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精准扶贫工作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并获取脱贫攻坚战胜利的关键举措。目前,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也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本文将从多个纬度探寻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背景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电子商务;互联网;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指了解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的实际状况,依托科学技术精准识别扶贫对象,实现精准管理与精准帮扶目标。结合国情实际,国内各地区的脱贫攻坚战已经进入后期且面临更大的难度。基于此,围绕互联网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精准扶贫进行深入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1.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建立供求数据库
互联网的显著优势在于用数据替代庞大群体。为达成精准扶贫目标,工作人员可充分展现互联网优势,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创建供求数据库,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完善供求数据库;
第一、收集信息,了解供货方的最大供给并保存供应信息,同时,收集需求信息资料。由于需求信息较为分散,政府各地政府可将任务下发至基层单位,由基层扶贫人员调研贫困户数据,统计贫困人口真实信息并将上述信息精确地输入到数据库中。
第二、统计信息并分析信息,在完成数据信息的录入工作后,科学分析数据信息,强化精准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值得注意的是,数据库并非一成不变,而应是动态变化的。扶贫工作的持续推进也会持续优化数据库信息,从多个层级推动扶贫工作发展,实时更新人口信息。相应地,工作人员可依托动态数据库精确追踪区域内的贫困人员,了解帮扶情况,紧跟扶贫工作进程。
2.设置专门的互联网交易平台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依托移动智能终端轻松连接互联网,而各地贫困农户也可将劳动产品放置互联网平台并开展电子商务交易。现阶段,农产品与平台之间的连接仍然具有矛盾性,无法满足特殊销售需求。基于上述背景,专用交易平台可拓展各地特色农产品流通范围,方便需求方、供货方了解实时的交易信息,有效处理信息沟通产品直销的问题,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供求与供货的合作共赢,极大提升精准扶贫效果。
3.结合区域特点创建公共品牌
国内多数农产品具有浓郁的地域元素,如,甘肃天水的花牛苹果、四川的不知火柑橘。各地政府部门可结合地域元素与风土人情,搭建标准化、程式化的销售生产流程,建立区域公共品牌。同时,各地政府也应加大支持力度,规范相关政策,严格把关产品质量与生产流程的规范程度,带领散户、小户生产符合相关标准的优质产品。若各区域拥有公共品牌,则可转型升级原有的销售模式。当前,互联网较为流行线上直播、產地直销、网红卖货等形式,上述方式均有助于凸显农产品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知名度。将上述销售模式对接互联网,可节约物力、人力、财力,降低经销商、生产者的渠道成本,大幅提高经济收益,推动区域经济增长。值得注意的是,在创建公共品牌时,各关联方也应充分尊重地域特色与风俗习惯。
4.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多元电商模式
我国物产丰富,土地辽阔。国内贫困地区大多拥有优质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部分地区更拥有丰富多元的民族工艺品。过去一段时间,传统电子商务的对接方式大多为企业对企业、个人对个人、区域对区域,其主要流通于经销商、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上述销售模式的显著特点在于可供各方建立稳定、长期的合作关系,有助于打通目标群体间的关联性。但是,该种模式只能覆盖小范围,无法实现多渠道、大规模的经营流通。目前,国内部分贫困户不具有集中化资源,无法有效承接网络销售任务,也难以支持运营工作。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发展,各地工作人员可集中相对零散的农业资源与生产能力,实现区域内的规模化、程式化生产,进而对接稳定销售渠道,构建长效机制,实现有效的精准扶贫。在信息化时代,各地应大力发展新型电商模式,建立适合农村的多元电商平台,将传统一对一的关系转变为多对多或一对多,搭建多元化的信息整合平台。上述信息整合平台可拓展国内外的资源渠道与农产品市场,为国内极具特色的农产品、民族工艺品创建多元销售渠道,有效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进步发展。
5.结合线上线下完善电商扶贫机制
过去一段时间,基于电商模式所开展的扶贫工作大多将精力集中于农产品入城市、工业品入农村两个方向。尽管农产品的增长速度快且具有较大需求量,但其在电商领域依然被归类于小品类。多数消费者依然采取传统方式消费农产品,仅依靠电商模式依然无法全方位地取代传统线下消费渠道。基于上述现状,各地应努力整合传统渠道与电商模式,推动线下与线上的协同发展。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极大缩小城乡差距,而脱贫攻坚重点也大多聚焦于民族地区。各地政府职能部门应创建线下消费、线下经营、线上营销的综合电商模式,依托预订服务、信息提供、折扣促销等多种手段向互联网用户推送线下商店消息,将线上客户转化为线下客户群体。通过有机融合线下服务与线上引流,强化精准扶贫质量。上述电商模式的核心在于线上宣传,充分发挥互联网信息优势,为用户提供针对性的产品信息,实现多方的互惠互利。
6.依托互联网技术精准监督资金流向
在信息化时代,精准扶贫工作必然会涉及到网络技术。各地工作人员应深入分析网络技术的便捷性,实现扶贫工作的精确定位。过去一段时间,受限于诸多因素影响,扶贫工作遇到资金被随意克扣、资金被非法挪用、资金流向不明等问题,极大影响扶贫工作效果。基于互联网背景。各地政府应发挥网络技术优势创建大数据平台,全程监管精准扶贫工作的每笔资金流向,有效杜绝上述问题。同时,监管单位应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扶贫工作进展与资金流向使用情况,将上述信息录入数据库;上述工作可促进资金流向、扶贫工作的透明化发展,有效监督扶贫工作进程,切实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果与效率。
7.结束语
各地政府部门应明晰精准扶贫的含义,发挥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的技术优势。通过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建立供求数据库,设置专门的互联网交易平台,结合区域特点创建公共品牌,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多元电商模式,结合线上线下完善电商扶贫机制,依托互联网技术精准监督资金流向,有助于发挥电子商务与互联网的多重优势。高质高效地完成精准扶贫任务。
参考文献
[1]刘黎黎,吴芳敏.文化精准扶贫模式研究[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报,2020,37(06):78-80.
[2]陈小娟.“互联网+文化扶贫”的现实挑战与创新路径[J].行政管理改革,2020(12):50-56.
作者简介:张静静(1983年12月29日 -),女,汉,安徽宿州人,毕业于安徽大学,法律专业,安徽大学客座教授、研究生在读,工作单位:安徽联新科技有限公司,职位:董事长,研究方向:电子商务.E8524C2A-E807-45D4-98CB-3C4BA56312BA
猜你喜欢精准扶贫电子商务互联网辽宁大拇哥农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新农业(2017年3期)2017-05-17电子商务法草案首审时代金融(2017年1期)2017-02-13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信息化建设(2014年11期)2014-12-30电子商务: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中国计算机报(2005年60期)2005-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