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霞
音乐是一门艺术类学科,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还能带给学生积极的心理感受。初中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音乐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抓住这一重要时期展开教学工作,为学生在音乐领域的长足发展,培养未来的音乐人才奠定坚实基础。古筝作为一种民族乐器,不仅有着鲜明的民族特点,且音色优美、弹奏灵活,能够极大地触动学生心灵,升华学生的音乐情感,同时对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有着积极作用。
在我国,古筝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属于一种较为传统的民族乐器,其不仅拥有优美灵动的旋律,还能给听众带来一种身临其境的美妙感受,十分受现代青年的喜爱。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民族音乐,关注对古筝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同时,随着素质教育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许多学生家长也逐渐重视对民族乐器的学习,鼓励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开展古筝教学,要在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注重对教学理念、教育方式、教学内容等的优化与创新,其重要意義有两个方面:
首先,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古筝教学,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音乐素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古筝训练,既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规范自己的演奏技巧,又能使学生对民族乐器有进一步的了解和体验,从而在无形当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其次,初中音乐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开展古筝教学,能够传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一般情况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古筝教学时,一定会给学生讲授古筝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在音乐领域的地位,学生在学习了解这些知识的过程中,能激发传承和发扬古筝文化、学习古筝乐器的兴趣,从而为学生未来发展助力。
1.制订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从初中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来看,古筝教学目标包含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在明确以上三个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古筝知识的学习,体会到中华优秀传统民族音乐的丰富性,帮助学生了解古筝文化和传承意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筝并不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乐器,绝大部分学生对古筝的认识尚浅,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会有较大难度,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目标的制订时,应循序渐进,在逐步巩固基础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地实现进步,切忌给学生制订过高的学习目标。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要选择初中生相对喜爱和熟悉的方式,将古筝知识与初中生本身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如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呈现古筝基础知识和历史发展过程,选择有古筝弹奏基础的学生为大家展示弹奏技巧,或者利用初中生喜欢游戏、音乐的特点对古筝教学进行“包装”,让初中生在强烈兴趣的驱动下主动展开学习,达到教学目标。
2.注重基础训练,扎实学生基本知识
对于绝大部分初中生来说,他们对于古筝的认知只停留在“认识”这一民族乐器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古筝教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种“启蒙教育”,因此向学生传授音乐理论基础知识和古筝弹奏的基本技能十分重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像“探险家”一样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探究,授课内容要有针对性,且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展开学习。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急于证明自己的“专业程度”,常常会将一节课程排得满满当当,恨不得将有关于古筝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课程内容设置丰富,涵盖内容过于宽泛,导致学生不但没有掌握知识要点,而且造成了本不该有的学习压力,最终丧失对古筝的学习兴趣。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注意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学内容的感兴趣程度上,教师若在整堂课中一味地讲解基础知识,则会产生本末倒置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握好基础知识的教学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学习。如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都存在“不认弦”或者“认弦慢”的问题,面对乐谱时也手忙脚乱找不到对应的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在正式教学之前为学生准备好每根琴弦相对应的简谱,并在教学时带领学生跟随古筝的唱谱引导学生“边弹边唱”,如此不仅训练了学生的唱谱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快速解决认弦问题。
古筝是一门十分讲究技巧的乐器,它更多的是需要学生通过自己的练习掌握其中的“精髓”。教师要注重示范的作用,讲解知识简单明了,一针见血地指出要点,这样学生在弹奏时才会有所参考,才能“有据可依”。教师在进行示范时要分步骤,边示范边强调要点,示范到位且学生明白之后,再让学生分步骤练习,遇到问题时对症下药、当堂解决,让学生在反复的训练中熟能生巧。同时,在初学古筝时,学生的坐姿和演奏习惯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初期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演奏习惯,只有这样才能为之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奠定基础,提供保障。
3.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不同,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存在着较大差异,有的学生学习能力强,在学习古筝知识时能够很快进入状态,掌握精髓;
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弱,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掌握知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地采用相同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布置一样的训练内容,一则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得不到提升,逐渐失去热情;
二则会使学习能力弱的学生感到困难,逐渐丧失信心。因此,教师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要在详细了解每一名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为学生呈现差异化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对于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更要关注他们的基础能力,让学生对学习的曲目进行反复练习,熟能生巧;
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在对他们进行基础练习的同时,要加大曲目训练的难度,融入竞争机制促使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进行难度更高的曲目练习。在给不同层次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以及训练之后,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1+2+1”的小组训练模式,即“一名能力差的学生+两名能力一般的学生+一名能力强的学生”为一组,给他们提供相应的古筝练习曲目,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古筝曲目进行创新改编,让每一名学生负责不同的部分,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和磨合之后进行合奏表演。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产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在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和相互学习的氛围中,实现共同成长。
4.多元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在以往的古筝教学中,由于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深,因此在教学中容易出现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从而频频出现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丧失探究热情的情况,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阻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减少了学生的自主弹奏机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促使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学生练习过后,教师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弹奏经验及心得体会。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在课外独立练习的曲目在课堂上向其他学生展示,增强学生的演奏信心。再者,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完一种新的弹奏技巧之后,可以让学生两两为一组进行技巧展示,并在学生展示之后对其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和鼓励,促使其在交流学习中得到提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校庆活动,并邀请学生家长一同参与观看,既能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又能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还能让家长了解学校注重素质教育的教育理念,在提升学生古筝弹奏水平的基础上,促进了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
5.明确学生主体,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在当前的初中古筝教学实践中,大部分古筝课程的安排,主要是音乐教师根据乐理知识、专业的古筝知识以及古筝弹奏技能等展开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夯实学生的古筝学习基础,但是往往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古筝的学习兴趣。教师如果想要实现初中音乐与古筝教学的深度融合,就要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增加诗词欣赏、歌曲欣赏等具有趣味性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多元教学内容的推动下主动地去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在主动练习以及对乐曲、诗词的感受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和对音乐的鉴赏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乐曲本身,提升自己对古筝演奏更高层次的展现能力。
例如,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可以首先给学生讲述一个与将要教学的古筝乐曲相关的故事或者诗词,让学生通过聆听故事和理解诗词,初步感知乐曲的情感脉络。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古筝乐曲的演奏,将自己感知到的情绪通过指尖表达出来,以此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感知能力和演奏表现能力。接着,教师再运用多媒体或者自我示范的方式,让学生在视听的双重震撼中感知乐曲所要表达的内涵,并与自己所弹奏的乐曲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不足。最后,教师运用专业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充分地体现出来,还让学生在故事、诗词的趣味引导下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实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激發。
6.注重肢体语言,充分传递音乐情绪
音乐的表现离不开舞台的展示,而一场美妙且成功的音乐展示,不仅和演奏者自身的技能有关,也与演奏者的表现力有着密切关系。而肢体语言在初中音乐的古筝教学中,就是一种对情绪的最直观表达,这就像是人在痛苦、愉悦、委屈、平静等情绪下所表现出的肢体语言不尽相同是一样的道理。古筝教学与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情绪的表现是异曲同工的。演奏者在演奏时,除了要依托演奏音色、演奏情绪以及演奏技巧等元素以外,也要通过合理且恰当的肢体语言与之进行配合,如此才能达到演奏高度,因为肢体语言不仅可以将聆听者带入特定的意境之中,促进情感升华和共鸣,还能够充分传递与表达情感,从而更好地诠释音乐,调动聆听者审美情趣,这对音乐的呈现效果有着强大的助力和加持作用。
因此,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时,除了要注重古筝教学本身的重要知识内容以外,还要对学生的肢体语言进行锻炼和指导。在具体的教学指导时,教师不仅要通过模仿或者示范的方式,还要让学生理解其中的“精髓”,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只有充分理解肢体语言的作用,了解肢体语言对于传递乐曲情绪的意义,才能在实际演奏中通过肢体动作将乐曲本身的情感流露出来,让聆听者受到感染。在演奏中,教师要指导学生确定好支点,身体要做到微微前倾,演奏时大臂和小臂的动作要协调,前者带动后者发力,从而增强弹奏的准确性和整体美感。动态肢体语言辅助下的古筝演奏主要以手指为发力点,不仅要求手指具有爆发力,还要做到力度准确,如此才能将乐曲的节奏、韵律、情感、意境等充分表现出来,才能让乐曲更加饱满,情感更充沛。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融入古筝教学,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全新要求,更是素质教育理念不断深化的具体表现。初中音乐是一门极具艺术性的学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古筝教学,通过“制订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重基础训练,扎实学生基本知识”“落实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以及“多元实践活动,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四个方面展开教学活动,不仅促进了学生综合音乐素养的提升,更推动了中国传统古筝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尝试。
猜你喜欢古筝弹奏乐曲弹 奏诗林(2023年1期)2023-03-22始乱读者(2023年1期)2023-03-06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小读者(2020年4期)2020-06-16弹奏四步曲,抒写真感受——怎样写好读后感小读者(2019年20期)2020-01-04如何弹奏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赋格流行色(2019年7期)2019-09-27第一次弹古筝小布老虎(2017年1期)2017-07-18古筝宝藏(2017年2期)2017-03-20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幸福(2016年6期)2016-12-01我的古筝之旅学生天地(2016年26期)2016-06-15悲伤的乐曲语文世界(初中版)(2015年9期)2015-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