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帷 宋晓波
摘要: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新时期学生工作的标准和要求,具有必然性和必要性。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推进面临诸多问题,存在不足。随着法治化大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教育的全面深入发展,其趋势要求不断创新高校學生管理体系和机制,强化法治思维养成,法治观念的培养,构建法治环境。本文旨在探究法治化背景下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策略和途径。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法治教育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题,为我国新时代高校法治化建设提供了指导背景。学生管理工作作为高校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必须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树立大学生法治理念,培育大学生法治思维,营造大学校园法治文化,在建设法治化社会的大背景下,快速推进新时代学生管理法治化进程。
一、加强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必要性
(一)法治化建设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制度化、合理化、科学化
2004年我国《宪法》第四次修正案首次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全面推行社会主义依法治国,教育领域作为重要组成部分,也必须遵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法治思想。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是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贯彻依法治校,培养新时代法治人才的需要。高校管理注重法治化有利于明确高校作为独立的社会主体性质,以事业单位法人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知法、守法、用法、护法,正确认识权利与义务关系,以受教育者身份进行学习实践活动[1]。法治化建设能有效解决教育体系改革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依靠法律手段加强制度建设,填补机制漏洞,维护教育改革的权威性、完整性,保障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科学快速发展[2]。
(二)法治化建设是实现依法治校的主要途径
高校贯彻落实依法治校战略,是实现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途径。依法治校,即高等院校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公平公正处理学校范围内的各类矛盾冲突,解决各种问题。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事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对象是具有高度发散性思维、较强自主意识、较高综合素质,较快接受新事物、新观念的青年大学生群体[3]。因此,加强学生管理制度化建设,实现法制化程序下的“可管、可控、可教育”,将学生、教师、高校等高等教育实施单位的参与者重新定位,植入“法治”概念,明确“法治”权利,维护“法治”权益,体现“法治”权威,是当前阶段探索与研究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的方向。
二、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现状
(一)法治教育重视不足
我国先后实施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为高校建设发展管理的法治化提供了参考依据。但社会转型加快、高等教育改革加速情形下,高校规章制度存在滞后性,对新形势、新问题的相关法律法规留有空白。而相关法律不健全,具体操作中甚至出现学校规章制度违反上位法的现象。且执行程序的不合理性也时有发生,体现出高校存在法治基础薄弱[4]。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育人”,重在专业教育,严在养成教育,故普遍强调专业学习和德育培养。法治教育属于通识教育课程,在教学资源配置上未给予重要地位。本科教育阶段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必修课程的课时安排较少,仅覆盖1-2个学期,且师资水平不一,普遍不由法学院或法学课程组专任教师承担授课,大学生获得法律基础知识的应用范围和专业深度有限;研究生培养专注专业领域技能和人文思政方向,法治教育课程开设较少[5]。
(二)法治思维养成不足
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并没有形成系统的法治思维培养体系,教育体系中单一的基础法律课程设置无法满足现有法治化建设中人才队伍的需求。法治认识习得、法治思维养成与法治建设的要求存在差距,高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均缺少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思维,难以快速适应现有的法律管理制度,导致依法治校实施未能实现应有实效[6]。
(三)法治环境建设不足
法治环境建设的基础是营造法治文化,对大学生养成教育意义重大。目前,高校学工处、团委、法学院系是大学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宣扬传播与组织实施者,典型活动如宪法日活动、法治宣讲团普法、防诈骗、传销、非法网贷等,有一定的宣传效果。但受限于专业理解与思想底蕴,没有改变大学校园法治文化氛围薄弱现状。高校法治环境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还体现在:学校法治化程度在顶层设计上受限于相关领导依法决策的能力不足;校园制度对学生的受教育权、隐私权、声明健康权等基本权利保障不足;对侵犯学生利益等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偏弱;对学校制度的法律监督和对学生的申诉救济方式缺乏。这些因素都严重制约了良好法治环境的创建。
三、实现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策略
(一)完善国家相关法律框架及高校管理机制
首先,在立法表述中应做到语句表达明确,程序设定完整,明确高校在处理学生事务的权利地位,形成完整的教育法规体系。立法机构要根据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对现有法律法规进行修订完善,保证高校权力与学生权利,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现象及人身侵害事件的处理,做到最大限度的确保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有理可循、有据可查、有法可依,推动法治校园的管理。在设立学校管理办法与条例时,要做到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执行合法,既要符合国家相关上位法律的规定,也要贴合学校发展实情;既要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建议,也要具有实操的可行性。
(二)强化学校、学生主体法治意识
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学校和学生双方主体加强法治意识。学生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有正当权力依靠相关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学校作为教育承担者的主体,要依法行政,善作善为,学校管理者要重视法治建设,正确区分法制各个环节,做到正确采纳与使用[7]。高等教育最主要的两个参与主体的法治意识提高,能让教育承担者与被管理者之间明确权利义务,明晰事权归属,从而提升学生管理工作治理能力与实效。
(三)厚植贯彻依法治校理念,强化法治人才专业能力建设
高等院校是发挥法治人才培養的第一阵地,更需要厚植贯彻依法治校理念,加大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管理制度的学习力度,成立法治委员会或办公室等非常设专门机构,尽责履职,开展法治建设宣传交流。建立法治人才专业能力提升长效机制,加强履行岗位职责必备专业知识技能、法治领域相关理论及实践成果培训教育,分类建立健全岗位素质能力基本标准。
结语:
法制化背景下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必然走向法治化,其法治化进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依法治国、依法治校的大环境下,必须跟上时代的脚步,对法治教育的设计,法治思维的养成,法治环境的营造上加紧探索,努力实践,总结经验,提出建议与意见来完善法律框架及管理机制,注重加强学校、学生主体法制意识,让教育活动的各方参与者理解、贯彻依法治校的理念,积累法律常识,提高法治意识,提升法律素养,形成法律观念,全面推进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陆莹. 法治化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研究[J].时代教育,2015(09):103-104.
[2]石英.探究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法制化[J].辽宁青年,2020(19):111.
[3]马静.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J].青春岁月,2018(026):180
[4]许宁.依法治校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建设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5):26-27
[5]董生.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教育研究[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21,22(1):52-56
[6]马华、徐绍琼、浦永杰、高丽萍.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高校学生管理体系法治化建设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9):1-3
[7]从蓉.依法治校背景下中职学校与学生法律关系分析与对策[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V.18;No.70(02):54-56.
注:本文为湖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法治化背景下新时代高校学生管理的实现路径研究”(课题编号21Q231);武汉音乐学院院级教学研究项目“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大学生实习权益保护研究”(课题编号210224)
作者简介:
刘帷(1983.12-),男,汉族,湖北武汉人,硕士,湖北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宋晓波(1984.1-),男,汉族,湖北宜昌人,硕士,武汉音乐学院管弦系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高校学生管理法治教育法治化全面推进全省地方志事业法治化高质量转型升级巴蜀史志(2021年2期)2021-09-10提高民生建设法治化水平上海人大月刊(2016年12期)2016-12-27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2016年10期)2016-11-30“椰风护理在行动”团队暑期“三下乡”送健康活动总结商(2016年33期)2016-11-24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法制与社会(2016年30期)2016-11-24行政决策责任追究程序的完善资治文摘(2016年7期)2016-11-23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26期)2016-11-19大数据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推进的促进作用分析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法制博览(2016年11期)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