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双
摘要:高中教学任务繁重,作为高中班主任,不仅要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取得良好的考试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立德树人,做好德育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高中学生普遍处于叛逆期,有着较强的逆反心理,如果德育的方法不恰当,则很容易产生负面效果,因此需要班主任掌握正确的教育方式,在日常班级管理与教学中加强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改变学生。基于此,本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探讨高中班主任如何实现有效的德育渗透,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德育教育;
有效渗透
在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高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只能用于做练习题,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事物在高中阶段看起来都是无关紧要的,长期以来,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想法,也是大多数学生家长和教师的想法。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持续推进,高中学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如何在高中教学与日常管理中渗透德育,成为当下高中教育工作的重点。
1 高中班主任进行德育渗透的必要性
高中班主任开展德育渗透工作是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这种意义表现在教师方面,也表现在学生方面。
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其职责包含关心与爱护班级学生,全面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学习与生活状况,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好德育工作。因此,作为一名高中班主任,有责任也有义务在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中渗透德育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问题,使学生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德育,能够有效推动学生思想认知的快速成长,使学生的心理逐渐走向成熟,思想走向健康,帮助学生更好地辨是非、知真偽,这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有益,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也将起到很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
2 高中班主任德育渗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的渗透需要教师掌握正确的方式方法,然而,通过对教育效果的观察来看,在现阶段的工作中,仍存在部分问题。以下两点是现阶段较为突出、急需解决的问题。
2.1班主任对于德育的认知存在不足
德育并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也并非近几年才出现的教育理论,早在1920年,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便提出德育教育的理念,将普通教育的宗旨定为养成健全的人格。而所谓的健全人格主要指体育、智育、德育与美育,其中,德育主要以锤炼人的道德品质,培养人的求善意志为指归。在这之后的百年间,德育经过数次的发展与转变,发展至今,已经演变为以民族精神教育、理想信念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文明行为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这六项工作为主的教育工作。因此,相对应地,高中班主任在开展德育工作时,也要尽可能地从这六项教育工作的角度出发。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班主任常常会忽视德育工作,更加注重应试教育的安排与管理;
另一方面,多数班主任对于德育工作的认知存在不足,所选择的德育方式仍旧以传统的说教式教育为主,这种教育教学方法不仅无法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反而有可能由于班主任的说教过度而激发学生的叛逆心理与叛逆情绪。
2.2师生关系有待加强
高中阶段的师生关系相较于其他阶段来说往往更难维系。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学生在心理上较为敏感,而班主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普遍较高,这就使得班主任的一言一行,甚至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眼神,都有可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教师对自己存有偏见,还有部分学生可能会认为教师只关注学习好或者聪明的学生,从而对班主任产生疏离的情绪,导致师生关系冷淡。而这种冷淡、疏离的关系,仅仅依靠学生是很难修复的。因此,需要班主任主动转变自身的工作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从而打破沟通壁垒,避免矛盾激化,避免学生产生心理问题。
2.3德育活动开展缺乏有效性
德育活动是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前提,任何德育都要通过活动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教学质量。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德育活动开展缺乏一定的有效性,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班主任开展的德育活动数量不足,很多教师开展德育活动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根据实际学习情况设计对应的德育活动,致使教学活动无法达到既定的要求。第二,班主任开展德育活动缺乏一定的创新。德育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全身心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强化自身对德育的理解深度,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德育活动内容进行创新。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很多教师设计的德育活动较为单一,不能很好地围绕主题选择多元化的活动开展教学,因此,不利于学生能力的提升。
3 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有效渗透策略
鉴于当前高中班主任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所暴露出的上述问题,对于高中班主任而言,需要结合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开展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才能更好地实现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具体教育过程中,教师渗透德育的策略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3.1建立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
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德育工作有效渗透的前提。班主任与学生是构成班级的两个重要主体,他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直接决定了班级环境、班级氛围与班级风貌,二者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班级良好人文环境的建立。当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时,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联系会加深,学生会产生对班主任的亲近和热爱,从而将自己当作班级的主人,并乐于参与各项班级活动,群体责任感与群体荣誉感也会油然而生,这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与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与生活中更好地融入团体、融入社会。除此之外,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影响下,学生也会更愿意主动与班主任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其日后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在实际的班主任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首先,教师需要提升自身的人格魅力,要表现出较高的专业水平,赢得学生的信任与钦佩;
在性格上要热情、稳重、幽默、随和,让学生产生亲近或者容易接近的感觉;
在处事上要公平、公正、客观、正直,树立在学生间的威信,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尊重且平等地对待班级每名学生的。其次,教师应更多地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状况、思想状况与学习状况,通过观察、分析、谈话、调研活动等,针对学生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及时与学生展开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尽快解决难题、调整心态。再次,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适当采用鼓励性的教学方法,给予学生更多的肯定和表扬,尽可能地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与亮点,将学生的优点发扬光大,即便是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班主任也不应区别对待。最后,班主任应秉持宽严并济的管理理念,既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宽宥和包容,同时,学生犯了原则性或者较为严重的错误时,班主任也要及时进行适当的批评教育,以营造积极向上、风清气正的良好班风。
3.2组织丰富的德育活动
组织与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是推动德育渗透的有效方式。学生是班级活动的主体,教师要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这是高中德育工作的重点。然而,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的德育课程往往并不受重视,甚至常常被其他主要教学科目所占用,这也影响了高中德育水平的有效提高。在这一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应联合学校团委、政教处等部门,将德育课程充分重视起来,通过精心设计与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的方式,让学生在繁重的课业中能够有片刻的放松,劳逸结合,在德育活动中养成更好的品格,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组织德育活动时,一方面,班主任要牢牢抓住学生的兴趣,结合学生既感兴趣又具有一定德育意义的主题开展实践活动,从而优化与提高德育成效;
另一方面,班主任要让学生感受到活动的意义,切忌形式主义,应尽可能调动与组织班级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并在活动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引导和鼓励。特别是在一些小組活动中,需要切实保证小组的每名成员都能够参与其中,杜绝小团体、排外等不良行为。例如,组织趣味知识大赛时,将学生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小组,先给学生一定的准备时间,在准备过程中,学生要负责选题与出题,从高中阶段所学的知识内容,包括教材知识、拓展知识、课后习题、考试原题中自由挑选15~20道题目作为考题,其他小组的同学负责作答,答出一题积一分。最终分数最多的小组获得胜利,能够得到班主任给予的奖励;
分数最低的小组则要接受惩罚,比如,当众表演节目、做值日等。通过这类活动,既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能够充分开动学生的脑筋,促进学生德育与智育的双重发展。
3.3在班级管理制度中体现德育
正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高中班级管理同样如此,需要制定一些班级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维护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在这种氛围影响下的学生,也自然而然地会成长为一个遵守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人。班规是决定班级风貌、班级环境的重要前提,也是对学生日常行为活动的规范,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与领导者,要结合班级实际,从育人育德的角度出发,科学、合理地制定班级规章制度。在整个制定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要让学生参与其中,发挥学生的力量,从而制定出能够获得班级学生共同认可的班级制度。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其思想意识在这个阶段会逐渐走向成熟,但是仍会存在一些自我、极端、叛逆或者不理智的思想与行为,班主任可以借助班规,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进行硬性要求,并尽可能使学生理解班规制定的意义,提升高中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自我管理能力,发挥自我管理的优点。
例如,在班级刚刚成立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下发班规制定的调查问卷,询问学生对于班级管理的想法。教师可以在调查问卷上设置几个不同的选项,并设置一个自由选项,询问学生是否有更好的建议,之后召开班会,保留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在整个班规制定过程中,教师可以制定一些惩罚标准,但是不应将教育重点放在犯了错误后的惩罚上。教师要尽可能让学生认识到,在每个人成长的过程中,错误都是不可避免的,没有人可以一帆风顺地成长,错误与挫折是每个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即便是已经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也会犯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重要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如何对待错误,要能够深刻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从错误中反思,在犯错后及时改正,并在日后绝不再犯类似的错误,这才是制度与规则制定的真正意义。当班规制定完成并试行一段时间后,班主任应组织召开关于班规试行的班会。在班会中,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共同探讨对于班规存在疑问或者觉得不合理的地方,经过学生的共同商议讨论后,逐渐完善并优化班规。通过这类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深刻理解并认识到团体的重要性,自觉维护团体的荣誉和利益,实现由他人管束到自我管理的转变,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3.4发挥学校教育的作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一天当中的绝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学校更像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因此,在德育渗透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学科优势,尽可能在学科教育过程中融入德育理念,将学科知识性与德育的思想融合,加强德育渗透。例如,可以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渗透历史人物的故事与经历;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数学家发现定理的方法与坚持不懈的毅力,教导学生要勇于拼搏;
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向学生介绍文章作者的生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代背景的同时,也能够被历史人物身上的精神和信念所感动,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培养。其次,学生通常会采用一定的方法对班级进行装饰,这是学生热爱班级的体现,也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方面,因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班级”这一资源,发挥班级教育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在装饰教室的过程中张贴一些标识或者标语,打造班级文化墙,利用板报宣传德育思想;
还可以与其他班级之间进行联合,打造校园德育走廊文化。在这种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的思想道德境界将会有很大提高。
综上所述,高中班主任作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参与者,要尽可能从班级的方方面面渗透德育思想与理念,建立良好的德育环境,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与班级管理方法,逐步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承担起德育的重要责任与义务,把握好德育的发展方向,在注重学生成绩的同时,也要注重对其品德、心理、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教育,从而促使学生符合国家与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田江涛. 刍议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J]. 当代家庭教育,2021(4):161-162.
[2]钟水浩.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理念及方法探究[J]. 考试周刊,2013(54):188-189.
猜你喜欢有效渗透高中班主任德育教育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9期)2016-12-05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文理导航(2016年30期)2016-11-12高中班主任如何开展班级管理工作考试周刊(2016年86期)2016-11-11谈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激励人间(2016年28期)2016-11-10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8期)2016-10-20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大学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9期)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