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徽文化视域下乡村图书馆设计应用——以汤池镇图书馆为例

徽文化视域下乡村图书馆设计应用——以汤池镇图书馆为例

时间:2024-02-02 09:00:03 来源:网友投稿

朱欣欣 秦一贝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1959年美国农业部门撰写《图书馆为农村人服务》,文章中详细地探析了农村居民对于图书馆的使用需求,为图书馆的分区与功能设计提供理论参考。随后几十年,公共图书馆从单一图书馆转变为具有辐射城乡功能的社区型图书馆,图书馆开始在乡村普及,小型图书馆分布于街道、社区之中,为社区街道范围内的居民提供学习阅读场所,乡村图书馆模式得以形成发展[1]。

通过对汤池镇乡村图书馆建筑环境设计研究,可以深入研究汤池此地传统文化,建造有当地特色的图书馆,同时可增加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感。建造乡村图书馆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阅读需求,有利于提高当地居民的文化水平,弥补乡村文化知识的断层,也提升居民自身素质,从而利用自身学到的文化知识,创造更多的财富,包括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达到促进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的目的。人们对于图书馆研究大多着眼于高校图书馆和城市大型图书馆设计,研究乡村图书馆,可唤醒当代人们对于乡村图书馆的重视,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与保护,为未来乡村图书馆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汤池镇图书馆场地位于安徽省皖南地区,受皖南徽派建筑影响深远,图书馆整体建筑设计都是源于传统徽派建筑简单的变形而形成。图书馆的屋顶部分,还有整体的形体布局,以及图书馆中的装饰元素都是源于传统徽派设计。

徽派建筑是徽文化的典型代表,且徽派建筑也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上的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徽派建筑集徽州风景之灵气,融汉族风俗文化之精华,结构严谨,尤其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2]。

(一)屋顶建筑形态生成

汤池镇图书馆的屋顶建筑造型就是对徽派建筑传统屋顶重新解构重组,借鉴了传统徽派屋顶坡度大屋檐深的形式,屋顶向院内倾斜,每逢下雨,雨水便向内收集,寓意肥水不流外人田,徽商认为水为财,收集雨水意为聚财。

首先,双坡屋顶进行了“镂空”处理,“镂空本是一种雕刻技术,指外面看起来是完整的图案,但里面是空的或者里面有镶嵌小的物件”[3]。在乡村图书馆屋顶设计中,镂空指对屋顶进行挖洞处理,这种镂空处理屋顶的方式源于传统徽派民居中的天井,徽派建筑具有内向性特点,在进行空间布局时,更偏向将外部空间和自然资源攘于建筑内部,天井的设置可起到采光、聚集雨水的作用,建筑内部空间和外部空间始终有互动,并保持内外的联系。

其次,在图书馆的屋顶部分运用转折的处理方法,即“在长条状建筑形体的操作中,当建筑延伸的方向发生突变,使建筑形态呈折线形,具有动感;
同样使内部空间产生形变,产生意趣”[4]。在乡村图书馆设计时,充分调研考察当地地形状况和自然资源,结合建筑内部庭院景观设计,对建筑做了转折处理,使得建筑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同时丰富了建筑内部的视线变化,观景效果良好。

最后,双坡屋顶进行了扰动处理,在乡村图书馆屋顶设计中,指的是人为对建筑形态产生的干扰,好像在实体空间中有一股力施加在建筑局部形体上,迫使建筑形体产生局部形变,在建筑总体大形态不变的情况下,局部空间形态发生一定的改变[4]。汤池地区山水相连,自然风光美好,乡村图书馆意将屋顶拟作山形,与周围山水呼应,将双坡屋顶进行扰动处理,拉高或降低部分屋顶高度,改变部分坡面形态,使其形态更加丰富,更加富有韵律和层次。相较于其他风格的建筑,徽派建筑对于山水等自然景观更加依恋,尽可能与周围山水融为一体,使其融于自然,真正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徽派建筑形体布局

乡村图书馆屋顶建筑形态的形成不仅为图书馆创造了舒适的室内外空间,使室内外空间进行互动,而且也是对传统徽派建筑空间布局的重释。

传统徽派建筑一般围绕天井进行整体空间布局,天井是徽派建筑空间重要组成部分,过去人们常在天井之下与亲友交谈休闲。在很多新徽派建筑设计时,通常围绕内庭院进行设计,从而还原传统徽派建筑特点。在乡村图书馆整体布局范围内时,对现有的场地进行功能划分,在划分的基础上确立建筑的形体、道路、庭院、天井、的分布,从而推进整体形体布局。另一方面,在整体形体布局的基础上,将传统徽州院落、街巷树池、水圳、水坦等意象空间置入其中,既可以营造舒适宜人的室内外环境,也是对徽派建筑空间布局的重释。

(三)徽派建筑元素创新性的运用

现代建筑和传统徽派建筑存在一定的差异,在乡村图书馆设计时,将徽派传统元素进行提炼改进,使其更符合现代审美的需要,也与传统徽派建筑存在意蕴上的相似。乡村图书馆主体色调为粉墙黛瓦,屋顶采用常见的小青瓦材料,门头采用马头墙,传统马头墙起到封火作用,现在成为装饰特征和精神寄托,徽文化之美,美在白墙青瓦,白墙青瓦静谧优美,如诗如画,使得徽派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更如同深藏意蕴的水墨画,令人如痴如醉。墙体开辟了大小不一、高低错落的窗户,既可以采光、透光、又起到借景的作用,增加了休闲气息[5]。还有著名的“徽州三雕”可运用现代艺术手法将其运用,可将其装饰在建筑外立面上,使得建筑外立面看起来更加庄重(图1)。

图1 外立面设计(作者自绘)

一方面,徽派建筑空间的构建源于风水之说。山川形势有特别之处的是适合人们居住的风水宝地,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古村落布局中体现的风水理念[6]。另一方面,徽派建筑古朴淡雅,这些徽派建筑群,民居、牌坊祠堂以其独特的方式进行排列组合,整体体现和谐之美,徽派建筑的科学性和完备性使其代代相传至今,如今的徽派新建筑与传统徽派建筑还是有所区别的,现在的建筑更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更符合现代审美。

(一)室内空间功能分区

书架是阅读区最重要的家具,它既要起到储藏书籍功能,又有装饰性作用,在乡村图书馆中书架在室内环境中不仅有其本身作用,还具备墙体般分割室内空间的作用,对书架进行系统的规划和统一的设计,形成分割模式,在阅读空间一侧设计了由书架围合成的较为私密的自习空间,满足安静阅读和自习的需求。整个核心部分,如徽州的风水文化、徽州儒商文化、徽州民俗文化等在这里都有精彩而突出的表现,构成了文脉清晰、文象丰富、文魄生动的完备徽州文化生态空间。此处景致优美,采光效果好,沿窗布置茶几座位,满足阅读赏景需求。在阅读区临近天井处也布置了桌椅,既可阅读又可休闲赏景,天井中种植地方特色植物,使得室内也有绿色空间,室内外空间得到了很好的互动,也是很好地运用了借景的手法。

儿童区书架材质与阅读区书架材质基本一致,但整体空间氛围却完全不同,阅读区书架摆放较为规整,儿童区布置较为个性化,书架布置上,选取一整面墙以书架覆盖,打破了传统书架规整的造型,增加了空间趣味性。在徽派建筑中总能看到素净的白墙之上散落几个小窗户,明清时期墙体开窗一方面是出于采光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防盗,在现代建筑设计中防盗功能减弱,更多的是追求形式美。在墙体恰当地方开窗户,满足孩童用视野探索的外部空间的需求,孩子们可以自由地在图书馆中进行探索和阅读,他们拥有自己的活动空间。

老人阅读区位于图书馆入口右边,此处临近出入口,方便老人进出,操作区、接待区、卫生区都临近老人阅读区,尽可能给老人提供便利。同时在老年阅读区添加了展览功能,展现了当地民俗文化,还可以展现老人们所创作的优秀作品。同时还在老人活动区添加了创作区,为老人们的书画交流和作品创作提供了空间。图书馆不仅成为阅读场所,也是当地居民交流创作、展示作品的场所,使得居民远离低俗趣味,提高自身文化素养,极大地丰富了当地村民的精神生活。

(二)室内空间顶地墙设计

室内由围合形成空间,顶面相较于墙面地面,与读者并无直接接触,对于顶面的设计主要涉及区域划分和灯具布置两方面,在乡村图书馆空间布局时,门厅、阅读区、自习区等空间布局变化较少,空间布局相对稳定,如果顶面一成不变,则显得更加单调。针对顶面对应不同空间划分,可对顶面做出相应的变化。另外,灯具布置问题也是顶面设计重要组成部分,乡村图书馆在灯具选用上,主要选用节能环保的LED光源,有筒灯、射灯、灯带及其他装饰性的灯具,满足照明的需求。

墙面在室内空间中除了支撑、围护作用之外,还有分隔划分空间的作用,不同的墙面对空间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墙面整体上是徽派建筑墙面外简内繁的延续,根据空间功能的不同,做出相应的形态变化。其中一面墙体,便是“以壁为纸,以石为绘”,所用的题材就是徽州的山水景观,通过极致抽象、简化的设计手法将山峰的形态绘于白墙之上,增加地域性的特征,白墙壁与徽州山水景观相互辉映,宛如一幅动人的水墨山水画。

(三)室内空间材料及色彩运用

室内材料与色彩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室内空间的氛围,总体材料的选择和色彩的运用遵循纯净、自然、温馨的原则,建筑结构的主体材料与色彩保持不变,是素混凝土的原始冷灰色调,原始色彩给人以平静祥和之感,同时也减少了空间的压抑与烦躁。书架是图书馆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书架色彩是室内色彩占比最大的部分,选用了自然的木材色,营造一种回归自然的阅读氛围,同时也契合乡村图书馆这一主题。其他的家具均采用暖色系配置,既与冷色调的墙体形成鲜明的对比,又给人心灵上一种身处家里的温馨之感。最后,在不同的功能区中搭配色彩明亮的软装饰,如徽州题材的油画等,既可以区分空间特征,又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得空间变得更加灵动,也与整个建筑形体相互辉映。室内空间整体色彩较为统一,过度繁杂的色彩则会分散阅读者的注意力,整体的暖色调柔和而舒适,给人温馨之感(图2和图3)。

图2 效果图(作者自绘)

图3 效果图(作者自绘)

(一)入口与内庭院进行互动

图书馆南侧为主入口,人们由西侧引导引入,在大片树林包围中进入馆内,周围植物以大型乔木为主。入口处设置了硬质铺地为主的入口广场,偶尔会有读者聚集此处。古人云:“门者,气口也,纳气聚集之所在”大门吉则合宅皆吉,总门吉则满房皆吉,门不可过大,过大则散气矣,也不可过小,过小则纳气不足[7]。与高墙相比,徽州人更愿意将装饰投入大门之上,通过大门的装饰展现了主人的身份地位[8]。传统徽州民居大门门罩的砖雕结合了绘画的工艺,画艺精妙绝伦,而且诉说着栩栩如生的故事,整体大门造型巧夺天工,给人以气势恢宏,层次分明之感,展现了当地居民高超的砖雕与绘画技术,也展现了优秀的传统徽文化。乡村图书馆在入口处将传统马头墙元素加以抽象简化提取,将原来复杂的瓦脊简化成灰边镶嵌,用简约的形式呈现,既符合现代审美需求,也凸显了徽派建筑风格的简单又不失大气。入口处还设计了门廊,门廊做了转折处理,使得门廊形式富有变化感,增加了门廊的趣味感。门廊内设有镂空景墙,透过景墙,可窥探内庭院景色,也吸引人群走进建筑内部。

(二)内庭院与室内空间进行互动

内庭院是图书馆的中心区域,它连接了阅读区、儿童区、展示区、电子阅览室等多个空间,是整块区域重要的节点。在进行图书馆内庭院设计时,增添了阅读功能,不同于以往传统室内阅读模式,将阅读模式从室内转移到内庭院之中。徽州素有营造山水园林的传统,内庭院中本身有水坦,水面架桥,连接两侧,桥上可驻足观光,欣赏满院景致,且小桥流水本身就是一景。院中设有一亭,“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9]。亭,本身便是供游人聚集停留的场所,在乡村图书馆内庭院中设有一亭,亭中有茶几、座椅、书架,方便读者亭下阅读,也满足读者随时阅读的需求。水边设有假石,层层递减直至没入水中,游人可落座于假石之上。水面有假山点缀,增添了庭院情趣,协调了周围的环境。水面临近建筑一侧,种有植物,白墙之上有绿色植物点缀,并且倒映水中,宛如一幅精美的画卷。整个内庭院设计追求与周围环境和谐共生,并在其中植入阅读模式,使庭院真正成为可读、可观、可游、可赏之地(图4)。

图4 效果图(作者自绘)

(三)后庭院与内庭院进行互动

后庭院是整个图书馆最为私密的空间,位于图书馆最北侧,此处人流量最少,是最为安静的场所,也是适合室外阅读的场所。此处有一小水庭,水边也同样设有阶梯状假山,满足水边阅读的需求。水庭周围种植较多植物,以高大的乔木为主,部分地方种植灌木,地被植物不多,树下设有桌椅,可供游人休闲阅读之用,这便是室外的树下阅读模式。

乡村图书馆是我国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知识的文化服务机构,应加大图书馆建设的投资力度,使图书馆真正发挥其作用[10]。徽州文化自成体系,徽州元素用于乡村图书馆设计中,将传统徽元素赋予新的内涵,乡村图书馆整体造型的处理,室内外空间功能的分割以及局部细节的处理,都是源于优秀的徽文化,从文化财富中汲取营养,深入挖掘地域文化和历史要素,用时代语言解读历史与传统,才能打造一个富有深厚地域文化内涵和具有现代审美情趣的空间[11]。

猜你喜欢徽派书架徽州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08-24徽州春雪江淮法治(2022年3期)2022-03-16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徽州绿荫韶关学院学报(2020年5期)2020-07-17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艺术启蒙(2019年9期)2019-09-10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建材发展导向(2019年11期)2019-08-24徽派建筑技艺在插画设计中的应用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年4期)2016-02-27溪边桥下,春里徽州火花(2016年7期)2016-02-27新书架中国火炬(2015年7期)2015-07-31新书架中国火炬(2015年11期)2015-07-31

推荐访问:图书馆 汤池 视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