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舍宁秘书网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研究

时间:2024-01-15 09:45:02 来源:网友投稿

刘志杰

(山东省临朐县全域旅游服务中心,山东潍坊262600)

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了人类文明发展进程[1],是民族之魂,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部分靠口传身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消失[2],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问题就提上了议事日程。

1.1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

文化遗产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3]。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意义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许多传统技艺类和传统戏剧类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得到挖掘保护和传承发展,并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传承发展模式。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不断面临着各种挑战,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呈现出进度缓慢甚至停滞的状态。为更好地保护传承发展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其重新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创新思路,运用多种渠道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真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用起来、传下去,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服务大众,并通过保护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式带动乡村振兴。

1.3 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现状

在人类历史上,各地各民族边创造、边实践、边研究、边传承,产生和传承了大量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体来说,国外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相对早一些,研究成果较多,而我国虽然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大国,但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工作研究较晚,研究成果相对较少,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诸多优秀成果。

1.3.1 国外研究现状

Mounir Bouchenaki 指出,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属性存在传承性,这就促使了它在文化保持与传承链条上表现出相对弱势,极易受所处地理、人文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改变。Branislav Hazucha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调研之后,建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者也是一个社区,则社区应尽持有者的责任,以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力度达到最大化,而这一责任的落实主要源于当地政府的重视和政策。Paul Schafer 提出政府部门在针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过程中虽然具有快速和精确的优势,然而还会不可避免地发生遗漏情况,相关部门持续改进自身的系统,也应当注重借助民间组织的力量作为其必要性的补充[4]。

1.3.2 国内研究现状

邓启耀撰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多重真实、多维整体与多脉传承》认为,生活场景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表现为多重形态:传统形态,次生形态与异变形态等,具有动态性,活态性与可共享性,且程度不同。司一鸣撰文《新时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研究》认为,非物质文化作为民族文化之精华,作为人类文明重要财富之积淀,蕴藏着人类独特之智慧。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反映了民族文化发展的过程,又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有着鲜明的独特性,地域性以及民间性。

临朐县地处山东省中部、潍坊市西南部,是全国首批文化模范县,素有“书画之乡”“小戏之乡”的美誉。目前临朐县共有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 大门类,具体如下。

2.1 传统音乐类

渔鼓书,是由临朐县寺头镇锡河巷村孙家先人在明末清初打竹板唱门子发展而来,其表现形式为一个人一边说唱,一边敲打渔鼓和简板。他们说唱的传统书目或小段都是根据渔鼓书的特点自己改编或编写的,经孙家近十代人对渔鼓书的传承改进,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唱、说、念、奏等特点分明的说唱形式。

2.2 传统舞蹈类

洼子跑麒麟,是流传在临朐县洼子村的传统舞蹈项目,距今已有近200年历史。清朝道光年间张氏族人奔赴绍兴学习“跑麒麟”,学成归来前,从绍兴购买麒麟1 对、麟羔1 只、旱船4 只、高灯1 对,在临朐当地传授技艺并经常组织表演活动,受到村民的喜爱。洼子跑麒麟主要在春节、元宵节演出,表演过程中经常伴随民间杂耍项目,场面宏大热闹。

2.3 传统戏剧类

周姑戏,原称“肘鼓戏”,流行于山东省临朐、青州及沂源等地,已有200 多年历史。周姑戏与五音戏、茂腔同处一个戏曲母体内,而在唱腔、曲牌上却迥异于五音戏、茂腔,其演唱形式古朴原始、唱腔美轮美奂、很有山歌韵味、乡土气息浓厚、艺术风格独特。周姑戏演唱题材大多以民间传说为主,以风俗民情为表现对象,体现劳动人民意愿,深受广大群众喜爱。代表作品有《亲家婆顶嘴》《思春》等。

2.4 传统武术类

太祖长拳于清朝康熙年间传入临朐县境内。太祖长拳,不仅能修身养性、提高品格,还能强身健体防身。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太祖长拳在原先拳术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其他拳术的精华,融合其中,更加讲究实战、形神兼备、劲力浑厚、刚柔相济,处处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相融。在漫长的历史传播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集攻防能力、养生内功和文化为一体的完美体系,充分展示了古老中国在健体领域方面的实效,是先辈们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

2.5 传统美术类

临朐手绘年画始于远古的“门神画”“炕头画”。最早可上追溯至清朝末年,民间艺人首先对当地典型的民风民俗场景进行构思,然后在纸上直接画上图案、描绘色彩的年画样式,具有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艳丽,格调拙朴,内容欢快,充满浓厚乡土气息,时代感强等特点,为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

2.6 传统技艺类

临朐桑皮纸又称“山东老纸”,素有“寿纸千年”的美称。历史上的临朐县是养蚕大县,境内遍植桑树,龙泉河水从纸坊村中横穿而过,为桑皮纸的生产提供了优质水源,自古就有“好水好皮,捞纸不愁”的俗话。桑皮纸制作技艺,以青石山区的鲁桑嫩皮为原料,经泡皮、洗皮、卡碓子、切瓤子、跺瓤子、撞瓤子、捞纸、榨干、扫纸、理纸等72 道工序精制而成。临朐桑皮纸呈乳白色,手感绵软,吸水性好,防虫蛀,易保存。

临朐红丝砚已有1 600 多年的制作历史,其制作过程分为图案设计,裁料,雕刻,上蜡出光4 个过程。一是图案设计,制砚者以不同质地、颜色、质地疏密和分布情况为依据,设计出与一定形制相适应的图案;
二是裁料,除个别做随形砚以外,多出于本意的需要取其中部分,裁去其他部分,决不贪大影响形制;
三是雕刻,主要是追求寓意,行笔豪放大气,用简洁的刀法来反映意境,在雕刻手法上主要是浅雕、浅浮雕,透雕运用很少;
四是上蜡出光,有细磨、冷擦、热擦、吃蜡、磨光等10 余道工序,使亮度增加,纹理更加清晰,提高其观赏和实用价值。

2.7 传统医药类

真武追风膏是用多味中草药配方制成的外敷膏药。经过原药材培植、采收、处理、膏药制作等工艺流程制作而成。真武追风膏制作技艺有着严密的工序,独特的配方,精细的操作,严格的标准与独到的制作等。传统的炮制技艺蕴藏着独有的手工技巧与深邃的医学内涵,展现着我国中医药技艺的创造力,为人民群众解除病痛、强身健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王氏鼻炎膏是由多味中草药奇效配方制成的外涂膏药,它由二十几味中药原料打碎研磨,药粉混合后加入植物油搅拌均匀,配制而成,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疗效显著。

2.8 民俗类

东镇沂山祭仪2014年被确定为国家“非遗”工程,是对沂山特有的帝王文化、镇山文化和民俗文化进行发掘和整理编排而成的祭仪,其主要形式有乐、歌、舞、礼等4 种,并以礼仪与歌舞相结合为媒介,全面复刻祀山全过程,全面展现古代祭仪之圣洁与庄严,寄寓国泰民安之美好愿望,体味中华千年文化之悠久。

3.1 打造“沂风朐韵”非遗聚集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区建立于2021年,建筑面积6.9 万平方米,集文化交流展示、休闲旅游、读书学习等于一体。聚集区的搭建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及外来客人的到来,他们在这里品文化、尝美食、赏山水,成为临朐文化和旅游的重要集散地。

3.2 促进文旅深度融合

当地文化和旅游部门每年定期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走进沂山风景区、老龙湾风景区、石门坊风景区、红叶小镇等景区,开展内容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活动。临朐手绘年画系列、临朐银饰系列、临朐红丝砚系列、临朐石雕系列、临朐红木雕刻系列、临朐黑陶瓦盆系列、临朐根雕系列、临朐蓝印花布系列、临朐木板烙画系列、临朐锔艺系列、紫金石系列、临朐手工箅子系列等百余个系列传统与现代结合的文创产品进行集中展示展销,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给当地群众献上“色香味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盛宴。

3.3 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培训

人才是非遗项目传承的基础,培训是人才培养的手段。为壮大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队伍,临朐县借助高等院校师资优势,达成了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关系。截至目前,已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才500 余人,为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做好了人才储备工作。

4.1 政府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宣传力度不够

近年来,尽管当地政府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加大宣传力度,但是与期望的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目标仍有差距,当地普通百姓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意识仍较淡薄。

4.2 当地财政部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投入不足

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资金补助90%来源于中央及省级补助,当地政府由于财政基础薄弱,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投入几乎为零,使得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无法继续传承下去。

4.3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

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一般都在50 岁以上,多数年轻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缺乏兴趣[5],这就造成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

4.4 文创产品创新不够,缺乏新意

当地文化机构和非遗产传承人在开发设计文创产品时,未能将传统性和时代性较好地融合到文创产品中,导致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创品牌。

4.5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与旅游融合不够

尽管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众多,但是除了冶源街道的北杨善剪纸和手绘年画、桑皮纸制作工艺及柳山镇酱菜制作被列入当地旅游线路之外,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未被列入,导致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验感一般。

5.1 政府带头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政策

当地政府应当制定完善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政策,起到主导性作用,只有在政府的领导和带领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行业才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联起手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6]。

5.2 加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力度

除了利用当地主流媒体广泛宣传普及非遗知识外;
文化和旅游部门要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进社区等多种形式,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度,增强保护传承意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

5.3 加强企业合作,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资金渠道

当地企业的加入,从多个方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能起到重要作用,积极吸纳企业资金,促进多元化参与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资助,不仅能促使其产生经济效益,还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5.4 引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能转型

改变非遗传承人固有的传统思想,通过培训学习等多种形式教授非遗传承人数字技能,让他们熟练掌握线上平台的操作技能;
注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不光有常规的展馆还要配备直播间、数字化设备等内容,方便传承人学习使用,多渠道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壮大。

5.5 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路线,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推出非遗文化旅游路线,在路线中增设各种不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增强游客体验感,并积极参加国内外非遗文化交流活动,向全世界展现中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

5.6 加快文创产品创新步伐

根据不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类别特点分别进行传承创新,如传统技艺类中餐饮美食类食品预制菜的研发,传统医药类项目研发各种药包,传统美术类项目研发DIY 玩具等,在研发方面应注重实用性和文化性结合,使研发出的文创产品做到有趣、有用、有品。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临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保护和传承相关对策。一是地方政府与文化和旅游部门要提高认识,主动担当,发挥职能,加强转型转化与创新,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大“换血”、大改造。二是通过数字化、网络化等现代化的手段进一步吸引年轻一代的注意力,打破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业人群年龄相对较大的困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下一步的传承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三是引导社会各界充分认识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凝聚共识,踊跃参与,共促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发展。

猜你喜欢临朐临朐县文化遗产与文化遗产相遇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因问题而询 为落实而问——山东省临朐县人大常委会对代表建议办理工作进行专题询问公民与法治(2020年24期)2021-01-07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临朐县第十二届观赏石展销博览会开幕宝藏(2019年11期)2019-10-20花鸟剪纸艺术大观(2019年29期)2019-10-12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赤峰学院学报(蒙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4期)2018-12-05山东临朐观赏石展销会隆重开幕宝藏(2017年11期)2018-01-03临朐金秋笔会中华诗词(2017年2期)2017-11-08临朐金秋笔会中华诗词(2017年1期)2017-07-21《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文化遗产(2017年1期)2017-02-13

推荐访问:临朐县 文化遗产 传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