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计算机音乐技术如何提升钢琴即兴伴奏的音乐创意与审美表现*

论计算机音乐技术如何提升钢琴即兴伴奏的音乐创意与审美表现*

时间:2024-02-02 09:15:02 来源:网友投稿

王 丞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江苏 南京 210013)

熟练掌握钢琴即兴伴奏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必备的技能之一。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该项目被列为基础课程之一。钢琴即兴伴奏是为声乐作品中的旋律进行配置的实践活动,需要伴奏者在掌握弹奏技术的基础上,设计出伴奏织体,提升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因而是一种进行音乐再创造的表演活动。同时,即兴伴奏具有即时性特征,构思和表现需要瞬间完成并展现出来,这就使得钢琴即兴伴奏成为一种融演奏技术、音乐创意和审美表现为一体的音乐表演活动。然而,在具体的技能训练中我们发现,钢琴演奏技术不是该项教学主要的问题,如何提升音乐创意和审美表现能力,成为钢琴即兴伴奏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原因在于,钢琴即兴伴奏是根据既定的声乐旋律进行艺术表现手法创造性设计而展开的,以此获得多样性结构的音乐音响,体现出创意多变及不同处理的技巧。那么,依据创作的基本规律,设计出可行的教学方法,成为钢琴即兴伴奏技能训练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钢琴即兴伴奏特征的解析,揭示其艺术实践活动的规律,进而提出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提高钢琴即兴伴奏技能水平的途径。

计算机音乐技术是人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听觉艺术创作,为满足人们听觉审美的感性需求而形成的一种对声音信息进行处理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音乐技术对音乐创作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音色的来源与声音处理的效果两个方面,因此,诞生出数字声音发声技术与声音数字化处理技术。其中,电子模拟合成技术、数字模拟合成技术、采样回放合成技术以及物理建模合成技术主要是为了创造音色。如何让声音具有空间感、音质更加纯净与通透,以及多种声音彼此具有融合性等,甚至在复杂的声音环境中去除一些不需要的声音,这些处理方式都涉及对声音效果的处理技术。在信息数字化的时代,这些技术运用的载体主要依赖计算机的运算程序,以及为此开发的相关应用软件,在MIDI(Musical Instrument Digital Interface 乐器数字化接口)技术的辅助下,人们进行计算机协调、控制外部的硬件设备的音乐数字化的处理,都变得更加便捷。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在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的训练中常遇到的一些技术难点,笔者希望通过计算机音乐技术的运用辅助弹奏者加以解决,为此,选取计算机音乐技术的部分技术,如“采样回放技术”“信号识别技术”“信号分离技术”“信息解析技术”“自动编曲技术”,通过技术概况来阐明这些技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对音乐音响所产生的作用,由此体现计算机音乐技术的核心功能,合理地运用这些技术可以为提高人们音乐实践的质量及拓展音乐创作的创新思维提供帮助。

(一)采样回放技术

采样回放技术的核心功能是对声源信号进行数字化采集,并对记录下来的声音进行输出,即回放。在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中,这种技术最早出现在录音艺术中即对声音模拟信号的采集。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MIDI 技术的出现,不仅实现了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的转化,同时也可对具备MIDI 协议的乐器进行数字信号采集。采集后的数字信号在以计算机为控制中心的相关应用软件中,以数字音频及MIDI信息特有的显现方式反馈给技术的使用者,以便其对此类信号做技术性的效果处理,最终再由计算机的回放功能完成对数字信号的声音再现。采样回放技术为人们进行音乐创作时,实现音乐组织材料的获取、丰富音乐创作手法以及音乐文件的存储提供了便利。

例1

例1 中根据声音信号源的不同,采样回放技术在具体的运用中有两种工作路径。图例A 用于模拟信号;图例B 用于采集数字信号,采集的信号通过数字化处理可记录在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中,并通过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如Cubase、pro tools 音序软件等)的解析转换成可直观的声学频谱图像或有乐音各项表现信息的图形符号。人们可以对音序软件中的音乐事件进行分析与编辑,并且,显示在音序软件中的这些音乐事件在播放设备的作用下,能够实时将处理效果反馈给音乐监听者。

(二)信号识别技术

信号识别技术在计算机音乐创作中的核心功能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程序运算,为创作者在音乐音响的复杂环境中辨识出所需音乐事件(即某单一声音材料)的具体属性,以便其分析获取创作的经验。

自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技术开始辅助音乐创作至今,随着智能音乐信号的快速发展,人们通过采用机器的学习方法和音频数据关键信息的标注,可以在诸多音频文件中快速检索出所需数据信息。技术内容大致涉及声音源属性特征的提取与识别模型确定两个方面,即通过对某一声音信号的技术处理,形成含有声音等级的轮廓特征,并将此轮廓特征与设定的参照模型匹配,最终完成对该轮廓特征的属性辨析。此种具有模式特征的识别技术涉及的技术方法也是多样的,诸如隐马尔可夫模型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等。计算机的信号识别技术在计算机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广泛使用,可以为创作者提供音乐音响中运动乐音的具体音高值、音符时值的长度、乐音的运动速度、和弦性质以及旋律的调性等信息。

(三)信号分离技术

信号分离技术在计算机音乐创作中的核心功能主要是通过计算机应用软件的程序运算,将音频信号根据音乐的组织结构进行声部的分离,形成独立声部结构单位的各个音频信息。

声音的分离技术源于人们为实现听觉审美理想而对音频进行修复性处理技术的进一步拓展。基于机器学习的音频盲源分离项目陆续问世,人们利用傅里叶分析等技术对频谱中具有复杂声场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解析,通过解构(Deconstrucl)组件的自动算法或者光谱修复(Spectral Repair)组件中的图形编辑将不同音色声音分离,完成目标声音的提取与清理。该项技术为人们从事影视、媒体以及音乐领域中的音频编辑工作提供了便捷。例如,在环境声较为复杂的人声录制中,采集的人声信号往往含有其他的环境声,这就需要通过信号分离技术将不需要的环境声分离出去,这种操作方式也称为降噪、消音。

(四)信息解析技术

信息解析技术是计算机音乐技术其他项的基础,其核心功能在本文中主要指通过计算机程序的运算,将动态变化的音乐音响以具象化的图形或含有属性信息的数据方式,在计算机应用软件中显现出来,以便人们直观地感受音乐结构组织材料的状况特征,为后续的音乐编辑、效果的处理提供参照。

采样所获得的不同形制乐器所发出的信号以及人们在乐器使用过程中对各音处理的效果,经过计算机二进制数字信息的转换,由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智能解析技术将信号源转换成频谱图与MIDI 数据图,并以不同的解析工作原理形成与之对应的相关数据。该技术可以为我们了解自身音乐创作、表演成果状况,判断创作、表演采用的技术是否适宜,以及审美评价提供相对客观的依据。在音乐艺术音响结构力量、音响结构力形、音响结构力能、音响结构力势的审美观照下,这为寻求音乐结构的组织样式以及音乐审美表现中所需的处理方法指引了方向。

(五)自动编曲技术

自动编曲技术是指创作者在计算机应用软件中进行相关音乐结构规则的基础设定后,由软件自身的算法继续完成音乐织体的组织结构,最终通过计算机的回放功能完成音乐音响具体化的技术。

这项技术较为集中地体现在Band in box 自动音序编曲软件中,软件使用者可以预设好音乐结构总小节数、各小节所需的和弦以及音乐的风格性织体模板,之后由软件根据人工预制的设定通过软件自身的逻辑运算自动生成多声部配置方式音乐织体组织结构。这种技术如同电子琴的自动伴奏或Ipad 中库乐队的使用效果。

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原有的自动编曲技术也在跨领域与其他技术结合,诸如分层技术、音乐文法、知识库系统等技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智能化特征越发明显,具有AI 特征的编曲也已出现。创作者只需在软件中输入音乐的旋律,再选择软件提供的AI 编曲功能,即可通过云端计算完成音乐中剩余的织体结构并施以音乐音响的回放。此类技术的出现为人们学习音乐的创编降低了门槛,通过计算机完成音乐的创编为人们增添了视听体验的乐趣。

作为声乐的钢琴即兴伴奏艺术的表现、技能水平直接影响着该艺术形式的完善度。由于艺术表现的使用工具都与钢琴相关,因此,人们常将作为纯粹器乐作品的钢琴演奏与之比较,相比后发现,由于两者音乐审美表现的音响实体皆是依赖表演者的演奏技术,在音乐审美的实践活动中都存在“创造”性的问题,因而有着一定的相似性。然而,我们在试图通过大量的纯粹器乐作品的钢琴演奏技术与技巧训练来改善即兴伴奏的演奏水平后再次发现,即便掌握了钢琴演奏技术,在为声乐作品进行即兴伴奏过程中依旧存在若干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又关乎对钢琴即兴伴奏技能的掌握。笔者认为,问题的产生源于钢琴即兴伴奏与纯粹器乐作品的钢琴演奏在音乐音响实现所历经的构成“环节”中存有明显的差异。

纯粹器乐作品的钢琴演奏是以音乐创作的成果为依据,根据乐谱中音乐基本结构所提供的信息进行音色、力度、速度等具有审美表现力的创造性处理,最终将静态的纸质乐谱符号转化为动态的音乐音响。乐谱由作曲家创作,演奏者则负责音响的实现。

钢琴演奏的艺术实现过程见图1:

图1 钢琴演奏的艺术实现过程

而钢琴即兴伴奏者面对的仅是声乐旋律,即乐谱中并不存在伴奏织体的结构样式,弹奏者为完成伴奏织体的结构样式,首先需要对既定声乐旋律基本特征做调式调性、句法段落结构及所隐含的和声内涵的真实的分析,在大脑中通过创意行为完成意识中具有艺术表现的伴奏织体结构的构想,并结合钢琴施以实时弹奏。由于弹奏者创意行为在头脑思维反应的不确定性,多变的织体样式所获得的艺术效果也会带来不同的审美效果,所以创意结果的千姿百态也为钢琴即兴伴奏艺术赋予了独特魅力。

钢琴即兴伴奏艺术的实现过程见图2:

图2 钢琴即兴伴奏艺术的实现过程

因此,钢琴声乐即兴伴奏与纯粹器乐作品的钢琴演奏相比,前者侧重音乐织体结构的创造过程,后者侧重音乐结构织体的表现过程。掌握了钢琴的演奏技术而不具备音乐织体构建的创意能力,显然还不算是掌握了钢琴即兴伴奏的技能,因为钢琴即兴伴奏的技能是两者的结合。娴熟的钢琴演奏技术为实现创意行为获取符合声乐作品内容表现的听觉体验提供保障,而创意的构想又决定着钢琴演奏技术的处理方式,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那么,为传达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弹奏者在“意识内容”与“工艺内容”的结合过程中,需要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创意与演奏方面兼具一定的技术能力,这才能为增强声乐作品的感染力以丰富而有序的感性样式实现艺术价值。然而,在人自身听觉机制的作用下,弹奏者在即兴伴奏的学习中会为掌握创意的能力而遇到若干问题,进而影响该项技能训练的效果。

(一)听觉记忆

首先,钢琴即兴伴奏的创意作为意识的范畴表现为一种观念,来源于创作者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属于人的认识活动。观念是否具有新颖性与适宜度,我们只有通过对创意音响化的展现、音响化的音乐音响反观,才能进行评判,因此,钢琴即兴伴奏的音响“样本”就成了评判的对象。

其次,对“样本”的感知依赖于人的听觉记忆,听觉记忆能力越高,对稍纵即逝的即兴音响信息还原度就越精确。事实上,人的听觉记忆能力受个体内在因素以及外在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的听觉记忆状态并不稳定,对弹奏音响在音乐构成技术的细节方面的反馈并不那么清晰,在模糊的信息中发现自身创意存在的问题是较为困难的。

(二)“已知音响结构”的建构

即兴伴奏的创意过程实际是弹奏者在已知结构中寻求突破的过程,表现在对一般规律进行的创造性应用中,“已知结构”成为创意的前提。“已知结构”的获取,一方面来源于教师的传授或书本中对音乐结构技术的原理诠释,另一方面来源于对前人创作手法的总结。其中,和声语汇是钢琴即兴伴奏中组织伴奏织体的基础,对当下音乐作品中和声技法的分析,是我们在和声演进中了解前人创作经验的主要途径。然而,在面对没有乐谱对照的音乐音响中,我们获取和声关系的方式主要是依靠人耳的听觉系统来完成音响中和弦信息符号的识别,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扒带”“扒谱”方式。“扒带”的过程中,音乐结构中各乐音间的交错融合形成复杂的声效状态,为人耳听觉系统有效完成和弦识别增加了困难。

(三)与实际演唱的融合

钢琴即兴伴奏的创意行为受到既定歌曲旋律的制约,意味着创意并不仅限于满足弹奏者自我表现的需要,还需为演唱者提供伴奏功能。歌唱者对旋律演唱的技术处理不同,所呈现的旋律音效对弹奏者在即兴伴奏中音乐织体的创意构思,如节奏律动、和弦构建方式、和弦织体等设计有着一定的影响,为此,弹奏者通常选择模唱方式来虚拟他人演唱的音效质感。模唱方式下的即兴伴奏创意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自弹自唱的技术问题,但在为他人演唱进行即兴伴奏创意时仍旧缺乏应变能力的锻炼。同时,模唱也需要弹奏者通过内心听觉完成谱面乐音音高及音响形象的音感想象,良好的内心听觉能力对即兴创意的织体构建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内心听觉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需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加以训练,当受到各种不确定因素干扰时,人的内心听觉能力也会有所下降,像贝多芬在失聪状态下所具有的强大内心听觉能力可称为一种理想化状态。

“创意”作为人内在的心理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带有反思性的意识及行为,这种“超越传统概念、规则、形态、关系,并能创造有意义的新概念、形式、方法、解释等的能力”[1]9受到人理性认知的制约。创意的行为自当含有对客观规律的体现,同时还存在对客观规律的创造性应用。客观规律的存在是创意产出具有“适宜”性的基础,而缺乏对规律的创造性应用,创意也就没有了新意,易导致千篇一律。

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是教授规律、方法、原则,而创意中对于规律的创造性应用更多来源于自主意识,需要个人不断地学习和领悟。由于音乐作品的感性样式是人的主观意识的精神产物,其音响及结构样式又非自然界既有的东西,这就导致人的音乐创意的新颖性与适宜度更显深敛内隐而难以明示,存在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现象。在钢琴即兴伴奏学习阶段,如受听觉不利因素的干扰,即兴行为的结果难以再现,面对已存的音乐音响无法给予组织要素的识别,那么,学习者在内心听觉能力不足的情况下,难以完成为训练即兴应变能力而进行的情境塑造。这些问题的出现为学习者实现创意技术的提升造成了诸多困难。

(四)即兴伴奏中的审美表现

钢琴即兴伴奏的织体样式构形于人的意识之中,弹奏者通过乐谱中旋律的视觉认知以及对演唱者歌唱效果的听觉体验,在审美判断的指引下完成创意在意识中的音响形式结构,形式结构若要变成具体的音响,最终还需要通过对钢琴的演奏来加以实现。因而,钢琴弹奏的技术就成了意识内容转化为实际音响的手段,弹奏技术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即兴伴奏艺术形式美的质感。

娴熟的钢琴演奏技术是音乐审美表现的基础,钢琴即兴伴奏的创意构思与弹奏技术呈结合状态,在时间运动中彼此表现出如影随形的密接关系。虽然即兴中的弹奏技术与一般钢琴曲的弹奏技术同源,但由于即兴伴奏的弹奏没有一般钢琴谱中有关演奏方法的明确提示,即兴创意构思的即时性所反映出的音乐审美表现方式也更为灵活。同时,受到歌唱音效的实时影响,弹奏者还需要依靠直观的听觉体验实时调整弹奏的技术性处理方式,如对音色的控制、音量的控制、音强对比度的控制等,尤其是不同和弦结构排列在键盘音域中为显音乐风格变化所进行的技术处理。弹奏技巧不是目的,是为了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因此,通过“一万小时法则”[2]28钢琴练习曲弹奏技术训练所获得的弹奏技能,在实际的即兴伴奏中依旧存在一些审美表现的问题。毕竟人的听觉系统对声音的解读无实体特征,没有相关演奏方法的明示,人耳对声音感知仅有强弱、快慢、高低之分,并不能很好地通过各音的音效细节变化来帮助弹奏技术提升,而且在不同的音乐风格以及同一风格不同情绪的表现中,即兴伴奏弹奏实现创意构想的技术处理也是不一样的。这些问题的存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声乐钢琴即兴伴奏的音响质感。

因此,要想提升钢琴即兴伴奏技能,需要关注该艺术形式中的音乐创意与审美表现两个方面,寻找适宜的训练方法以解决在这两个方面的训练中遇到的困难。笔者将通过计算机音乐技术分别在音乐创意与审美表现技能训练中的运用方法,辅助弹奏者解决所遇问题。

计算机音乐采样技术、音乐信号识别技术和智能人声分离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解决创意技能训练中的困难。

(一)采样回放技术在钢琴即兴伴奏音乐创意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依靠人的听觉记忆来完成钢琴即兴伴奏中创意行为“样本”的建立,尤其对样本细节的还原是十分困难的,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中的采样技术可以将钢琴即兴伴奏的创意行为如实地记录与留存下来,这为弹奏者知晓技能训练的效果并对创意行为进行审美评价,提供了可以反观的对象。

在采样回放技术运用的辅助下,通过对传统钢琴或具有MIDI 技术乐器的弹奏信息采集,可以获取如例2 中的两种信息反馈样本:

例2

声学的频谱图像可以为弹奏者提供整曲弹奏音量变化及频率响应分布状态信息,其中,音量的变化涉及创意构思对音乐情绪表达的设计问题;频率响应涉及创意构思对各乐音音高的布局问题。而在MIDI数据图的直观中,弹奏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乐音在时间轴上的具体变化,如音高、力度、时长以及各乐音彼此间形成的组织关系等,并且该数据图可以直接转换成数字化乐谱。两种采样方式所获得的数据都可通过计算机的回放功能完成声音的输出,为反复聆听即兴创意的效果提供了可能。可见,在采样回放技术的辅助下,原本“耳听为虚”的音乐声音在音序软件中有了“眼见为实”的可视实体特征。创意行为通过弹奏表现出的数据化的样本,为弹奏者检验创意的音响化与其要表现的对象之间是否具有联觉对应关系提供了验证对象,同时也为弹奏者完善创意的技术手法、积累创意的经验提供了支持。

(二)信号识别技术在钢琴即兴伴奏音乐创意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和声技术对音乐的表现作用在钢琴即兴伴奏中至关重要,在音响化的音乐作品中总结前人和声的用法主要依靠人耳听觉进行辨析。如前文所述,有效地从复杂多变的音响结构中提取音乐中的和弦信息,对于音高识别经验并不丰富的人来说更加困难。计算机音乐技术中的音乐信号识别技术,可以在音乐音响复杂的环境声中提取音乐音响中的和弦信息,为弹奏者在已知音响结构建构的技术分析中获取钢琴即兴伴奏和弦编配的经验提供了便利。

例3

Cubase 音序软件的和弦识别功能可以对音频中的和弦进行标记,只需将音乐音频导入Cubase 音序软件的音频轨道中,并在其下方另外添加一条和弦轨,然后将导入音频拖拽到和弦轨中,和弦轨根据音频特征通过软件自身的程序运算就可生成相对应的音名和弦标记。

根据例3 图中音频识别的结果,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该音乐所使用的和弦属性,如较多的七和弦结构、四音替代三音和弦结构样式,复杂的和弦结构丰富了作品的音响效果。结合音级和弦标记法(例4),我们还可发现功能性和声手法在确立音乐句法结构的同时,和弦结构的构建方式也增添了音响的色彩性效果。结合音乐音响的听觉感受,我们对这样一种和声手法在音乐的调式调性乃至音乐曲式结构方面所产生的作用也将形成新的认识。对既有音乐作品的分析,可以为学习者更新自我已知结构的认知、学习和声技术在即兴伴奏创意中的用法积累经验。

例4

(三)信号分离技术在钢琴即兴伴奏音乐创意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在内心听觉能力有限的情况下,实现钢琴即兴伴奏的情境塑造是困难的,弹奏者自我“封闭”的练习往往与实际伴奏需要形成较大的差距。如前文分析所述,钢琴即兴伴奏不仅是自我表现的需要,还需符合声乐演唱的实际,完成声乐作品的再创造。这就需要弹奏者在具有人声表现的音响情境中,根据歌唱者对声乐旋律演唱的不同技术处理进行伴奏织体的创意训练,完善创意的适宜度。那么,信号分离技术中有关智能人声信号分离的方法,可以帮助弹奏者提取声乐作品中的真实人声演唱音响并进行伴奏情境的塑造,从而提升钢琴即兴伴奏的创意技能训练效果。

例5

例5 显示的Rx9 软件是Izotope 公司开发的一款音频修复软件,其可以将歌曲音频导入该软件的音乐声部平衡功能(Music Rebalance 图中标记B)并进行声部声纹智能解析,图中A 显示的人声声部、低音声部、节奏声部功能项中的滑动推杆可以对信号进行增减以实现所需声部的分离、提取。之后,我们可将提取出的三个声部通过Cubase 软件的音频导入功能,实现音频信号的分项还原,从而建立即兴伴奏弹奏创意的情境,实现乐谱旋律的人声音响的听感。

例6

例6 是Rx9 软件进行音乐声部分离后导入Cubase 音序软件的界面状态,通过音序软件自带的节拍计算器功能进行速度测算,完成音频句法结构与软件界面小节显示的对齐。为方便弹奏者即兴创意的弹奏实践与音频音响回放速度的同步,使用者可以预留两小节的预备拍,这样就完成了纯人声的歌曲旋律音响同时配以节奏织体与低音织体音响的情境构造。

该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在实际音效情境的感知中,激发弹奏者对旋律节奏、速度、音色技术处理的灵感,也可以为弹奏者根据演唱者的审美表现实际,增强声乐作品的感染力,锻炼与演唱者之间的配合力,从而实现创意的适宜性,提升即兴创意中主体自我的应变能力。实现伴奏织体结构逻辑与音乐表现之间的平衡,有助于形成具有创新与适宜的听觉感性样式。

在钢琴即兴伴奏技能训练中,计算机音乐技术对提升伴奏者音乐审美表现能力非常有效。

(一)信息解析技术在审美表现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如果说在钢琴即兴伴奏的创意技能训练中,回放技术的运用仅仅为弹奏者提供可反复聆听的声音信号,那么,计算机应用软件中的信息解析技术能够在弹奏者创意行为被施以具体化过程中,为反映审美表现处理适宜度的判断提供更为精准的依据。解析出的量化数据,能够弥补人自身听觉系统在对声音解读时因无实体特征而导致无法进行量值判断的不足。例如,对于音乐中有关情绪的起伏变化,人们往往通过音量的大小变化进行区别。但是,音量大小的变化总有一个区间度的问题,通过人的听觉系统进行声音音量的反馈,只能得出这个声音“大”或那个声音“小”的说法,至于大多少、小多少显然只能进行模糊的描述,而这种区间的细节化恰恰就影响着音乐的审美表现。对于钢琴即兴伴奏的弹奏者来说,掌握弹奏细节的控制力也是通过审美表现实现音乐创意的重要技术组成部分。

例7 为同一旋律主题先后采用不同的表现手法,通过音频采集获得的音响频谱。通过对频谱声波图形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频谱A 与频谱B 在声音的动态表现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频谱A 的动态变化较小,较为平稳的振幅变化使得响度趋向同一,反映到听觉就是缺少声势张力的音响,显示情绪的起伏变化较为不足,因而缺乏相应的感染力,声乐作品的曲式结构在频谱的结构特征中也显得不够清晰。声乐作品的伴奏理应与歌唱者的主旋律交相呼应,为歌唱者情绪表现起到助推的作用,但较为平直的响应变化在听感上对歌唱的旋律未起到相应的烘托作用。显然频谱B 的伴奏音响更显错落有致,对音乐结构的解析、艺术形态的塑造以及思想内容的传达有着积极的影响,为人们欣赏音乐、理解音乐提供了便利。对频谱图像中波形振幅变化的分析,为我们寻找弹奏力度控制同一化、和弦排列及音域固定化、织体层次单一化等方面引起听觉体验未尽人意的原因,提供了判断的线索。

例7

例8

例8 是Cubase 音序软件的钢琴卷帘窗界面。在界面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经过软件采集,具有数字化接口的钢琴键盘弹奏所获取的音符数据。如果说频谱的显示形态与音乐的语言符号存在的差距,还不足以为人们的理解提供细致的描述,那么音序软件中钢琴卷帘窗口所呈现的MIDI 数据,对音符属性的解析则更为精细。图例上方为小节标尺栏,每小节之间由垂直线组成的网格,将音符窗口中的小节进行时间上的均等划分,每一格与音乐音符的时值单位对应。块状的音符图形与左侧的钢琴键位对应,乐音的时值长度以及高度也就较为直观。其中标注的C 区域为各音符的力度线,在音序软件中,力度线高度的取值范围为0~127。

图例显示,标注的A 区域显示为旋律声部,标注的B 区域显示为和弦分解状的织体,结合在一起的织体形态属于钢琴即兴伴奏织体中常见的一种带旋律的伴奏织体形式。通过对图中A 区域与B 区域比较并结合 C 区域的力度数值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部分的和弦音在弹奏过程中力度超过了旋律音,如有一处和弦音的力度数值为65,掩盖了力度数值为40 的旋律音,那么在乐音的横向运动过程中,旋律音响就会变得不够清晰。同时,该图形还反映出和弦的三连音节奏表现得并不平均,分解的三和弦织体中的第三个音符在弹奏中显得力度过重。

上述两例解析的图形及数据使得即兴弹奏者的意识内容及表现技术的状态都有了可视的实体性信息。通过对表现技术的信息数据分析,多维度的视角将为我们理解乐音的属性表现如何影响音乐听觉体验、获取即兴弹奏的经验提供有效的方法。超越感性形成理性的系统认知结构,也是为符合审美原则而获取良好的听觉感性样式的基本条件之一。否则,缺乏理性的思考全凭感性认识的催动,我们的即兴伴奏往往会丢失音乐结构表现的整体性,对音乐音响控制力不足的情况下,影响音乐结构的构成。即便从事多年钢琴即兴伴奏实践的专业人士认为,即兴伴奏就是和弦结构排列模块化的组合,这种经验的判断仍旧是在音乐审美实践中对感性体验的经验总结,总结是理性认识的结果。当然,需要肯定的是,钢琴即兴伴奏实践中的理性与感性活动是相互交替、融合与统一的。

(二)自动编曲技术在审美表现技能训练中的运用

当我们对和弦属性以及和弦配置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和弦如何在音乐语境中进行结构与弹奏的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了。学生对于和声音型化与织体化的基础方式并不陌生,和声组织的基本规律常作为一种纯粹的音乐技术理论存在于和声学当中,钢琴弹奏技术有专门的钢琴实践课,而涉及音乐中声部结构组合问题的有作曲课程。这些有关即兴伴奏技能的单项能力训练,在实际的教学课程中并不缺乏,然而在面对真实作品进行即兴弹奏时,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分项的技术训练应该说是为弹好即兴伴奏奠定了基础,分项技术最终还需要进行合项的综合训练,即有关即兴伴奏的创意是弹奏实践中的创意,而弹奏是创意中的表达实践,创意与弹奏既彼此独立,又统一于整体之中。如例9 图一,织体片段中的和弦结构省略了三音,一方面是为了方便左右手的弹奏,避免与旋律声部形成过多的三音重复;另一方面,也是从实际音效出发,营造一种空灵的听觉感受。图二织体中为了避免承担伴奏的音型与旋律之间割裂的音效,标记中填充了弹奏音量较轻的具有律动特征的重复音,用来消融割裂的痕迹,业内人士常称此为“鬼音”。这些都是通过大量的即兴伴奏实践汇聚的经验。前文曾提及,伴奏需要有人声的情境设定,审美表现中的和弦织体构造与弹奏技术的训练,也需要一种听觉情境的设定。

例9

我们可以借助Band in box 软件中自动编曲技术,首先完成和弦输入并选择不同风格织体模板设定,形成若干个音乐事件文件,再将这些以MIDI 文件的格式导入Cubase 音序软件中,形成多音乐风格片段的续进,然后在这样不同节奏律动、固定和声配置的混合音响体验中,完成相同和弦不同织体创意与弹奏的练习,待到即兴技能稍加熟练之后,再结合实际作品的声乐旋律,进行训练成果的实践性演练。这样一种训练方式,不仅为我们了解各类音乐风格、掌握风格化的织体构建方式提供了便利,也为即兴弹奏者新创材料组织方式积累了经验,钢琴弹奏的技术也不再是孤立的纯技术训练。

科学技术在人们工作、学习、生活领域中的运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求,计算机音乐技术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及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为人们从事审美观照下的音乐实践活动创造了条件。选择性地掌握一些计算机音乐技术,可以解决钢琴即兴伴奏技能训练中遇到的一些困难,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提升音乐实践技能。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外在技术的引入仅仅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是帮助弹奏者克服即兴伴奏学习中遇到的一些技术性困难,以便快捷有效地掌握即兴伴奏的技能。要想实现钢琴即兴伴奏的良好听觉体验,仍取决于弹奏者自身的能力,因此,外在技术运用的效果最终还是要转化为对个人能力的提升。

计算机音乐技术中的采样技术、信号识别技术、智能人声分离技术、信息解析技术、自动编曲技术的合理运用,为我们掌握即兴伴奏艺术具有“表原性符号”[3]79特征的音乐语言的表达训练、丰富即兴创意与弹奏的经验、完善钢琴即兴伴奏技能、实现音乐良好的听觉感性样式起到积极的借鉴作用。

总而言之,钢琴即兴伴奏的技能并非与生俱来,无论是创意技术还是审美表现技术,都是要通过实践、提升,再实践、再提升反复循环的过程来完成的。实践靠技术,提升靠理解认知水平,二者缺一不可。希望本文有关计算机音乐技术如何提升钢琴即兴伴奏中音乐创意与审美表现技能的方法探究,可以为学习者提升音乐学习的效率、提高音乐表演活动的质量、寻求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起到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织体音响和弦音响销售面对面之我卖音响的这些年家庭影院技术(2021年9期)2021-11-05属七和弦解决在配和声中的应用研究艺术品鉴(2021年26期)2021-10-25浅谈莫尔吉胡《弦乐四重奏第1号》第二乐章的织体运用草原歌声(2021年2期)2021-10-14常用的六种九和弦乐器(2021年9期)2021-09-18现代音乐中常用的吉他和弦及图表乐器(2021年7期)2021-09-10音响行业真的“难”做吗?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6期)2020-07-27凝而不固 层层铺进音乐生活(2020年4期)2020-05-11苦练和弦勇闯难关趣味(语文)(2019年4期)2019-08-20为定制安装而生SpeakerCraft,纯粹的定制安装音响品牌家庭影院技术(2018年9期)2018-11-02乐队艺术:语言规律与教学探索(二)——多声部织体中复调元素的认识与处理中国音乐教育(2017年2期)2017-05-20

推荐访问:音乐 创意 即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