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朝燕,刘 顺
(成都理工大学 地球科学学院,四川 成都 610059)
四川省康定市金汤镇河坝村SE向大沟,发育一种与岩溶洞穴相比有许多独特之处的新型溶洞,它们无论在构造背景、形态特征还是成因机制上都与典型的岩溶洞穴不同,研究它们将有助于我们识别和推断地貌发育,对于研究溶洞的成因与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笔者通过野外露头的观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相关文献资料,对金汤新型溶洞形态特征进行描述,并探讨其形成发育过程。
金汤新型溶洞位于康定城区30°方向,属康定市三合乡河坝村,溶洞地理坐标为:东经102°19.226′,北纬30°17.299′,海拔高度2 576 m。
1.1 自然地理条件
研究区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东部为高山峡谷,西部是青藏高原东缘,西北部为丘状高原区,地貌上以宽阔的丘状高原区面镶嵌宽浅河谷为特征[5]。境内最高点为贡嘎山主峰,海拔为7 556 m,境内最低点为大渡河,海拔高度为1 390 m,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区内地形切割强烈,沟谷纵横发育。
研究区按地理纬度应属亚热带气候,因地处川西高山峡谷区,且在盆地向高原过渡区域,所以形成了典型的青藏高原型季风气候,垂直分带特征较为明显,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降水量增多,蒸发量减少[6]。区内年降水量丰富,但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年平均降雨量为830 mm。年平均气温7.5 ℃,年平均最低温度3 ℃,年平均最高温度12 ℃,年日照数1 738 h,无霜期177 d。
区内地表水系发达,境内河流密集,共有大渡河、金汤河等大小河流溪涧共一百余条,流域面积从几平方千米到上千平方千米。主要的流水方向为南北向、北东向、北西向,河流接受大气降水及冰雪融水补给,水量丰富,但径流量空间和季节分布不均,丰枯变化较显著,丰水期主要集中在降雨量丰富的5月—9月,枯水期则在降雨量较少的12月—次年2月。
1.2 地质条件
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以西、松潘-甘孜造山带南段,地层区划属上扬子地层分区九顶山小区。金汤新型溶洞及附近地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下泥盆统(D1)、中泥盆统(D2)、中二叠统(P2)、中三叠统(T2)、上志留统(S3),其中金汤新型溶洞主要发育于下泥盆统(D1)。
溶洞南西侧主要出露泥盆系中统(D2)、二叠系中统(P2)、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其中泥盆系中统(D2)岩性主要为浅灰色变质灰岩、白云岩夹千枚岩、泥质灰岩等。二叠系中统(P2)岩性主要为中厚层灰岩夹页岩、泥灰岩、粉砂质板岩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主要出露暗灰色杏仁状玄武岩。
三叠系中统(T2)围绕溶洞南、北西侧,主要出露中厚层白云岩、泥质白云岩夹灰岩。志留系上统(S3)主要分布在溶洞南东侧,中层为白云岩、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黑色钙质页岩。
泥盆系中统上段(D12)分布于溶洞南东、东侧,主要岩性为浅灰色薄-中厚层灰岩、白云岩,生物灰岩夹泥质页岩。
区域内褶皱及断裂较为发育,主要的背、向斜有:二郎向斜、昌昌向斜、菩萨山背斜和二郎东背斜等。断层多为弧形压性、压扭性断裂,主要断裂有:昌昌逆断层、贝母山弧形逆断层、黑悬沟弧形逆断层(见图1)。
1.上三叠统须家河组;
2.中三叠统;
3.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组;
4.中二叠统;
5.中泥盆统;
6.下泥盆统;
7.下泥盆统上段;
8.下泥盆统下段;
9.上志留统;
10.志留系中上统;
11.中志留统;
12.下志留统;
13.奥陶系中上统;
14.奥陶系下统下段;
15.震旦系-奥陶系;
16.前震旦盐井群石门坎组;
17.前震旦盐井群雅斯德组;
18.澄江-晋宁期花岗岩;
19.澄江-晋宁期石英闪长岩;
20.澄江-晋宁期闪长岩;
21.澄江-晋宁期混合花岗岩;
22.逆断层及编号;
23.平移断层;
24.向斜及编号;
25.沉积不整合界线;
26.地层界线。①昌昌逆断层;
②黑悬沟弧形逆断层;
③贝母山弧形逆断层;
④昌昌向斜;
⑤二郎向斜。
区域上岩浆岩出露广泛,岩浆活动强烈,以喷出、侵入及贯入三种方式为主。主要有中条期、晋宁期及澄江期的岩浆活动[7]。
可溶性的碳酸盐岩,是岩溶洞穴发育的基础。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动力条件等的综合影响,岩溶洞穴常以溶洞群形式出现,溶洞的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平面分带性和垂向成层性[8]。且岩溶洞穴通常发育于山体内,伴随着溶蚀、侵蚀等作用,溶洞往往高、宽数米到数十米,长达数百米至数十千米。
而金汤新型溶洞发育于下泥盆统(D1),主要以黑灰、灰褐色碎屑岩为主,厚度约为580 m,岩层总体为倾向南东、倾角40°~60°的单斜构造。周边断裂构造密集,主要发育北东向褶皱及一系列小型冲断裂。由志留、泥盆、二叠等各系地层组成的褶皱,走向北东,但其形态被与褶皱平行的一组冲断层所破坏。冲断层断面倾向北西,倾角>60°,断裂两旁均有破碎、牵引等挤压现象。
金汤新型溶洞发育于山体外,平行于峡谷边缘,沿北西—南东方向水平延伸,平直且无支洞,形态简单,面积较小。洞穴总长>10 m,洞内断面最大处高约2 m~3 m,宽约3 m~4 m,呈单通道廊道式。洞内偶有出露口,位于陡崖峭壁上,出露口高约2.5 m,宽约2 m,为不规则垂向椭圆形(见图2)。
图2 溶洞洞口形态
洞内次生碳酸钙沉积较发育,主要有石钟乳、石笋、石柱等,规模较小且形态各异,洞壁多有钙化沉积,洞底偶有散乱堆积角砾碎屑等(见图3)。洞外可见大量钙化沉积、钙质胶结物,偶尔可见溶塌角砾及燧石结核。在洞顶地面岩石上,可见大量股状流水,水顺陡崖呈线状下泻,流量较大,约为0.8 L/s。
1.页岩(板岩);
2.泥岩;
3.泥灰岩;
4.钙华沉积物;
5.黏土类沉积物;
6.石钟乳或石柱。
综上所述,金汤新型溶洞发育于碎屑岩之上,位于山体之外,平行于峡谷边缘沿北西—南东方向水平延伸,形态简单且面积较小,整体呈单通道廊道式。
岩溶洞穴的发育、演化及形成,是长期地质、水文地质作用的结果。它的发育程度在特定的水动力条件下,受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地貌和化学成分制约[9]。而金汤新型溶洞的发育,同样须具备一定条件。溶有碳酸盐岩的水为金汤新型溶洞带来丰富的物源,而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的参与决定了其发育程度。
3.1 可溶岩层
金汤新型溶洞发育于下泥盆统(D1),主要岩性为灰黑色页岩、板岩,中厚层石英砂岩夹粉砂岩等。从可溶岩的纯度来看,该区岩石的可溶性较差,不具备溶洞发育的条件。
研究发现,金汤新型溶洞南西侧普遍出露泥盆系中统(D2)、二叠系中统(P2)、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其中二叠系中统(P2)岩性主要以深灰色中厚层石灰岩夹生物碎屑灰岩、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等碳酸盐岩为主。由于其自身的化学组成和矿物成分,在自然体制下,易溶于水,为金汤新型溶洞的发育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3]。
3.2 地质构造
金汤新型溶洞南东侧断裂构造密集,主要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断裂。其中北东向断裂,走向40°~60°,倾向南东,倾角60°~70°,为逆断层,以压扭性为主;
北北东向断裂,走向20°~30°,倾向南东,倾角50°~60°。断裂构造使得岩层产生大量裂隙带,为岩溶作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通道,控制岩溶的发育形态等。在具备丰富的补给源条件下,为区内地下水形成强径流和频繁交换提供导水通道,对金汤新型溶洞的发育起到加速作用。
3.3 地形地貌
金汤新型溶洞位于川西高山峡谷间,受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表起伏不平,其中南西侧主山峰海拔约3 800 m,与金汤新型溶洞所在地相对高差1 225 m,从南往北逐渐降低,西高东低略有掀斜。沟谷切割深,水系坡降大,使地块接受的大气降水在地表、地下形成天然水头势差,有利于地下水沿着北东、北北东向节理裂隙从南西往北东流动,为地下水径流提供了良好的径流条件和势能。
3.4 地下水的参与
区内地下水主要有碎屑岩类裂隙水、碳酸盐类岩溶水两类。裂隙水主要赋存于构造裂隙中,埋藏较浅,接受大气降水、河流湖泊下渗。岩溶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上部裂隙水补给,通过落水洞灌入式或溶蚀裂隙渗入式补给到地下水[10]。
地下水顺着地形坡向北东运动,裂隙流转为脉状流,在断裂附近通过泉口流出地表转为地表水。地下径流与地表径流相互转换,使可溶性岩石溶于水中,形成溶液,被水荷载迁移或者被水机械冲刷,破碎成碎屑物[3],在水动力作用下通过裂隙节理搬迁运移至金汤新型溶洞附近。
岩溶洞穴,是可溶岩(主要为碳酸盐岩)因水的运移、溶蚀、侵蚀和重力崩塌作用在原地而形成的。而金汤新型溶洞在高原山地气候环境下,经历多期地质构造运动,各类岩石发生强烈的变形,产生褶皱及断裂。微酸性的地表水通过落水洞下渗到溶洞南西侧地层中,地表水流部分转为地下水,不断沿着裂隙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形成溶液。随着岩溶作用的进行,裂隙不断扩大,石灰岩岩体内开始形成独立的洞穴。此时,岩溶作用不断加强,大量岩溶水不断沿着节理裂隙由南西往北东运动。
由于海拔的变化及北东向断裂的阻隔,大部分岩溶水自地下以泉水形式排泄至地表。地下岩熔水转为地表岩溶水,由于温度、压力的骤变,水中的CaCO3呈现过饱和状态,重新沉积,产生泉化。随着地貌变化,大量地表岩溶水流经陡崖,形成小型瀑布,水流流速急速增大,内压力减小,导致CO2逸散,过饱和的CaCO3迅速沉积,形成瀑布华沉积。而小部分岩溶水沿着节理裂隙在地下运动,水流量较小且动力较弱,出露地表后,沿着崖壁上漫流,因CO2的逸散,在崖壁上缓慢产生CaCO3沉积。由于地表及地下岩溶水沉积速率不同,使得四周沉积较快,中间沉积较慢,差异性的沉积逐渐在崖壁上形成圆弧状空洞(见图4)。
图4 溶洞早期形态
随着沉积作用不断加强,岩溶水逐渐渗至空洞顶部出露时,水滴失去部分CO2呈现过饱和状态,逐渐在洞内顶板处产生CaCO3沉积,形成倒置锥状石钟乳。当水滴顺着石钟乳跌落至洞内底部时,形成正置锤状石笋。随着石钟乳及石笋的不断增长,两者逐渐对接形成石柱。岩溶水顺着石柱不断下流,CaCO3附着石柱不断沉积,在长期的沉积作用过程中,圆弧状空洞逐渐被封闭,最终形成“溶洞”。
1.石灰岩;
2.白云质灰岩;
3.白云岩;
4.页岩(板岩);
5.石英砂岩;
6.泥岩;
7.断层;
8.黏土类沉积物;
9.钙华沉积物;
10.落水洞及溶洞。
总结分析,金汤新型溶洞的形成过程为:构造裂隙发育→地下水溶蚀南东侧碳酸盐岩→岩溶水以地表、地下两种形式流经泥页岩区至陡崖处沉积→地表岩溶水流量大、流速大、沉积快,沉积于外侧;
地下岩溶水流量小、流速小、沉积慢,沉积于内侧→差异性沉积形成溶洞早期形态→逐渐封闭,溶洞形成。
金汤新型溶洞与岩溶洞穴在地质背景、形态特征、发育过程都有较大的差异。本文研究了金汤新型溶洞的形态特征,探讨了溶洞的形成演化过程,得出以下几点结论:①金汤新型溶洞发育于黑色页岩(板岩)等岩层上,位于山体外,平行于峡谷边缘呈北西—南东方向水平延伸,形态简单且面积较小,整体呈单通道廊道式。②金汤新型溶洞南西侧地层普遍发育石灰岩、灰岩等碳酸盐岩,为溶洞的发育提供了基本的物质条件。周边断裂构造密集,为岩溶水的运移及补给提供天然通道。且溶洞位于川西高山峡谷间,地势总体呈现南西高北东低,有利于地表水、地下水沿着裂隙由南西往北东运动,为地下水径流提供了良好的径流条件和势能。③金汤新型溶洞是由地下水溶蚀溶洞南西侧碳酸盐岩,受地貌、岩性及断裂影响,大部分岩溶水自地下以泉水形式排泄至地表,流至金汤新型溶洞所在的峡谷谷坡陡崖处沉积,流量和流速大,CaCO3沉积迅速。小部分岩溶水沿着节理裂隙在地下运动,水流较小,动力较弱,CaCO3沉积缓慢。差异性沉积使得陡崖外侧沉积快,中间沉积慢,逐渐形成圆弧状空洞。空洞中同时形成石钟乳、石笋、石柱等CaCO3沉积。空洞逐渐封闭,最终形成溶洞。
猜你喜欢金汤盆统北东范扬作品国画家(2020年6期)2020-03-08鸭绿江公园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9年9期)2019-09-07广东省龙川县天阳锡多金属矿地质背景及成矿远景分析资源信息与工程(2019年2期)2019-05-09桂中坳陷中泥盆统罗富组富有机质泥页岩特征及意义石油实验地质(2019年1期)2019-03-05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西部资源(2018年5期)2018-11-06四川省康定市二郎东石膏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西部资源(2017年6期)2018-02-25新疆乌恰县吉根一带锰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西部探矿工程(2018年11期)2018-02-15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旅游纵览·行业版(2017年2期)2017-03-25Flashback phenomenon and residual neurological deficits after the use of "bath salt" 3, 4-methylenedioxypyrovaleroneWorld journal of emergency medicine(2014年1期)2014-03-17湖北省宜昌地质勘探大队新提交一特大型磷矿床资源环境与工程(2013年6期)2013-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