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垠硕 季志刚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辽宁沈阳 110136)
当前,绝大部分90 后大学生已经步入职场,00后大学生成为高校学生的主体。在90后大学生群体中,部分毕业生走进高校辅导员队伍,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新生力量。在新时代,做好00 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辅导员的核心工作。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教师,其亦师亦友的身份[1],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具有重要影响。“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之问,不仅是高校各项工作的目标,也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终极目标。本文立足于00 后大学生学情和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特点,探寻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力求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的高校辅导员工作路径,以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育人水平。
(一)生活层面:物质生活>精神生活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00 后大学生的成长环境相对优越,其消费观念和娱乐方式呈现多样化特点。笔者调研发现,一些00 后大学生的生活费用除去必备的餐饮外,多以购买衣物(追求品牌)和娱乐为主。约有四分之一的高校大学生会通过花呗、京东白条和信用卡等预支方式消费;
约有三分之一的高校大学生会购置奢侈物品,远远超出大学生平均消费水平;
部分00后大学生盲目消费,容易走入校园贷的陷阱[2]。过度追求物质生活致使个别大学生精神生活匮乏,仅注重个人利益,缺少崇高理想信念追求。虽然多数00 后大学生对国家和社会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但对于如何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宏伟目标缺少认知,更多地关注自我满足,未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二)思想层面:外界影响>内在动力
00 后大学生获取信息渠道新、数量大,使得他们更易受到新事物、新思想的影响,其价值观也更加多元化。少数大学生由于自我控制力和意志力不够坚定,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极易出现从众心理[3]。由于00 后大学生涉世未深,缺少社会阅历和经验,对一些事件或现象无法做出正确判断,有的00 后宁愿接受同龄人建议也不愿接受“过来人”的建议。在这种外在诱惑和内在缺乏正确引导的情况下,他们的思想极易受到不良影响,理想信念容易产生动摇。由于理想信念缺失,一些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往往产生逃避、焦虑等心理,少数同学甚至出现过激行为。
(三)社交层面:虚拟世界>现实世界
00 后一出生,身处的就是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时代。受互联网的长期影响,00 后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早已与网络紧紧相连。他们被贴上网络化的标签,无论是学习中还是生活中,网络已经成为00 后大学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受新冠病毒感染的影响,多数大学生经常通过网络进行购物,尤其青睐网络直播购物,部分大学生对网络直播进行打赏。00 后大学生的社交活动,普遍运用网络开展沟通和交流,借助网络平台表达自我、展示自我。通过网络学习,00 后大学生不仅获取了大量信息,还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但是,网络这把“双刃剑”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长期接触电子产品的00 后更愿意在虚拟世界中与人交流,而当其在现实世界中与人沟通时,极易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自社交活动。特别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在入学之初与新同学的相处中,频繁发生短时间内不适应大学生活的现象。一些新生在与新同学面对面沟通时,容易出现抵触情绪,导致心理问题。
面对特点和个性鲜明的00 后大学生,高校辅导员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理念亟待转变
当前,高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但是少数辅导员仍然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足够重视。部分辅导员认为,学生学习并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考核即可,抓学生专业课学习和就业才是自己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对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缺少必要的教育措施。部分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就是学生在学校的“保姆”,对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都要过问,事无巨细、事必躬亲,繁杂的具体事务导致辅导员自身缺少足够的工作动力,甚至出现职业倦怠感,使得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实不到位。
(二)高校对辅导员的工作指导和支持不到位
目前,多数高校均根据《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国家政策文件制定了本校的辅导员工作条例,对辅导员的职责、考核、奖惩、培训等做了系统完备的规定,为辅导员开展本职工作提供了遵循。但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及二级学院往往对辅导员的工作界限划分不清,分配给辅导员的工作较为繁杂。辅导员身处学生管理工作一线,各项管理工作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导致高校辅导员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同时,一些高校组织辅导员业务培训频次不高,基本上是每年寒假或暑假期间辅导员工作不忙的时候开展,而且很多培训并未实现全覆盖。在培训内容上,理论培训多于实践指导,有时难免方式单一、枯燥乏味,部分年轻的90 后辅导员经过培训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对学生工作缺少耐心、信心和经验,尚未掌握有效的工作方法,导致育人效果不理想。
(三)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紧密
基于学情分析,笔者认为,00 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比90后大学生更明显一些。00后大学生从小受到网络和各种外来信息的影响,加之来自家庭的溺爱,使其抗压能力相对薄弱,心理问题频发。调研发现,一些高校存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不够紧密的问题。高校关于学生的所有工作都会涉及辅导员,这就使辅导员的工作变得繁杂琐碎,整天忙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很容易忽视学生的心理建设。另外,部分高校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掌握得远远不够,知识更新速度缓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欠缺,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理论和方法还不够熟练,二者结合不够紧密,甚至出现脱节现象,导致未能及时解决一些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打了折扣。
(四)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技能落后
在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一些高校辅导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未能与时代同步。一些辅导员虽然能够操作计算机,利用网络平台开展工作,但其工作手段相对陈旧,信息化管理也仅限于表层。辅导员自身信息技术的更新速度远低于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在日常工作中,以其有限的网络技术能力,无法与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学生同频共振,无法真正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而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另外,繁忙的学生管理工作导致高校辅导员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更无法满足学生的新要求。
(一)转变高校辅导员工作理念,聚焦思政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义重大。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辅导员所从事的不是简单的行政工作,而是影响学生思想和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各高校应认真贯彻《辅导员工作条例》,引导辅导员明道德、重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传道之钥,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在辅导员的诸多职责中,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是首要职责。辅导员要站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高度和大局上,把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放在第一位。辅导员要不断增强自身思想政治素质,把坚守政治信念、站稳政治立场、纯洁政治品德、坚定事业理想作为立身之本和育人之魂[4],在学生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党团和班级建设、学风建设等方面有作为、显实效。
(二)指导和支持辅导员历练成长,以老带新
各高校要充分认识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重新定位辅导员的身份,为辅导员有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帮助和支持。
一是学校领导和职能部门要根据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内容,合理分配相关管理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那些与学生关系不大的工作,为辅导员适度“减负”和“松绑”,引导其聚焦“主业”,能够有更多时间深入学生班级、课堂、寝室,了解学生、走近学生,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研究工作方法,寻求解决对策。同时,辅导员自身也要统筹分配好时间,在完成上级领导分配工作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本职工作,要时刻牢记自己辅导员的身份,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5]。
二是建立新老辅导员“传帮带”管理机制。一方面,从辅导员专业技能上来看,辅导员岗位在招聘条件上并没有限制必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特别是刚刚走出校园的应届毕业生辅导员,往往缺少必备的学生思想工作技能,在工作中难免遇到诸多棘手问题,而从事多年工作的老辅导员具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建立新老辅导员“传帮带”管理机制,可以让新辅导员尽快适应工作环境,了解学生特点和存在的问题,用最短的时间熟悉高校辅导员工作,少走弯路,提高工作实效性。另一方面,新辅导员在解决一些问题上尚不成熟。通过老辅导员的“传帮带”,新辅导员可以不断创新,探索出适合自身和所带学生的有效途径。由于新辅导员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很容易和学生打成一片,学生也更愿意向年轻辅导员反映问题、倾诉心声。这样便能够实现新老互补,共同致力于解决学生的各类问题。这种由老辅导员带新辅导员,再由新辅导员助力老辅导员的工作模式,能够让辅导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学生问题,寻找最快最好的解决办法,真正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促进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双管齐下
在高校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6]。因此,促进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能够有效提升辅导员工作效率。如果不对大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心理辅导,思想政治教育也难以顺利进行。辅导员只有在日常工作中将心理辅导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双管齐下,才能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7]。目前,几乎所有高校都会在学期初对学生开展全面的心理健康测评,特别是对刚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心理普查。通过心理筛查,辅导员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在日后学生工作中随时予以关注和引导。同时,辅导员要充分调动学生会、班委等团体的积极性,发挥其带头作用。高校要建立学校、二级院系、班级和宿舍四级管理机制,实施逐层管理,这样不仅能够大大减少辅导员的工作量,还可以将具体工作落实,确保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
(四)提高网络工作能力,顺畅沟通
当今时代,人们与移动互联网已经须臾不可分离,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不断提高网络操作的熟练度和利用率,发挥90 后辅导员接受新事物快的优势,通过网络社交平台(如微信、抖音、快手、微博等),密切关注学生发布的朋友圈、短视频和相关评论,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遇到问题及时干预和解决,将问题遏止在萌芽阶段。同时,高校学生辅导员要及时了解一些网络热词、红词和表情包的含义,尽量缩短与大学生的心理和思想差距,使学生在交流中自然而然地敞开心扉。相较于一些课堂上的理论说教,很多大学生更愿意参加社会实践。高校辅导员可以通过组织和开展相关活动,积极探寻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渠道,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合理化分析,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二级院系或辅导员个人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抖音和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定期发布国家和社会的时事政治、大学生励志故事,进一步厚植大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家国事、校园事和身边事激励学生,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8]。
综上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有新特点,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新挑战,要与时俱进,展现新作为。高校辅导员是时代新人的塑造者,要转变自身工作理念,加强新技术学习和应用,勤沟通、勤发现,勤思考、勤总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辅导员政治心理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s(2022年1期)2022-02-08“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少先队活动(2020年11期)2020-12-28心理感受娃娃画报(2019年11期)2019-12-20“政治攀附”当代陕西(2019年12期)2019-07-12“政治不纯”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当代陕西(2018年24期)2019-01-21好辅导员这样炼成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年8期)201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