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杉杉 屠金梅
中华小四弦又名鸣鸠琴,是广东红棉乐器厂以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自信为己任,历经三年研发、创制出的集中华民族弹拨乐器之“形”与“魂”于一身的创新型乐器。其构造与定弦吸收了中阮和琵琶的特点,有独奏、伴奏和合奏多重功能,符合“关于课堂乐器选择的两个原则:一是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以合奏为主要教学形式”①。
笔者以中华小四弦弹唱与中国民歌教学相融合作为研究对象,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下文简称华师附小)的中华小四弦课程为例,通过跟课,利用问卷对学生兴趣和音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并加以现场音乐素养测评作为辅助,另一方面以访谈任课老师的方式来了解中华小四弦在具体教学中的实施状况。最后,结合师生的反馈情况分析这一乐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的成效。
华师附小位于广州市南沙区,学校开办于2015年9月。学校秉承“放飞孩子走向国际的梦想”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自主发展的人”为育人目标,以“自主教育”为办学特色,以“壮气高冠、絮衣天下”的红棉精神作为校训与学校核心价值观。学校除了文化课基础教学课室外,艺术教育设施也相当齐全,众多的艺术课室占满了整个星艺楼的四楼,如管乐排练室、舞蹈室、音乐室、合唱室等;
该校艺术社团也有非常多,如小海鸥合唱团、舞蹈队、管乐队、语言艺术队、中华小四弦队、武术队等。
该校中华小四弦课程由徐沁老师开设,她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主修琵琶。中华小四弦的构造和弹奏方式与琵琶有相似之处,在经过几次小四弦演奏的教师专业培训后,她很快掌握其演奏技巧并将琵琶的一些演奏技法融入其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风格。
徐沁老师于2020年暑假开始着手华师附小的中华小四弦教学工作,经过一个学期的培训,于2020年12月指导学生参加第五届“羊城学校美育节”广州市中小学器乐比赛,以中华小四弦合奏《彩云追月》一曲获得了课堂乐器比赛小学一组一等奖。此次调查过程中排练的曲目《茉莉花》在“乐韵悠扬 奏响羊城”2021年广州市南沙区中小学生器乐演奏比赛中荣获小学组课堂乐器类一等奖。
(一)学生及课程介绍
学校为支持中华小四弦的教学,购置了40把中华小四弦,这些乐器主要是保证音乐课上每位学生都有乐器演奏。充足的乐器保证了器乐教学的普及,“课堂是普及,社团是提升”②,若想在中华小四弦这一乐器教学上有所成绩,完全用音乐课的时间来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于是学校组建起了中华小四弦校队,在音乐课之余进行专门训练,把社团作为提升学生演奏能力的阵地。徐老师介绍:“校队成员是经音乐老师选拔的,有声乐、器乐基础的孩子优先,特别有兴趣的也会考虑。③”由于音乐课上更多是以辅助的形式使用乐器,为了更好地研究学生对中华小四弦演奏技能技巧的掌握情况,此次选择的调查对象为校队学生。中华小四弦校队分为两个小队,一个是初级,也称B团,学生是零基础;
另一个是中级,也称A团,中级在此之前已有一两年的学习经历,如此的分层次教学,在教学上更有针对性。本次跟课调查时长一个月,一周三次课,分别为周一、周三和周六,每次课一个半小时。
(二)每节课重点难点掌握情况
此次中华小四弦排练的主要目的是参加南沙区中小学器乐演奏比赛,徐老师选择了乐曲《茉莉花》,此曲包含A大调、D大调两个转调乐段,B团演奏伴奏声部,A团演奏旋律声部,个别同学演奏前奏和间奏,各司其职,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合奏曲目。
第一周教学内容是演奏姿势、初识“和音”与《茉莉花》前半段。学“和音”之前练习拨空弦,口诀为:右手拨弦,大拇指外侧轻轻拨,其他手指握鸡蛋。第一周学习了Ⅰ到Ⅵ级的“和音”并运用到《茉莉花》的歌曲中。掌握情况如下:抱琴姿势基本正确;
拨弦还有个别同学大拇指过于僵硬,发现这种情况时,应当要求学生转动一下手指,完全放松再尝试练习;
每个“和音”的位置还不够熟悉,在按Ⅱ级和Ⅳ级时明显吃力,因为涉及横按这一技巧。徐老师强调,横按不能单靠食指的力量,还要利用手腕及手掌把食指推向琴颈按弦,大拇指在琴后作支撑。根据笔者练习小四弦的经验,在横按时决不能靠蛮力,一旦用蛮力,手指力量将不集中,造成个别弦“落空”。《茉莉花》前半段主要由Ⅰ级、Ⅴ级、Ⅵ级、空弦“和音”组成,技法相对简单,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快。
第二周教学内容是熟弹音阶、“和音”巩固与《茉莉花》后半段。掌握情况:大部分同学能整首跟上,但边弹边唱的能力还欠缺了一些,一旦唱旋律,手就忘了弹,在这一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在第二周的器乐教学,很明显的一个情况就是纪律相对第一周较差,针对以上情况,徐老师没有一味责怪学生,对于学生出现的躁动以及兴趣退减的情况,完全是在可预知的范围。在这种情况下,徐老师采用了三种方式进行了课堂管理,第一,多次用行动口令与学生互动,如小嘴巴——不说话,小眼睛——看老师,谁的嘴巴闭得紧——我的嘴巴闭得紧;
第二,当某一个同学没做好,全班等他做好了再开始学习,二年级学生的集体意识虽然没那么强,但是心理很大程度是不想因为自己连累同学;
第三,老师结合周边环境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利用旁边管弦乐队动听的乐曲声,好的作品是经过反复的练习才成形的,这也是管弦乐队曾荣获第一名的原因,如此一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
第三周教学内容是巩固A大调《茉莉花》,学习D大调《茉莉花》。因教师设置的演奏曲目中包含了转调,所以学生需要灵活地转换到另一个调。掌握情况:经过一周的训练,大部分同学都能找准每个“和音”的位置,但速度上还有所欠缺,教师的速度要求很高,据徐老师介绍,当学生基本能全部掌握每个“和音”的位置,就要在速度上提出高要求,一旦速度慢,拨弦伴奏便成了一个个零散的音符,只有不断提速,学生才会感知到伴奏该有的声音状态。
第四周教学内容是B团的摇指练习、B团伴奏声部与A团主旋律声部的合排。此次合排的目的是参加南沙区中小学课堂器乐比赛,针对两个团的水平差距,徐老师分声部教学使两个团发挥各自的优势。
(三)教学方式
在中华小四弦的课程调研中,徐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四个特点:
第一,注重基础技能技巧的训练。“乐器演奏技巧与歌唱技巧在音乐教学中应该是作为同样的技巧来对待,如果最基本的技能没有掌握好,将来在音乐表现上就会带来一些问题。④”可见,在器乐教学中技巧的训练需要引起教师的重视。在教授中华小四弦这一乐器时,教师很注重基本功的练习,在每节课开始前都会要求学生以四个一组或八个一组的方式来把音阶和学过的“和音”练习一遍甚至多遍,待全体同学都进入演奏状态,再开始教授新内容。
第二,练习方式多样化。以齐奏练习为主,训练整个团队的整齐度;
以“轮奏”为辅,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以及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必要时任意挑选学生独奏,检查其掌握情况,然后根据学生演奏反馈及时调整教学。
第三,老师主导,同学互助。待老师讲完要点,给学生自由练习的时间,在学生练习时给予帮助并挑选掌握情况较好的同学作为小组长,让她们帮助演奏上有困难的同学,这一做法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也锻炼了小组长的能力,另外,同龄人教学与教师教学也会有不一样的效果,因为他们是在同一知识水平开始学,“小老师”会把自己的学习心得以比较通俗、更易理解的方式传达给他所教的对象,当然,最终的教学效果,还要靠教师的密切关注,必要时给予帮助,把握课堂进度。
第四,创新弹奏口令,这是笔者认为对学生练习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前面已经介绍过众多的“和音”,面对较多的“和音”,低年级学生在练习时难免会有困难,既要关注谱面的“和音”标记,又要兼顾谱面上的标记在左右手上的呈现,于是教师让同学们以口令的方式进行练习。
(一)教师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
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主教老师进行访谈:第一,学生每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否达到教学目标。教师谈到“基本上是能达到的。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新知识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最为困难的时候,如刚接触‘和音’、转调练习以及最后的AB团合排,都需要花大量时间,在这些阶段大部分同学可能一节课还暂时无法很好的达到教学目标,总的来说,这一个月的曲目练习,同学们还是完成得非常出色。⑤”第二,小四弦作为课堂乐器的操作难度有哪些。操作过程中,首先有众多乐器教学都会遇到的问题,如课堂纪律难把握,零零散散的乐器声总会在不应该发出声音的时候发出,甚至会有乐器碰撞的问题出现,而中华小四弦作为弦乐器,需要调音,这样磕磕碰碰直接就导致了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调音。其次便是:小四弦虽说易学,适合初学者,但相对于口风琴、竖笛、其他乐器又会稍微难一些,在教授过程,更需要走到学生中间,发现她们的指法、技法等方面的错误,再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此看来,教授中华小四弦是一件创新也同样是一件艰巨的事,对于学生和教师的能力较以前有一定的要求。
(二)关于音乐素养的测试
在学习一个月后,笔者随意抽取了20位学生,对其音准节奏进行了简单测试,测试的内容包括:听音说出唱名、唱出笔者所弹旋律片段、拍出笔者所弹节奏、用中华小四弦边弹边唱《茉莉花》。测试完毕,发现学生几乎都能准确无误或较少错误地完成测试内容,在单独进行《茉莉花》弹唱时,也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感,并能唱奏出旋律的强弱以及曲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此外,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程度也有所提升。通过老师对中华小四弦的乐器来源、构造特色等多方面介绍以及学习了多首古诗词歌曲,学生们对古代相关的“弦歌礼乐”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在演奏的同时也体验到古人依弦而歌的生活情趣。笔者访谈了多位学生,他们都表示非常喜爱中华小四弦,因为学习中华小四弦的同时还可以学诗词,让背古诗变得更有趣。
(三)学生最喜欢的乐器及原因
此题采用主观题的形式,以弥补客观题的不全面,给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根据问卷情况可以了解到,由于是中华小四弦兴趣班的缘故,大多数学生喜欢中华小四弦,她们说到的原因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乐器本身的魅力:首先认为中华小四弦好听、有趣和好玩的人数占的比重比较大,其次便是认为中华小四弦好弹、容易记谱且能演奏许多好听的乐曲;
二是自身经历原因:有同学谈到之所以学习中华小四弦,是看到别人有中华小四弦,自己也想拥有或是因为没有学过其他乐器,唯一接触的乐器就是中华小四弦。剩下的小部分同学表示喜欢钢琴、古筝、琵琶、架子鼓、吉他等常见的乐器。在乐器教学中,面对各个孩子的天赋不同的问题,教师更要注重因材施教,给予及时的帮助。哪怕有一点进步、哪怕暂时的跟不上,也要肯定学生付出的努力,兴趣和信心在相对枯燥的器乐学习中显得更为重要。
中华小四弦的出现,使课堂乐器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程标准中提倡的乐器,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器乐教学的创新。在此次调研中,笔者再次感受到中华小四弦作为课堂乐器的巨大潜能,无论是对歌唱、演奏,还是创作、表现、合作等领域,都能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体验。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技巧提高的同时,对音乐所表达的内容,也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自弹自唱的这种形式,让学生成为了音乐的主人,以弦入歌,动听而婉转的伴奏音响,更让学生身心得到陶冶。
(一)多种唱奏形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以往大多数课堂乐器只能独奏,或者齐奏或者伴奏,只有小部分乐器具有多种演奏方式,而中华小四弦是集多种演奏方式为一体的创新型民族乐器,演奏方式不仅简单、音色好听,而且其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有密切的联系。在社团进行更深入学习后的学生,在音乐课可以承担起为同学伴奏的任务,很好地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理念——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二)掌握弹奏技能,充实学生音乐素养
通过对学生基本素养测评,学生从“无音准概念”到“准确唱出正确音高”这一变化就可看出。不仅是歌唱的音准,乐器的学习与音乐其他领域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节奏的把握、识谱速度、综合艺术表演等都有较大的影响。中华小四弦的学习相对于以往的乐器技巧又更丰富,但却在小学生可承受的能力范围,通过拨弦、挑弦、轮指、拍板、琶音、摇指等技巧技法的训练,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弹奏技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学唱诗词古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笔者跟课的一个月期间,师生以学习《茉莉花》为主,但在练习之余主教老师也加入了一些古诗词的弹唱,如《夜宿山寺》《画》等短小的诗词。这也很好地体现了音乐课程标准中倡导的音乐与除艺术之外其他学科的融合,在演奏中华小四弦时,同学们对诗词的记忆和理解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中已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传统文化更有了新的认知,这也就是中华小四弦作为课堂乐器的价值所在。
从教师的反馈和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以及学习后各项能力测评都可以看出,中华小四弦作为小学和初中课堂乐器是非常合适的,学习此门乐器后,对学生演奏、演唱、识谱、表现、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等方面能力都有一定的提升。在此次调查研究过程中,笔者也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华小四弦的无限魅力,并相信中华小四弦的教学不久将会在各大中小学的课堂中普及开来。
注释:
①吴斌《器乐教学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中国音乐教育》,2011年第12期,第6页。
②宗 、屠金梅《广州南阳里小学课堂乐器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乐器》,2020年02期,第39页。
③徐沁口述。参访时间:2021年3月11日。采访地点: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小学。
④吴斌《器乐教学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内容》,《中国音乐教育》,2011年第12期,第5页。
⑤徐沁口述。采访时间:2021年3月20日。采访地点:华南师范大学附属南沙学校。
猜你喜欢器乐乐器中华学乐器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乐器小太阳画报(2019年5期)2019-06-25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谈器乐在初中音乐第二课堂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演奏剧场”:器乐表演新形式——以筝作品《人生几何?!》为例人民音乐(2016年3期)2016-11-07关于举办“学院奖全国高等院校器乐比赛”的通知音乐生活(2015年5期)2015-12-01略谈器乐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以《金孔雀轻轻跳》为例中国音乐教育(2015年11期)2015-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