,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可分为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阶段。教师在贷前审查环节这一章节,可要求学生进行“甄别潜在贷款客户”的实践平台模拟和“贷前实地调查”的小组情景模拟。学生在银行信贷业务实践平台上,以银行信贷员的身份,对企业客户提交的资料进行模拟审核,确保其真实性、合规性及完整性,明确其借款原因、借款需求和借款用途,借助征信报告了解潜在贷款客户过往的信用状况,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判断客户是否符合贷款准入条件;
而后进行贷前实地调查模拟演练,在贷前实地调查过程中,重点关注借款用途的合规性、真实性、合理性,了解企业老板从业经验和企业经营史、企业所在行业情况,以及生产、销售和损益情况等,并通过实地调研进行多方面验证。在此过程中,可培养学生的流程意识和风险意识,以及严谨求实的职业素养。教师根据学生在实践平台上的模拟测试情况和情景模拟的专业性、规范性及职业素养的体现等要素进行打分。

2.1.3 在商业银行贷款业务专题的体现。可通过分享和剖析典型的银行贷款失信案例,让学生明白守信处处受益、失信寸步难行的道理,深刻认知违约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珍惜个人信用。针对大学生群体容易盲目消费、冲动消费的现象,增加“校园贷”乱象及典型骗局的案例解析和小组讨论,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不良“校园贷”的特征和危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合理消费。此外,信贷员的违规放贷等金融违法行为将严重危害商业银行的健康运行。教师可分析、总结信贷从业人员违法放贷等典型案件的始末和教训,并通过给学生观看预防金融犯罪系列警示片,让学生了解金融违法行为的严重后果,增强学生的风险合规意识和法治意识,让学生们学会在不正当利益面前牢牢守住法律红线和道德底线,以敬畏之心对待信贷工作,培养学生恪尽职守、诚实守信的基本职业素养。

2.1.4 在商业银行发展趋势专题的体现。商业银行发展趋势之一为金融科技赋能商业银行。随着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金融科技兴起,未来商业银行将更加信息化和智能化。本专题主要以金融科技模拟软件实操的方式,使学生亲身实践、提高金融科技职业技能水平,深刻感受到金融科技在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并加以实践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2 创新专业课教学方法,搭建课程思政实施体系

课程思政目标体系形成后,要思考如何有效输出课程思政,实现良好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使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参与度更高,学习体验感更好,达到“内化与心、外化于行”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法,使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3]。

2.2.1 采用PBL(问题驱动)教学法。PBL教学法可提高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讲到巴林银行倒闭案时,采用PBL教学法,引出问题:“巴林银行倒闭的原因有哪些?”“银行如何规避此类事件的发生”,引发学生思考,揭示出银行员工不合规操作的危害性和放松金融监管的严重后果,从而教育学生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以及作为金融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职业操守。

2.2.2 采用情景模拟法。这是一种使学生能直观体验工作岗位流程的教学方法,通过还原真实工作场景来使学生达到沉浸式学习的效果。如在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这一章节,学生根据所得资料和案例情况,设计贷前、贷中、贷后管理流程,规划贷前实地调查情景演示方案;
根据设计,撰写贷前授信业务调查报告、贷后管理报告等;
上台进行信用风险管理项目的全流程演示。整个过程通过模拟实操,使得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形成了对信用风险管理业务的整体掌握,学生也在场景模拟的过程中,培养了流程意识、合规意识和风险意识,提升了职业素养。

2.2.3 采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有助于使课程内容变得生动具体,且便于组织小组讨论,强化学生独立思考、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效果[4]。教师在该课程的教学中选择的案例,既要有利于银行管理实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要蕴含课程思政元素。如选择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银行的案例,让学生体会到我国在世界政治经济中占据的重要地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导学生认识到自身肩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将蕴含课程思政的最新案例与学生分享,可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此外,还可结合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法等,使思政元素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程中去,课堂氛围更活跃,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的吸收效率更高[5]。

2.3 搭建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推进课程思政落细落实

该课程的课程考核评价形式往往较为单一,以终结性考核方式为主,这不利于课程思政的融入。为更好地检验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对思政元素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需要建立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6]。教师应从已建立的课程思政元素和目标体系出发,结合专业课对应的工作岗位需具备的职业素养,形成检验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多元化、过程化的考核评价方案。课程所对应的岗位为银行从业人员,学生学习本课程需要强化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为:爱岗敬业、忠于职守;
遵守法规,依法办事;
认真服务,耐心服务;
保守秘密,诚信可靠;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等,在能力培养上应注重业务实操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能力的提升。这些内容应量化,并体现在考核方案中,具体见表1。

表1 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课程多元考核评价方案

综上所述,高校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国家教育法规和政策文件精神等都要求高校专业课程向“课程思政”拓展,在高校专业课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作为金融类专业的核心课之一,银行管理实务课程中蕴含的显性和隐性思政元素也为该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提供了可行性。作为教师要守好专业课这段渠,种好责任田,从构建课程思政元素资源库、创新教学方法和深化课程思政多元考核评价体系等角度出发,搭建目标体系、实施体系和评价体系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体系框架,并加以更新和实践,使该课程成为隐性课程思政的重要渠道,培养出一批政治素养高、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

猜你喜欢商业银行思政金融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大众投资指南(2020年10期)2020-07-24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金桥(2018年12期)2019-01-29君唯康的金融梦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12期)2018-12-29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P2P金融解读中国工程咨询(2016年10期)2016-01-31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当代经济(2015年4期)2015-04-16

推荐访问:实务 教学实践 探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