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05年后,广西各县纷纷建立新式学堂。这些新式学堂从其经费来源上可分为三类:官办、私立、官绅共办。总的来说,本文所列新式学堂以官办新学堂存在最久、经费最为充足,官绅共办次之,且逐渐变为官办,而私立新学堂容易遇到各种突发情况而导致学堂停办甚至倒闭。
关键词:广西 ; 新式学堂 ; 官办; 私立
一、桂平、昭平、陆川等五县的官办新式学堂
桂平县志有载:“桂平中学岁费仰给与宾兴,根本确固,虽亦借地书院而修葺之费已溢千金。”开办新式学堂,资金必不可少。本文调查的五个县城开办的官立新学堂经费充足,实力雄厚。
如桂平县:“蚕业学堂,在西门外桂山。宣统二年拨公款及派各里捐建费约万金。”
昭平县:“县立高等小学校,民国十三年高等改称高级仍沿文场旧址。……经费以学租为的款加以屠捐地租。
城区初级小学校,民国二年高等小学独立城区初等小学分为三校,一设同义祠一设四公祠一设武庙。……其中经费划一办理,较前完善,盖以本城屠捐及市场舒租为的款,约有常年经费一千一百四十余元。
城区女子小学校,清光绪三十三年成立,初设于南池书院,民国十四年乃将儒学正副两署为修葺迁校于内,提拨各庙产田租地租及猪捐以为常年经费,经县呈准有案不能移作别用。
备区立大光高级小学校,……拨有屠捐及产捐二千元为常年经费,业经呈准有案。
財恒足三区合力高级小学校,……由三区粮赋附加建筑费六千元……常年经费约计三千经呈准由屠捐庙产及出产捐拨充。”昭平乃广西各县中较为贫瘠的地方。县志载“昭邑地方瘠苦筹款维艰,较之他县虽未能齐驱并驾,然在旧学新学过渡时代官督与上,绅倡于下,固已略具雏形。”故以上所列昭平县下拨给各学堂的教育经费并不多。
贺县:“县立第一高小学校,每年收官租、学租、宾兴租、书院租、校产共额租壹拾万零二于九百五十一斤,除卖去三千八百八十斤,实额得九万九千零七十一斤。又收田租地塘租银每年肆佰肆拾八元六角五分。”
陆川县:
“官立高等小学堂附设师范简易科,清光绪三十二年夏,知县陈仲宾设立。其年春现在宾兴馆设立学务公所由公所就书院右偏添建会食堂一座……其经费取给于书院原有田租及宾兴加拨田租,原拨屠捐等项多寡尚无定额。……民国五年经阖邑公通议决全县设县立高等小学校四所,将本校改为县立第一高等小学校,每年由县学拨银一千圆并附加城治区生牛捐为经费。
公立大同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二年成立……陈南聪倡办,提大洞堡义学租八十余石为的款,复经陈壮猷请充大桥墟够行捐为补助费……九年陈汝猷、吕祖铨等请准加抽大桥墟猪行捐及校中原有款项。
公立三英高等小学堂……宣统二年润里南中朗洞三堡公议倡办,拨米场墟、永镇庵租为经费,三年因经费不继停办。
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校……每年由县学款拨银一千圆及糖油榨捐标溢之款为经费。
县立第三高等小学校……八年邑绅吕春琯提倡捐赀在乌石墟背横岭建,七堡宾兴馆解宾兴捐款于左偏建筑学校。由南平乡附加生牛捐递年归还。……每年由县学款拨银一千圆与南平乡附加生牛捐银二百圆为经费。
县立第四高等小学校……每年由县学款拨银一千圆与南兴乡附加生牛捐为经费。”
陆川县的官办新学堂有两所关闭,分别为官立蚕业学堂和公立三英高等小学堂。皆因经费不足,难以为继而关闭。由此可知官办新学堂并非一帆风顺,在广西这样的偏远之地,即便是官办的新学堂,也会因为经费不足而关闭。
贵县:
“贵县县立中学校,……知县吕鉴熙提拔粮柜茶果银每年一千一百余元,增筹屠猪捐二千四百元,船行捐紫泉书院及南山寺田租共四千余元为经常费。……十二年行新学制改为贵县县立初级中学校……常年经费除以小学校原有经费拨充外,历年逐渐增加。惟款项则屡有改变,如民国四年裁粮柜茶果银遂附加粮户串票费每年二千一百余元以资弥补而已……据二十二年度支出预算共计国币二万五千四百六十余元,伸合毫币三万三千一百余元。
县立小学校,经费系以火猪捐、生牛捐、松柴捐、规肉折银、冥镪爆竹捐等项拨充二十二年,县属财政统一后县立小学经常费年约七千八百六十八元。
县立女子小学校,清光绪三十二年县人陈继祖于城西怡园创设德坤女学是为县属有女学之始,未几停办。宣统元年劝学所于西街……设立女子两等小学堂……经费系以生牛捐油糖榨捐附加鸡鸭出口捐冥镪爆竹捐等项拨充。二十二年县属财政统一后县立女子小学经常费年约五千六百六十六元。”
上引五县的官立学堂,大部分的经费都来源于地方的捐税,且在各自县志修撰时,这些学堂大多仍存,可见地方官府对新式学堂的支持。这些学校的创办可分两种情况,一为官方直接创办,二为乡绅倡导,由地方官府资助修建。但无论那种情况,官立新学堂在上述五县的新式教育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地方官府对教育管理之深入,可见一斑。
二、桂平、昭平、陆川等五县的私立新式学堂
私立新式学堂是由地方乡绅创办,经费大多来源于地方宗族势力的祖产等。
五县的私立新式学堂情况如下(昭平、贺县、贵县县志未载私立新式学堂):
桂平:“城厢高等小学校,在庆祝街南向。旧为城厢宾兴馆。光绪三十二年城绅周秉道、黄炽昌等拆卸宾兴取遗料添购目视改建城厢文明小学堂。现名高等小学校。
军陵高等小学校,在县十里军陵里覃放墟旁东北隅,光绪三十一年里内监生程式礼倡导建。中设礼堂,四檐下垂,结构颇雅内供孔子木主,学生入学俱释奠焉。……计费金三千许,民国后校长黎献昌倡修一次费金千许。”
陆川:“公立同方高等小学堂在有龙堡界洞村。清光绪三十二年成立,林舒升(陞)张允升等倡办,修林性旧屋为校舍由林、张、龚、陈、覃、滕、杨、周等姓拨尝项为经费……
公立水善两等小学堂附设大襖堡南昌寺。光绪三十二年温凤山李祥章等筹款兴办,嗣因款项不继停闭。
公立大同高等小学堂。……光绪三十二年成立……陈南聪倡办,提大洞堡义学租八十余石为的款,复经陈壮猷请充大桥墟够行捐为补助费……九年陈汝猷、吕祖铨等请准加抽大桥墟猪行捐及校中原有款项。
私立育才高等小学堂附设城内黎孝子祠。清光绪三十二年成立,由本祠每年拨铜钱五百余缗为经费……
私立开明高等小学堂……拨钟黄二姓尝款开办。
私立谢鲁两等小学堂……拨吕姓租尝田租百余石为经费后因事停顿。
私立明文高等小学堂……刘懋文刘启琯刘建贤等将刘姓备祖尝拨租二百余石为经费并劝捐银二千余圆。
私立敦奔高等小学堂……罗庆征等倡办,拨罗姓尝租为经费……
私立合群高等小学堂……李特魁、李金荣等倡办,拨李姓各祖尝租为经费……
私立文扬两等小学堂……邱庆光、邱瑞光等拨邱姓尝款及文扬村各会款开办……民国二年停闭。
私立文明两等小学堂……何锡周倡办,由何姓拨尝款为经费……宣统三年停办
私立育元高等小学堂……李子熙提倡捐貲于三十三年创建,经费由李姓各祖尝提拨,学生毕业一班后停办。”
从以上两县的私立新式学堂创办情况看,小学占有绝对比重。而中学甚至大学的创建工作则不是上述两县乡绅所能承受的。而且,由于陆川县较为贫瘠,许多私人创办的新式小学虽然在最初能够获得地方同姓宗族的经济支持,但是教育事业毕竟盈利较少,创办的乡绅们也无法长时间的维持,最后只得走向停办的道路。
三、官绅合办的新式学堂
笔者此处所说的官绅合办的新式学堂,一般指由地方官僚或乡绅倡导创办,经费或由官府全部包办或由官府及地方乡绅共同认缴,学校运营由官府及乡绅一起负责的学校。这样的学校在这五县中数量最少,但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以下列出五县的官绅合办的新式学堂:“
桂平:浔郡中学校,原名浔郡中学堂,额为贵县陈璚书刻石嵌壁上,民国改堂名校。……地在副将废署及购左旁桑地一所。先是知府张祖祺锐意兴学师范,则开社讲习中学,则设科预备早欲筹资建校以升道去任未果。光绪三十年,彭言孝继任,思竟厥志,集四邑绅士会议决定按租摊捐租之多寡以粮为准,仍由四邑绅士分任劝捐,仿清初修城故事,以四邑分三股,桂平贵县各一股,平南宣武各一股,股银万有余。并拆城内外祠庙十六所取其砖壁以助工料。时邑庠生梁英龙新自日本游学归,廼函请到郡绘图建筑,并指画一切。众称可遂立公所,委邑绅陈春晖贵县陈继祖平南卢恩荣武宣黎植卿等督修。以三十一年兴工,越年二月工竣。东临下北门街,西达宣化坊,北沿陆家塘,皆周以砖墙。……三十三年丁未,浔州知府吕缉熙复芟大门左侧荒地蔓建雨操场,盖以锌皮费千金,并增建寝室以去任未果。浔郡中学校的建立经历两任知府,最终由知府彭言孝倡导设立,其建设经费由地方乡绅摊派,学校建设过程中由地方乡绅全程监督和谋划。
陆川:中西学堂设于三峰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以风气未闻,书院不聘,山长专聘西学教育一员……其年秋知县倪光熊与邑绅磋商以来院生童无多,皆因科举未停之故,不如兼办中学招生较易。因详准层宪招商承办,县属屠捐拨为办学专款。……其时经费充足,不收学费且酌给学生膳费。中西学堂的建设由地方乡绅创办,知县给予了关注并且从捐税中拨出了专门的款项给学堂运营。
贵县:贵县县立中学校,……光绪三十年县人陈继祖等额倡建,越二年而工竣,初设小学一班,后渐递增,知县吕鉴熙提拔粮柜茶果银每年一千一百余元,增筹屠猪捐二千四百元,船行捐紫泉书院及南山寺田租共四千余元为经常费。……十二年行新学制改为贵县县立初级中学校……常年经费除以小学校原有经费拨充外,历年逐渐增加。惟款项则屡有改变,如民国四年裁粮柜茶果银遂附加粮户串票费每年二千一百余元以资弥补而已……据二十二年度支出预算共计国币二万五千四百六十余元伸合毫币三万三千一百余元。”贵县县立中学校的创建由地方乡绅倡导,但是随着规模不断增加,地方官府专门调拨经费,进入民国后,已属官办学校。
其余两县未列即县志不载。上列三所合办的新式学堂,以桂平县的浔郡中学校最有代表性。从上文可知,浔郡中学校的创建是有地方知府彭言孝提议设立,但是资金不足。所以寻求了地方乡绅的支持,将创建经费依照缴纳税粮的标准分摊给了地方的乡绅。其学校的选址及建筑由国外归来的庠生设计,学校建设期间由乡绅督工,一年后建成。这所学校的建设,凝聚了地方官府和乡绅的心血,也可看作官绅合作的新式学堂的代表。其余两所学校也大致遵从由乡绅或官僚提倡,乡绅及官僚集资建校,建成后由官府或乡绅管理的模式。但是这三所学校,其每年的教育经费中,官府的比重越来越大,也显示这些合办的学校的性质逐渐变成官办。但这也是必然的趋势。广西素来以偏僻穷苦著称,曾经做过两广总督的岑春煊在《乐斋漫笔》中载有:“广西号称瘠苦,向为受协省分,军事所需,多半仰给与粤省。”由于地方贫穷,即使是乡间富户的乡绅们也很难长时间的承担学校维持的费用,加上学校盈利之难。最后这些合办的新式学堂不得不向官立转变。在当时的背景下,也只有官府有足够的经费维持这些学校的开办。
四、结论
通过对广西五县的官办、私立及官绅合办的新式学堂的情况分析,可以想见清末至民国初年,官府和乡绅办学之不易。许多私立的新式学堂或因事不能继续开办,或因资金不足难以为继。而合办的新式学堂,也大多逐渐向官府靠拢,成为官办学校。但是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地方官府是这些地方新式学堂最有实力的接管者,也只能依靠地方官府的支持,這些新式学堂才不会因为经费不足而无法生存。因此既要肯定这五县地方乡绅在新式学堂创办中的作用,也要赞同地方政府对那些难以为继的私立新式学堂的支持。正是在地方政府及乡绅的支持下,广西各县的新式学堂才得以破土而出并不断发展,推动广西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简介:陈杰聪(1997年5月),男,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武汉大学历史学院,430072,在读研究生,明清史。
注释:
[1]《桂平县志》卷一三 第311页
[2]广西远不止五个县城,但是就笔者所收集的资料而言,一些县城的县志修于光绪三十一年之前,未载新学堂事,一些县的县志虽是民国时期修撰,亦不载新学堂事。笔者本文所举五县,县志都载有新式学堂的修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3]《桂平县志》卷一三 第315页
[4]《昭平县志》 卷三 第119页
[5]《昭平县志》 卷三 第121页
[6]《昭平县志》 卷三 第121页
[7]《昭平县志》 卷三 第121页
[8]《昭平县志》 卷三 第122页
[9]《贺县志》卷六 第273页
[10]《陆川县志》 卷十 第154页
[11]《陆川县志》 卷十 第154页
[12]《陆川县志》 卷十 第156—157页
[13]《贵县志》 卷五 第552—553页
[14]《贵县志》 卷五 第555—556页
[15]《贵县志》 卷五 第556—557页
[16]《桂平县志》卷一三 第315—316页
[17]《陆川县志》 卷十 第156—158页
[18]《桂平县志》卷一三 第311—313页
[19]《陆川县志》 卷十 第154页
[20]《贵县志》 卷五 第552—554页
[21]岑春煊:《乐斋漫笔》 第11页
猜你喜欢广西广西贵港中国自行车(2022年6期)2022-10-29百年圆梦·壮美广西——全国美术名家画广西美术界(2021年12期)2021-01-04和我一起去广西歌海(2019年1期)2019-06-11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美术界(2019年4期)2019-04-28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二)美术界(2019年3期)2019-04-15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美术界(2019年2期)2019-04-02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美术界(2018年7期)2018-12-072017广西艺术作品展作品选登(四)美术界(2018年6期)2018-11-272017广西艺术作品展作品选登(三)美术界(2018年5期)2018-11-23毛主席来到我广西歌海(2018年5期)2018-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