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卫东,柏平,刘百惠,胡娜,侯辰阳,李丽英,姜大伟
(1.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临沂市老年病医院,山东临沂 276000)
专业群一般是由3-5个服务面向相同、专业技术领域相近、学科基础相通的专业组成的集合。老年健康服务专业群是以全方位、全周期老年健康产业为链条,以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为核心组建的高水平专业群[1]。本文对老年健康服务专业群的构建背景、结构框架、建设思路等进行论述,分析并总结专业群建设中的经验和困惑,以使专业群建设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
国家统计局2020年度统计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57%。参考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的定义:一个地区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10%以上,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以上。按照此标准,从2000年开始,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政府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支持我国的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老年健康产业的发展,大量社会资金也纷纷涌入老年健康产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全国养老机构有3.8万个。目前,老年健康服务产业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是健康养老产业链的人才队伍匮乏。第一,老年健康服务产业属于新兴产业,目前尚缺乏目标定位准确、培养模式成熟的固定专业,专业与产业之间未有效链接,整个产业岗位集群尚处于研究分析阶段。高等职业教育的护理、康复治疗技术、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是我国老年健康服务行业的主要相关专业,这些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的学生“规格”与行业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2]。第二,人才培养定位不能对应老年健康服务岗位的需求,老年健康服务岗位不等同于养老院的“护工”,护工的主要任务是给老人洗澡、喂饭、打杂,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应面向老年照护、慢病康复、健康教育等工作。目标定位与岗位需求脱节体现出的核心问题是产教融合不深入、不衔接,“教”未连接到产业,“产”需求未延伸到教育[3]。因此,培养复合型、高素质的老年健康服务专业人才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重点。
(一)结构框架
专业群的“结构”是建设的基础,是形成专业群的内在逻辑体现[4]。专业群的“框架”应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学校的专业优势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围绕产业链、职业岗位群、学科基础进行构建。专业群的“框架”是一个专业群建设的“灵魂”所在[5]。老年健康服务专业群主动适应《“健康山东2030”规划纲要》对老年健康服务人才的需求,紧贴产业发展新业态,基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原则,根据“产业链、岗位群、人才链”的对应关系,构建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为骨干、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为核心、针灸推拿专业和社区康复专业为特色的专业群。该专业群内各专业职业岗位相关、技术领域相近、专业基础相通,对接老年健康服务产业中的养老照护、健康教育、慢病康复等服务需求,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诊疗、疾病康复、健康养生中的特色优势,进行“康+养+医+护”为一体技术的集成。老年健康服务专业群要做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升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发挥针灸推拿特色优势、扶持社区康复专业、推动专业群课程体系发展、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和实训基地建设,逐步建成对接老年健康服务产业全链条的特色专业群。
(二)构建逻辑
专业群中的所有专业同属于“大健康”产业,主要的服务面向包含疾病康复、老年照护、慢病管理、医疗保健等健康服务类机构。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老年照护、慢病康复、中医临床、健康教育与咨询等全程、全方位的健康服务工作。各专业有序、协同发展,可以共同为老年健康服务、医疗卫生等提供专业人才。专业群内的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有共同的健康专业知识,有共同的健康服务理念。专业群的组合能打破各专业间的壁垒,促进专业协作,实现课程、教师、资源的增量共享。
专业群建设的优势在于打破传统单个专业建设的独立性、有限性和局限性,克服专业单体资源不足、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劣势,所以又可以将专业群建设内涵理解为促进不同专业协同、融合、互补发展的一种顶层制度设计[6]。传统模式的单个专业很难适应新的产业集群发展对专业人才的新要求,因此,许多学校以专业群建设作为带动学校整体内涵建设的有力抓手[7]。
(一)建设目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专业群建设要构建包括预防保健、老年照护、健康教育、康复护理、疾病诊治、安宁疗护的老年健康服务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三教”改革,全面“引企入教”,构建“双元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专业群建设要打造以行业专家、骨干教师为主体的跨界融合高水平双师队伍,重构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接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同开发新型“活页式”“可视化”教材,配套开发对标职业标准的信息化、优质化教学资源。
(二)建设路径
1.制订“一群多能”的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安排教学任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整个培养目标、培养方法、培养过程的总体设计,是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实施人才培养的基本依据,也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主体和核心[8]。
老年健康服务专业群按照“培养目标多元化、学生发展个性化、课程设置模块化”的思路,创新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打通人才成长通道。新的培养方案的主要特点:一是更新专业群的培养理念,从“专业—职业—岗位”的单一培养模式到“专业群—职业群—岗位群”的多元化培养模式,群内各专业优势互补,有效利用群内的教学资源促进专业群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是按照“基础能力课程共享、专业能力课程互补、综合能力训练项目提升”的原则,整合专业教学内容,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化+高层拓展”的课程体系,群内所有专业的底层共享课程相同,中层分化核心课程各具特色,高层拓展课程提升职业核心技能。
2.重构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
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着力点和发力点是课程体系重构,群内底层共享课程主要是“平台”课程,主要由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人文素质课程构成。专业群中层分化课程主要是技能核心课程,由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的相关课程组成。专业群高层拓展课程主要是拓宽岗位服务面向,提升专业群内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对接老年健康服务产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教材是专业群建设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教材不但是知识的载体,更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课程思政教育更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首要任务。在网络化资源、数字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些常规的、传统的纸质教材最终会被可视化、多样化、动态化、智能化、形象化的其他介质教材所替代。教材不再体现为传统的文本,而是能满足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线上与线下的一体化,包含有音频、视频、动画、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数据库及试题库等资源的一体化教材、活页式教材。
3.师资队伍提升与优化
专业群建设要打造服务专业群的教育教学、社会服务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创新团队[9]。专业教师要依托专业群建设,提升个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专业群建设要以群内名师为引领、以学术骨干教师为支撑、以培养青年教师为动力,提升群内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专业群建设要选聘优秀行业专家担任产业教授,壮大行业专家型兼职教师队伍。学校要以专业群建设为驱动,打造一支名师领衔、德高技精、国际视野、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职业院校“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这既是专业群建设从“专业服务产业”向“专业群服务产业链”的重要转变,也是专业群建设从“专业对应岗位”向“专业群对应岗位群”的必然转变[10]。数十年来,高职教育沿用传统的“专业”概念,学科化思想严重,明显的专业分割限制了专业的服务能力,缩窄了学生的就业面,进一步误导学生强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论学习,却忽略专业技能,这也是一直困扰职业教育从“层次”向“类型”转变的重要原因,因此,从专业建设向专业群建设的转变势在必行[11]。
以专业群建设为抓手确实是提升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途径,专业群建设可以带动群内专业实现专业的“增量”发展,使学生得到诸多“实惠”,比如学生可以学习更多课程、有学习多项技能的选择、有更为广阔的就业面等[12]。但专业群建设在建设过程中也面临诸多困惑,比如:专业群组建好了,“管群”却出现困难,“群主”要管理其他院系的专业、课程和师资;
对专业群建设的评价体系和动态调整机制尚未明确;
同一专业群内的学生在高考录取时是按专业录取的,学生可否在群内调换所学专业等。
总之,在一个越来越开放、包容、跨界发展的时代,在职业教育逐步从层次向类型转变的过程中,专业群建设将会是一个边建设、边总结、边发展的过程,这是时代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我们需要通过专业群建设培养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水平复合人才。
猜你喜欢岗位康复专业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意林(2021年15期)2021-08-27专业降噪很简单!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9年3期)2019-03-30专业化解医疗纠纷人民调解(2019年3期)2019-03-16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乡村地理(2018年2期)2018-09-19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特别健康(2018年2期)2018-06-29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领导决策信息(2018年50期)2018-02-22走进“90后”岗位能手中华儿女(2016年14期)2016-12-20实施HR岗位轮换 打造复合型HRM团队现代企业(2015年4期)2015-02-28张晓东:倒在岗位上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中国卫生(2014年6期)2014-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