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洁玮,陈媛安容,姚星成,曹 浩
(中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清末民初在“西学东渐”“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潮的影响下,担负“启蒙”“救亡”学堂普遍建立,据统计:1907年全国有中学堂398所,各类小学33605所,大约百万学生在新式学校接受普通教育。当时的教育理念在学堂通过乐歌文化这一形式广为流传,学堂将现代国家观念、国民意志在教育中进行表达,在教育中对现代文化进行传播。
知网收录了自1982年以来的2136篇清末民初学堂教育相关文献,其中学术期刊论文1233篇、博士论文89篇、硕士论文638篇、国内会议46篇、国际会议11篇、报纸3篇、图书3部。从1998年开始,清末民初的学堂教育成为一个研究热点,研究者们对学堂的体制、类别、影响、文化、教育理念的研究热度居高不下,我们可以从文章发表趋势图中窥见一斑(详见图1)。收录的第1篇相关文章是林乙烽在《徐州师范学院学报》上刊登的《清末民初的中小学教育》(1982-06-30),文章论述了清末学校与科举虽相辅而行,但清朝封建统治者对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并不重视,民初私人设学风气使得中小学教育得以发展;
王笛在《中国农史》上发表的《清末民初我国农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1987-04-02),论述这一时期因为清廷实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推动了近代学堂的出现,而农业学堂在提倡农学、振兴农业,促进农业教育有着积极作用;
张友刚、尹红在《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发表《清末民初时期的音乐教育》(1989-12-31),文章对1898-1919年这一历史时期的音乐教育在音乐教育思想、音乐教育体制、音乐教育内容、音乐教育方法等方面变化进行了较为深刻的论述。
图1 研究趋势图
学堂教育的萌芽、确立到风靡一时并非一人之功,也非一蹴而就,它与当时社会发展的各个因素息息相关,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在知网上我们发现在撰写的清末民初的教育文章有1069篇、对女子教育的文章有21篇、对该时期黑龙江这一地域的教育研究有14篇,对于留学生的教育研究有13篇。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这一时期教育思想、宗旨的研究
清末民初这一时间阶段不但是中国社会转折时期节点,也是中国教育转型时期节点,尽管清末民初的教育方针发布时间前后相距不足七年,却因为经历了近代中国历史上最为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而不可避免烙上了时代印记。梁尔铭在《教育学术月刊》上发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阶段特征》(2015-05-15)中指出:“中国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持续的进程,当今教育现代化实际上是晚清以来教育现代化的延续”。在知网上对于清末民初这个时间节点的教育文章有138篇,关于新式学堂的文章有28篇,新式教育的文章有26篇(详见图2)。其中刘正伟、薛玉琴在《浙江大学学报》发表的《清末民初蔡元培对西方道德教育理论的传播》(2012-11-10);
陈鹏在《历史教学》上发表的《清末新政前后的黑龙江少数民族教育述评》(2007-09-16);
杨齐福剖析了新式学堂教育带来的进步因素,而吴敏霞在《福建师范大学学报》上发表的《清末民初新教育“转型期综合征”之探析》(2013-11-14)则探析了该时期教育的不足;
杨天平在《教学研究》上发表《简论晚清至民初的教育宗旨》(2002-04),文章论述了中晚清政府的教育宗旨与民初政府的教育宗旨既有一脉相承与相似之处又有本质的区别与差异。
图2 研究学科分布图
从传承联系来说,晚清与民初的教育都是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全国教育的管理而采取的手段,都在不同程度上充分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国家的教育意志及其关于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总政策和总纲领;
就二者的区别来看:清末的教育宗旨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性质特征,侧重于对受教育者的目的和要求;
民初的教育宗旨具有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色彩,更加偏向于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教育内容和措施。
2.2 这一时期教育与学堂乐歌文化的关系研究
中国教育现代化在清末民初这一时期因为西方教育的传入而兴起,新式学堂的兴办使得学堂乐歌文化在教育中得以延伸。中外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在学堂文化中不断地进行着碰撞与交融,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影响着中国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和方向。知网中关于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留学生、留日学生研究颇多,如汪朴在《中国音乐学清末民初乐歌课之兴起确立经过》(1997-01-15);
田正平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嬗变中的留学潮流与民国初年的教育改革》(1995-05-15);
李喜所在《社会科学研究》上发表的《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变革的良性互动》(2004-09-28);
毕苑在《南京大学学报》上发表《汉译日本教科书与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建立(1890-1915)》(2008-05-30);
还有学者对学堂乐歌的历史意义及其影响的研究:如汪毓和的《乐文化交融下本世纪上半叶地中国新音乐》论述了20世纪初在近代西方文明影响下产生的、完全不同于中国原有传统音乐的新型音乐;
张静蔚《中国音乐史料汇编(1840-1919)》《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珍贵文献纪念中国音乐改良说发表100周年》《张骞与学堂乐歌》探究了学堂乐歌“新音乐”的意义;
张乐《此匪石非彼匪石》、陈聆群《从新披露的曾志忞史料说起》,孙济南《中国第一部官方统编音乐教材——乐歌教科书的现身与考索》,《李叔同——弘一法大师音乐行止暨研究史料编年(1884-2010)》对学堂乐歌中代表人物、文论的探究。学堂乐歌文化与中国教育之间的关系影响并非简单的先后交替关系,而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相当长时期内共存和交相辉映。
2.3 这一时期实业学堂、女子学堂、劝学所教育的研究
清末民初兴起的“洋务运动”在图强救国的思想引领下引进西方科技,举措有广开机器局、造船厂、练翻译员、遣留学生等。兴办学堂教育与“兴女学”的思潮成为一种社会共识,知网上关于清末民初实业教育有13篇,实业学堂文章15篇,军国民教育文章12篇,师范学堂文章25篇、女子师范学堂文章13篇,劝学所4篇。如姚琦在《韶关学院学报》发表的《清末民初实业救国思潮及其影响》(2004-01-30)论述了清末民初实业学堂的实业教育不仅丰富了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和经济学说,而且推动了清末民初中国的实业建设和早期现代化进程;
贺飞在《景德镇高专学报》发表的《私塾与学堂:清末民初吉林教育的二元结构》(2012-12-15);
陈雁在《人民论坛》发表的《近代中国女性教育是如何发展起来的》(2018-03-1);
章征科在《历史教学问题》上发表的《清末民初新式女子教育略议》(2002-02-15)论述了在维新知识分子倡导下,中国女性也应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学堂的女学生也成为引领时尚风潮、女人也逐步成为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人群。
2.4 这一时期学堂教育与社会思潮的研究
清末民初时期的学堂教育使得中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动,使得通人之学被专科之学取代,使得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行为规范前后截然两分。桑兵发表在《近代史研究》上的《清末民初传播业的民间化与社会变迁》(1991-12-27);
发表在《中山大学学报》上的《晚清民国的知识与制度体系转型》(2004-11-30)》;
胡伟希在《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中国近现代知识分子心态与社会思潮——从清末民初到五四时期的考察》(2007-10-20);
郝锦花;王先明在《文史哲》上发表的《清末民初乡村精英离乡的“新学”教育原因》(2002-09-29)指出,新式学校的迅猛增加使得“新学”教育机会得到极大的拓宽。取代往日“旧学”教育内在社会整合机制的“新学”教育体制则为新兴的绅士阶层提供了社会流动资源。
清末民初的学堂教育通过乐歌文化,教本教材的浸润,一步步启蒙青年学者,使其逐步成长为把握时代方向的新兴社会群体。学堂教育以其巨大的社会辐射力使得民主政治思想由少数知识精英群体关注而逐步成为浸润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普遍思想。
美国人韩国璜在《中国音乐》发表的《清末民初西乐的输入》(1990-10-01),明确指出西洋音乐在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占据重要的地位是一个社会现象而不仅仅只是音乐现象;
李伯春、张同生在《淮北煤师院学报》发表的《中国清末民初私塾中的数学教育——兼论数学教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1994-12-20);
石鸥、吴小鸥在《伦理学研究》上发表的《清末民初教科书的现代伦理精神启蒙》(2010-09-15),在《教育学报》发表的《从有限渗入到广泛传播——清末民初中小学教科书的民主政治启蒙意义》(2010-02-25)指出学堂不但是知识传播的场所、知识传播的工具,它同时也是思想启蒙的利器。朱英在《理论月刊》发表的《论清末民初社会与国家的发展演变》(2005-04-20)指出“社会——国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术界探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演变的一个新视角。伴随着新式教育发展,学堂在多个维度上呈现了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价值理念,为进一步构建较为完整的民主政治话语体系,展现“新民”理想化的民主政治图景。
纵观这四十年来学堂教育的相关研究,我们会发现,研究以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的研究居多,占比为31.93%,处于优势地位,其后几位学科依次为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占比12.37%,中国文学9.65%,中国语言文字4.59%,法理法史 3.54%。这些研究都从各自学科上剖析清末民初学堂教育与社会国家之间的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阐明清末民初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如何在学堂文化中体现新的时代特征,学堂教育如何在各领域拓展社会的发展空间和新的功能。
学堂教育不仅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固有的“君主”意识观念,同时也在塑造着“现代国民”新的世界观与价值取向。不可否认学堂教育在清末民初的社会与国家的新发展演变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成为构建社会与国家之间新型互动关系机制的桥梁,并对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现代“新民”的产生,现代国家意识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与影响。只有深度了解学堂教育在清末民初的各个层面的影响,针对当时内忧外患的中外冲突融合的大背景下,探究学堂教育在“知识与制度体系沿革、移植、变更、调适的众多问题深入探究,才能获得理解传统,认识过程,了解现在和把握未来的钥匙”。
猜你喜欢乐歌学堂学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22年8期)2022-08-31寄秋声东坡赤壁诗词(2021年1期)2021-03-24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20年4期)2020-02-01致敬学报40年泰山学院学报(2019年6期)2020-01-14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中国音乐教育(2017年4期)2017-05-20学堂乐歌对当代音乐教育的启示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4期)2016-05-20森林学堂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5年10期)2015-10-14宝宝国学堂娃娃画报(2015年6期)2015-07-30学报简介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2期)2015-02-28学报简介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年1期)2015-02-28