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倩
(太原理工大学)
在高校育人过程中,一般只强调对学生在所选专业学科等方面学习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能够在具备这些专业技能的基础上,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和人类。但是在新时期背景下的高校育人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明确对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因为在具体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具备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够对于他们的思想产生重要的影响,还能够有效引导他们的日常生活与实践,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能够运用核心价值观提升对于自身的要求。因此,在当前高校思政育人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在正常的专业教学之外,给学生加入更加系统化的思政教学路径,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核心价值观念进行集中的培养和加强。利用专业的思政课堂去发现学生身上所蕴含的美德和品质,从而让他们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统一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另一方面,则可以将思政教学的元素融入到日常所开展的其他课程教学过程中,然后共同组成课程思政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能够结合专业知识对于核心价值观进行明确的树立,从而在往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守自身的核心价值观,杜绝学生在校内外做出违背价值观的一些事情。
(一)轻视学生思政教育,缺乏立德树人目标
在当前的高校育人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强调学生在专业学科方面的学习,在此过程中才能够让学生掌握专业的技能,从而在未来就业的过程中才能找到比较满意的工作,让学生在自己的专业岗位上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但是在此过程中,对于学生来说思政素养的强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无论在当前的学习还是在未来的就业中,思政素养都是学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帮助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有更加长远的见识和目光[1]。但是当前一些高校在育人的过程中容易轻视对于学生的思政教育,在教学中缺乏专门的课程支撑,或是在专业教学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教学元素。这样的教学现状导致高校在育人中缺乏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自然缺乏有效的引导和纠正,对于学生在思想道德方面的影响并不显著。
(二)思政教学内容浅薄,忽视核心价值观
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教师一般依托于课本内容给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但是在此过程中给学生所呈现的思政知识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只知道围绕着课本进行,缺乏对外拓展和创新的意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发现在进行思政教育过程中的内容比较浅薄,缺乏有效的深入引导,以及在思政教学中融合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这就导致核心价值观的教学在思政课堂上容易受到忽视,在针对学生的教学过程中也没有对于他们的价值观进行考察和分析,从而让大学生的价值观理念很容易在这个时期出现问题。尤其是在当前的社会风气下,外来的文化的侵袭难以抵挡,一些学生在高校中容易崇尚西方文化,从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的价值,变得“崇洋媚外”,缺乏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就需要结合大学的育人目标对于思政教学的内容进行创新和变革[2]。
(三)尚未建立课程思政,缺少专业教学融合
在高校各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设置专门的思政教学课程,还需要能够将思政教学的相关内容能够充分地融入到专业教学领域中,在此过程中给学生构建起一个更加完善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能够掌握思政教学的内容,对于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思政素养实现双重的提升[3]。但是当前高校在育人和帮助学生建立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尚未建立起课程思政的相关内容,在此过程中缺乏思政与专业教学内容的融合。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不知道如何在专业课程中加入思政知识,教学的模式也比较刻板,缺乏灵活运用思政知识活跃课堂的能力。
(一)有利于强化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之所以要将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作为课程的核心目标,主要是因为核心价值观对于学生有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在思政教学的同时有利于强化针对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并且也可以促进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全面发展,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在思政素养方面获得有效的提升。因此,当前的高校就需要围绕着思政教育如何开展这一问题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从学校各项思政工作研究的理论背景、现实状况、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解决对策这几个方面展开进行分析和研讨,具体内容涉及到志愿服务育人、就业育人、朋辈教育、学风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模式探索等方面[4]。这样的教学理念有助于推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打造思政金课,使之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毕生难忘、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有利于提升政治觉悟,加强公共参与意识
在当前的高校育人过程中对于大学生的思政素养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思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努力打造高质量的“金课”,并且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大背景下,开展思政课专题教学,有利于强化学生整体的问题意识,加深理论的深度和内容的针对性,促进思政课教学从知识层面向价值层面转换,真正入脑入心。这样的教学思路有利于提升高校学子的政治觉悟,并且能够认识到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公共参与意识。从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学目标出发,按照党和国家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意见和要求,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凝练若干个专门研究或讨论的专题,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方式,有效地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学生学习热情,使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之余能够继续提升自己的课程[5]。
(一)教学文化双向熏陶,引导学生核心价值观
在针对大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思政课堂和校园文化的双向教学熏陶,在此过程中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在接受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思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对于学生核心价值观进行引导的过程中,教师更要从科学的教学思路和理念入手对于当前的思政教学模式做出创新,从而让学生可以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思政知识,发掘核心价值观对于自身的引导作用。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于当前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分析,可以认识到在当前思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可以对下一阶段的思政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6]。在思政教育中教师更要认识到大学生思政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生命线,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和战略工程。因此,需要在其中抓紧核心价值观的教学重点,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风清气正的校园环境。要求思政教师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且能够在工作中牢牢谨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团结协作、奋发作为、共同努力,推动学校育人工作的内涵发展,同时可以为了建立更加完善的高校育人模式而努力,让学校可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高校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并且也要认识到自身在育人的过程中还承担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因此,不仅是高校的思政教师要重视思政教学的熏陶和引导作用,学校党政领导也要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此过程中还应该塑造优秀的校园文化,通过这些校园文化去影响学生,让广大高校师生认识到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条件和对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来了一系列不容忽视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在思政课堂上需要基于培养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充分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强化思想引领的作用和价值,真正提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时时刻刻保持教学的先进性,从而可以聚焦于时代和需求和特点,遵循思政教学工作创新的规律,由此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明确高校在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根本目标,完善思政教育相关的体制机制,用心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二)加强思政舆论引导,加固学生核心价值观
在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要实现对于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还需要在学校范围内容加强对于思政教学的舆论引导,在此过程中可以选取一些思政教学的相关社会热点案例和素材,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让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得到加固。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当前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重要性着手,认为高校加快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论述精神,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切实把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这样才能将高校的育人真正落到实处,从而对于思政教学的创新和推进发挥更大的帮助。在加强针对学生的舆论引导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点强调从“加强顶层设计”入手,在此过程中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理论及明确在思政教学中的具体实践措施,让教师自身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中的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更加地清晰和便于入手进行优化。其次,教师还要从“完善教学体系”着手,明确认识到当前高校在课程思政方面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取得的成绩,在此过程中充分吸取相关的教学经验,让以后的思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7]。除此之外,还需要在思政育人的过程中重点开展教师培训,重点强化对于当前思政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实时监管及若干不足做出相应的反思,从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思政元素融入”等列入教师教学评价中。在舆论引导下,教师还需要丰富思政课程体系上增加相应的实践环节,在高校中的每门专业课都涵盖1-2个课堂外实践教学品牌活动,在思政实践中充分丰富案例与视频资源,用好新技术、建立思政信息化教学等。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教学举措和创新转变,从而可以加固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更加长远的目光看待自身的发展。
(三)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学生核心价值观
在针对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提升思政教师专业教学能力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并且从中强调和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讲好高校思政课的重要意义。思政教师需要利用业余时间进行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提升,学校也需要给教师开展定期的教育培训,加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专业素养,从而可以让他们围绕思政课实践教学创新与发展和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深入研讨、贡献智慧,共同办好高校思政课、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在当前国内众多高校中,已经有大部分的高校都十分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工作,并在组建优秀教师团队的过程中,持续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将“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思维”等模式融入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育,多维度搭建实践教学网络平台,实现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新愿景,提升教学实效。在此过程中也要继续提升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力求推动信息化思政教学的创新转变,从而开拓出更多的思政教学平台,让学生的核心价值观能够在媒介教学背景下受到深刻的影响,让思政教学的渠道拓展到网络上,让学生在上网时能够明辨是非,掌握信息搜集和筛选能力,避免一些鱼龙混杂的信息对于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在未来,学校将继续构建完善的思政教学师资体系,在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探索创新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模式,全面推进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课上课下、线上线下和校内校外融合发展新模式。
(四)开展思政实践教育,发挥价值观指导作用
在高校中开展思政教学,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课堂上的理论教学之外,还要重视给学生开展实践教学,在此过程中能够发挥实践对于学生的影响力,以及价值观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在高校中可以组建青年志愿者团体,定期开展一些社会中的公益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中更好地深入基层,在此过程中感受到当地一些居民的生活环境,此外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养老院和福利院等地方,在其中可以结合理论宣讲、文化娱乐、医疗服务等活动,积极投身到社区建设的服务一线。在这样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体验感,让他们意识到如何运用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实践,能够在具体的实践中充分运用好每一个机会,让自己的得到有效的磨炼和成长,从而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上都能够做到尽善尽美。
综上所述,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于大学生的培养,实际上也是对于国家建设人才的培养,在此过程中如何让大学生具备更加优秀的个人能力和思想品德,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能够致力于社会更好、更加稳定的发展,就需要在此过程,重点考察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取向,由此才能够在当前的高校教育背景下给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思政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价值观育人思政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我的价值观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2年4期)2022-04-28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6期)2021-06-09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知名企业的价值观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6年6期)2016-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