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案例分析

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案例分析

时间:2024-01-22 16:00:04 来源:网友投稿

方观生

摘 要: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性格、个体学习风格和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就意味着,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是有差异的,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教育方式。文中分析了两个教育案例——对学生小鹏采取赏识教育法,对学生小蕾采取说服教育法,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解决了不同学生存在的不同问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笔者在分析这两个案例的基础上提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采取同一方式实施集体教育的基础上,还要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辩证地看待自身的优点与缺点,正视并努力改正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因材施教;教育案例;案例分析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为何发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感慨?因为没有哪个国家的发展能离开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少年。毫不夸张地说,青少年就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青少年朝气蓬勃,有本领、有希望、有干劲,国家才有前途和希望。从这一点来说,教师只有切实关注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小学生实施系统的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浸润小学生的身心,引领小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才有可能把小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责任、有担当的年青一代,才能为国家培养合格与优秀的人才,使其积极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努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

一、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分析

一方面,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各方面尚未成熟,处于身心发展的形成时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另一方面,正因为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可塑性强,在价值观日益多元化且相互冲突的现代,若缺乏引导与帮助,是非辨别能力不高的小学生则容易受到非主流价值观的影响,进而导致学生思想扭曲、信仰丢失、形成错误的价值观,不利于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

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无非是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这几个因素,遗传素质是个体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物质基础,是教师无法掌控和改变的,而其他三个因素是教师可以调控的,尤其是教育这一因素,教师可以灵活调控。小学阶段的学生是个体发展的基础时期,也是生长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快、可塑性最强、接受教育最佳的时期。系统的教育可以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轨道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进而为促进自身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意识形态基础。

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把人一生的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自主对羞怯与怀疑、主动感对内疚感、勤奋感对自卑感、角色同一对角色混乱、亲密对孤独、繁殖感对停滞感、完善对绝望。小学阶段的学生的人格社会化冲突主要是勤奋感对自卑感。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教师则要侧重培养学生的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二、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因材施教最早由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提出,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的解释,因材施教指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的表现之一便是要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面对众多的学生,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不是相同的个体,他们之间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总的来说,主要包括性格差异、个体学习风格差异和能力差异这三方面。这些差异造就了每个学生的独一无二。

就以性格差异为例,性格的差异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影响,對学生的学习速度和质量也会产生影响。例如,独立型的人善于独立思考,不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干扰,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有时则会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别人。顺从型的人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经常没有主见,有时不加分析地接受他人的意见而盲目行动,应变能力差。

此外,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与差异性特征。阶段性特征是指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从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差异性特征是指在共同的基本阶段的学生的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往往不尽相同。简而言之,学生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即使在同一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速度与水平也是存在差异的。

例如,《论语》中有这样一则记载:“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子路与冉有提出同样的问题,孔子给子路的回答是“应该问一问父亲和兄长再去行动”,给冉有的回答是“应该立刻去做”。对于同样的问题给出不同的回答,孔子给出的解释是:“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子路逞强好胜,所以我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

综上所述,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在实施系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具体来说,则要做到,在深入了解该阶段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的基础上,还要注重观察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灵活地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实施有的放矢的教育,做到因材施教,促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因材施教促进学生成长案例分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是唐朝文学家、思想家韩愈在《师说》一文中给出的关于教师作用的看法。同样地,在今天,教师不再是简单的人类文化知识的传递者,更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任,负有传递社会传统道德、社会核心价值观念的使命。小学生心智不成熟,还不具备完全独立的生活能力,进入学校后,学生会把对父母的依赖转移到教师身上。除了依赖性之外,小学生还具有较强的向师性,会把教师当作权威,当作崇拜与模仿的对象。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在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集体氛围的基础上,注意观察不同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对学生存在的能力差异、性格差异、学习方式差异等做到心中有数,在进行个别教育时,才能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美丑,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的人。

(一)赏识教育法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对“赏识”的释义为:“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多用于上对下)。”而本文所指的赏识教育,则指班主任在实施德育时,营造和谐、轻松、向上的德育氛围,尊重学生的人格,运用赞许等积极方式激发、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帮助学生在正确地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肯定自我、改善及提升自我。

在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所学校做了一项有趣的实验:他从该校的1~6年级中各选取3个班作为实验对象,并从这18个班级中随机选取若干学生,拟定一份名单,并告诉校长和教师,这份名单上的学生将来会大有所为,是“最有发展前途者”,要求校长和教师保密。其实,这是罗森塔尔的“谎言”,名单上的学生与其他学生并无多大的差异。然而,奇迹出现了,经过一段时间后,名单上的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显著提高,这是为何?原来,受罗森塔尔的“谎言”影响,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产生了积极的期待,总是有意或无意地鼓励、积极引导名单上的学生,使学生对自我的信心大增,学习起来更有干劲,久而久之,便能收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这一现象又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若给予学生积极的期待,很可能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教育效果。

学生小鹏,有许多不良的学习习惯,上课经常在状况外,或与周围的小伙伴说悄悄话,或捣鼓身边的学习工具,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或者作业完成的质量不高。刚开始,笔者对他的教育方式不外乎是正色厉声地批评。然而,随着批评次数的增多,笔者发现他不但没有改正种种不良习惯,还对笔者有了抗拒心理——批评他时,他要么找借口,要么把责任推到其他学生身上,甚至还一脸的不服气。笔者开始意识到,小鹏的性格较为急躁、鲁莽,说教的教育方式在他身上起到的作用是微乎其微。

刚开始时,笔者急于求成,想通过所谓的教师的威严来达到让小鹏改正缺点的目的,殊不知,目的未达到,反而适得其反。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笔者发现,小鹏非常喜欢看课外书,在专门的阅读课上,小鹏总是安安静静、津津有味地阅读着,与平时判若两人。这一发现给了笔者很大的启发,何不从课外书入手,打开小鹏的心扉呢?于是,有一天课间休息时间,笔者把小鹏喊来办公室。小鹏以为自己又做错了什么事,一脸不情愿地来到笔者跟前。这时,笔者细声细语地对他说:“老师发现你最近不仅能按时完成作业,还坐得越来越端正了。为此,老师想奖励你一本书。”听到这,只见小鹏一脸诧异,看到笔者拿出的《皮皮和神秘动物:绿象“大眼儿”》,小鹏难掩心中的喜悦,脸上洋溢着笑容。笔者继续说道:“喜欢阅读的孩子,学习肯定不会差。因为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那么喜欢阅读,肯定能从书中汲取不少营养,一天比一天进步,你觉得呢?”只见小鹏重重地点了点头,充满力量地说“嗯”。笔者认为,小鹏是认可这次的谈话内容的,这从他这次谈话后的表现可略窥一二——上课时能做到尽量少说话,且开始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作业质量虽然仍不尽如人意,但起码能够按时完成。于是,在与小鹏往后的交流中,笔者以正面鼓励为主,在逐渐加深他对笔者的信任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渗透对他的期待,并给予积极指导。看着小鹏逐渐克服自身的不良习惯,努力地完善自我,笔者感慨地反思着,若当初不加以改变教育方式,小鹏犯错了便一味地批评,恐怕会把小鹏越推越远,陷入恶性循环。

(二)说服教育法

说服教育法是教师用得最多的教育方法之一,主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教育学生,使学生明辨是非,形成正確的认识,改正自身的缺点。

学生小蕾,学习主动、积极,成绩优秀,善于表达自我,是一个大胆、自信的学生,典型的外向型人格,属于教师较为放心的一类学生。担任班长一职的小蕾,年龄虽小,但在同学心中有一定的威严,能大胆地协助教师管理好班级同学。然而,有一天,有位学生来到办公室,向笔者投诉道:“老师,刚刚上课的时候我只是跟同桌借橡皮擦,班长就把我的名字记下来了,说我上课的时候说话,违反班级纪律。”这件事听起来是一件琐事,但笔者认为,如果随便应付过去,可能会给这位学生留下不好的印象,往后发现什么问题可能不敢再反映。于是,笔者决定把小蕾找来,两人解释清楚,消除误会即可。殊不知,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的过程中,笔者有了讶异的发现,那位学生认为,因为那天他没有和班长分享面包,班长才会故意登记他的名字。了解到这,笔者发现这并不是一件表面上看起来的琐事。第二天,笔者分别利用不同的时间段叫了五位学生来到笔者的办公室,向他们了解他们眼中的小蕾。

经过调查与了解,笔者发现,小蕾有按照自己喜好或者与同学的亲疏关系来管理班级事务的行为,这已经引起部分同学的不满。对于这些,笔者没有直接向小蕾说明,而是先找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我国拳击赛选手吕斌击败对手却被裁判判输的视频,然后跟家长沟通,请家长配合,把视频发给家长,请家长把视频播放给小蕾看。准备工作就绪后,下午快要放学时,笔者找到小蕾,说有一个有趣的视频想跟她分享,让她回家后请家长帮忙播放,观看后回来与笔者交流感想。

第二天下午的自由阅读课上,笔者把小蕾单独叫到课室外的走廊沟通。笔者问:“昨天看完那则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我觉得很气愤,我认为裁判不公平!”“对呀,很多人也是这样认为,包括吕斌也觉得自己赢了,正激动地等着裁判宣布自己获胜呢,结果裁判却宣布对方获胜,这不仅让吕斌觉得不可思议,观众对一裁判结果更是感到莫名其妙。你觉得这样的裁判结果能让人信服吗?”“不能,我看到采访的时候,吕斌很委屈,观众也很气愤。”“这样的裁判可能会失去公信力,没有人再愿意相信他,因为他没有做到公平公正。老师发现,最近同学们似乎不像以前那样信服你了,你知道什么原因吗?”小蕾支支吾吾地说:“可能我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公正。”“对,你是班长,是老师的得力小助手,在帮助老师管理班级的时候,应该做到公平公正,才能让同学们信任你、支持你,不能因为你不喜欢某位同学,就故意针对他,或者你跟某位同学关系好,就特别‘关照’他,这样,你就跟那位裁判一样了,你愿意成为和那位裁判一样的人吗?”“我不愿意!”

在这个案例中,小蕾各方面表现较为优秀,有较强的自信心,因此,若采用鼓励、欣赏的办法来解决来问题则不恰当,而简单地采用批评的方法,并不能让小蕾意识问题的严重性,进而不会正视和改正的问题。经过谨慎思考,笔者采取了常用的说服教育法。另外,考虑到不凭借其他事物,仅依靠口头语言来讲道理,则显得有些无力,说服力不够强。于是,笔者先通过看视频的方法来让小蕾意识到公平缺失的重要性,在沟通交流中,再循序渐进地从视频事件引申到问题本身,有理有据,能让小蕾意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下定决心改正,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结语

上述的两个案例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这是因为笔者能根据学生各自存在的不同问题,再结合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有的放矢地采取合适他们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如果把说服教育法用在小鹏身上,或者把赏识教育法用在小蕾身上,笔者认为,都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这便是因材施教的必要性和魅力所在。

苏联卓越的教育家加里宁曾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笔者是这样理解这句话的——教师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傳播者,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更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领者,教给学生“做人之道”,让学生学做“真人”,这与我国“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相契合。怎样才能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一方面,教师要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渊博知识、有仁爱之心、有道德情操的教师;另一方面,教育学生,教师要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了解学生的阶段身心特点,关注学生各方面的差异,在进行个别教育时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采取恰当的教育方法,有效地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启发他们自觉思考,克服自身缺点,发扬自身优点,进而促进自身健康成长。当然,教育从来不是一项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通过一次两次的沟通交流,学生存在的问题不会得到妥善解决或者立刻改正,需要经历长期性、反复性的过程,才能逐步提高,达到质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夏凤琴,姜淑梅.教育心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许晖.用心呵护孩子心灵 因材施教促进成长——转化问题学生的案例分析[J].小学科学(教师),2013(08).

[4]于伟丽.农村初中赏识教育的现状及其对学生学习适应行为、学习成绩的影响[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案例分析因材施教基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初中数学隐性分层教学研究福建中学数学(2021年2期)2021-02-28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从《论语》看因材施教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互联网+”下的商业模式创新案例分析商场现代化(2016年26期)2016-11-21父亲缺失案例分析科教导刊(2016年27期)2016-11-15冷库建筑火灾特点及调查方法研究科技资讯(2016年18期)2016-11-15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让语文课堂评价语绽放异彩语文教学之友(2016年9期)2016-10-08卷首语中国教师(2016年9期)2016-05-14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文学教育(2012年12期)2012-07-09

推荐访问:因材施教 案例分析 促进学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