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关联主义理论的课程资源库构建与应用——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

基于关联主义理论的课程资源库构建与应用——以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为例

时间:2024-02-08 08:15:02 来源:网友投稿

田 原,郭 静

(1.集美工业学校,福建 厦门;
2.集美大学诚毅学院,福建 厦门)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和5G通信技术的不断普及,信息化的教学手段越来越灵活多样,各类线上教学平台的应用和线上教学资源的开放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催生传统教学进行变革。在新时代背景下,很多学校已不是采用单一的线下教育教学,大量的课程转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1]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主动、正面地迎接新的挑战,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束缚,积极调配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合理利用“碎片化”学习时间,通过关联主义理论将零碎的知识点进行整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一)应对学业水平考试改革的需要

福建省教育厅为了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质量培养,满足不同学生的就业和升学需求,组织并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通过学业水平考试的检验,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教育的终点,而是变成了另外一个通向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起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作为福建省中等职业学校学业水平考试中合格性考试的必考科目之一,旨在检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实践操作的掌握,其考试的合格与否将直接决定学生是否能够获取毕业证书。

(二)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

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辛苦建立起来的丰富的线上课程资源在实践应用过程中已悄然改变了他们对线上教学的传统认知,使其深刻体会到了线上教学的灵活性和拓展性。[2]教育教学过程已经由传统的线下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为了更好地开展“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构建一个既满足福建省教育厅学业水平考试大纲要求又符合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实情的课程资源库迫在眉睫。

2004年,加拿大著名学者乔治·西孟斯(George Siemens)在其著作《关联主义:数字时代学习理论》中提出了一种与21世纪的需求相一致的学习理论——关联主义学习理论。关联主义是一种经由混沌、网络、复杂性与自我组织等理论探索原理组成的整体。[3]关联主义理论融合了许多学习理论、社会结构与技术的相关元素,创建了一种强大的、用于数字时代学习的理论观,使得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空间多元化,拓宽了学习的途径,适应了不断缩减的知识半衰期。通过引入关联主义的五个基本要素“节点、连接、网络、知识流及工具”,对个人知识管理的要素进行了重构,并根据关联主义认为“学习是一种形成或创建连接”的隐喻,建构了实施有效个人知识管理的方法和步骤,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卸载学习者的认知负担,打破“一技在手,天下我有”的传统学习模式,在不断吸收飞速发展的海量知识的同时,做到“与时俱进,学技终身”,重构学习者自身的“知识海洋”。

(一)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框架

基于关联主义理论所构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库,其核心是将整个课程教学环节的参与者作为节点,着重发挥每个“节点”的优势和作用,将各节点连接起来构成资源网络,构建分享型课程资源系统。此举是为了厘清关联主义与个人知识管理的映射关系,明确个人知识体系网络的创建、管理、重构和优化,并且通过与其他“节点”的知识体系网络进行连接从而丰富并深化自己的知识体系。[4]基于关联主义理论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资源库建设框架图

在图1中,基于关联主义理论构建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库包括教师教学资源库和学生学习资源库,并由若干个节点构成。每位任课教师和学习该课程的学生都可以构成该课程资源库的节点。每个节点都可以和其他节点通过课程资源库直接或间接相关联,一个节点的某种状态发生改变时,可能会产生“蝴蝶效应”而带动其他节点随之发生改变。即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向网络教学平台上传讲义、教案、课程讲解视频等供学生学习,也可以结合网络信息和行业的发展动态整合和重构有效的教学资源;
学生也可以根据课程所讲解的知识将学习过程中自身的理解和使用过的高质量资源,由管理员审核通过后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教师参考,或者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如此往复,流动网状的课程资源通过优胜劣汰,构建出最适合该课程教学的课程资源库,从而达到共同学习、共同提升的目的。

(二)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内容涵盖广泛,既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的软硬件基本知识,又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编程软件及图形编辑软件等常用软件,还要求学生对计算机未来的发展有一定的认知。传统的课程教学资源大多是“教师建设,师演生用”,往往是授人以“鱼”,而不是授人以“渔”。“鱼”,代表着看得到的知识和技能,即为硬知识;
“渔”,代表着学习、运用、融合、贯通各种知识和技能的内在的能力,即为软知识,对于这类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需要经过各种途径反复练习和记忆。[5]在智能时代,“软知识”比“硬知识”更加重要。

而基于关联主义理论构建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库则充分考虑到中职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到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中去。教师从学生本身的视角和喜好出发,结合课程考试大纲的要求,上传自己认为符合标准的学习资源来共享学习,从而可以汇集更多高水平、高质量的学习资源,不断整合重组,以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理解知识的需求。在课程建设中,教师不仅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还授人以“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发挥主人翁精神,在实现基于关联主义课程资源库建设的同时,也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大大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三)课程资源库的构建方案

基于关联主义理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库建设,要突破传统资源建设思维的束缚,从全新的视角开展课程资源库建设,在不脱离考纲的基础上,合理设置脚本、制作微视频和讲义,课程资源库要突出技能性、实用性和创新性。如在“加工数据”这节课中,传统的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讲授表格中公式的相关知识点,然后针对所讲知识点设置相应的练习,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做学生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其练习的题目会做,而遇到其他使用同样公式的情况则一脸茫然。而基于关联主义理论建设的课程资源库,需要学生通过对教师课前设置的微视频、讲义进行自主探究,并在探究的过程中利用课程资源和同学进行探讨,能够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然后通过教师设置的相关习题进行知识的巩固和提高,并在师生总结和生生总结的过程中做到知识的链接,形成有效的知识链。在中职教育的课程资源建设中,必须立足中职学生可以理解和接收的“软知识”培养模式开展建设,要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标,引导学生梳理出适合其本身的知识链条。另外,在课程资源的建设过程中,学生不仅是课程资源的使用者,还是课程资源的建构者,这一理念需要不断增强。

依据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框架、建设策略和建设方案,我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库借助“优慕课”平台搭建,用户成功登录后即可进入课程简介页面。该课程资源平台包括课程的基本信息、单元学习内容和课程活动等。根据用户角色的不同,教师用户和学生用户可以利用资源库进行教学资源的上传、组织、学习、讨论等操作。

(一)教师角色对课程资源库的应用

教师在课程教学初期发布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团队信息,以便学生能够明确学习方向和目标。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在课程资源库中上传视频学习文件和课件,引导学生利用有效资源提前做好预习工作,提前认知学习的知识点。在学习过程中,若发现不足或提出合理的建议,也可及时与教师沟通、探讨,教师可以随时在平台上进行课程资源的增、删、查、改等管理,使资源库不断优化。在课后复习和巩固阶段,教师可以在线发布课后作业或者阶段性测试,以便学生在课后能够复习巩固、查缺补漏、检验学习成果。教师在学生提交作业后可以在线批改作业并进行作业的统计分析,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学生角色对课程资源库的应用

学生在成功登录后可以利用教师发布的视频、课件等课程资源进行自主预习,在课后可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或阶段性测试进行知识点的巩固与消化。学习过程中,可以在讨论区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也可根据自身的理解,将使用过的高质量资源待审核通过后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师生参考。这样流动的网状课程资源通过优胜劣汰,整合和重构有效的教学资源,即可构建出最适合该课程教学的课程资源库。

建立课程资源评价体系能够更加直观和有效地评估中职学生在教学资源平台上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学习情况。通过对教学资源平台上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用的学习时长、完成的任务数、上传的资源数、上传的资源点阅数、讨论区的回复数等数据指标进行量化分析,从而直观、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资源库的使用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进一步完善课程资源库的建设。

为了检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库的应用效果,教师在课程资源评价体系中设计了问卷调查,此次调查一共涉及两个班级,即21电商01和21商务01,共发出问卷89份,收回问卷87份,学生参与率为97.8%。本次调查问卷旨在通过对课程资源丰富情况、教学设计合理情况、在线平台操作方便情况、线上学习自由度和教学满意度五个方面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和整理,从而检验课程资源库的应用效果。分析图2所示的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学生对课程资源库的建设总体是满意的,学生通过丰富的资源、自由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方便的操作平台、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满意的教学评价,从被动的“要我学”转向主动的“我要学”,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和学习效果。

图2 评价体系问卷调查统计图

基于关联主义理论构建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资源库,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资源库的“节点”,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个“节点”的积极性,有效整合优质的线上线下教学资源,构建出最适合中职学生学习的流动网状的课程资源,从而通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传统教学中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课堂参与度不足和效率低下的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从容应对学业水平考试,同时也为关联主义理论在中等职业学校其他课程的学习和资源建设过程提供宝贵的经验。

猜你喜欢计算机应用基础资源库关联不惧于新,不困于形——一道函数“关联”题的剖析与拓展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1年9期)2021-11-24健身气功开放课程资源库建设研究武术研究(2021年2期)2021-03-29“一带一路”递进,关联民生更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数控加工专业资源库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知识文库(2018年13期)2018-05-14奇趣搭配学苑创造·A版(2018年11期)2018-02-01基于共享资源库的混合式教学考核模式研究电子制作(2017年10期)2017-04-18智趣读者(2017年5期)2017-02-15高中历史信息化教育资源库应用探索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年11期)2016-12-01《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5期)2016-11-16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年24期)2016-11-14

推荐访问:资源库 为例 关联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