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的科技期刊发展分析

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的科技期刊发展分析

时间:2024-02-01 14:00:04 来源:网友投稿

周 舟

(《武汉轻工大学学报》编辑部,湖北 武汉 430023)

2022年初,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确定了新一轮建设高校及学科范围。名单中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类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类学科92个[1]。其中,湖北省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7所大学上榜,全部为武汉地区高校。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要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在解决中国问题、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创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新模式[1]。

研究“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学科的科技期刊发展及影响力情况,有利于展示相关高校和学科的重大科学创新、关键技术突破,更好服务高校和学科的高质量建设,汇聚优秀人才队伍和培育有潜力的青年作者,体现我国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质量水平。学界有关科技期刊发展的研究有很多,如从媒体融合[2-5]、属地[6-8]、语种等角度[9-11],或对特定学科[12-14]、特定期刊[15-17]进行分析,有关 “双一流”学科建设[18-21]的研究也不少,但是将“双一流”学科建设与高校科技期刊的发展情况相结合,以期刊自身影响力推动高校和学科建设水平提升的研究却少有报道。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是中国科协课题《面向国际的科技期刊影响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2021版)研制》的研究成果,该课题旨在建立新的期刊评价系统,从全球正在出版的约6万种科技学术期刊中遴选最具地区代表性、学科代表性、行业代表性的1.5万种左右的优秀期刊作为来源期刊,研制了综合引证和网络使用的新的期刊影响力评价指标——“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WJCI)”[22]。笔者以《报告》(2021年)中的数据为依据,探讨与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学科相关的科技期刊发展状况,以期为高校“双一流”学科的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发展方向。

按照《若干意见》确定的建设高校及学科范围,湖北省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所,涵盖20余个学科。其中武汉大学有理论经济学、法学、化学、地球物理学、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等11个学科,华中科技大学有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等9个学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华中农业大学有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等5个学科,华中师范大学有政治学、教育学等3个学科,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都是1个学科,分别为材料科学与工程和法学。

依据《报告》中的学科分类体系,参照《若干意见》中的学科建设名单,在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学科中,纳入评价的为:武汉大学的7个学科(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测绘科学与技术、口腔医学),华中科技大学的9个学科(机械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2个学科(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华中农业大学的5个学科(生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农林经济管理)以及武汉理工大学的1个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由于武汉大学的“理论经济学”“法学”等4个学科以及华中师范大学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入选的4个学科不属于科技期刊的办刊范围,因此不纳入本次统计之中。在官网上搜索其余5所建设高校的办刊情况,对照上述纳入评价的建设学科和《报告》中的数据,总结出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学科的科技期刊办刊情况,如表1所示。

分析纳入统计的5所大学及相关学科可发现,华中科技大学与科技期刊相关的“双一流”建设学科数量最多(9个),武汉理工大学数量最少(1个)。由表1可知,与“双一流”建设学科相关的科技期刊共有51个,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最多,有29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和武汉理工大学数量最少,分别为3个。其中武汉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华中农业大学的期刊基本覆盖了所有的建设学科,而华中科技大学期刊所涉及的学科极不均衡。通过具体分析湖北省每个“双一流”建设高校与建设学科相关的科技期刊办刊及影响力指数情况,可以总结出以下诸多特点。

(1)刊期较长 ,发文量差距明显。51个科技期刊中,多数期刊为双月刊或月刊,占比分别为45%和41%,季刊只有5个,占比9.8%,只有华中科技大学的《护理学杂志》为半月刊。发文量方面,各个期刊每月的数量从15篇左右到25篇左右不等,由于刊期不同,各期刊每年的发文量相差很大。如武汉大学的《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每期只有论文15篇左右且为季刊,2021年的发文量不超过60篇,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球科学》每期发文28篇左右,年发文量超过330篇。由于是半月刊的缘故,华中科技大学的《护理学杂志》的发文量最多,2021年的发文量超过700篇。

(2)建设学科覆盖不足。纵观5所高校的51个科技期刊,多学科刊物或专刊看似基本覆盖了全部“双一流”建设学科,但事实上由于有些建设学科为学科大类,其涵盖的学科分支并没有被全部涉及到。比如“化学”为武汉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之一,而“化学”为大类学科,包含了“材料化学”“应用化学”“高分子化学”等10个分支学科[23],但在武汉大学所办的科技期刊中,涉及化学的部分只有“分析化学”一个分支,其他9个分支学科未有相关期刊。再比如“临床医学” 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双一流”建设学科之一,包含“医学技术”“护理学”“肿瘤学”等44个子学科[23],但是该校所办期刊只涉及了其中的17个学科。

(3)专刊不足,各学科的期刊分布不均匀。5所高校共有“双一流” 建设学科20余个,但并非每个学科都有专刊,许多学科共存在一个或多个综合类科技期刊之中,尤其是“学报”类的期刊,涵盖多个学科,内容繁杂。不同学科之间所办刊物的数量也存在巨大差别,有的学科不仅有专刊,甚至所属的许多学科分支都有专刊,同时还在综合类刊物中有所涉及,相反有些建设学科根本没有期刊涉及。以华中科技大学为例,仅“临床医学”一个建设学科就有18个专刊,加上综合类的刊物,涉及该学科的期刊多达24个,占该校全部科技期刊总数的82%以上,而同为 “双一流”建设学科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电气工程”,则未有任何期刊与这两个学科有关。

(4)分区靠后。在51个科技期刊中,有23个未入选为《报告》的来源期刊,占比45%,表明其“地区代表性、学科代表性、行业代表性”[22]不够。而在入选的28个期刊中,也存在分区靠后的情况。进入Q1区的期刊仅有华中科技大学的《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Frontiers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地球科学》3个,入选Q1和Q2区的共11个,仅占总数的21.6%。

表1 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学科的科技期刊办刊情况

(5)外文刊数量少,多为中国作者。51个科技期刊中,只有12个外文期刊,且全部为英文期刊,仅占比23.5%,其余全为中文期刊。12个英文期刊中,除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Journal of Earth Science》和华中农业大学的《Crop and Environment》《Molecular Breeding》3个期刊的外国作者较多以外,其余大多以国内作者为主。

3.1 适当缩短刊期

从刊期来看,与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相关的科技期刊刊期较长,双月刊及刊期更长的期刊占比为55%,超过一半以上,相比之下,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刊期短,绝大多数为月刊,《Nature》《Science》和《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PNAS)》的刊期则更短,为周刊,但是不同期刊之间的发文量也相差巨大[24]。虽然刊期长短和发文量的多寡与期刊影响力的高低存在辩证关系,但是较短的出刊周期和较多的发文量,有助于期刊紧跟学科的前沿发展方向,及时将学科发展与行业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并迅速转化为实际生产力,这也是应对我国科技研究的日益发展和展示大量科技成果的需要,有益于反映“双一流”学科的建设效果。所以在保持办刊风格和学科特点的前提下,应适当缩短刊期,增加发文量,及时处理稿件,使用相关工具方便审稿流程,提高发文效率,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学习和靠拢。

3.2 学科全覆盖

在湖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中,与科技期刊相关的建设学科有20余个,高校应该给予每个建设学科应有的重视,在期刊设置上应统筹安排,不能“厚此薄彼”,需要查漏补缺,使所办期刊能够覆盖到每一个学科,尽可能包含所有分支学科,以充分反映高校在该学科上的建设情况和建设成效,有利于夯实学科建设。期刊和高校一起支持和培养关键领域的人才队伍,使期刊助力学科建设,在建设一流学科的同时,也建设一流科技期刊。如华中科技大学应不仅仅重视临床医学,对其他学科也应保持关注,设置一个或多个相应刊物,将学校建设学科的研究成果及时展现出来。

3.3 重视专刊的建设

专刊最能反映某一具体学科的状况,体现学科甚至是分支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两大期刊巨头Nature Publishing Group和美国科学促进会就非常重视专刊的建设。Nature Publishing Group旗下不仅有久负盛名的《Nature》,截至2022年5月,其相关子刊的数量已达65个之多,涉及了医学、天文学、生物学、计算机等各个领域。美国科学促进会除《Science》之外,还拥有另外5个子刊,内容涉及信号、人工智能、转化医学、免疫学等学科,且各子刊的影响指数也十分高。这些专刊或者子刊都是反映某一特定学科在世界上的发展成果,对于湖北省的“双一流”建设高校来说,也应重视专刊的建设,每个建设学科都可创办相应的专刊,或者根据子学科进一步细分,还可基于其中的主干基础学科、优势特色学科和新兴交叉科学创办多种专刊,也可结合学校在该学科中的重点研究领域设立专刊。这也有利于期刊影响因子的提升,助力“双一流建设”。

3.4 提升期刊质量和影响力

湖北省的“双一流”高校创办的相关期刊数量虽然不少,但是在质量上仍然需要继续提升。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能够反映刊载内容的学科水平,质量高和影响力强的科技期刊可以助力高校和学科的建设,提升科研人员和师生进行科研和论文写作的积极性。期刊在国际上影响力的提升也有利于更好宣传和展示该校甚至我国在相关领域学科的最新科研动态和成果,扩大高校知名度,吸引世界优秀人才。各个期刊应重视提升期刊质量,培养有潜力的年轻作者群体,与有经验的作者保持沟通和联系,关注学科前沿,紧跟时事热点,灵活运用新媒体等,有助于提升期刊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渠道。

3.5 提高国际化水平

英文作为世界上主要的语言之一,在学术界以及科技期刊行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科技期刊多使用英语作为主要语言,我国的英文科技期刊不仅肩负着向世界传播中国先进的科技理念和创新的科技成果的历史使命,还承担着引进世界优秀科技成果,促进其融合、转化的重要任务[25]。“双一流”建设高校在创办与建设学科相关的科技期刊时适当增加英文刊的数量和提升质量,有利于增强学科建设的国际化水平,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更好传播学科建设成果。国际化水平的另外一点体现在作者队伍的国际化上,《Nature》和《Science》作为世界顶级科技期刊,其国际化情况可以作为借鉴。以《Nature》第605卷第7908期为例,作者队伍就来自超过10个国家和地区。虽然国内高校自办期刊离世界顶级期刊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可以以提升国际化水平为目标,为建设高校和学科培养基于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深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期刊可以积极拓展对外交流渠道,结合自身情况举办或参与国际会议,重视海外发行,和国外作者保持沟通和联系,关注国际研究热点,还可充分利用高校及学科自身的平台优势以及影响力来吸纳国际编委和寻找优秀海外作者。

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学科的科技期刊有着诸多特点与不足,未来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双一流”高校办刊时不仅应注意提高质量和提升影响力,还应帮助和支持培养培育具有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和作者队伍。“双一流”建设高校的科技期刊应以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努力发展前进,更好地刊载相关学术动态和科研成果,向世界展现中国的发展成效,也在期刊自身的高质量建设中走出适合自己的办刊模式。

猜你喜欢刊期华中科技大学专刊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二)中国机械工程(2022年23期)2022-12-26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一)中国机械工程(2022年23期)2022-12-26星空中多了一颗“华中科技大星”科教新报(2022年10期)2022-03-27《语文天地》刊期变更通知暨2021年征订启事语文天地(2020年32期)2020-11-16本报调整刊期环球时报(2019-04-26)2019-04-26本报清明节期间调整刊期环球时报(2018-04-04)2018-04-04——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欧阳康">彰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魅力
——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欧阳康湖北社会科学(2017年4期)2017-04-26本报清明节期间调整刊期环球时报(2017-04-01)2017-04-01专刊电影故事(2015年51期)2015-01-11专刊电影故事(2015年49期)2015-01-09

推荐访问:湖北省 学科 科技期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