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 郭 蕾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五千年历史发展长河中有一代又一代先烈的浴血奋战,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革命血脉和红色精神,值得当代人传承和发扬。年轻人是国家的未来,更加需要认识、了解并主动地传承优秀的红色文化、红色血脉。红色精神通过一定的媒介来实现传承。红色歌舞剧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传媒形式,是非常好的育人媒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国际话语权不断提高。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确,国际范围内的竞争已经逐渐从科技、经济等硬实力的竞争转变为文化水平等软实力的竞争。我国作为历经几千年发展和积累的文化大国,更应该发挥文化优势,引导人民大众树立高度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
在我国文化历史上,革命史是不可磨灭,具有教育意义的重要内容。我国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离不开革命历史。作为新时代的人民,应该将这样的红色精神铭记于心,不断发扬光大。精神的传承和发扬需要良好的媒介发挥作用,红色歌舞剧作为当前时代中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表演形式,是发扬红色血脉和红色精神的重要手段。
歌舞剧是指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红色歌舞剧作为一种现代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感染力。取材于红色历史时期,以革命史实为题材的歌舞作品,渗透着深刻和高雅,充分体现了艺术育人的理念①。
(一)红色歌舞剧的育人功能
从通俗意义上解释,育人功能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功能。育人功能的最终目的是使教育对象全方面发展。红色歌舞剧带给观众的不仅仅是音乐、舞蹈、戏剧等方面的艺术展现,更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观众在观看红色歌舞剧后,所得到的不仅仅是歌舞剧表面上的艺术享受,更加重要的是可以了解歌舞剧所表达的红色思想,所传达的红色精神,并铭记于心,通过自己的力量传承和发展红色精神和红色血脉。
(二)红色歌舞剧的艺术审美价值
(三)红色歌舞剧的社会道德价值
红色歌舞剧的艺术审美最终落点在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与改造。除了具备艺术审美价值外,更具有高度的社会道德价值。这与红色歌舞剧本身艺术作品表现出的社会运行规范,以及人的精神品格有关。它大多呈现革命时期的内容,在苦难的社会背景下,诞生出了一批舍己为人,全心全意为民族独立、民族复兴作出贡献的革命先烈,他们的精神值得当代人民学习、发扬。红色歌舞剧的演出,势必会引发人们的思考,真切地认识到当前社会生活来之不易。这也就是红色歌舞剧的社会道德价值。
(一)取材的客观性,厚植人民大众的家国情怀
红色歌舞剧不是传统的舞蹈音乐形式,除了在取材上的客观性外,还保障了革命史迹的完整性。所表现的内容多是革命史实中的优秀片段、真实故事,不存在断章取义的现象。公众可以更加客观和完整地了解革命史实,以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二)文化的传承性,深化人民大众的文化认同
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是当前文化软实力成为国际竞争重要标准背景下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树立文化自信首先就要对文化产生认同感。在当今社会发展之中,加强公众文化认同感的渠道非常多,但真正地让人民大众主动了解,乐于了解历史的渠道和形式却很有限。红色歌舞剧通过舞蹈、歌曲以及戏剧表演等多种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给公众呈现别样的艺舞盛宴②。它蕴含和传达的爱国、忠诚、诚信、奋斗等主题革命思想紧紧关联着当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公众而言,不仅会了解这些精神,更会对歌舞剧传达出的核心价值观产生高度认同,深化人民大众对整个中华文化的认同,潜移默化地主动加入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队伍。
(三)民族元素的凸显性,提升人民大众的审美修养
红色歌舞剧从诞生起就承载宣传思想、启迪民众的积极作用。而今,红色歌舞剧的创作实践,日益彰显民族精神,更多创新性的民族性元素也日益凸显,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③。首先,角色语言趋于多样。逐渐从普通话向更加贴合历史背景的地方语言文化发展,运用当地的一些俗语,使红色歌舞剧呈现出的历史故事更加真实。其次,民族元素不断加入。红色歌舞剧富有中国特色,举手投足间处处彰显中华传统文化,一些被公众忽略的冷门民族元素在不断加入应用到红色歌舞剧的创作中,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播。革命口号的加入,舞蹈动作的模仿等民族元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众的审美素养。
(四)形式的亲和性,培养人民大众的团结合作精神
红色歌舞剧是人民大众文化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品文化影响着社会大众的审美取向和消费口味,加上取材于实际发生过的革命事迹。因此,非常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具有高度的亲和性。其中,革命内容创造出来的为公众耳熟能详的人物和剧情,更容易引起公众的思想共识和感情共鸣。从红色歌舞剧的亲和性上来看,全程都需要人民大众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置身于红色歌舞剧中,在红色歌舞剧作品的创作上表达精神诉求。在人物塑造上,选择的亦是人民大众所熟悉或者有高度情感寄托的革命前辈。革命史上的每个丰功伟迹都不是依靠单个历史人物实现的,而是通过全体中华人民的共同努力才实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必然可以培养人民大众的团结合作精神。
(五)情感的渲染性,激发人民大众的生活旨趣
红色歌舞剧的主题宏大,内涵深刻,人民大众既可以从整个主题来感悟红色歌舞剧所想要呈现的历史和现实意义,也可以通过每个细节深入到歌舞剧中,体会每个人物鲜明的特点和面对苦难的那种坚劲。在当前富足的社会形态中,很多人生活没有目标,没有前进的动力,红色歌舞剧可以激发人民大众内心的文化共鸣,体会历史人物的高贵品格,激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在生活之中找到奋进的动力和前进的力量。
革命历史给我们的艺术创作带来了丰富的创作养分和想象空间。红色歌舞剧承担着向世人传达珍贵历史史实和优秀中国文化的责任,引导人们去回望历史,感受精神。
大乐署自西周开始便存在了,称为大司乐,从秦汉至隋唐,大乐署一直都是太常寺的核心,负责监管雅乐、部分宴乐以及对艺人的训练和考核。大乐署乐教制度比较严格、规范,雅乐大曲三十日成;
小区二十日成;
清商大曲六十日成;
小曲十日;
文曲三十日;
十部乐的䜩乐、西凉、龟兹、疏勒、安国、天竺、高昌大曲各三十日;
次曲各二十日;
小曲各十日;
鼓吹五部乐则以曲目的难易度而定。这些不仅可看出大乐署的管理制度,还可以清楚的从中获取它习曲的习惯和内容。
(一)洋为中用,探索艺术舞剧的中国化
红色歌舞剧在表达家国情怀,传播自信的中国舞文化外,同样可以展现艺术水准,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艺术话语。需要深入挖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来艺术形式,创新实践,用红色舞文化讲中国故事。
电影《红色娘子军》故事感人,人物性格鲜明,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取材于此,充分发挥了芭蕾舞以女性舞蹈为主的特点,具有广泛意义上的红色艺术宣传效果。舞剧突破了芭蕾固有的传统手势、体态和贵族风度,取而代之的是劳动人民意气风发、积极向上的情感造型,这是新的舞蹈肢体语言与芭蕾艺术的成功结合典范④。
芭蕾舞传入中国后,一直是固体的状态,举手投足都有固定的范式。要创造中国风格的芭蕾舞剧,必须推陈出新,有所突破。芭蕾舞的中国化,主要是广泛运用了中国化动作语言。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创造性地吸收了古典舞中的“点翻身”“串翻身”技巧,剧中的艺术动作符号——倒踢紫金冠,本是我国国粹京剧中的动作。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国内赢得了广泛赞誉,在国际上凡响出众,有外国学者评论他已经超越了时代意识形态的局限,可以说《红色娘子军》已经成为了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这意味着芭蕾舞这个舶来品以中国化的方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种红色歌舞剧的育人和创作成果,获得了世界平台的肯定。
除《红色娘子军》外,中国首部原创交响乐街舞作品《黄河》,将外国的街舞与中国民族乐整合在一起,荣获了中国舞蹈荷花奖“,这也是一个例证。这些红色歌舞剧反映革命生活,诠释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是我们新时代创造的经典,充分体现了我国的文化自信,助长了国人的自信与骄傲。
(二)用艺术去唤醒红色基因,汇聚时代与心灵的交响
红色舞剧都基于悲壮的革命史实。革命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承载着悲壮与凄美,寓意着坚忍与刚强,同时蕴含着崇高与美好。用艺术性叙事手法去追求“红色文化”本体的外化与形象化,可以让红色精神获得时代的新生,成为时代的心灵交响。
《八子参军》是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借鉴了很多赣南客家音乐元素和赣南采茶戏元素,以悲壮与崇高为审美基调,生动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赣南人民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踊跃参军的情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⑤。全剧的歌舞、音乐珠联壁合。《八子参军》的艺术化叙事,实现了革命母题与生命本体的深层对话,让故事走向了艺术的高度,有了更浓厚的思想深度和更显著的育人功能。
(三)促进红色歌舞剧的育人功能在学生群体中的推广应用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未来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国际上的地位直接取决于青年群体。因此,不论是任何方式的文化教育,对于树立人民大众的文化自信而言,青年是最基础的突破口,也是最为重要的群体所在。通过红色歌舞剧的育人功能在学生群体特别是大学生群体中的扩散和传播,更有助于向整个社会的方向发展。
第一,搭建“三位一体”的育人平台。所谓的“三位”也就是指,教学活动、教学资源和思政理论。大学教育的主要目标仍然是知识的学习。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国积极转变教育教学模式,向导“德智体美劳”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教学方式,其中“德育”居首要,起引领性作用。这使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越来越重要。通过“三位一体”育人平台的实现,将红色歌舞剧作为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丰富大学思想政治课程的多样性,提升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兴趣;
另一方面以专业的知识作为支撑,丰富红色歌舞剧的文化内涵,实现两者的融合⑥。第二,师生共舞:在教与学中共同接受思想的洗礼和熏陶。高校的思政教育不仅仅只针对大学生进行教学,亦是对教师思想和文化的洗礼和熏陶。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必然要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在现阶段的思政教学中,大部分以理论课程为主,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多停留在表面,距离完全掌握和理解还有一定距离。现阶段的课程改革,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要求将实践教学作为大学教学的重要一部分。针对此,红色歌舞剧则为这样的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的手段。教师和学生通过一起选取题材,排练到最后的演出等过程,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更可以在这个过程中明白革命的历史,以及红色歌舞剧所展现出的育人功能。
(四)构建红色歌舞剧信息网络育人平台
近年来,在经济的强势带动下,我国的科技水平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诞生了一批以网络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改变了人民大众的生活。红色歌舞剧是传播文化,增强国民文化自信,培养国民德育的重要手段,更应该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同互联网的结合促进文化传播。红色歌舞剧的演出规模较小,排练时间较长,加上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很多观众想要亲身观看红色歌舞剧,却没有机会。而网络可以为观众提供观看平台,提升了红色歌舞剧的亲和力。
第一,创办有关于红色歌舞剧背景的展览馆。众所周知,红色歌舞剧的实现是以一定的历史事件作为资源和背景的,通过在创建背景展览馆,一方面,观众在了解和知悉红色歌舞剧的背景后,会更加清晰地了解其中的关键信息和细节,明确歌剧的精神和内涵,达到育人目的;
另一方面,有背景资料作为支撑,红色歌舞剧的表演会更加具有专业知识。第二,开通多媒体影像视频播放专区。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歌舞剧网络上流传的版本都是由现场观众拍摄的,并且没有一个专门的整理和汇总平台。可以设立有关的专区,在每次表演结束后,将摄制的视频传输到网络平台上,便于人民大众的浏览和查看,增强红色歌舞剧的育人功能。
(五)因地制宜,深挖本土红色资源
我国是经过五千多年历史发展的文化大国,各个省份和地区都留下了革命前辈的足迹。这对每个当地的居民而言,都有着无比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关键意义。红色歌舞剧取材于革命的故事和事迹,将取材内容与当地的历史背景相结合,必然会促进当地居民对历史事迹的深刻认识,提升文化自信。
第一,了解所在地的历史,充分了解背景信息。第二,采集当地人民大众的意见。由于很多的革命事迹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遗失现象,而当地的一些年纪较大的居民,是这些革命事迹的亲身经历者,听取他们的意见并融入到红色歌舞剧中,可以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的真实性,也更加地让观众感同身受。
国际竞争的不断加强要求我们树立高度的文化自信,国家的发展更加需要每个人民大众共同的努力维护。只有认识到艰苦的革命奋斗史,才能激发人民大众的斗志,红色歌舞剧作为重要媒介,要积极地发挥育人功能。红色歌舞剧的育人功能体现在,让我们尊重历史、珍视文化,同时要按照艺术规律艺术化地呈现历史,创作出经得起历史史料推敲,经得起文艺标准检验的优秀作品。
在新时期,我们需要进一步挖掘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探索世界舞蹈的中国化路径,让艺术脉搏随人民的心跳动,以叫好又叫座的红色歌舞剧向英雄致敬,向光荣革命历史致敬。
注释:
①王瑜.艺术院校原创舞剧作品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探析——以舞剧《一把酸枣》《粉墨春秋》为例[J].长治学院学报,2020,37(6):95-98.
②刘佳烨,覃嫔.生态视域下的红色经典舞蹈审美嬗变研究[J].尚舞,2021(19):88-89.
③陈茜茜.浅谈高水平特色校园舞台剧的育人功效[J].戏剧之家,2020(1):24.
④胡新民.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体现的文化自信[J].党史文汇,2020(2):61-64.
⑤袁瑾.悲壮与崇高的交响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大型赣南采茶歌舞剧《八子参军》的艺术特色研究[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7,38(5):132-136.
⑥武玮.高等艺术院校实现中国舞蹈文化自信的路径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1(10):40-42.
猜你喜欢人民大众歌舞剧革命设计为人民服务大观(2019年8期)2019-10-30陕西,我的家乡大众文艺(2018年11期)2018-07-06延安作家转型对网络作家的启示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1期)2018-03-26永远的歌谣(赣南采茶歌舞剧)影剧新作(2017年3期)2017-11-14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国现当代社会文化访谈录(2016年0期)2016-09-26粉红革命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我为内心的需要而写作——谈民族歌舞剧《伴嫁歌》艺海(剧本创作)(2015年2期)2015-12-19掀起秋冬潮流革命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论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共产党的现实立场桂海论丛(2014年2期)2014-04-22大型歌舞剧《壮锦》的审美随想大众文艺(2011年3期)201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