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旅游扶贫效应探究

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旅游扶贫效应探究

时间:2024-02-07 14:30:02 来源:网友投稿

石 娟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商学院,湖南 娄底417000)

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旅游业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而成为许多国家消除贫困的重要工具。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旅游扶贫以来,贫困地区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依托旅游业脱贫致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20世纪90年代,国家旅游局开始实施“旅游扶贫实验区”“旅游扶贫富民工程”等政策,大力推进旅游资源丰富的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产业。此后,旅游扶贫工作一直受到国家重视并给予了大力支持。伴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如何充分利用区域旅游资源,发挥旅游乘数作用,提升旅游扶贫效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成为当前学术界的关切点。

在近30年的旅游扶贫实践中,旅游扶贫对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而旅游扶贫效应是这些影响的具体体现,是检验扶贫手段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学者们从旅游扶贫效应测度[1]、旅游扶贫效应的影响因素[2]、旅游扶贫效应时空分布[3]等方面对旅游扶贫效应展开了研究,为助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提供了智力支持。本研究客观地对我国旅游扶贫效应的现有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利用知识图谱的方法,借助CiteSpace软件,用可视化的方式来展现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历程、研究内容、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以期为接下来的研究工作提供启示和参考。

(一)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将统计学、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文献计量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相结合[4],用可视化的技术来分析和展示数据之间的关系,将研究领域的发展历程、研究现状和整体知识框架以图像的形式表达出来,尤其在对数量庞大的数据进行挖掘方面具有优势,而CiteSpace是基于Java进行运作的多元、分时、动态的可视化分析工具,应用领域广泛。因此,本文运用CiteSpace,从作者合作分析、机构合作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和关键词聚类几个方面展开研究,运用时序分析的方法清晰地描述旅游扶贫效应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与发展趋势。

(二)数据来源

本文所使用的数据样本选取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检索条件设置为“主题(旅游扶贫效应)or主题(旅游扶贫效率)or主题(旅游扶贫效益)”,文献发表时间为1997—2021年,匹配条件为“精确”,2022年5月23日共检索出307篇相关文献。经过对新闻、重复文献以及不相关文献进行人工去除,最终确定文献数量为301篇。

(一)研究时间

本文对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成果的发表时间进行了统计。如图1所示,我们将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1997—2013年是研究起步阶段,年均发文量在2篇左右,且增长缓慢。1997年,蔡雄发表的《旅游扶贫的乘数效应与对策研究》提出“旅游扶贫老少边山穷地区功能显著,乘数效应大”的观点[5],是我国最早关于旅游扶贫效应的文献。2014—2021年是快速发展阶段,研究成果增长迅速,本阶段累计发文265篇,占总文献数量的88%。这是由于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旅游产业改革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了旅游精准扶贫并明确“要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此后的《乡村旅游扶贫八大行动方案》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均提到加大旅游扶贫力度,极大地推动了旅游扶贫效应的相关研究。2020年是国内旅游扶贫效应研究的“引爆点”,共发文70篇,为近年来最高值。

图1 1997—2021年国内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成果趋势

(二)研究机构

运用CiteSpace软件绘制机构合作图谱发现,发文机构共计188个,呈现广泛分布的局面,但发文机构合作网络密度很低,仅为0.004 3,且连线呈现少、短、细的特点,说明研究机构之间联系较弱,相互之间合作较少,科研团队以本机构为主(见图2)。发文最多的机构是湖南师范大学(18篇),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的贺小荣、张杨基于社区参与视角,对贫困居民旅游扶贫效应进行了研究[6]。此后,该机构的相关研究成果持续增加,成为旅游扶贫效应研究领域成果最多的机构。排在第二位至第五位的分别为桂林理工大学(9篇)、云南大学(8篇)、中国科学院(6篇)、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6篇)。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发文量在前10位的研究机构除了中国科学院以外其余均为高校。

图2 旅游扶贫效应发文机构图谱

(三)发文作者

经统计在1997—2021年间我国旅游扶贫效应研究作者共245位,采用赖普斯定律确定研究选题方面的核心作者的优势,计算公式为:

其中,M为论文篇数,Nmax为最高产作者的发文量。计算可知,M值为1.98,高于该值的核心作者共有40位,共同形成了旅游扶贫效应的核心研究群体。利用CiteSpace绘制作者合作网络图谱,同时选取发文量4篇以上的作者进行统计,结果表明:(1)高产作者来自发文数量多的机构,发文量排名前三的作者王凯(7篇)、甘畅(7篇)、尚清芳(5篇)来自于湖南师范大学和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印证了这些研究机构在本领域的科研实力。(2)研究成果分散,缺乏深入研究。研究者间合作网络密度很低,仅为0.004 7,这说明国内在该领域的作者分布较为分散,研究人员合作总体较少。部分作者在该领域的发文量较少,甚至只发了1篇文章,说明研究不够深入。(3)主要研究团队为王凯、甘畅、王梦晗、邓楚雄、朱芳书团队[7-9],秦国伟、王芳、刘祎、田明华团队[10-13],王金伟、王国权、张丽艳团队[14]。见图3、表1。

图3 旅游扶贫效应发文作者知识图谱

表1 发文数量4篇及以上作者统计

(一)研究热点分析

将时间切片设置为1年,选择“keyword”,利用CiteSpace绘制出旅游扶贫效应研究领域的关键词共现图谱(见图4)。从总体上看,关键词共现图谱共有250个节点,网络密度为0.016 7,呈现“旅游扶贫”这1个核心。在此基础上,对词频排名前10的关键词进行排序,排序结果如表2。从图4和表2来看,“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民族地区”“社区参与”“精准扶贫”“效应”[15-22]等是旅游扶贫效应研究领域的高频词,体现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图4 旅游扶贫效应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2 关键词共现分析词频排序结果(前10位)

(二)研究主题

为了更有效地把握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主题,在CiteSpace中采用对数极大似然率算法形成关键词聚类图和聚类信息表(见图5、表3)。从图5、表3来看,Q值为0.567 5,S值为0.909 6,可见聚类效果良好。图谱中共形成12个典型聚类,包括“旅游扶贫”“扶贫”“感知”“乡村旅游”“因子分析”“扶贫效应”等,不同聚类所代表的内容即可视为主要研究主题。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在全面、深入地分析各聚类所包含的具体内容的基础上,确定了3个核心主题,即旅游扶贫效应测度研究(#0、#1、#4、#5、#8、#9、#10)、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2、#6、#12)、乡村旅游扶贫策略研究(#3、#7、#11)。

图5 关键词聚类图

表3 旅游扶贫效应研究聚类信息表

1.旅游扶贫效应测度研究

对旅游扶贫效应进行测度,能够科学地衡量旅游扶贫产生的效果及不同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对农村脱贫产生的影响,因而,对扶贫效应进行评估是推进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最早对旅游扶贫效应测度的研究多集中在经济效应方面[23-25],认为旅游扶贫能够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随着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采取多种方式对旅游扶贫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进行综合评估,如:龙祖坤等运用DEA法测算出了武陵山区2009—2013年的旅游扶贫效率[26];
张建春等利用SPSS对石家庄乡村社区旅游扶贫开发的综合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27];
丁建军等应用GWR模型分析了各旅游要素减贫效应异质性的时空演变规律[28];
尚清芳运用二阶段DEA超效率方法测算了陇南市乡村旅游扶贫效率[29];
张正阳等使用DEA和Malmquist指数分析了2014—2018年陕西省商洛市旅游扶贫效率的变化情况[30];
李凯等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考察了不同旅游开发模式减贫效果的异同[31]。

2.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

贫困人口如何在旅游发展中获益和增加发展机会是旅游扶贫的核心问题,因此,从社区参与的视角进行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切实关注旅游扶贫对贫困人口产生的实际效果,是推进旅游扶贫精准施策的基础。张伟等从贫困人口的感知和态度等方面对旅游扶贫效应中贫困人口的受益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评估[32]。李佳等探析了青海省三江源地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参与行为[33]。李会琴等分析了陕西省洛川县谷咀村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经济、社会、环境效应的感知[34]。蒋莉等采用因子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分析了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和态度[35]。曹兴华等研究发现扎尕那村居民参与旅游扶贫意愿强烈,但缺乏参与能力[36]。韦绍兰等研究发现当前存在扶贫效应不均衡、不全面的问题,指出在旅游扶贫工作中要重视居民旅游参与能力的提升[37]。吴清等研究发现广东省怀集县桥头镇居民对旅游扶贫的经济、文化、环境效应的感知强度各有不同[38]。

3.乡村旅游扶贫策略研究

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往往保存较好,原始程度高,乡村旅游资源较为丰富,适宜以旅游为载体进行扶贫开发。然而,乡村旅游扶贫也不是万能药,必须通过合理的引导才能奏效。在准确评估乡村旅游扶贫实效的基础上,科学制定乡村旅游扶贫策略亦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严丽等在分析湖北省乡村旅游扶贫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湖北各地的特色扶贫开发策略[39]。乌兰等探讨了不同旅游扶贫效率类型形成的原因,据此提出了不同类型的扶贫模式[40]。刘绍吉通过分析发现乌蒙山会泽片区旅游扶贫的经济效应总体不是很高,提出可通过利用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快现有旅游景区转型升级、依托旅游培育增收产业等方式提升旅游扶贫效应[41]。唐波等提出了实施旅游扶贫政府主导战略、延长旅游产业链等旅游扶贫效益提升对策[42]。余利红运用匹配倍差法测度了乡村旅游扶贫农户增收效应,并提出加强全域旅游建设、扶持农户全员参与乡村旅游、深度加工特色旅游产品等策略[43]。杨佳等针对不同的旅游扶贫效率形态提出了吉林省精准乡村旅游扶贫的优化措施[44]。

(三)研究前沿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考察关键词在不同阶段的发展情况,得出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前沿时序图谱(见图6)。从发展演化来看,关于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最早关注的是乘数效应、旅游投资等经济领域的效应。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多维贫困、时空分异、乡村振兴等在旅游扶贫效应研究中悄然兴起,成为前沿热点。

图6 旅游扶贫效应研究前沿时序图谱

1.多维贫困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的多维扶贫目标。联合国开发署公布的2019年《全球多维贫困指数(MPI)》认为贫困状态的评估内容除经济收入外,还应将健康、教育和社会生活水平等纳入其中。关于旅游扶贫效应的测量也逐渐由单维转变为多维,从而全方位评估旅游扶贫效果。刘艳华等结合评估结果将多维贫困县划分为金融资本缺乏型等8种类型,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和更有效的扶贫措施[45]。杨帆等从可持续生计视角,通过测度得出四川藏区各县域多维贫困以轻度和中度为主[46]。王耀斌等基于多维贫困理论对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应的经济、教育、健康、生活、资产五个维度进行了测算[47]。何静等运用Tapio脱钩模型,研究了旅游发展与多维贫困的脱钩关系[48]。穆学青等结合联合国MPI指标体系构建了表征经济、教育、健康和生活4个维度的旅游扶贫效应测度指标体系[49]。

2.时空分异

随着旅游扶贫效应研究的推进及GIS空间分析技术的应用,学者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时空动态演变分析来把握空间分布情况,实现不同区域选择差别化的旅游扶贫路径,巩固精准旅游扶贫成果,因地制宜提高旅游扶贫效应。鄢慧丽等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得出海南省少数民族地区旅游扶贫效率空间格局的演变规律[50]。杨德进等阐释了影响民族八省区(滇、贵、青、桂、蒙、新、藏、宁)旅游扶贫效应时空分异格局的主要因素[51]。杨光明等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从产出效益角度与投入—产出效率两个角度共同揭示了旅游扶贫在空间上具备的聚集效益和区域间的差距[52]。丁红梅等从扶贫收益和扶贫效率角度研究了安庆地区旅游扶贫的空间分异状态[53]。徐少癸等运用DEA结合Malmquist指数对广西边境民族地区的旅游扶贫效应进行了动态分析,并运用ArcGIS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54]。

3.乡村振兴

2020年12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蔡琼等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设计了旅游精准扶贫绩效评价体系[55]。董银丽等研究发现腾冲市银杏村乡村旅游扶贫的综合效应较高,助推了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56]。张静等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三个方面评价了旅游扶贫效应,据此提出促进乡村旅游扶贫的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的对策[57]。陈玥彤等以乡村振兴为背景,评估了南疆四地州旅游扶贫的民生效应[58]。

(一)结论

研究结论主要有:从发文时间来看,总文献数量的88%发表时间集中在2014年以后。从研究机构来看,以高校为主,研究机构之间合作较少,科研团队以本机构为主。从发文作者来看,国内在该领域的作者分布较为分散,研究人员合作总体较少。从研究热点来看,呈现了“旅游扶贫”这一个核心,“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民族地区”“社区参与”“精准扶贫”“扶贫效应”等是热点关键词,体现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看,研究主题包括“旅游扶贫”“扶贫”“感知”“乡村旅游”“因子分析”“扶贫效应”等。通过文献梳理,最终厘清3个核心主题,即旅游扶贫效应测度研究、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研究、乡村旅游扶贫策略研究。从研究前沿来看,多维贫困、时空分异、乡村振兴等在旅游扶贫效应研究中悄然兴起,成为前沿热点,在考虑旅游扶贫效应的多维综合效应的基础上,利用动态、空间分析的研究方法进一步推动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朝纵深方向发展。

(二)启示

1.加强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通过分析发现,目前我国旅游扶贫效应研究领域的研究合作较少,而旅游扶贫效应研究涉及旅游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需要多学科研究机构和研究人员的共同参与。因此,需加强科研合作,融合不同机构和研究人员的优势,各取所长,形成更多优秀研究成果。

2.进一步完善旅游扶贫效应的测度方法

现阶段的研究主要采用DEA和Malmquist指数来测度旅游扶贫效应,未来在研究方法上可以结合贫困地区不同的时空特点及采取的旅游扶贫模式,构建不同的测度模型,并采用GIS空间分析技术科学展示旅游扶贫效应的时空格局。在测度指标上,应体现多维扶贫目标,构建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人居健康等多维度的旅游扶贫效应测度指标体系,全方位表征旅游扶贫综合效应。

3.优化社区参与旅游扶贫的机制

学者们研究发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扶贫尚存在不全面、不均衡,参与能力不强等问题。社区居民对旅游扶贫效应的感知、参与意愿和参与能力等受到贫困地区自然条件、社会文化环境及居民自身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社会经历等多方面的影响。因此,为使得旅游扶贫效应切实惠及贫困人口,应在吸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的分区域分类型的社区参与旅游扶贫机制,包括参与方式、参与程序、参与内容、利益分配等内容,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决策能力和利益分配的均衡程度。

总之,在实现巩固脱贫成果与实施乡村振兴协同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通过科学全面地测度旅游扶贫效应及其时空分异格局,制定有效的旅游扶贫策略,使之成为防止返贫及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将更好地推动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

猜你喜欢测度图谱效应三个数字集生成的自相似测度的乘积谱数学物理学报(2022年3期)2022-05-25R1上莫朗测度关于几何平均误差的最优Vornoi分划数学物理学报(2022年2期)2022-04-26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核科学与工程(2021年4期)2022-01-12绘一张成长图谱少先队活动(2020年12期)2021-01-14懒马效应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非等熵Chaplygin气体测度值解存在性数学物理学报(2020年4期)2020-09-07Cookie-Cutter集上的Gibbs测度数学年刊A辑(中文版)(2020年2期)2020-07-25补肾强身片UPLC指纹图谱中成药(2017年3期)2017-05-17应变效应及其应用中学物理·高中(2016年12期)2017-04-22主动对接你思维的知识图谱领导科学论坛(2016年9期)2016-06-05

推荐访问:图谱 扶贫 探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