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浑穆朴茂、稚趣求拙—浅探《张迁碑》古意的表现

浑穆朴茂、稚趣求拙—浅探《张迁碑》古意的表现

时间:2024-01-23 17:15:01 来源:网友投稿

两汉时期隶书尤为兴盛,东汉末年的《张迁碑》本应该顺应着时代的潮流和其它隶书碑刻一样呈现出蝉头燕尾等程式化的倾向,但它却逆着方向,出现了复古的面貌。它浑厚、朴茂、端庄之中又夹着稚趣;它是隶但又不失篆的古拙,拥有着先秦时期的意味,时代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一.《张迁碑》艺术简介

《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简称《张迁碑》(图2-1),或称《张迁表》、《张迁表颂》,东汉灵帝中平三年(186)立。出土于明初萬历年间山东省东平县,原石现存于山东泰安岱庙。虽然《张迁碑》已经处于两汉隶书“拙美渐消,巧美渐增”的东汉末年,然而《张迁碑》完全不受同时碑刻代碑刻的影响,它依然是古意盎然,古朴淳厚,浑穆朴茂,稚趣求拙,绝去浮华媚丽,故历来被视为汉碑中雄强一路典型的碑刻作品。《张迁碑》的字法多为重心偏低,大头小身,用笔沉着,收放自如,雄壮奔放。清代万经认为:“其字颇佳,惜摹手不工,全无笔法,阴尤不堪。”或许正是因为“摹手不工”,才看到东汉末年这样不拘于程式化分书笔法的作品。清代杨守敬《评碑记》认为:“其用笔已开魏晋风气。此源始于《西狭颂》,流未黄初三碑之折头刀,再变为北魏真书之《始平公》等碑。”杨守敬的评价虽然较高,但仍未能得其妙。黄惇先生说,其所谓“折头刀”,又称“方笔”者,也就是刻工用刀为之,而非书家以“方笔”所为,无所谓“用笔”者。由此可见东汉末年的刻工的刀法已开魏晋风气。

二.章法之美

将章法的讨论放在第一位来讲和画家谢赫将“气韵生动”放在“六法”首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书法的章法在美学形式上有着较高的要求,它并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单个字的堆积,更不是方方正正的摆列,书家的在章法的安排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如明项穆《书法雅言 常变》说讲:“字犹用兵,同在制胜。兵尤常陈,字无定形,临阵决机,将书审势,权谋妙算,务在万全。然阵势虽变,行伍不可乱也;字形虽变,体格不可逾也。”在《张迁碑》中我们明显可以看到章法安排之古妙。隶书的通常章法是横向成行,但是在《张迁碑》中我们可以看到它的不一样,它并不是那样一五一十排列,正如开篇前几列的“君”和“字”、“张”和“字”等字,并不是整整齐齐的排列的,它发生了些许的错落,正是由于这些合乎度的错落,在用字上,让整个处在端庄严肃的汉碑有了一些稚趣。此碑的章法古意正表现在它的不太规律,当我们将其碑和先秦时期的甲骨文或者是铭文来比较就发现它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如《散氏盘》等,它们上下错落、左右摇摆,横向轴线和纵线轴线不是直的。由此我们便可以看到《张迁碑》它自身的光辉,可以说它们之间是有着一定的关系,这就是《张迁碑》章法之古。

三.结构之美

《张迁碑》的结字比较丰富,大多数字形呈现出的是一种方扁或者方正的形态,更甚的是较长的字形在碑中成为常态。黄惇先生和曹建先生同时说到了《张迁碑》有着大头小身的特点。由于它点画方向的变动,避免了点画分布均匀的程式化,点画之间相互顾盼,方正中求险绝,形成了一个和谐统一富有生命的整体。一些字中可以看到它并没有完全的摆脱篆书的影响。这种隶中带篆的字法,可能是当时书家自觉的追求,像“五”、“吾”、“子”等字是我们在隶书中常见的篆书痕迹,但如“之”、“阳”、“陈”、“吾”等就像是故意采用篆书的写法。这种篆意的的痕迹不仅仅表现在独体字,而且还有合体字,甚至是一些小部首。因字立形也是其碑之古之处,傅山曾说过:“汉隶之妙,拙朴精神。如见一丑人,初见时村野可笑,再视则古怪不俗,细细丁补,风流转折,似更妩媚。”因此《张迁碑》的字法在使用隶法的同时有参用了较多的篆法。

四.笔法之美

方厚朴茂。此碑多数字的起笔以方为主,虽然清代万经认为其“全无笔法”,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刻工还是有意或者无意的将笔法刻写出来,刻工是否遵循了原作,我们暂不讨论。我们可以看到它并不是单一的都是方笔,还有方圆兼备、圆,甚至有些流露着尖头起笔,启功先生要寻求笔法的原貌,应当通过刀锋看笔锋。这也给我们提供了学习书法的经验。

燕尾弱化。横划波磔,蚕头燕尾是隶书的一顶帽子,人们习惯性的将有蚕头燕尾的归为隶书,在此碑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弱化的蚕头燕尾。东汉始隶书的发展趋于成熟,其中表现最为有特点的就是蚕头燕尾,它们逐渐形成一种程式化的倾向,并不是说这种倾向不好,而是说它和古渐渐远离,处在东汉末年的《张迁碑》却不随波,表现出它自己的特点,如开篇第一个字“君”,“字”、“方”等字把蚕头燕尾弱化,也是其追古的表现。

高峰坠石。此碑也的点画也是富有力量感,正如“小”“九”“对”等字点画浑厚,如高峰坠石也。

通过以上对章法、字法、笔法的论述,可见《张迁碑》在章法与东汉末年相对成熟的隶书石刻有所不同,东汉末年石刻章法更加成熟整齐,而《张迁碑》在章法上上下错落,左右摆动;在字法上,更具有古意,用字篆隶混用,甚至多字完全用篆书字法,这与同时期隶书发展的主流完全相悖;最后,在笔法上并不强调蚕头燕尾,弱化收笔,起笔方圆兼备具有篆意。由此我们看出在东汉末年隶书发展以及颇具成熟的时期,《张迁碑》的出现是逆着方向的,它在艺术风格上表现出了浓浓的古意,值得我们深思。

参考文献

[1] 钟明善. 中国书法史[M].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汉)许慎. 说文解字[M]. 中华书局,1963.

[3] 黄惇. 秦汉魏晋南北朝书法史[M].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8. 97.

[4](清)杨守敬《激素飞清阁评碑记》,《杨守敬集》册八.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8.

[5] 项穆.书法雅言[M].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

[6] 傅山《傅山全书》第1册,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7] 黄简. 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8] 王镛. 中国书法史[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 乔自强. 中国古代书法理论解读[M].上海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赵鹏 (1995.6—),男,汉族,籍贯:山东曲阜人,西安美术学院书法系学院,19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书法、篆刻的创作与研究.

猜你喜欢古意点画章法质地小资CHIC!ELEGANCE(2021年19期)2021-08-02寻找古意的配色哈哈画报(2021年11期)2021-02-28论晚明立轴行草书风在清代的衰落书画世界(2019年6期)2019-08-30浅谈书法中的侧锋原理及运用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年2期)2019-04-26月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2期)2018-05-10多一分不平凡优雅(2017年10期)2017-10-16七绝·春雪阳光(2017年7期)2017-07-18中国画章法与构成原理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12期)2017-01-11古意蔓延数码世界(2009年3期)2009-04-26章法教学之道大舞台(2008年4期)2008-11-27

推荐访问:朴茂 古意 表现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