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 魁 郭丽娜 李勇蕾 沈盛军 白树全 朱建华
(1.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车辆工程系,内蒙古 包头 014035;
2.内蒙古风行之星汽车销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包头 014020)
2021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对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大力度办好职业教育等做出了规定。草案中明确发挥企业职业教育的主体作用,对深度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就业中发挥作用的企业予以奖励和支持。[1]因此职业院校必须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
在国内职业院校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形成了适合本校的创新校企合作模式。例如,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企业人才共育、资源共享、师资共培、质量共促四位一体的校企合作新模式。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为其他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发展提供了借鉴。[3]
(一)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阶段存在脱节
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需要对近几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调研得到有关专业的岗位技能需求相关数据。同时制定者需要深入企业,了解企业所需的技能、管理、知识结构、素质等方面的需求。但是学校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没能持续与企业保持同步,只有在制定阶段,能够体现企业参与的痕迹,在整个人才培养阶段缺少了企业的持续参与,没能紧跟企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要求。另外,因为市场在不断进步,技术在不断更新,企业的精力都投身于市场经济,对学校人才培养及专业发展布局缺少关注,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把精力过多投入到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顶岗就业两个阶段,出现了“重两头、轻中间”的现状,忽视了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致使企业发展与人才培养过程出现脱节。
(二)企业的优质资源与学校的实训资源融合存在屏障
企业优质资源包括先进设备、培训管理理念、技术技能人才等,企业拥有的优质资源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学院目前配置的实训资源包括实训设备、实训耗材、实训场地、实训管理制度等都是服务于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的构建。但是,目前学校内部的实训资源更新速度满足不了企业、市场的需求,并且对应的技能培养无法满足企业对岗位人才的技能要求;
同时学校的实训管理人员与实训授课教师也对企业培训内容、管理制度的掌握有一定缺失,教授给学生的实操技术技能的含金量也不高,企业与学校之间的资源无法得到有效融合,不能起到取长补短的作用,致使企业优质资源和学校实训资源的融合阶段存在屏障。
(三)企业导师、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术技能方面存在短板
学校采取双导师双元制的教育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过程。企业导师将企业先进的技术技能和设备操作的知识、技能教授给学生,学生能够掌握到最新的,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技能。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企业导师缺乏教学能力的提升,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完全将企业先进技术教授给学生,企业导师的教学能力亟须稳步提高;
学校教师虽然掌握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教学能力很强,但是教学的内容和掌握的技术技能还是落后于企业发展所需技能要求,知识和技能、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等方面体现企业现阶段生产要求方面不足,同时,双师型素质比例亟须进一步提高。
(一)持续推进校企合作,深化现代学徒制建设
现代学徒制是国家在2014年提出的,主要目的是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共同育人是持续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例如,学院与信得惠汽车服务公司、天津圣纳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通过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与合作企业定制企业版人才培养方案,从课程标准、课程设置、学生实习等方面突出企业所需所求。学生在入学阶段就通过校企共同招生,在校三年期间,分别开展企业认识实习、企业跟岗实习、企业轮岗实习、企业顶岗实习、企业准岗就业,保证学生从企业岗位基本技能需求到企业岗位胜任需求的技能掌握,学生在入企开展实习阶段中,学生也由在校学生身份、校企共陪学徒身份、企业准员工身份之间逐步过渡,到学生毕业即入企就业,并且直接是企业正式员工,享受企业正式员工的福利待遇;
同时学生在校企现代学徒制培养阶段,从了解企业文化到理解企业文化,最后热爱企业文化,学生与企业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忠诚度。因此在新时代,校企应深度联合开展新时代版本的现代学徒制,加深校企合作深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多样化开展校企合作,共建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校企合作的形式不仅包括现代学徒制、合作订单班等,同时应该多样化、多产出地开展校企合作新模式。学校在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中,应该更多地融入企业文化元素。人才培养的过程应该是全方位的,课堂以外的时间是增强学生个人全面发展最有效的时间段。因此学校在拓宽第二课堂的途径渠道时必须要加入合作企业这一重要发展伙伴。企业应该为学生第二课堂提供持续良好的开展空间与资源,与学校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共同制定第二课堂管理制度和保障措施,保证学生开展的第二课堂的质量;
企业利用新生开学典礼、技能活动月、实习就业宣讲会等多种渠道参与各项学生活动,开展校企生三方座谈会,邀请学生进企业,近距离感受企业的文化和魅力,提高学生在课堂以外对企业、行业的认知度;
学生管理部门要结合企业需求,为学生搭建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到合作企业勤工俭学、参观实习,进行社会实践锻炼、志愿活动等,拓宽学生对企业发展的认识,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活动内容和形式。
与此同时,企业也应该积极参加学生组建的创新创业协会、创客空间、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等学生社团,参与创新创业社团开展的创新实践活动。学生也要在校企双导师的带领下,去企业一线感受企业岗位技能需求和企业文化,从一线实践中寻找创业项目,激发创新精神,利用校企共同提供的创新平台,培养创造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综合素养。
(三)引进优秀企业,促进经济繁荣发展
校企共同建设公共实训基地,结合学院周边经济圈,积极引进优秀企业入驻学校。例如,学院通过多方面的筹措,积极开展上汽大众SCEP校企合作项目,将此校企合作项目作为学院重大任务积极推动,最终将上汽大众SCEP内蒙古培训中心引入学院,这样可以推动上汽大众内蒙古地区的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经销商联合培训等重要任务的深入开展,同时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展学生培养,为企业持续不断地输送优秀毕业生,提高企业人才储备。[4]另外学院的教师可以在培训中心与企业员工共同学习,掌握大众最新车型的相关技术技能,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技能。最为重要的是上汽大众SCEP校企合作培训中心的落户,能够带动学院周边装备制造业、汽车服务业的发展,推动汽车产业上下游的活跃度,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促进周边地区经济繁荣发展。
(四)提升企业导师教学能力,增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
企业导师具备优异的技术技能,了解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和技术。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掌握不佳,因此学校要帮助企业导师提升教学能力。首先管理教学部门应该定期为企业导师举办教学能力提升的学习培训活动,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模式,组织有经验的教学名师为企业导师开展培训课程;
同时教学部门的教师在入企实践过程中,应该开展多样的教学能力展示环节,学校教师在企业亲自教授企业导师有关教学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此多维度、全方位提升企业导师的教学能力。
学校教师也应该不断增强双师素质和比例。学校教师要利用好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大平台,主动地利用自己的课余时间,到合作企业进行现场学习,学习企业师傅的岗位工作内容,采用教师入企实践流动顶岗,参与企业攻坚克难的项目开发,以兼职或者任职等方式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任务中,将自己融为企业一员;
学校也应该大力支持教师入企实践,设立一批产业导师特聘岗,让双师型教师挂职企业,建立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和企业技能大师到学校工作的常态化机制和保障。通过企业、学校的协同互动,企业导师的教学能力会不断提高,学校双师型教师的技术技能也会紧跟企业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于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具有以下实际效果。
(一)发挥企业资源优势,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通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实习过程,强化学生对就业岗位的职责和企业文化的认知,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时校企双导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能够更多地参与到实际的岗位工作任务中,学生学有所获,教师教有所成。
(二)改变现有学习形式,有效提升综合教学质量
通过校企深入合作与产学研的融合,学生在岗位技能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紧密结合,手脑并用知行合一,不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思维和探索知识技能的工匠精神,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综合教学质量。
(三)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通过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不断拓展,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共同探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结合企业岗位技能需求,依托教师教学经验,结合企业导师技术技能,发挥学生学习特点和优势,共同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并实践创新举措,把汽车专业群的知识结构进行分类提炼,依托企业、教师、学生三方共同开发适合专业发展的课程与技能模块,将企业所需技能教授给学生。
与此同时,在产学研合作平台中,校企共同开发教学设备工具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学校教师科研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同时企业可以对开发的教学设备进行精加工并投入到教育行业和市场,得到实在利益,从而实现校企优势互补,互惠双赢。
(四)增加学生就业择业机会,不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学生全程参与到教学设备工具开发的过程中,并在设计教学设备工具和使用教学设备工具的实践环节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进行实践检验,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在专业领域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在校期间,学生与合作企业能够共同成长,不断认可企业文化,企业也会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就业的岗位和实习机会,增加学生的择业就业选择,实现企业、学生、学校三方共赢的局面。
职业教育法的修正,在法律层面为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提供了有利的法律保障和支撑,因此企业和院校应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切入点,从企业与院校共同的价值取向中寻求深度合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型人才。
猜你喜欢产教导师校企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无机材料学报(2022年8期)2022-09-29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南开管理评论(2021年1期)2021-04-13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商周刊(2018年22期)2018-11-02V eraW an g疯狂英语·新读写(2018年2期)2018-09-07导师榜知识经济·中国直销(2018年1期)2018-01-31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爱情导师小说月刊(2015年12期)2015-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