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亚茜
教育戏剧是源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普通教育中,后来逐渐拓展到特殊教育领域。教育戏剧本意为戏剧教学法,指在课堂上运用戏剧与剧场之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1]。教育戏剧将“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戏剧”只是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戏剧是载体,教育是重点,各种教育内容都能与戏剧相融合,通过戏剧的方式表现出来。将教育戏剧应用于聋校德育中,对聋生良好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形成以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教育戏剧的特征有以下五点:一是真实性。教育戏剧一般会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使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情境中通过虚构的角色、对话等设身处地地感知不同的情绪,产生多种情感体验。二是多元性。教育戏剧通常会设置戏剧冲突,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融入戏剧中,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推动剧情发展,以促进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例如,教育戏剧大都以合作的方式进行,有利于学生在此过程中形成集体意识和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教育戏剧需要学生对角色以及对话有一定的理解,学生在排练过程中可以不断提高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是渐进性。教育戏剧模拟的情境、人物和情节等,有助于学生在持续的排练中将外在的行为逐渐内化。在安排故事情节时注重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发展阶段等现实因素,使学生能够充分利用多种感官进入情境,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四是实践性。教育戏剧以实践教学为主,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获得体验性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也是主动思考和实践的能力。五是灵活性。教育戏剧的情境取材比较灵活,可以从历史故事、学生生活中的故事、社会上发生的热点新闻等素材中发掘出来。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在面对相同问题时也会产生不同观点的碰撞,对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促进作用。
聋生的道德感往往带有较强的情境性,直接感受到的具体情境容易引起聋生心灵的震撼与共鸣,引发他们的道德情感,继而支配他们的道德行为[2]。聋生喜欢有趣的故事,愿意参加各种活动,模仿能力很强。教育戏剧对聋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将现实生活情境引入教学活动中,建构出不同主题的场景,使聋生在虚拟环境下进行情感体验,关注聋生多种感官的综合运用。聋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能够快速掌握教育戏剧的创编过程与方法。教育戏剧对聋生的德育具有特殊价值,有利于加深聋生对道德本质的理解,同时能极大地调动聋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对聋生进行德育的有效方式。
(一)确定戏剧主题
生活是德育的源头,德育应回归生活,指导实践[3]。只有让聋生体验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冲突,形成相应的经验,才可能有效促进聋生的道德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聋生所面临的生活环境也日益复杂,仅根据教材上的主题进行道德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多数情况下聋校采用的还是传统灌输式的德育模式,难以有效激发聋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确定主题是教育戏剧的首要环节。主题的创编要从聋生的日常生活出发,解决聋生真实生活中的道德困境。
教师首先要对聋生的日常生活进行仔细的观察分析,挖掘聋生在生活中会遇到的道德冲突,将其作为德育的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做好教育戏剧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选择贴近聋生生活的主题,将德育内容和聋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创设多种社会情境,将抽象的语言具体化,以使聋生能够准确领会教育戏剧表达的道德内涵。科学地设置教育戏剧的情境能使聋生感到亲切、自然和放松,自然而然地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例如,聋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规则意识要比普通学生弱,教师可根据日常生活中插队的现象创编德育主题戏剧《你排队了吗?》,培养聋生的规则意识;
通过演绎身边人的抗疫故事《逆行者》,培养聋生的奉献精神;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节日,创编教师节主题戏剧《老师的一天》、母亲节主题戏剧《我的妈妈》等,让聋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二)分析剧本
分析剧本是教育戏剧的关键环节,能够加强聋生对剧本的理解,为戏剧表演打好基础。单纯依靠聋生自己琢磨文字版的剧本,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需依据聋生的个体经验,化抽象为具体,手把手指导聋生充分理解剧本。
在教育戏剧创编过程中,聋生是主体,教师是参与者。分析剧本时,教师要基于聋生现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现阶段的道德发展水平,站在聋生的角度分析其面对教育戏剧中预设的或生成性的道德冲突时的感受,帮助聋生理解剧本中的故事情节,让聋生充分了解自己的角色,并在揣摩角色、分析剧本的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形成更加清晰的自我认知。道德知识以及社会问题都比较抽象,教师在对剧本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引导,让聋生有效理解、体验、感悟和构建道德情感。在安排角色时,可让聋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角色,为不同特点的聋生的道德发展留下足够的选择和发展的空间。例如,根据《海因兹偷药》改编的戏剧《谁错了》的某个片段是母亲生命垂危,医师故意抬高药物价格,儿子无力支付高昂的药费,半夜潜入药房实行偷窃。教师可引导聋生分别代入儿子和医师的角色,从情感、法律的角度出发,从客观、主观两个方面深入思考谁对谁错,从而对故事情节和角色形成全面、深刻的认识。
(三)排练演出
排练演出是教育戏剧的必要环节,可以深化聋生对戏剧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的认识。聋生具有听觉障碍,在排练演出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聋生的视觉优势,加以合适的道具做辅助,帮助聋生更好地完成戏剧表演。
教师需依据聋生的视觉优势,选择合适的道具辅助演出。道具首先要满足戏剧活动的需要,并尽量具备实用性强、重复使用率高的特点,帮助聋生完善角色形象,顺利进入戏剧情境。聋生创作的美术作品也可以用于教育戏剧活动,如绘画作品,壁挂、中国结等工艺美术作品,还有泥塑、抱枕、编织物等手工美术作品。这些自制作品有利于激发聋生的自豪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例如,在《你排队了吗?》的表演过程中,在排队的队伍旁边粘贴“禁止插队”的警告牌,既符合戏剧主题,又能成为表演的一部分,同时还对聋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抗疫故事《逆行者》的表演中,通过准备口罩、防护服、面罩等道具,可以营造真实的抗疫氛围,让聋生感受到这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不仅有助于奉献精神的培养,同时有助于出门戴口罩这一良好习惯的养成。
教育戏剧追求的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参与者独特的体验与发现。教师应给予聋生发挥想象的空间,鼓励聋生在表演中大胆将自我表达出来。手语是聋生特有的沟通语言。除了用手语表达台词外,肢体的加入既能增加聋生形体和语言的表现力,又能让聋生在情境中加深感悟。聋生通过排练体验自己的角色与故事情境的关系,每次排练演出都能带来新的情感体验,提高表达能力,强化道德情感,培养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动能力。
总结反思是教育戏剧的保障环节,有助于聋生加深对所演角色和戏剧故事的认识与理解。总结反思不仅有助于教师进一步了解聋生内心的真实想法,还能够加强聋生道德认识,深化聋生道德情感,促进其真正将认识、情感、意志转化为现实中的道德行为。
演出结束后,教师及全体聋生可采用“提问—讨论—回答”的方式对戏剧主题进行深入讨论。首先,由教师提出问题,提问内容可以包括问题发生的原因、问题发生的过程与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发聋生的思考和讨论。然后,将聋生分组,对主要问题进行讨论分析。这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回顾剧情,梳理剧情中的关键情节,帮助聋生串联起所要表达的想法,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出结论。同时应注意根据问题的性质对聋生的回答作出要求,有些原则性问题要明确对错,有些问题可让他们依据自己的价值观进行回答。经由若干问题的呈现带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或者倡导某种价值导向,对聋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体验、价值判断和行为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教师组织聋生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及自己的收获。通过相互分享和交流,聋生可以感知他人眼中的自己,从客观、理性的角度审视自己,不断地进行自我认知,形成比较完整的自我概念,从而达到自我认同的目的。在与他人沟通交流过程中,聋生形成愉快的情感体验,掌握沟通交流技巧,丰富自身对社会及事物的认识。
例如,教师根据《谁错了》的情节设置问题:“你认为儿子的偷药行为是正确的吗?为什么?你怎样看待医师的行为?如果你是医师你会怎么做?”在自由讨论后,引导聋生得出结论:“偷药这个行为是违反道德及法律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其他正确的方式来获得药物,例如拨打举报电话,让医师得到应有的惩罚。”之后通过一系列的提问讨论,如“你喜欢哪个角色,主要原因是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你当时是怎么解决的?你现在会怎么解决?”,聋生将自身经历与戏剧故事联系起来,通过反思总结达到教育目的。
猜你喜欢聋生戏剧道德有趣的戏剧课快乐语文(2021年34期)2022-01-18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戏剧“乌托邦”的狂欢金桥(2019年11期)2020-01-19把握“三个基点”,助推聋生数学探究江西教育C(2019年10期)2019-11-26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1期)2019-11-25聋生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教育研究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年10期)2019-11-15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培养低年级聋生看图写话能力的策略小学生作文辅导(2018年18期)2018-11-29戏剧类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