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时间:2024-01-29 09:15:01 来源:网友投稿

崔金玉,宋 文,程 瑜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2015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出台,鼓励高等学校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积极建设和使用在线开放课程[1]。在意见指导下,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教学团队于2019年开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于2020年在智慧树学堂在线平台与智慧职教云平台同时上线。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线开放课程为例,介绍其建设过程和应用效果,展示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对课程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基本情况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高职院校制造类专业中一门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是联系基础课学习、实践课学习和专业课学习的纽带和桥梁。课程内容包括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两部分,其中公差配合属标准化范畴,测量技术属计量学范畴,本课程是将公差配合和计量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互换性角度出发,围绕误差与公差这两个概念,通过规定合理的公差和采用适当的技术测量手段来解决使用要求与制造要求的矛盾。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基础知识,会用有关的公差配合标准,具有选用公差配合的初步能力,能正确选用量具量仪,会进行一般的测量工作,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能够胜任产品质量检验岗位。

(二)《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意义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是延安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校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同学们都没有在机械产品生产现场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对生产检验现场比较陌生,对冰冷的工件与测量器具有天然抵触心理。传统课堂教学过程同学们的学习过程受到上课时间、教室空间的限制,同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师教学水平差异较大,教材案例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互动的有效性差等现实问题。伴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常态化防控需要,在线开放课程已经成为学校课程教学的重要形式。

通过《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有效融入机械产品生产、检验过程中的新标准、新规范、新工艺等教学内容,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应用新的教学模式,探索企业导师、生产现场进入课堂等新的教学方法,既可以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学习时间、空间、师生互动受限的问题,同时对深化教学改革、转变教学理念、提升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建设内容

1.对接质量检验岗位,建设“逐层递进”项目化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建设过程中遵循“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对接产品质量检验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将课程内容整合为七个项目。依据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具体工作任务,又详细分为25个任务,共计64个课时。具体教学内容整合如表1所示。

表1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将完成项目任务需求的所需的知识技能按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设置,每一个教学任务,均与产品质量检测岗位任务相对应,使学生每学习完一个模块,均具备该模块要求的特定知识、技能。将“底线意识+精益求精”作为课程思政主线贯穿课程设计全过程,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将榜样力量、警示案例、严谨求实、遵守规范、精益求精、团结协作等思政元素通过讲故事、做实事等方式有效融入教学过程中。

2.立足学生学情分析,建设“丰富多元”立体化教学资源

课程建设初期,对拟开设《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班级的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基础、认知与实践能力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学情调查结果

通过对学生的学情分析发现,学生呈现出信息整合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较差特点,不能很好地进行知识归纳总结。

面向本校学生、同类院校学生、机械制造行业从业者,对本门课程的课程资源形式要求进行充分调研。调研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形式需求统计

为克服学生存在的理论畏难,想象力差等特点,同时充分考虑学习者学习资源类型需求,《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课程团队充分整合虚拟仿真、国家最新标准、思维导图、任务册/检验卡、视频/微课、原理动画、课件、题库等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发放任务册使学生在学习中明确每次课的重难点,借助思维导图帮助同学们系统分析任务实施流程,国家最新标准及教学动画、视频使掌握同学们规范测量操作,试题库有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最终建设完成微课46个,教学课件73个,课前导学案8份,章节测试题7套,试题库1套(270题),拓展资料7套,大国工匠专栏16份。具体资源统计如图4所示。

图4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资源统计

3.打造纵横贯通,建设“三维全程”多元化教学评价

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需求,在夯实知识技能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构建纵横贯通评价体系:对学习进行全过程纵向评价+对发展进行全要素横向评价。对应创设过程考核(占比80%)+个性化考核(占比20%)的课程考核新形式,评价方案如表2所示。设置三维度评价元素,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采用学生自评:形成自我反思、总结意识;
组间互评:学会找差距与不足;
组内互评:学会合作探究;
师生互评:助力教学相长;
教师评价:准确把握优势与不足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借助职教云网络信息平台开展线上数据采集,结合进程记录打分、操作员评分表、检验单评分等各类评价的线下收集,实现全时全过程记录。

表2 在线开放课程评价方案

(一)在线开放课程运行数据

本课程在智慧树学堂在线平台与智慧职教云平台已经完整运行3 轮次,目前进行第4 轮次运行。累计选课人数达3076 人次,累计选课院校达17 所,累计互动达1.26 万次。具体运行数据如表3所示。

表3 在线开放课程具体运行数据

通过运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除过第4 轮次的运行还未结束,没有完整运行数据外。由于平台资源的不断改进完善及课程的对外宣传加强,选课人数及院校呈现上升趋势,平台的互动及活跃度也在逐次增加。

(二)在线开放课程应用效果

1.促进了教学互动

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课前借助线上资源,发布导学案/实训任务书,能帮助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标与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前自主学习;
课中发布学习任务结合配套“课中任务单”,学习任务完成后,教师对每组课中任务单完成情况以及课堂具体表现做出点评;
课后学生再次利用线上平台进行个人学习效果梳理并完成课后总结与评价,促进自我改进与提升。每个模块学习完成后,均有项目测试。将知识点任务化,使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可评可测。

网络教学平台辅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充足的教学资料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
借助职教云平台发布教学资源、组织教学互动、完成教学评价。在平台上,进行课前测试结果、课中互动表现与课后总结评价的教、学全过程数据采集与评价,有效促进教学互动广泛深入。

2.丰富了学习方式

由于课程在线性、开放性的特点,学生的学习摆脱了空间的限制,学习过程有效延伸至课前,课后。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资源,利于因材施教。图片、动画、微课等可视化教学资源,使得学习基础知识过程更加直观、形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

3.优化了课程评价

通过课程平台,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和要求为学习者提供在线测验、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实现了对学习者实时的评价和监测,及时反馈学习信息。教学平台将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数据进行完整采集,利于老师实施客观、科学、公正的评价。

(一)主要问题

1.对不同身份的学员没有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根据前3轮次的使用人身份显示,有本校学生、其他同类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学员,但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均使用统一的教学设计,没有充分考虑不同学员的知识、能力基础及学习特点,没有充分了解不同学员对学习资源的需求情况,导致在线课程应用的针对性不强,使用效果欠佳。

2.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的深度、广度还有待加强

在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过程中,课程思政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在线开放课程具有在线性、开放性的特点,对课程思政元素深入挖掘,以及思政融入的深度、广度提出了更高要求。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关于思政元素融入的深度、广度还有待加强。

3.课程使用过程的活跃度有待提高

对于在校学生而言,很多同学对在线开放课程的认识度不足,思想重视程度不够,在缺乏老师督促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自觉性。所以导致部分同学不能及时有效地参与线上活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应用活跃度还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

1.完善课程创新设计

在“互联网+教育”持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信息化手段技术也在不断发展进步,为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必须进行持续性的课程建设与资源更新[2]。

在教学设计方面,在课程使用之前,安排学习者问卷调查,充分了解学员的知识、能力水平,对学习资源的需求状况,在学习过程中尝试开通自主学习模式,使得课程的应用能够有的放矢,更加有针对性,最大限度发挥在线开放课程的使用功效。

在思政元素融入方面,深入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以教师言传、身教,学生体验自省的方式,在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实施课程思政,[3]以方案设计完成率、互动评价优秀率、课后总结实施率使思政育人目标可评可测。以“标准规范、习惯养成、工匠精神”的培育为主线,采用“隐性思政育人”的教学理念,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加入思政的“盐料”,结合多样化课堂活动,使得看不到“盐料”却可以体会到“盐味”,在点滴之间影响学生。同时注重“榜样示范法”教学手段的应用,以案例分析,树立典型为主,做到以事感人、以榜样育人,实现德育教学目标。

在课程评价方面,进一步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将课程评价分解为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增值评价三部分。[4]借助在线平台,对过程性评价指标实现全程记录,增强过程评价;
结合学员课程使用前学情调查情况,对结果性考核指标分情况设置权重,改进结果评价;
根据同一学员相同学习内容多次学习取最好成绩等措施,探索增值评价。优化课程评价体系,为学员提供个性化学习环境,使学员学习效果可评可测。

2.强化师资力量建设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技术、新工艺、精密仪器不断涌现,行业前沿知识了解对拓宽学生视野、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需要注重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学习并探究更多、更好、更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手段;
重点提升自身信息化应用能力。[5]同时需要加强校企合作,引进企业一线教师任课,增加实践环节教学力量的同时,合作指导探究课程教学。

3.推进线上推广应用

加强对《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的宣传力度,在同类型其他院校进行广泛宣传,建立健全校际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同时通过完善课程资源增强对社会学员的吸引力,增强课程的社会服务功能。

《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在建设中,整合了教学内容、丰富了课程资源、完善了课程评价体系;
在运行中,促进了教学互动、丰富了学习方式,优化了课程评价,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教学设计没有针对性、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不够、活跃度较低等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措施。在“互联网+教育”社会大背景下,建设高质量的《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在线开放课程,对推动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必然产生积极的作用[3]。

猜你喜欢公差思政测量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把握四个“三” 测量变简单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9年9期)2019-11-2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滑动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9年3期)2019-04-25滑动摩擦力的测量与计算中学生数理化·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18年3期)2018-05-31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综合智慧能源(2017年10期)2017-01-18测量少儿科学周刊·儿童版(2016年1期)2016-03-14带有中心值的百分数的公差表示方式综合智慧能源(2016年1期)2016-02-03

推荐访问:在线 延安 公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