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价值观引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价值观引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2024-01-24 11:15:01 来源:网友投稿

崔卫生

摘  要: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设计关乎教学中价值观引领的实效性。本文以高职《英语阅读》课程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探究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引领什么”和“如何引领”两个基本问题。研究表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价值观引领的基本要义体现为:价值观认同、文化自信和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语言教学特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融入价值观的策略主要有:具体化单元学习的价值观素养培育要求、深挖教材中蕴含的价值性知识、“静”与“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和明确学生学习成果中的价值观评价。

关键词:价值观;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教学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2]价值观是“一种外显的或内隐的,关于价值的一定的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基本观点,是关于现实的人对全部生活实践所产生的意义的一种评价标准、取舍标准的思想体系”[3]。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教育引导是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塑造的决定性因素”[4]。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设计关乎教学中价值观引领的实效性。那么,“引领什么”和“如何引领”是课堂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本文以广东省某高职学校的学生为调研对象,以高职《英语阅读》课程为例,从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语言教学特点着手,剖析英语课堂教学设计中“引领什么”和“如何引领”两个基本问题,以期提升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价值观引领的效果。

一、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中价值观引领的基本要义

(一)价值观认同:价值观引领内核

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或效用,个体价值观的形成受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以及个人性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不同主体对同一客体有用性的判断标准各异。随着高职扩招和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的不断完善,高职院校的生源结构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学生来源不再局限于普通应届高中毕业生,还包括中职(含中专、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不同的社会实践和生活阅历影响学生个体的价值认知,衍生出多元价值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规约和引导高职学生牢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实现英语学科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根本任务。

(二)文化自信:价值观引领的关键抓手

语言的功用是交流与传承。作为交流,语言是一种“以言行事”、达成一定交际目标的行为,具有工具性;作为传承,语言是一种文化叙事的载体,具有人文性。语言与文化互为一体,“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文化也是语言的一部分,这两者有机编织在一起。一旦将两者分开,它们就失去了各自的意义。”[5]外语类课程教材内容以选用目标语的原版材料为主,蕴含着目标语的思想文化、话语体系,乃至意识形态。在语言学习的外国文化语境中,秉持文化安全意识,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身份认同和积极态度,促进学生文化品格素质的养成,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中价值观引领的关键抓手。

(三)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价值观引领的着力点

语言和文化以意识形态为中间媒介,形成同构。“任何话语都有价值取向,都表达或隐含一定的价值准则。”[6]每一种语言在自身的意识形态思想体系中,均隐含一定的社会价值观念。以个人主义为统领的西方价值观深深烙印在作为印欧语系的英语语言中。例如,英语单词democracy(民主)源自希腊文demokratia,是由demos(commonpeople,人民,公民)和kratos (rule,strength统治)两个希腊单词组成的复合词。在英语语境中,民主(democracy)的内涵承载着西方的价值观,是在霸权的遮蔽下围绕民主所生的一整套制度与知识体系:对内,致力于驯化大众,更自觉地接受精英的“民主统治”; 对外,则以民主之名复制国内的寡头秩序,“洗白”原本赤裸裸的权力支配关系[7]。而在汉语语境中,“民主”是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内涵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民主。因此,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甄别不同语境中的价值观,是英语教学中价值观引领的着力点。

二、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

“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是引领改革、具有世界水准的高职院校和重点专业(群体), 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因此,选取广东省一所“双高计划”高职院校作为调研对象具有代表性。以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问卷星随机抽取266名学生进行调研。抽样学生中,涉及的专业主要有:人文社科類(84人)、理工类(111人)、文体艺术类(31人);文科类学生共计115人,占比50.9%;理工科类学生共111人,占比49.1%。在政治身份方面,群众68人,共青团员155人,党员3人,以共青团员为主体,占比68.6%。调查问卷主要围绕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学习途径、学习方式、课后社团等情况,管窥高职学生的学习特征。

(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不高

多元文化交流是高等职业教育专科阶段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多元文化交流指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够识别、理解、尊重 世界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能够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多元文化交流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8]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是多元文化交流的根基。调查高职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结果表明(见图1):了解程度为“一般”的学生占比最高,为45.13%;“比较了解”是33.63%;“非常了解”的学生比例是13.27%;“不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学生比例分别为2.65%和5.31%;“一般”和“比较了解”两项比例总和为78.76%。由此可见,高职学生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够深入。638AD823-7DBF-4CA4-8B4E-BF81D5EFEC91

(二)课堂教学是引领高职学生价值观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是高职学生在校接受教育的两种基本形态。与课堂教学相比,课外活动具有“社会性、开放性、非正式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是一种在真实场景中的“经验性”学习,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调查表明(见图2),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依然是课堂教学,占比76.11%,其次是校园文化活动,占比75.22%。

然而,调查发现(见图3),学生对校园内开展诸如社团等各种活动的效果不尽满意。56.64%的学生认为学校开展的课外活动形式和效果“一般”,选择“很不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比例分别是4.42%和6.64%,三种等级的比例总和为67.7%。换而言之,60%以上的学生对校园课外活动的形式和效果不太满意。关于社团活动存在的问题(见图4),43.81%的学生认为活动流于形式,缺少实质内容;42.92%的学生认为活动内容大体一样,没有新意。

(三)学生网络使用的生活化倾向

2022年2月,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3.0%;在网民结构中,10-19岁的网民占比13.3%,20-29岁网民占比17.3%[9]。10-29岁的网民比例总和为30.6%,占总体网民比例的42%。作为互联网使用主力军的“00后”高职学生群体,其网络使用的偏好与“70后”“80后”“90后”等年代人的不尽相同,有其独特的行为特点。

调查显示(见图5),高职学生经常浏览的网站分别是:娱乐(47.79%)、校园(20.35%)、时政(16.37%)和购物(15.04%);学生浏览国外的网站很少,226人中仅有1人,占比0.44%。关于上网的主要目的(见图6)主要是:查学习资料、生活需要和娱乐,如听音乐和看电影。网络不仅是学习的工具,更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深度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如影随形。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1995年以后出生的‘95后群体网购消费潜力最大,41.9%的‘95后网购用户网上消费额占日常消费总额3成以上,网购消费占比高于其他年龄网购群体。”[10]在网络媒体使用方面,调查表明,学生关注最多的是“校园微信公众号”,占比76.55%;其次是校园官网,占比64.16%;对于传统的物理宣传媒体如校园宣传橱窗等关注不多,占比仅为25.66%。

(四)学生学习方式的“动”态性

平等与互动是“00后”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需求。“00 后”大学生主体意识强,“所有与‘我主体对应的客体,如家长、教师、同学等都成为互动对象,都应是平等的、相互的交流目标,不再是权威或者亲密关系必然人”[11]。调查表明,高职学生比较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主要有:一是贴近学生生活。走近学生,倾听学生心声,加强交流;分享个人学习经验、日常生活和个人思考,提升思想和思维。二是师生、生生互动。小组合作;进行有趣的小比赛;倾向于“玩中学,学中玩”,对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要求比较高。三是网络媒体资源的使用。在课堂中穿插动态视频,例如,TED演讲、歌曲、经典影片片段。

三、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中融入价值观的策略

“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学习方式、教学资源与环境、教学评价等方面的系统性决策活动,是对教学活动的系统性构想。教学价值与目标定位、教学主要变量与教学关系处理、教学程序与活动方式的预设,以及教学资源与环境、教学评价的规划等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12]概而言之,教学设计是教师在对教情、学情理解的基礎上进行教学预设的决策活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是教学设计的四个基本要素,也是教学设计中融入价值观的载体和落实途径。

(一)具体化单元学习的价值观素养培育要求

学习是教育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学生通过课程等手段拟达到一定结果的有目的的行为。恩格斯指出:“人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13]。确定教学目标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是学生达成学习目的重要保障。在单元学习目标的设计中,以课程目标为导向,基于每单元的主题,结合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际,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明确提出与该单元主题相关的价值观素养培育要求。例如,在《致用英语阅读教程》(第二版,主编宁毅)(以下简称《阅读教程》)中,第二单元主题是“College Education”,教学目标中价值观引领的总体目标是“树立正确的大学教育价值观,坚信中国高等教育的强国之路”,具体的学习目标细分为:(1)认知大学教育的功用;(2)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史;(3)与世界一流高校对比,分析中国“双一流”建设的成效,坚信中国高等教育强国之路。

(二)深挖教材中蕴含的价值性知识

教材是系统反映一门课程内容的教学载体,知识是教材内容的内核。德国学者龙普舍和简托斯根据主体活动所涉及的对象种类,把知识分成事实性知识、方法论知识、规范性知识、价值性知识四种[14]。各种知识承载着不同的功用,价值性知识是教学设计中价值观引领的重要资源和依据。价值性知识具有内隐性特征,教师首先要清晰教材中的知识体系,解构教材每单元的知识类别,梳理各类知识与价值观引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深度挖掘价值性知识。例如,《阅读教程》的第三单元主题是“Sources of Beauty”。该单元的两篇阅读文章“Is This Seat Taken?”和“Rearch for the Light”讲述的是一位女学生和一位母亲的日常故事。文章没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但是两位平凡人物的形象描述栩栩如生,给人留下“美”的印记。结合当下“追星”、“网红”、“整容”、“打赏”等众多青年的审美情趣,深挖故事里“美”的价值性知识,树立高职学生正确的“美”的价值观:真正的、具有生命力的美是内在美,由人的性格、涵养、能力、品格等组成。引导学生积极向上,追求“向真向善”、“工匠精神”的美。638AD823-7DBF-4CA4-8B4E-BF81D5EFEC91

(三)“静”与“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

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组成的教育活动,教学形式是搭建“教”与“学”的桥梁,是教师将价值性知识转化为学生内在知识、落实价值观引领的重要环节。基于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学习习惯,实现价值观引领的“静”与“动”相结合的教学形式设计,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学策略的“静”与“动”结合。重构教学内容,在教材的“静态”价值性知识中融入学生的“动态”生活经验。教材内容的受众是面向所有学生群体,具有普适性和规范性。语言的使用与语境相互依赖,采用情景创设的方法,以“动态”的社会现象和学生鲜活的个人生活体验为案例,引导学生基于“自我履历情境”来理解、加工和内化价值性知识,以一种内源性的方式创生教学效果。二是教学方法由单向“静态”输入转为双向“动态”交流。“以学设教”,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为导向,通过设计小组合作、项目学习、探究学习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做”中加深对价值性知识的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知行合一。三是教学手段的动态化和多模态化。基于高职学生网络使用的生活化倾向,将信息技术嵌入学习过程,适当采用国内外优秀的网络教学资源以及新闻媒体和社交媒体的时事新闻等,赋能学生学习。例如,在进行《阅读教程》第三单元“Sources of Beauty”时,以世界上“最丑女人”TED演讲视频导入单元主题,启发学生对“美”的思考。

(四)明确学生学习成果中的价值观评价

学习成果(Learning Outcomings)是学生在完成单元、课程等学习之后,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总体呈现。“以评促学”、“以评督教”,价值观评价一方面增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另一方面检验教师价值观引领的教学效果。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进行价值观评价的设计:一是评价内容契合教学目标。遵循“教-学-评”一致性原则,基于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具有针对性的评价内容,评估教学目标设计中价值观引领预测结果的达成度。例如,针对《阅读教程》第二单元“College Education”价值观引领的具体目标,评价学生对大学教育的功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认知程度和个人对自身高等教育学习的规划。二是多维度评价工具的应用。基于学生认知规律,遵循“认知-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逻辑,评价中采用知识测试和理解、问卷调查、访谈、案例角色表演、实践活动等形式,考核学生对价值性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日常行为的真实表现,评价教学中价值观引领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EB/OL].(2021-03-23)[2021-11-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2104/t20210409_525482.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EB/OL].(2020-05-28)[2021-01-16].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

[3]王涛,戴均.改革开放30年来大学生价值观变迁的轨迹及其规律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10):6-13.

[4]祝大勇,賈立平.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价值观的历史演变、影响因素及其现实启示[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1,7(02):87-96.

[5]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3rd edition).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gents,1994:165.

[6]黄国文.思政视角下的英语教材分析[J].中国外语,2020,17(05):21-29.

[7]林毅.重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对西方民主的超越[J].探索,2022(02):51-63.

[9][10]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4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2-2-25)[2022-03-21] 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2202/t20220225_71727.html.

[11]吕小亮.“0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质及其培养对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9(03):46-50+32.

[12]郭元祥,刘艳.我国教学设计发展20年:演进、逻辑与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21 (08):3-14.

[13]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8.

[14]钟启泉.知识论研究与课程开发[J].外国教育资料,1996(02):6-13.

责任编辑  韩  谦638AD823-7DBF-4CA4-8B4E-BF81D5EFEC91

猜你喜欢高职英语教学设计价值观我的价值观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4期)2022-04-28价值观(二)新少年(2018年12期)2018-12-29价值观(一)新少年(2018年11期)2018-11-19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基于翻转课堂的高职英语口语教学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现阶段高职英语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论高职英语多元化综合评价模式的效度与信度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