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亮 李鹏
【摘要】北京市轨道交通13号线已经开通运营近20年,原定位为联动北部居住组团和中心城区的“生命线”,随着北京北部回天地区人口集聚带来的交通出行压力越来越突出,13号线线路拆分以及扩能提升工程已经启动,这将给未来沿线地区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是国内利用既有运营线路改造升级的第一条轨道交通,也将是国内首个通过轨道交通改造升级带动沿线城市更新的项目,将是轨道站点与城市公共空间充分融合、互动的首次典型实践。在工程设计阶段,设计团队创新提出“TOR(Transit-Oriented Renew)-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更新”设计理念,通过站点一体化研究,从城市功能、产业定位、城市公共空间重塑的角度引导轨道13号线站城一体化提质升级,在交通、景观、便民设施等方面全面提升站域周边城市品质。
【关键词】站城一体化;北京轨道微中心;城市更新;设计与实践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2.14.022
1、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一体化工作背景
北京地铁13号线(Beijing Subway Line 13),原称北京城市轻轨铁路,是北京市第三条建成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于2002年9月28日开通运营,其标志色为藤黄色。
现有北京地铁13号线呈环形走向,线路起点西直门,向北经学院南路、大钟寺、知春路、清华园、五道口、上地至西二旗,然后转向东,经八达岭高速路、回龙观、回龙观东、建材城东路、立水桥、北苑,经望京、太阳宫、柳芳等地,至东直门。全长40.5千米,共设17座车站,其中高架站4座,地面站12座,地下站1座,采用6节编组准B型列车。
2019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方案的批复》原则,将13号线改造为13A、13B两条线路。13A线自西直门至天通苑东,线路全长30.2公里,其中新建19.1公里,研究采用B型車8辆编组,投资239.6亿元;13B线自马连洼至东直门,线路长32公里,其中新建8.8公里,采用6节编组B型车,投资126.4亿元。项目建设工期4年。
北京地铁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是国内利用既有运营线改造升级的第一条轨道交通,也是轨道交通带动城市更新的示范线路。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设计团队创新提出“TOR(Transit-Oriented Renew)-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建立一体化工作专班推动13号线一体化综合开发设计和研究工作,为轨道交通建设和轨道交通微中心建设提供的技术支撑。围绕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理念,落实北京城市新版总体规划要求,大力推进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落实TOD开发政策,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建设发展。
2、13号线扩能提升TOD研究的意义
13号线已经运营近20年,见证了北京北部城区的城市建设,轨道以及站点的扩能提升要与城市更新改造紧密联系起来。借鉴先进的国内、国外模式的TOD开发模式,补齐轨道交通13号线沿线整体的城市功能,促进长期可持续开发建设及发展。
以13号线轨道微中心车站周边开发为抓手,提高交通沿线土地价值,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有效拓展、高效利用城市空间,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助推轨道微中心高质量发展,实现紧凑型、宜居的城市建设。
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加强交通便捷换乘功能,配套建设便民生活服务场所和设施,提升城市综合配套保障能力。建立优质的生态环境、人文环境,注重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13号线扩能提升一体化工作特色
提出13号线轨道扩能提升带动城市更新理念,增强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和城市品质,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作用。
3.1高度重视TOD发展与非首都功能疏解发展背景的适应性和协调性
北京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TOD一体化的发展应紧密结合城市的发展方向。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到“实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减量、降低平原地区开发强度”,表明了北京市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时代已经结束,建设指标紧张、无法实行高密度开发才是北京市发展的新常态。在新的发展背景下,轨道TOD的建设也要转变思路,不能一味的高强度高密度开发,而应该将重点放在调整用地功能、升级优化配套服务设施、慢行系统的建设、老城区的更新改造等方面,紧跟城市发展的方向。
3.2注重城市功能的适配性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地铁TOD的发展应着重于车站开发与所在区域定位、用地功能和交通功能等的适配性。例如位于中心城区的车站,应着重考虑步行环境的优化、配套功能的优化,支撑起城市中心的定位;而位于外围地区的车站,则应考虑功能混合度,站城一体化设计等,促进车站及线路的职住平衡。以轨道交通TOD开发为抓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整体推进轨道交通沿线周边城市建设,培育功能复合的城市发展新空间,提升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增强城市承载力,实现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
3.3 TOD的发展不只聚焦在新建城区,老城更新对首都尤为重要
城市的老城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基础设施建设基本结束,用地功能和路网较为稳定,规划调整改变余地有限。而老城往往存在着城市布局与地铁结合不够、道路资源紧张、停车困难等诸多问题,所以TOD的发展不应该仅仅聚焦在外围新城,也应关注老城的发展。而如何在老城更新改造中贯彻TOD理念,保护老城区原有建筑,引导绿色低碳的交通出行方式,缓解交通拥堵,已成为北京城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3.4考虑车站TOD的差异性,分类分级一站一策
13号线扩能提升车站所处的城市区域不同,对其TOD的建设的需求也不同,位于居住区的车站,应考虑周边的生活服务设施的配套;而位于交通枢纽的车站,则更应着重城市门户方面的建设。13号线扩能提升车站TOD的发展应结合车站所在区位和分区规划要求,对车站进行分类,确定车站应提供的服务功能,再对各车站提供量身定制的开发方案,使车站更好的服务城市发展与市民生活。
重点打造好城市轨道微中心。设计坚持以乘客的需求为基本出发点,从“站点”“站域”“站城”三个维度研究梳理城市空间。通过“走进社区+大数据分析”及站点服务KPI评价体系分析城市需求,给城市空间赋能。项目打破传统的交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界限打造了一个综合的一体化平台,通过轨道交通站点的更新带动区域的城市更新。
3.5注重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让TOD的设计更安全便民
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沿线车站有大量的车站周边的慢行系统建设欠佳,路网密度较低,可达性差,降低了车站对周边多个功能区的覆盖和服务。以五道口站为例,由于车站周边路网稀疏、京张铁路地面平交、人车混行等情况,导致站点周边15分钟生活圈可达性舒适性存在较大欠缺。站点周边便民服务设施供给不足,与乘客生活息息相关的车站周边便民服务体系严重缺乏。改造后的五道口车站作为景观节点连接京张绿廊南北分区,通过车站(微中心)一体化打造連贯的高线公园,同时植入丰富的城市生活功能连接各街区空间。车站东侧利用自然光、植被和建筑外立面,将文化、展示,休闲等服务性功能从开放城市空间带入流动的室内空间内,打造光合城市客厅中的人气聚集地。
4、建立13号线一体化创新工作制度,促进沿线可持续发展
4.1创新一体化工作营协调各工点单位高效协同,确保工作稳步推进
为落实习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和北京新版城市总规,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规划思想,加强轨道交通一体化规划建设,由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牵头、京投公司协办搭建北京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一体化工作营,相关委办局、设计方、建设方、管理方以及规划、建筑、景观、艺术等专业团队组成协同平台,在“一张蓝图、一个标准、一套制度”指引下高效协作,着力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
13号线扩能提升一体化工作营重点任务是围绕轨道交通站自身一体化及周边用地开发利用,再对既有线路车站改造、在建线路建设、规划线路规划设计工作的推进同时,细化落实《关于加强轨道交通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建设意见》,主要工作有以下三个方面:
(1)完善政策和审批机制;
(2)推进技术标准制定和创新;
(3)形成线路一体化项目清单推动站点周边用地规划同轨道建设相协调。
一体化工作营机制建立起了由相关委办局、设计方、建设方、管理方以及规划、建筑、景观、艺术等专业团队组成的协同平台,在“一张蓝图、一个标准、一套制度”指引下高效协作完成各项设计对接、沟通、汇报审查等相关工作,不断尝试创新加强场站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设计的方式与实施路径使得13号线扩能提升一体化工作稳步推进。
4.2编制13号线扩能提升工程一体化总体设计导则,统一设计成果
经过反复的实践摸索,完成对13号线全线站点及周边规划及现状情况梳理,提出13号线一体化总体及工点的工作流程和框架、一体化设计控制导则等内容,践行一线一主题、一站一策,提出“让通勤生活更美好 让城市生活更精彩”的美好愿景。
4.3实践推进重要车站一体化站城融合方案
坚持全线一体化设计标准同时,对重点车站一体化站城融合方案深入研究。从城市功能、战略定位的角度引导轨道交通设计,转变思想,加强站城融合。充分挖掘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难题,以典型场站建设为契机,探索一体化工作模式和实施路径,为更好的开展一体化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全线微中心站点5座;具有功能一体化条件站点10座;所有站点均考虑交通一体化和景观一体化;重点站11座:5座改造站(大钟寺、知春路、五道口、上地、西二旗)、车公庄站、西直门站、回龙观东大街站、新龙泽站、软件园站、还建龙泽站。
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对于重点站点的一体化工作,着力推动站城融合城市更新提质,将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建筑功能、交通、景观等要素与轨道交通统筹整合,达到综合利用、有机结合、协调美观、便捷高效的目标。
结语: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明确提出“充分发挥轨道交通、交通枢纽的综合效益。加强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用地一体化规划及场站用地综合利用,提高客运枢纽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引导交通设施与各项城市功能有机融合”。轨道交通13号线扩能提升作为北京市第一条对已开通轨道交通进行改造提升的工程,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沿线TOD一体化带动城市更新将与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充分融合、互动,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高。是将轨道更新赋能城市更新打造站点周边多元城市功能,塑造具备场所感和识别性的城市地域空间的典型实践。13号线扩能工程一体化探索在工程设计全过程做好站点一体化研究,从城市功能、战略定位的角度引导轨道交通建设,转变思想,加强站城融合。用创新的办法破解轨道交通场站一体化建设中面临的矛盾和难题,以沿线一批典型场站一体化改造建设为契机,跨专业共建美好城市,打造轨道交通改造升级带动城市更新的典型示范项目。
参考文献:
[1]白同舟,蔡乐,朱家正,林旭.轨道交通与城市协同发展的空间差异性分析:以北京市为例[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0(3):14-19.
[2]吴爽.城市轨道交通前期规划工作关键要点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2015(5):76-80.
[3]赵鹏军,李圣晓,李南慧.城市TOD发展水平及其交通绩效实证评价:以北京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108-120.
[4]马晓磊,张继宇,刘剑锋,等.地铁站点客流特征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J].都市快轨交通,2017,30(6):33-38.
[5]姜洋,辜培钦,丁玮,等.基于空间视角的中国城市TOD模式发展水平评价[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城市交通学术委员会.2018年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130-142.
猜你喜欢设计与实践城市更新点线面结合推进城市更新行动深化当代党员(2022年13期)2022-07-25城市更新与房地产发展中国房地产·综合版(2021年11期)2021-03-21常谈常新的城市更新思路中国房地产·市场版(2020年8期)2020-10-29城市更新之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生态更新美与时代·城市版(2017年10期)2017-12-01C语言教学过程性考核的设计与实践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10期)2017-06-05高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1期)2017-03-20小学信息技术研学任务的设计与实践探析教学研究与管理(2016年12期)2017-03-20大学篮球教学中体育游戏的设计及实践体育时空·上半月(2017年2期)2017-03-09中专物理探究式教学设计与实践商情(2016年44期)2017-03-05市场主导、利益共享:城市更新的深圳实践人民论坛(2016年22期)2016-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